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铁道机车车辆走行部理论研究与应用
本成果200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参加)。
西南交通大学 2016-06-27
PCB 高速数控钻床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应用
项目简介: 近年, 费凌教授、蔡长韬教授带领其团队,与 成都金大立科技有限公司开展深层次合作成立了“智能装备技术研发中心”。      &nb
西华大学 2021-04-14
组织工程角膜上皮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
组织工程角膜上皮构建技术是现代组织工程领域的前沿技术。厦门大学“组织工程角膜上皮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项目组在973计划项目等国家级基金资助下,历时10余年,针对组织工程角膜上皮构建技术开展了系统的基础研究,发现了角膜上皮干细胞体内以及体外扩增的多种调控因子;优化了组织工程角膜上皮构建系统,制备了高效的组织工程角膜上皮生物反应器;构建了多种羊膜来源的细胞载体,开发了多种新的滋养层细胞,显著提高了组织工程角膜上皮的质量和功能。该项目在国内首次注册基于羊膜载体组织工程角膜上皮的临床实验,率先开展自体细胞来源的组织工程角膜上皮移植术,应用于严重角膜上皮干细胞缺乏患者的治疗,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该项目的开展,填补了我国眼科临床组织工程角膜上皮移植的多项空白,为大量角膜上皮干细胞缺乏患者带来了光明的希望,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该项目自开展以来在国际杂志发表论文28篇,主要论文已被SCI收录论文引用800余次;主持编写或者参编专著或教材8本,申请5项中国发明专利,并在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进行大会报告和专题讲座70余次。项目负责人获得了运盛青年科技奖、紫金科技创新奖、中华眼科学会奖、华夏医学科技奖、福建省杰出青年基金、厦门市重点人才、福建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福建省新世纪优秀人才等奖励和人才项目。2017年,“组织工程角膜上皮的产业化”项目获得厦门市“双百计划”A类项目支持,项目负责人入选领军型创业人才和海外高层次人才。
厦门大学 2021-01-12
水厂智能监控与污水处理的研究与应用
项目研究污水处理优化控制与节能管理,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污水处理过程的优化运行和精确控制并提供具有专家经验的优化调度和管理策略,最终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系统分为两部分,上位机优化软件和下位机PLC控制站,上位机优化控制软件包括各种智能控制模块、优化调度策略及电能监测等功能模块,是节能降耗的集中体现,下位PLC控制站的主要作用是接收上位系统的控制指令完成控制功能。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抗菌/促成骨医用钛合金植入器械的应用研究
临床骨修复涉及骨固定器械及骨填充材料。就骨固定器械而言,如何赋予 其表/界面介导组织自修复性能及抑制细菌感染,提高其长期使用寿命,是亟需 解决的核心关键问题。本成果利用酸蚀钛材,制备表面微米结构,进而利用溶 胶-凝胶法在其表面构建了含锌的纳米结构,获得了兼具抗菌/抑制破骨细胞生 理功能及促进骨快速愈合的性能。利用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加载硒,并以壳聚 糖封盖,实现兼具抗骨瘤及抗菌的效果,同时维持钛基材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利用钛基材原位生成的TiO纳米管阵列加载天蚕肽,并以壳聚糖/天蚕肽偶联透 明质酸LBL多层结构封盖,实现由钛基材潜在细菌分泌透明质酸酶触发的自响应 短期及长效抑菌作用,为研发抗菌钛基植入体积累自主知识产权关键技术。 市场及经济效益分析: 植入体术后细菌感染是导致植入失败的重要原因和临床应用面临的重要挑 战。据估计,全球骨科植入物相关感染的年发病率超过5%。感染导致的植入 失败,将给病患带来二次创伤、严重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甚至死亡。因此, 研发兼具促成骨和抗菌钛合金植入体(人工关节、接骨板、种植牙等),具有重 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目前,我国高端医用钛合金人工关节等植入体严重依赖进 口(>70%),国内三甲医院几乎全依赖国外进口产品(>95%)。 我国人口老龄化、交通事故和运动创伤等导致骨损伤剧增,骨创伤患者年 达300万人次,以平均每人次骨修复材料及器械消费5万计,该领域市场份额/ 需求约1500亿/年。进而,以骨修复植入体感染的年发病率5%计,我国促成骨/ 抗菌植入体的市场需求约75亿/年。 本成果研发的抗菌表面改性技术,能够方便、迅速、高效地在材料表面 构建抗菌功能界面,保护人们健康。相关抗菌技术也可拓展至骨科以外的植入 医疗器械(比如心血管、心脏起搏器等),这将极大地促进我国传统医疗器械产 品的技术进步和升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推动我国医疗器械产业整体水平。
重庆大学 2021-04-11
功能油墨及柔性电子器件的印刷制造关键技术及应用
项目团队在印刷制造领域有多年的研究基础,形成“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应用突破”的全链条研究方式,构建了印刷电子低成本制造技术及应用集成模式,发展了系列先进防伪功能油墨、高性能导电油墨和活性储能功能油墨,并实现了其在光学防伪、智能服装以及智能包装等领域的应用推广。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技术分析 项目团队在印刷制造领域有多年的研究基础,形成“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应用突破”的全链条研究方式,构建了印刷电子低成本制造技术及应用集成模式,发展了系列先进防伪功能油墨、高性能导电油墨和活性储能功能油墨,并实现了其在光学防伪、智能服装以及智能包装等领域的应用推广,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发表SCI论文80余篇,出版专著4部,授权专利23项(发明专利20项)。本成果的关键技术与创新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基于上/下转换多模式光学功能油墨化策略,发展了新型长效功能防伪油墨,将传统的单一颜色印刷光学防伪图案升级为全彩色防伪图像,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了特定波长防伪和机密印刷图文信息隐藏与编码。实现了一系列包括近红外激发的多色可见上转换发光防伪功能油墨、紫外光激发多色下转换发光防伪油墨以及兼具上/下转换发光特性的防伪功能油墨的配制,能够满足多种印刷方式(丝网印刷、喷墨印刷以及R2R印刷),在多种包装基底材料上(PET、纸张、织物等)具有良好的印刷效果和防伪应用。 (2)创新的采用同时从电极结构内部和功能油墨外部优化的双重策略,利用大面积丝网印刷技术实现了柔性超级电容器的全印刷工艺制备,率先揭示了印刷工艺对器件性能影响的关键决定机制和内在工作机理。实现了多种高性能储能材料,如金属氧化物,导电聚合物,MOF类功能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油墨化处理,所制备的印刷柔性超级电容器的比电容可达到16.8 mF cm-2(0.1 mA cm-2),同时具有长的循环稳定性(>5000次),优异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0.5 mW cm-2)。本项目提出的印刷电子技术代表了超级电容器制造业的一种范式转变,它为柔性超级电容器提供了一系列简单、低成本、省时、多功能和环保的制造技术,在未来电子产品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3)发展了系列功能传感油墨,实现了高度灵敏和循环稳定的柔性传感器的全印刷制造,揭示了功能导电油墨组分与配比对传感性能的影响规律以及印刷柔性传感器的传感机理,系统评估了印刷柔性传感器的传感性能,所制备的印刷传感器的应力传感范围可达到155%,最大灵敏度为6.3×104,最快响应速度可达到18 ms,循环稳定性>1000次,并且成功应用于运动、健康监测和智能包装中。 (4)完善了全印刷制造相关理论,解决了印刷制造薄膜类电子器件结构精度低共性问题,利用多种印刷技术实现了高性能柔性/可拉伸电极和柔性加热器件的图案化制造,研究并揭示了其运行工作机理,实现了部分印刷电子器件的集成与成果转化。
武汉大学 2022-08-15
一种多孔聚合物制备方法、材料及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孔聚合物制备方法、材料及应用。所述制 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以芳香族化合物、其混合物、其聚合物和/ 或其聚合物的混合物为原料,将原料均匀分散于交联剂兼溶剂中获得 原料混合液,所述交联剂兼溶剂为二卤素取代烷烃中的一种或多种的 混合物;(2)加入催化剂后发生傅克反应,超交联获得粗产物;(3)粗产 物过滤后的滤饼洗涤并抽提,去除催化剂,干燥后即制得所述多孔聚 合物。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原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1-12
沥青基灌浆材料在预应力施工中的应用方法
本项目研究以无泌水的沥青基灌浆材料取代水泥基灌浆材料,从根本上解决水泥基灌浆材料的泌水问题。由于沥青基灌浆材料在加热后变为易于流动的液体,冷却后又变为固体,从而充满整个预应力孔道,形成一个密实、不透水的固体材料结构,从而避免预应力体系遭受杂散电流及腐蚀介质的侵蚀,保证其耐久性。 技术特点: 本项目从问题根源入手,以国家发明专利“沥青基灌浆材料在预应力施工中的应用方法”(专利号:ZL 2007 1 0175404.4)为基础,采用无泌水的沥青基灌浆材料取代水泥基灌浆材料,从根本上解决水泥基灌浆材料的泌水问题。 主要技术指标: 沥青基灌浆材料的施工温度控制在150℃左右;由于沥青基灌浆材料的施工温度造成的预应力损失控制在5%以内; 应用范围: 本项目所研究的沥青基灌浆材料在预应力施工中的应用方法,主要应用于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孔道灌浆施工中。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4-13
环保型木塑复合材料的开发与应用
木塑复合材料又称塑木复合材料是国内外近年蓬勃兴起的一类新型复合材料,由木粉、稻糠、竹粉等废生物质纤维与热塑性塑料经塑料成型加工工艺制成,兼有塑料与木材二者的优点,有类似木材的外观、具有热塑性塑料的加工性、耐酸碱、防水防虫、刚性硬度大、无甲醛释放等特点。 项目团队长期致力于固体废弃物的高值化循环利用及其产业化领域的研究。针对当前木塑行业存在的问题,重点开展废弃植物纤维的预处理及表面改性技术,解决木塑复合材料普遍存在的耐候性差、易褪色等缺陷,开发阻燃、防霉等功能性木塑复合材、高性能低成本
华南理工大学 2021-04-14
钨酸镉闪烁单晶材料的制备技术与器件应用
宁波大学晶体材料实验室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开发钨酸镉(CWO)闪烁单晶的坩埚下降法生长技术,自主掌握CWO单晶材料制备专利技术。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成果简介 闪烁单晶是广泛应用于高能射线探测成像技术的光学功能材料。宁波大学晶体材料实验室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开发钨酸镉(CWO)闪烁单晶的坩埚下降法生长技术,自主掌握CWO单晶材料制备专利技术。近年来所制备闪烁单晶性能完全达到射线探测器制造所要求实用化指标,CWO闪烁单晶材料可广泛应用于安检设备、集装箱检查系统、CT诊疗仪等技术领域。迄今已经形成单晶原坯、多规格晶片和单晶阵列的批量生产能力,相关材料产品已销往国内外相关射线探测成像设备制造厂商。 
宁波大学 2022-08-16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49 50 51
  • ...
  • 823 824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