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玻璃纤维绝缘软管用环保节能材料
本项目采用紫外光固化生产工艺和水性热固化生产工艺可以实现“两低一高”,即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率。其中紫外光固化生产工艺制备柔性软管外敷材料属于行业首创;水性丙烯酸玻璃纤维软管更是解决了夏天返粘,冬天硬脆的行业难题。 玻璃纤维绝缘软管是电机、电器、仪表等行业普遍使用的一种基本的绝缘材料,软管外层必须涂一层绝缘涂料,由于其高污染高能耗,国外已经不再生产,但全球需求量却越来越大,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本项目的产品已经在山东、广东等地逐步批量化应用,用户反响很好。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高效病毒防护用纳米纤维空气滤材
中原工学院纺织服装产业研究院教授何建新团队在高效病毒防护用纳米纤维空气滤材与口罩关键技术及装备方向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通过自主研发的线性电极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出直径50—150nm的纳米纤维,以此类超细纤维为原料可加工出过滤精度100nm的超薄非织造滤材,能够高效拦截呼吸道飞沫、PM2.5、病毒、油性颗粒等病原体传播介质。同时,该技术可通过原液掺杂纳米银、中草药提取物而使材料具备生物杀菌功能,能从根本上抑制病毒的传播。 1.可高效防护杀病毒的纳米纤维制备关键技术。通过自主研发的线性电极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出直径50-150nm的纳米纤维,以此类超细纤维为原料可加工出过滤精度100nm的超薄非织造滤材,能够高效拦截呼吸道飞沫、PM2.5、病毒、油性颗粒等病原体传播介质,同时该技术可通过原液掺杂纳米银、中草药提取物而使材料具备生物杀菌功能,能从根本上抑制病毒的传播。 2.自主知识产权的纳米纤维量产装备研发。团队自主开发了高速线性静电纺丝技术及装备,独立研制了线性电极纺丝系统、封闭式溶液涂布系统、连续化接收系统、循环供液系统、恒温恒湿系统、溶剂回收系统以及超声复合系统,与国内外多针头纺丝设备相比,单台设备的生产效率提高了10倍,并把设备成本大幅度降低至30%,在行业内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本装备采用独特的线型电极系统来制备纳米纤维,具有操作简单,扩展性强,模块化操作,灵活性应用的特点,可以通过该设备快速制备高品质的纳米纤维。 3.高效低阻抗病毒纳米纤维过滤防护材料。依托自主研发的静电纺丝技术及产业化装备,团队先后开发了高效低阻复合滤材、纳米纤维防雾霾窗纱、纳米纤维过滤海绵、可清洗纳米高效低阻滤材等一系列产品。纳米纤维滤材具有高过滤精度和高过滤效率的特点,对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具有良好的过滤效果,可用于生物安全实验室空气过滤器、医用防护口罩等领域。 4.抗病毒防护口罩开发。完成了具有病毒防护功能的纳米纤维防护口罩的开发,该口罩采用熔喷静电棉和纳米纤维复合结构形从微米到微纳米级别的梯度过滤效应,对0.3μm的标准颗粒物过滤效率在99.5%以上(测试条件:在全自动滤料测试系统TSI8130A上,风速流量35L/min,0.3μm的NaCl人工尘),完全去除静电后过滤效率依然稳定在82%以上。而且,利用病毒杀灭剂改性纺丝原液,在纳米纤维中掺杂了具有抗病毒效果的中草药植物提取物,从物理拦截和生物杀灭两个方面做到对病毒的安全彻底防护。
中原工学院 2021-04-11
天然纤维多维混纺制品加工技术
在特种动物纤维加工方向与企业保持着紧密的合作,与张家港中孚达纺织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立项开发精纺高支牦牛绒、羊绒、驼绒、罗布麻等系列多维混纺纱线及其产品;与江苏苏丝丝绸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立项开发高支紧密纺绢丝系列纱线,极大地提高了特种功能性纤维的利用效率,为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增强了其产品的核心市场竞争力。 关键技术 (1)高效分梳技术:实现粗死毛有效去除,提高纤维长度的一致性,突破该类绒纤维不能在精纺梳毛机上精梳制条的技术障碍。 ①适用于动物绒加工的高效去毛、纤维低损的梳绒技术,实现无毛绒条制备采用罗拉预梳机和四台盖板梳理机相结合的分梳工艺流程,经过三级梳理,实现绒纤维含粗含杂率明显降低,粗死毛控制在 3 根以内,无毛绒综合提取率在80%以上;通过降低梳理次数,实现绒纤维低损伤梳理,提高利用效率。 ②可实现动物绒纤维制条的针梳及配套纯纺精梳绒条制备技术,实现精梳绒条制备采用在喂入导条平台方增设主动运动的导条输送带的方法,实现绒条的针梳过程,提高成条质量;采用毛型精梳和针梳工序,成品绒条手排长度提升 5-6mm,突破该类绒纤维不能在精纺梳毛机上精梳制条的技术障碍。 (2)优质精纺细纱生产技术:突破该类动物绒纤维只能混纺或粗纺的技术障碍,实现 60Nm 以上的高支精梳纯纺细纱生产 采用适合绒类精纺细纱生产需求的集聚纺精细化生产装置,实现绒纤维高效集聚;配合吸风系统及配套组件整体优化设计,提高成纱综合质量,降低系统消耗,实现 60Nm 以上高支精梳纯纺细纱的生产,突破该类动物绒纤维只能混纺或粗纺的技术障碍,填补高档动物绒纤维在精梳纱生产的空白。 知识产权及项目获奖情况 获相关授权发明专利 5 件,授权相关实用新型专利 7 件,获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 项目成熟度 已进入到产业化推广阶段。 投资期望及应用情况 通过在特种动物绒的高效梳绒、精梳制条与高支化纺纱环节获得的技术突破,成功开发了系列化的高支纯纺精梳纱的生产,继而带动下游面料和服饰品的开发,获得诸如精梳轻薄牦牛绒西服面料、绒/棉衬衫面料与服装、围巾、披肩等高附加值终端产品,从而对带动上游牧区经济、推动下游面料和服装企业高附加值产品开发具有核心作用,为传统纺织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示范。 
江南大学 2021-04-13
聚酰亚胺高性能纤维的应用研究
差别化纤维研究室近年来关注高性能纤维的发展趋势并对聚酰亚胺纤维的制备、改性及其应用进行研究,针对聚酰亚胺的隔热保暖、防辐射、高强高模、天然抑菌、电绝缘等特性进行产品开发,现已开发出保暖被子、防护手套、电绝缘纸等产品。针对聚酰亚胺难以染色的缺点进行专项突破,联合企业研发人员进行研究,通过化学改性和纤维原材料功能接枝改性等方法成功解决了染色难的问题,拓展了聚酰亚胺纤维及面料在民用和产业用纺织品中的应用范围。 关键技术 (1)通过化学改性和纤维原材料功能接枝改性等方法成功解决了聚酰亚胺染色难的问题; (2)对聚酰亚胺面料的染色色牢度最高能达到 4; 知识产权及项目获奖情况 发表学术论文 1 篇;申请发明专利 1 项 项目成熟度 实现产业化生产,并已成功应用制备民用产品。 投资期望及应用情况 项目研究成果已经申请发明专利一项,并在企业建立了防护手套和保暖系列产品的生产线。
江南大学 2021-04-13
高性能纤维纸基功能材料制备技术
本技术适用于芳纶纤维、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碳纤维、聚醚醚酮纤维、聚酰亚胺纤维等高性能化学纤维,采用湿法造纸技术,制备绝缘纸、摩擦材料等纸基功能材料和蜂窝纸等高强度结构材料等。解决了高性能纤维纸基功能材料生产中的纤维改性、分散、湿法成形和高温热压等关键技术。可提供高性能纤维纸基材料湿法连续生产线成套技术,为相关行业提供高性能纤维纸基功能材料和结构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等高新技术材料产品。 关键技术 对于湿法抄造工艺来说,纤维能否均匀分散、湿法成型工艺和热压工艺是否合理是决定产品质量是否合格的重要因素。本项目成果解决了高性能纤维纸基材料生产中的纤维改性、分散、湿法成形和高温热压等关键技术。超高效碳纤维电磁屏蔽纸的制备创新地利用碳纤维、金属导电纤维这两种纤维的优势互补,保证成纸在拥有良好屏蔽效能的同时具有很好的机械性能和柔韧性。性能良好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纸主要是采用纤维洗涤-超声预处理-疏解分散-分散剂分散工艺,通过预处理、添加助剂、成型和增强而制得。采用聚酰亚胺纤维通过自有技术制备得到高性能的聚酰亚胺纤维绝缘纸等纸基功能材料。采用碳纤维配用聚醚醚酮纤维制备纸基摩擦材料。 知识产权及项目获奖情况 一种聚酰亚胺导电纸的制备方法 201610487328.X 一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纸的制备方法 201610921059.3 一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预处理分散方法 201610920332.0 一种超高效碳纤维电磁屏蔽纸 201710204473.7 一种聚醚醚酮纤维纸及其制备方法 201710544478.4 一种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纸基摩擦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201710559878.2 项目成熟度 实验室试验和中试已完成,部分成果已经用于试生产。 投资期望及应用情况 期望在碳纤维、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聚醚醚酮纤维技等高性能纤维共同进行技术开发或技术转让。 采用高性能纤维制备纸基功能材料和结构材料是航空航天、国防、高铁和电力电机等重要领域开发的一类产品,目前主要是日本、奥地利和美国等国家生产。 国内近年开始关注,并有少数几家开始进行,但尚只能生产少数几类低档次产品。目前已经利用本项目成果建成年产 150 吨聚酰亚胺纤维绝缘纸生产线,生产聚酰亚胺纤维绝缘纸。
江南大学 2021-04-13
XM-408B平滑肌纤维模型
XM-408B平滑肌纤维模型   XM-408B平滑肌纤维模型显示平滑肌纤维的超微结构及形态。 尺寸:放大,33×23×14cm 材质:PVC材料
上海欣曼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二氧化硅中空微球的产业化生产与结构调控关键技术
本团队采用新型结构导向技术来实现亚微米和纳米二氧化硅中空微球的溶胶凝胶法和沉淀法高浓度制备,能够满足大规模工业生产的需要,并能对其纳米壳层结构进行精准调控,为相关功能材料的性能设计提供合成技术基础。现有二氧化硅中空微球制备技术的投资成本高、设备生产率低、控制难度大,无法在工业规模上对其特有的纳米结构进行精准调控,严重限制了中空微球在高端产业中的应用。本团队基于全新的中空结构导向技术,在间歇反应釜中通过溶胶凝胶法和沉淀法实现中空微球的高密度、大批量生产,具有设备生产率高、微球结构规整、壁厚可控、容易复合改性等优点,突破了中空微球规模化生产的技术瓶颈。通过改变导向剂分子结构和生产工艺微调,可在 50-400 纳米范围内对中空微球的壁厚进行精准调控,使其对不同波长的光信号产生各种响应,并能通过控制中空和多孔结构调节比表面积、导热系数、阻尼特征、机械强度等性能,满足不同功能材料领域的要求。该技术还可以实现脂溶性物质或纳米颗粒与二氧化硅的复合,制备出具有功能多样性的复合中空微球, 如将氧化锡锑(ATO)与二氧化硅中空微球复合,可制备兼具紫外光、可见光、近红外反射和隔热功能的复合中空微球保温填料。 
华南理工大学 2023-05-09
预移相模型热线(膜)动态流速计
用于中低速风洞动态流速测量,是湍流研究,风洞试验的必备设备。 功能特点: 1.操作极简单,无需平衡消振荡调节; 2.流速全范围一次标定,任意测量; 3.动态响应极好,贫响宽; 4.全计算机控制处理,高速 A/D,软件包内含基本流体测量,研究算法。 应用领域: 风洞试验,环境现场流场测量分析等
同济大学 2021-04-11
无膜分步法电解水制氢
传统的电解工业(电解水、氯碱工业)阴、阳极会同时产生两种气体,一般采用离子交换膜防止两种气体的混合,避免爆炸性混合气体的产生。离子交换膜的使用增加了电解的成本,此外膜内阻也增加了电解的能耗。且由于阳极和阴极室的气体压力必须通过稳定的电源输入保持平衡,很难利用风能和太阳能等不稳定的可持续能源来直接为离子膜电解池供电。另一方面,电解池中的高压气体和阳极氧化过程的中间产物也会加剧膜的老化降解,近一步增加电解成本。基于电池电极的分步法无膜电解技术有望为电池电极反应推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随着电池工业迅速发展,电池电极的制备已经非常成熟,分步法电解技术很容易利用现有的商业化电极实现产业化。
复旦大学 2021-04-10
MBR-X系列膜生物反应器
膜生物反应器(MBR)是膜分离技术与生物处理方法的高效结合,其起源是用膜分离技术取代活性污泥法中的二沉池,进行固液分离,经过一系列研究和改进后,膜生物反应器(MBR)可直接达到处理出水回用的目的,并且具有污水三级传统工艺无法比拟的优点: 1、微生物数量高于常规生物处理2~5倍,处理程度高,中空纤维膜孔径0.2μm,能高效进行固液分离,出水悬浮物浓度和浊度接近于零,细菌总数接近于零,可直接用于回用目的。 2、处理工艺简单可靠,构筑物少,可大规模节省占地面积和征地费用,降低水处理投资,占地面积约为常规二级处理加深度处理工艺的1/4~1/10。 3、污泥龄长,污泥产量低,除无机颗粒物外,基本无剩余污泥排放,由于不投加化学药剂,所以不产生化学污泥。 4、出水水质优良,各项指标低于国家污水回用有关标准规定,且不受进水水质影响。 5、自动化程度高,利用PLC进行控制,不需设置专人管理,人员经短期培训就能操作,维护工作量小。一、MBR-X系列膜生物反应器进水处理出水水质比较 1.进水水质:(对于高浓度有机废水可采用在MBR反应器前增加预处理措施) CODcr<500mg/L               BOD5<300mg/L SS<300mg/L                 NH4+-N<40mg/L 2.出水水质: CODcr<20mg/L                BOD5<5mg/L SS=0mg/L                    NH4+-N<1mg/L 浊度<1NTU                  细菌总数<20个mg/L 大肠杆菌数未检出二、MBR-X系列膜生物反应器适用范围 1.生活污水                       2.工业污水①城市生活污水               ①食品工业废水      ②宾馆、办公楼污水 ②印染工业废水 ③工矿企业生活污水 ③制药工业废水 ④公厕粪便水 ④石油化工废水 ⑤洗车业废水 ⑤造纸工业废水 ⑥垃圾渗透液等                            ⑦焦炭或煤气含酚工业废水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37 38 39
  • ...
  • 92 9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