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基于负能流区优化的新型双涂层太阳能高温真空集热管
成果创新点 一种高效真空集热管,针对真空集热管周向的负能流区 域和聚光区域的选择性吸收涂层分别进行独立的优化设计, 提出了双涂层新型太阳能高温真空集热管。双选择性吸收涂 层技术的提出有效降低了真空集热管辐射热量损失、提高了 真空集热管集热效率,为真空集热管提升综合性能提出了一 种新思路、新方法。 经过试验和理论分析,双选择性吸收涂层技术可使新型 真空集热管有效降低 25%-31%(55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4-14
基于负能流区优化的新型双涂层太阳能高温真空集热管
一种高效真空集热管,针对真空集热管周向的负能流区域和聚光区域的选择性吸收涂层分别进行独立的优化设计,提出了双涂层新型太阳能高温真空集热管。双选择性吸收涂层技术的提出有效降低了真空集热管辐射热量损失、提高了真空集热管集热效率,为真空集热管提升综合性能提出了一种新思路、新方法。 经过试验和理论分析,双选择性吸收涂层技术可使新型真空集热管有效降低 25%-31%(550℃集热温度条件下)。以太阳资源较好的塞维利亚为例,新型真空集热管可使单位电力成本降低 12.2%,以一个 100MW 的槽式热发电站为例,可使年发电量从 282GWh 提升至 320GWh,发电量相对提升约 13.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3-05-16
一种耐高温纳米硅薄膜二极管及其制备技术
该成果是一种用热丝化学气相沉积(HWCVD)方法进行低成本的耐高温二极管制备的技术,它采用高熔点的钨或钽丝作为催化分解热丝,对通入生长腔体中的气体进行快速分解,通过控制热丝温度、H2稀释比、衬底温度和生长气压等参数,可以实现不同导电类型的纳米硅薄膜的沉积和相关二极管的制备,制备的纳米硅薄膜大面积均匀,载流子浓度和迁移率可控性好。 该成果主要面向微电子器件制造行业,如集成电路、大功率器件、特种环境探测器和传感器、光伏产业、发光器件等相关领域。 该成果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1-04-14
一种制备高温超导涂层导体LaSrMn03缓冲层薄膜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高温超导涂层导体La0.7Sr0.3MnO3缓冲层薄膜的方法,属于高温超导材料制备技术领域。该方法制备的薄膜平整致密,织构良好,可以充分发挥La0.7Sr0.3MnO3作为导电型缓冲层薄膜具有的隔离、外延、电流传输的三重功效。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分析纯氧化镧(La2O3)按阳离子比La∶Sr∶Mn=0.7∶0.3∶1的比例,溶解于乙酸中(乙酸与阳离子摩尔比为10∶1)。待完全溶解后,将溶液置于红外干燥箱中,待溶液被烘干成白色固体后取出。将乙酸锶和乙酸锰按照上述阳离子比La∶Sr∶Mn=0.7∶0.3∶1的比例与制得的白色固体(即乙酸镧)混和溶解在丙酸中,形成无水溶液;向无水溶液中加入聚乙烯醇缩丁醛(PVB),制成成膜性好的胶体;再将胶体涂覆在基片上,干燥后,放入烧结炉中烧结成相,即得镧锶锰氧La0.7Sr0.3MnO3高温超导涂层导体缓冲层。该方法成本不高,制作工艺简单,操作控制容易,不污染环境。
西南交通大学 2016-10-20
一种高分子辅助沉积高温超导涂层导体超导层的方法
本新技术成果(ZL200810044289.1)于2009年12月2日授权。
西南交通大学 2016-06-27
材料学院周欢萍团队和张艳锋团队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重要进展
《科学》报道材料学院周欢萍团队和张艳锋团队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重要进展。
北京大学 2025-01-14
新型人工电磁材料的开发与应用 (左右手复合材料)
围绕新型人工电磁材料传输特性、对称及非对称人工电磁材料、人工电磁材料对天线及其现代通信各频段天线性能改进等现代应用,申报相关国家发明专利40多项,其中20多项已经获得授权,可以针对不同应用解决新型人工电磁材料系列核心技术问题,达到微细结构设计、特性精确控制(调控)。主要合作单位有福建星海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和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厦门分部等。
厦门大学 2021-04-11
一种钒酸锂负极材料、负极、电池以及负极材料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钒酸锂负极材料、负极、电池以及负极材料 的制备方法,属于电池领域,钒酸锂负极材料为核壳结构,其核部为 钒酸锂,其壳部为包覆层,钒酸锂为纳米级颗粒或者为纳米级颗粒形 成的微米级的二次颗粒,所述包覆层厚度为 2~30nm,包覆层包括导 电性包覆层或/和稳定性包覆层。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方法以惰性气体为 载气将有机碳源带入高温反应器中,在核部表面形成无定型碳或者石 墨化碳的导电性包覆层。采用真空镀膜、磁控溅射、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透明防伪材料—光变色薄膜
根据多层膜光学干涉的原理,当光线照射到薄膜,在进入各膜层时由于各膜层的光 学性质不一样使得有些光相干相长,有些光相干相消,随着观察者视角的变化薄膜呈现 不同的颜色。早在 1973 年加拿大国家研究院的 J.A.Dob-railski 等人就预见了变色薄 膜在防伪领域中的应用前景,并于 1987 年首次应用于 50 圆的货币上。稍后美国人也研 制出有金色变到绿色的全介质变色薄膜。再以后又有人与瑞士 SICPA 公司合作将变色薄 膜作为颜料掺入到油墨中,研制成光变色油墨。现在许多国家的护照、签证和货币上都 用上了光变色油墨。 光变色薄膜的光变色功能来自于多层膜的复合特性,光变色效果与组成该薄膜的各 膜层的材料性质、厚度以及膜层之间的组合有关。薄膜多采用金属膜与金属氧化物介质 组合,用物理方法(如热蒸发、电子束或离子镀、磁控溅射等)镀制薄膜。金属氧化物 介质膜用物理方法镀制质量控制比较困难,效率低,成本也比较高。同济大学课题组用 气凝胶或有机材料替代金属氧化物,材料性能稳定,可进行大面积快速涂膜,效率大大 提高,成本也很低。
同济大学 2021-04-11
变储能建筑材料
相变储能建筑材料是一种新型建筑节能功能材料,利用相变储能材料可以使传统能 源和可再生能源在时间和地点上进行流转,自动优化能源供应和需求之间的匹配,属于 智能能源概念,在建筑中应用这种材料可以显著提高建筑物的能源利用效率。其应用方 式主要有两种。 一为通过相变储能建筑材料提高建筑物对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降低建筑 物对传统能源的消耗。冬季,太阳能热丰富的时间为晴天和白天,而我们对太阳能热需 求的时间是晚上和阴天,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的时间不匹配性。利用相变储能建筑材料蓄 存白天和晴好天气时的太阳能,在夜间或阴天将蓄存的太阳热释放出来,使得建筑物利 用太阳能的时间从白天和晴天延长到夜间和阴天,提高建筑物利用太阳能的量。 第二种方式为利用相变储能建筑材料开发电力峰谷差“绿色能源”。在盛夏或严寒时 节,空调或其它取暖设备往往集中使用,造成电力紧张,供不应求,而在其它时段又出 现电力过剩的现象,出现所谓的电力峰谷现象。为消除峰谷现象,电力公司将峰时电价 定为谷时电价的数倍,以鼓励电力用户多使用谷时电。在电力需求的波谷时段,可采用 相变储能复合材料蓄存由空调或制热设备产生的冷量和热量,用于电力波峰时段,降低 空调等设备在波峰时段的用电强度,可从用户侧的角度减小电力峰谷差,实现节电、节 能和节约资源的效果。 此外,相变储能建筑材料还可提高建筑物的热稳定性和热惰性,减缓建筑物室内的 温度波动,在提高室内热舒适度的同时,降低空调制冷或加热设施的启、停频率和运行 时间,并达到降低建筑能耗的目的。
同济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39 40 41
  • ...
  • 215 21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