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促使区域雾霾形成 趋势与辐射强迫变化的新机制
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张芳副教授与美国Texas A&M University张人一教授团队开展合作研究,揭示区域雾霾形成的新机制,与驱动我国雾霾的长期趋势和辐射强迫变化的主要原因。研究显示,近几年,我国虽然重度雾霾发生频率减少,但中/轻度雾霾仍然频频发生,这主要由于在低的SO2浓度和中等相对湿度条件下黑碳(BC)表面的催化氧化反应所引起的颗粒物快速增长所造成。新发现的这种反应机制会增强BC气溶胶对大气的加热和对地表的冷却效应,降低边界层高度,加剧雾霾的发生和发展。但同时,增强的大气加热和地表冷却效应几乎可抵消,因此对大气层顶的总辐射强迫几乎无改变。研究结果表明,近期国家对工业源减排有效的减少了空气中SO2的浓度, 但控制SO2的浓度仅减少重度雾霾的发生频率,不会根本消除重度雾霾的发生与减少轻/中度雾霾发生的频率。指出需同时控制一次排放的黑碳以及其他污染气态物(NOx和NH3等)。 该成果第一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全球院张芳副教授。参加研究的其他团队还包括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孙业乐研究员团队等。本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成果于北京时间2月10日发表在美国著名科学期刊《美国科学院院报》(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the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缩写PNAS)上。 由于一系列强有效的减排措施,自2013年以来我国重度雾霾(日均PM2.5>200 μg m-3)发生的频率已明显减少。但研究团队基于长期观测资料的分析显示,过去15年(2004-2018年)轻/中度雾霾(PM2.5=100-200 μg m-3 )天数平均达到全年的30%(~113天),且近几年并未呈下降趋势(2013和2018年分别达到176和227天),及重度雾霾的时有发生。如何解释这种雾霾的形成与趋势,仍然是我国研究学者所面临的具有挑战性的前沿科学问题。 本研究论文基于长期观测资料及短期强化观测、实验室烟雾箱模拟以及模型计算等多种手段和方法,从中国近几年强减排、强控制的情境下但雾霾仍然频频发生为着重点,针对我国高浓度水平的一次细颗粒物黑碳(Black Carbon, B)和气态前体物,设计并控制不同湿度条件开展了新鲜排放的BC暴露在大气中最常见的气态污染物(SO2,NO2和NH3)中的烟雾箱模拟实验,揭示BC表面催化SO2的氧化反应过程中硫酸盐的形成和增长、化学机理和影响因素。研究团队发现在极低的SO2浓度(几个ppb)和中等相对湿度(40%)下该反应就可快速生成PM2.5中的主要成分硫酸盐。进一步将实验室烟雾箱的结果应用到实际大气中硫酸盐生成的估算中,发现通过这种BC表面的催化反应途径对中/轻度雾霾和重度雾霾期间硫酸盐总量的贡献分别达到了90-100%和30-50%。此外,基于辐射传输模型模拟计算,还发现该反应机制显著增强了BC气溶胶对大气的加热和对地表的冷却效应,而这种反应机制对大气层顶的净辐射强迫的改变却很小。因此,这种新的机制不仅解释和厘清了为何在大力减排SO2的情境下,我国近几年中/轻度雾霾仍然频频发生的原因和化学机理;首次指出BC气溶胶对区域环境产生重要影响,对全球气候辐射强迫的贡献则可能微乎其微。该研究成果对我国及世界发展中国家合理制定减排措施以治理雾霾、改善空气质量及应对气候变化均具有切实有效的理论指引意义。 论文第一作者我校全球院张芳副教授多年来一直从事大气化学、大气物理以及全球气候和区域环境领域相关的研究,基于多种手段和方法(外场观测、烟雾箱实验和模型模拟等)开展大气细颗粒物(气溶胶)及其环境气候效应研究。近几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区域大气细颗粒物理化特性、二次转化和形成、老化和混合状态、吸湿核化(CCN)及其环境气候效应。相关成果发表在PNAS、Atmos. Chem. Phys.、Geophys. Res. Lett.、J. Geophys. Res.、Atmos. Environ.等领域内权威期刊等近70篇,Google 学术SCI总引1600余次, H-index 指数 19。
北京师范大学 2021-02-01
促使区域雾霾形成 趋势与辐射强迫变化的新机制
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张芳副教授与美国Texas A&M University张人一教授团队开展合作研究,揭示区域雾霾形成的新机制,与驱动我国雾霾的长期趋势和辐射强迫变化的主要原因。研究显示,近几年,我国虽然重度雾霾发生频率减少,但中/轻度雾霾仍然频频发生,这主要由于在低的SO2浓度和中等相对湿度条件下黑碳(BC)表面的催化氧化反应所引起的颗粒物快速增长所造成。新发现的这种反应机制会增强BC气溶胶对大气的加热和对地表的冷却效应,降低边界层高度,加剧雾霾的发生和发展。但同时,增强的大气加热和地表冷却效应几乎可抵消,因此对大气层顶的总辐射强迫几乎无改变。研究结果表明,近期国家对工业源减排有效的减少了空气中SO2的浓度, 但控制SO2的浓度仅减少重度雾霾的发生频率,不会根本消除重度雾霾的发生与减少轻/中度雾霾发生的频率。指出需同时控制一次排放的黑碳以及其他污染气态物(NOx和NH3等)。 该成果第一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全球院张芳副教授。参加研究的其他团队还包括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孙业乐研究员团队等。本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成果于北京时间2月10日发表在美国著名科学期刊《美国科学院院报》(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the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缩写PNAS)上。 由于一系列强有效的减排措施,自2013年以来我国重度雾霾(日均PM2.5>200 μg m-3)发生的频率已明显减少。但研究团队基于长期观测资料的分析显示,过去15年(2004-2018年)轻/中度雾霾(PM2.5=100-200 μg m-3 )天数平均达到全年的30%(~113天),且近几年并未呈下降趋势(2013和2018年分别达到176和227天),及重度雾霾的时有发生。如何解释这种雾霾的形成与趋势,仍然是我国研究学者所面临的具有挑战性的前沿科学问题。 本研究论文基于长期观测资料及短期强化观测、实验室烟雾箱模拟以及模型计算等多种手段和方法,从中国近几年强减排、强控制的情境下但雾霾仍然频频发生为着重点,针对我国高浓度水平的一次细颗粒物黑碳(Black Carbon, B)和气态前体物,设计并控制不同湿度条件开展了新鲜排放的BC暴露在大气中最常见的气态污染物(SO2,NO2和NH3)中的烟雾箱模拟实验,揭示BC表面催化SO2的氧化反应过程中硫酸盐的形成和增长、化学机理和影响因素。研究团队发现在极低的SO2浓度(几个ppb)和中等相对湿度(40%)下该反应就可快速生成PM2.5中的主要成分硫酸盐。进一步将实验室烟雾箱的结果应用到实际大气中硫酸盐生成的估算中,发现通过这种BC表面的催化反应途径对中/轻度雾霾和重度雾霾期间硫酸盐总量的贡献分别达到了90-100%和30-50%。此外,基于辐射传输模型模拟计算,还发现该反应机制显著增强了BC气溶胶对大气的加热和对地表的冷却效应,而这种反应机制对大气层顶的净辐射强迫的改变却很小。因此,这种新的机制不仅解释和厘清了为何在大力减排SO2的情境下,我国近几年中/轻度雾霾仍然频频发生的原因和化学机理;首次指出BC气溶胶对区域环境产生重要影响,对全球气候辐射强迫的贡献则可能微乎其微。该研究成果对我国及世界发展中国家合理制定减排措施以治理雾霾、改善空气质量及应对气候变化均具有切实有效的理论指引意义。 论文第一作者我校全球院张芳副教授多年来一直从事大气化学、大气物理以及全球气候和区域环境领域相关的研究,基于多种手段和方法(外场观测、烟雾箱实验和模型模拟等)开展大气细颗粒物(气溶胶)及其环境气候效应研究。近几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区域大气细颗粒物理化特性、二次转化和形成、老化和混合状态、吸湿核化(CCN)及其环境气候效应。相关成果发表在PNAS、Atmos. Chem. Phys.、Geophys. Res. Lett.、J. Geophys. Res.、Atmos. Environ.等领域内权威期刊等近70篇,Google 学术SCI总引1600余次, H-index 指数 19。
北京师范大学 2021-04-10
一种基于图像分层增强的图像去雾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图像分层增强的图像去雾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估测原始图像的大气光值 A;S2、结合所述大气光值构造两层半逆图像,对两层半逆图像进行线性对比度增强;S3、计算原始图像和增强后的半逆图像在 CIE-LCH 空间 H 通道的绝对差值,根据所述绝对差值确定增强后的半逆图像的权值分布,根据所述权值分布将两层增强后的半逆图像进行融合;S4、对融合后的图像进一步线性增强,获得最终的对比度增强的去雾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煤矿巷道机械化掘进粉尘污染控除关键技术
技术简介 煤矿机械化掘进巷道进尺快、喷浆量大、产尘量高,是矿工尘肺病主要来源区域。综掘机截割和喷浆作业是掘进巷道核心产尘源,对工人职业健康构成了极为严重的威胁。由于截割煤岩尘润湿性差异大、扩散规律复杂、封闭难度大,粉尘在通风风流作用下快速弥散至巷道作业区域,致使传统除尘技术无法解决高浓度粉尘污染问题;而干(潮)喷生产工艺则是导致喷浆作业区粉尘污染严重的直接原因。该科技成果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1)发明了可快速覆盖巷道全断面的多向旋流风幕控尘技术,短距离内快速形成风流方向均指向工作面、阻隔粉尘扩散的风幕,提高了抽尘净化效果;构建了由轻质三向旋流风幕装置、高效湿式除尘风机、增润剂定量添加装置等构成的高效小型化风雾双幕协同增效控除尘成套装备体系; (2)研究了减阻调堵技术,发明了矿用混凝土喷射机(组)及强制搅拌机、喷射辅助机械臂等装备;实现了管道堵塞和喷射粉尘的有效预防和主动调控,破解了井下施工水泥尘无法源头上根本控制的难题。 创新点及性能指标 (1)发明了由轻质三向旋流风幕装置、高效湿式除尘风机、增润剂定量添加装置等构成的高效小型化风雾双幕协同增效控除尘成套装备。 (2)发明了矿用混凝土喷射机(组)及强制搅拌机、喷射辅助机械臂、速凝剂自动添加装置等湿式喷射设备。实现了井下狭小巷道空间低尘化快速高质量混凝土喷射。
山东科技大学 2021-05-11
高效纳米级工业水处理除氯剂的制造技术
氯根是原水中所含的CL-1 是天然水中重要的阴离子。由于近年来水资源的短缺人们开始使用地下水或者其他自然水源,使锅炉补水中的氯离子含量居高不下,且在炉内高浓缩条件下氯根可达2000mg/L以上。锅炉内氯根含量高可能造成氯的腐蚀,成为锅炉运行的隐患之一。 同样工业循环冷却水在浓缩过程中,除重碳酸盐浓度随浓缩倍数增长而增加外,其他的盐类如氯化物等的浓度也会增加。当Cl-离子浓度增高时,会加速碳钢的腐蚀。Cl-会使
南开大学 2021-04-14
一种聚铝污泥成型除磷材料的制备方法
该技术通过利用给水厂聚铝污泥制备具有高效去除水中磷的成型材料。生产工艺简单,无有害物产生,制成的聚铝污泥成型除磷材料具有许多微孔,能够去除水中的磷等污染物,还能去除有害金属,减少病原微生物,制备的材料使用后便于分离,可回收利用,适合推广应用。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自动体外模拟除颤训练仪AED训练器训练专用
AED训练器 XM-AED98D自动体外模拟除颤仪由主机、电池盒、训练专用电极贴片和遥控器组成,适用于高等医学院校、护理学院、职业卫生学校、医院师生进行BLS训练、教学使用,使学员熟悉BLS的急救过程和步骤,掌握AED除颤仪的使用方法。 自动体外模拟除颤仪 一、功能特点: 1、自动体外除颤仪设计符合人机工程学,打开盒盖则设备开机,关闭盒盖则设备自动关机,具有单键除颤功能操作,面盖背部可存放AED电极贴片。 2、模拟急救现场AED的工作流程,但无高压电击除颤工作,全程中文语音提示,指导学员熟悉BLS的工作流程及AED使用要点。 3、自动侦测除颤电极片的贴敷位置是否正确,学员通过反复使用模拟AED可以熟悉电极片贴敷位置,模拟人胸部没有可见的电极片连接纽扣,因此,学员必须应用所学的解剖学知识,通过AED语音提示及相关的LED指示灯得到操作反馈信息。 4、系统内置9个脚本(只需单次除颤的室颤、需要多次除颤的室颤、发现并解决故障-除颤电极片、反复颤动的室颤、不需要除颤、需要2次除颤的室颤、发现并解决故障-电池电量低、室颤、发现并解决故障-触碰病人),可模拟不同情景的急救现场情况,并且全程语音提示指导训练者完成BLS训练,可以根据需要暂停或继续BLS过程。 5、故障模拟功能:通过遥控器选择可以进行情景模拟的语音提示,包括:除颤过程有其他人接触病人身体、贴片位置错误、贴片位置正确、无需除颤、需要除颤、机器故障、电池电量低等。 可充电式电池设计 6、电量管理功能:AED训练器自动侦测电池电量,当电池电量不足时,系统将有“电池电量低,请更换”语音提示。在两次AED期间,系统处于待机状态,进入省电模式,开机后如果3分钟内无任何操作,系统将自动进入关机状态。 AED自动体外模拟除颤训练仪-遥控器 二、标准配置: 1、AED自动体外模拟除颤仪:1台 2、遥控器:1个 3、电源适配器:1个 4、电极片:1副 5、说明书:1本 6、保修卡合格证:1张
上海欣曼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XM/CPR200自动体外模拟除颤与CPR模拟人
XM/CPR200自动体外模拟除颤与CPR模拟人训练组合   XM/CPR200自动体外模拟除颤与CPR模拟人训练组合在XM-AED98D的基础上增加了半身CPR训练模拟人的功能,适用于高等医学院校、护理学院、职业卫生院校、医院医师进行BLS训练、教学使用,熟悉BLS的急救过程和步骤,掌握AED的使用方法。   一、AED模拟除颤仪功能: ■ 自动体外模拟除颤仪设计符合人机工程学,打开盒盖则设备开机,关闭盒盖则设备自动关机,具有单键除颤功能操作,面盖背部可存放AED电极贴片。 ■ 模拟急救现场AED的工作流程,但无高压电击除颤工作,全程中文语音提示,指导学员熟悉BLS的工作流程及AED使用要点。 ■ 自动侦测除颤电极片的贴敷位置是否正确,学员通过反复使用模拟AED可以熟悉电极片贴敷位置。 ■ 系统内置12个脚本(一次除颤的室颤、多次除颤的室颤、反复颤动的室颤、发现并解决故障-电极片松动、发现并解决故障-触碰病人、发现并解决故障-电池电量低、非除颤心律、二次除颤的室颤、三次除颤的室颤、室颤、发现并解决故障-电极片松动-电池电量低、发现并解决故障-触碰病人-电池电量低),可模拟不同情景的急救现场情况,并且全程语音提示指导训练者完成BLS训练,可以根据需要暂停或继续BLS过程。 ■ 故障模拟功能:通过遥控器选择可以进行情景模拟的语音提示,包括:除颤过程有其他人接触病人身体、贴片位置错误、贴片位置正确、无需除颤、需要除颤、机器故障、电池电量低等。 ■ 电量管理功能:AED训练器自动侦测电池电量,当电池电量不足时,系统将有“电池电量低,请更换”语音提示。在两次AED期间,系统处于待机状态,进入省电模式,开机后如果3分钟内无任何操作,系统将自动进入关机状态。   二、半身CPR模拟人功能: ■ 本模型为成年男性上半身,采用高分子材质,肤质仿真度高。 ■ 解剖标志明显,具有仿真的头颈部,头部可水平转动,有利于清除异物。 ■ 胸部体表标志明显(胸骨角、乳头、剑突等),便于胸外按压的操作定位。 ■ 心肺复苏术:仰卧位,头可后仰,便于清除呼吸道异物,可进行胸外按压。 ■ 可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或者使用简易呼吸器辅助呼吸,有效人工呼吸可见胸廓起伏。 ■ 瞳孔示教:观察双侧瞳孔散大与缩小。 ■ 模拟标准气道开放。 ■ 可进行人工手位胸外按压,正确的按压深度5-6cm。 · 按压深度正确,有正确蜂鸣音。 · 按压深度过大,有报警蜂鸣音。 ■ 可进行人工口对口呼吸(吹气),吹入的潮气量大小通过观察胸部的起伏来判断(潮气量标准≤500ml/600m-1000ml≤)。 ■ 操作周期:按压与人工吹气30:2(单人或者双人),完成五个循环周期CPR操作。 ■ 操作频率:100-120次/分。 ■ 操作方式:训练操作。 ■ 供电方式:采用电池供电。   三、标准配置: ■ 半身心肺复苏模拟人:1台 ■ AED自动体外模拟除颤仪(训练专用):1台 ■ AED自动体外模拟除颤仪(训练专用)电源适配器:1个 ■ AED自动体外模拟除颤仪(训练专用)电板片:2副 ■ AED自动体外模拟除颤仪(训练专用)遥控器:1个 ■ 手提式帆布包:1个 ■ 呼吸面膜:1盒 ■ 可更换脸皮:1个 ■ 可换肺囊装置:4个 ■ 操作指南光盘:1张 ■ 复苏操作垫:1个 ■ 说明书:1册 ■ 保修卡合格证:1张
上海欣曼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节能型泥水自循环式生活污水除磷脱氮技术
该成果具有智能化和高效除磷脱氮的特征,占地、投资和运行费用均低于传统A2/O型除磷脱氮工艺,本项目拥有两项发明专利。2006年11月8日以钱易院士为组长的专家组鉴定结论为国际领先水平。
东南大学 2021-04-10
生活与人工景观水体的超声除藻技术及应用研究
本项目针对处理水藻爆发造成水体污染的超声除藻的作用机制和关键技术,开展包括低频低功率超声对微囊藻细胞作用的生物效应及其作用机理、低频低功率超声除藻方法的效率和经济性和低频低功率超声除藻的水环境生态安全性评价等内容的研究。
东南大学 2021-04-10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