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MTBE 萃取精馏法脱硫技术
技术简介: 甲基叔丁基醚(MTBE)萃取精馏脱硫工艺为:含多种微量硫的 MTBE 先经过多级精馏蒸出大部分硫含量合格的 MTBE,浓缩后含硫量较高的 MTBE 在通过萃取精馏脱硫得到合格的 MTBE,之后萃取剂再生循环使用。萃取剂再生得到的硫含量很高的 MTBE 进入硫化物回收精馏塔将硫化物回收。采用 MTBE 萃取精馏法脱硫技术可以使 MTBE 收率达到 99.8%以上,能耗节约 40%以上。 应用前景分析: 可以很好的解决 MTBE 中硫含量高和 MTBE 收率低的问题。在石油化工行业 MTBE 合成和精制过程中有很好的应用。课题组可以提供成熟的 MTBE 脱硫工艺包。 经济效益预测: 随着雾霾治理的深入,对汽油中硫含量的要求越来严格,国Ⅴ汽油总硫含量要求 50mg/kg,国Ⅵ汽油总硫含量要求 10mg/kg。对汽油添加剂 MTBE 中硫的脱除势在必行。 技术成熟度:产业化项目 应用领域: 石油化工行业 
天津大学 2021-04-11
膜法超高效除尘技术
本技术主要产品为空气净化膜及成套分离设备,包括中低温与高温空气净化膜两大类主要产品。除尘膜材料为碳化硅等无机材料或改性聚四氟乙烯材料,化学稳定好,机械强度高。可经受各种有机气体腐蚀,能够进行频繁的反吹和化学清洗,寿命在3年以上。可用于冶金、化工、水泥等工业过程烟气处理及家庭、商场、写字楼、汽车等民用场所空气净化。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发酵法生产丁二酸
丁二酸,又称琥珀酸,是工业上一种重要的 C4 平台化合物,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表面活性剂、清洁剂、绿色溶剂、生物可降解塑料等领域。微生物发酵方法将来自可再生生物质(如淀粉、纤维素)的还原糖转化为丁二酸,减少化学品对石化原料的依赖,生产过程环境友好,且还能够固定 CO2,缓解大气中的温室效应。本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厌氧发酵丁二酸生产菌株,以葡萄糖或多种非粮食原料如秸秆、玉米芯等为原料厌氧发酵丁二酸。 创新要点 选育得到自主知识产权的微生物菌种;以廉价的玉米、木薯、糖蜜、菊芋、秸秆、酒糟等为原料,厌氧发酵生产丁二酸, 以及棉纤床发酵工艺。 
江南大学 2021-04-11
土壤PF曲线测定(沙箱法)
产品详细介绍土壤PF曲线测定(沙箱法)在检验土壤中植物及树木能吸收的水的质量时,湿度特征(PF曲线)的测定是很重要的。依据需要的测量范围,可选用真空法(即所谓沙箱法),或过压法(膜设备)。采用沙箱法来测定湿度特征,需要静态样本。这些样本由不锈钢土样环取得,而土样环的填充则由其环座来完成。在实验室中,将土样浸透,然后称重,以得出增加的水湿张力。水湿张力是通过建立一系列的真空,或过压,来获得的。每一次平衡调节后,对样本称重,这样就能产生每一水湿张力的水分。pF测定装置,沙箱法(pF 0-4.2)全套装置可进行范围0到r4.2之间的pF测量。装置包括:一只沙箱,用于0 - 2.0之间的pF测量,最多可测40个土样环。一个膜设备,用于3.0-4.2之间的pF测量,最多可测15个土样环。一套土样环工具(螺口连接),用来采集静态土样,取样深度2米。带土样环的套管。铝制土样盒,用在干燥炉中干燥土样。装置还可配备直径53毫米(08.27.SA)、60毫米(08.27.SB)的土样环和环座。PF测定(沙箱法),pF 0 - 2.0范围在pF 0 - 2.0之间(0 - 0.1 巴)的标准装置包括控制面板,吸力校准架,带支架的供水瓶,滤布(140-150微米),容器,约为73微米的合成沙和颗粒,以及各种附件。沙箱中最多可放置40个土样环。测量用的土样,就是由土样环取得的,其容量一般为100cc。除了标准装置以外,还必须有一套土样环工具、土样环套管,以及铝制的土样箱。要进行pF测定,实验室还应有天平和干燥炉。放置仪器的桌子应保持水平,并且不会震动。着手测量水湿张力之前,必须装好各个部件,并将滤布装到排水管上。随后,用水和合成沙(沙不应含有气穴或水窝),正确填充沙箱。如果操作过程都符合要求,可将土样环中饱和的土样放入沙箱,测量出完全浸透的土样的水湿张力。接下来,使用更大的吸力。每次平衡调节后都对样本称重,得出每一水湿张力对应的水分。如果每次测试后沙箱都被水淹没,那么它可以有几年的使用寿命。铜环可防止藻类生长。pF测定(2.0 - 2.7,0.1 – 1巴)标准装置包括一只带控制面板的沙箱/瓷土箱,一个带综合控制面板的电子吸力控制装置(压力范围0 - 600 hPa),装有合成沙的容器,装有瓷粘土的容器,以及各种附件。沙箱/瓷土箱适用于40个以下的土样环。PF测定是在土样环内的样本上进行的,这些环的容量一般为100cc。除了标准装置以外,还必须有土样环工具,土样环套管,以及铝制的土样箱。装置的最少配置还包括天平和干燥炉。验室中放置仪器的桌子应保持水平,并且不会震动。着手测量水湿张力之前,必须装好各个部件,并将滤布装到排水管上。随后,将水、合成沙及瓷粘土(沙/粘土不应含有气穴或水窝),正确填充到沙箱/瓷土箱中。排出的多余的水,用自动吸力控制装置去掉。样本上的不同吸力是由真空泵实现的。为了测量pF范围0 - 2.7,可以一步步地设置沙箱/瓷土箱并使用。填满的沙箱/瓷土箱,如果每次使用后都用水浸泡,那么可使用好几年。铜环用来防止水藻生长。pF测试,膜设备(pF 3.0 - 4.2)如果是在3.0-4.2(1.0-15.5巴)的范围内使用膜设备进行样本pF值测量,那么土样环中不用分割样本。这种设备中,实验室测量之前,半静态样本先浸透之后再放入合成塑料环。整套装置包括压力膜抽取器,最多用于15份样本,一个带减压阀和压力计的20巴压缩机,一个空气过滤器,.赛璐玢薄膜,滤布,合成土样保存环,以及各种附件。实验室中pF测量至少需要一个天平,一只干燥炉和带盖子的铝制土样箱。样本浸透后,部分放入一只合成土样保存环,进一步进行处理。将压膜抽取器闭合后,其中的压缩机产生过压。达到平衡后,取出样本,称重,干燥后再称重。为了测量更多的样本,还可将另一个压膜抽取器连接到第一个抽取器上。
成都耀华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国内首台超快扫描隧道显微镜
通过实验技术和理论方法的双重突破,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了对原子核量子态的精确描述,揭示了水的核量子效应,该成果发表于《科学》期刊;通过开发新型扫描探针技术,在国际上首次获得了单个钠离子水合物的原子级分辨图像。扫描隧道显微镜(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STM)是一种空间分辨率可以达到原子量级的微观探测工具。 然而,受电流放大器带宽的局限,其时间分辨一般只能达到微秒量级(10-6 s),而很多微观动力学过程往往发生在皮秒(10-12 s)和飞秒(10-15 s)量级。  为了提高STM的时间分辨率,其中一种比较可行的办法是将超快激光的泵浦-探测(pump-probe)技术和STM相结合,利用超快光与电子隧穿过程的耦合来实现“飞秒-埃”尺度的极限探测。
北京大学 2021-04-11
国内首台超快扫描隧道显微镜
研制出国内首台超快扫描隧道显微镜,实现飞秒级时间分辨和原子级空间分辨,并捕捉到金属氧化物表面单个极化子的非平衡动力学行为。该工作于5月19日发表在物理领域顶级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并被选为编辑推荐文章。
北京大学 2021-04-11
3DTOS 隧道动态三维监控系统
随着国家交通建设的日益发展,在山区修建高速公路越来越多,隧道开挖是山区修 建高速公路时常常会遇到的课题。实时监测对于保证隧道的安全施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义。本系统可对海量极的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建库管理,实现方便、快速、直观的图形断 面交互查询(包括三维交互式查询及二维图形断面二种模式),程序能够根据监测数据 进行智能预测并预警,并以一种全新的三维可视效果来表达隧道施工的安全级别,可为 隧道安全施工进行全程三维动态监控。 
同济大学 2021-04-13
基于探地雷达的盾构隧道沉降控制方法
本发明属于隧道及地下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探地雷达的盾构隧道沉降 控制方法。采用动态循环反馈方法进行盾构隧道沉降控制,具体步骤为:采用探地雷达 设备对盾构隧道壁后注浆进行全断面和纵向的探测,然后通过测定或估算得到注浆材料 介电常数,并将其应用于隧道壁后注浆层的模型试验探测、正演模拟结果及现场探测的 数据,提取特征图像和特征波,将其作为训练输入样本,利用小波神经网络自动识别方 法,得到隧道壁后注浆层分布形态;结合地表沉降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根据以上分析结 果确定下一步的施工控制措施,为了验证控制措施的效果需再一次进行现场的探测,形 成循环动态过程,至完全有效控制盾构隧道不均匀沉降变形。本发明很好地解决壁后注 浆的效果,使得盾构隧道沉降控制方法更加科学化。
同济大学 2021-04-13
隧道及地下工程风险管理软件
为了科学地管理和控制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风险,运用建立的工程风险分析理论与 方法,开发了一套隧道及地下工程风险管理软件。该软件可根据拟建工程信息和资料, 结合风险备选数据库中存储了大量的隧道及地下工程风险资料,自动生成工程风险调研 表格,对拟建工程进行风险辨识、估计和评价,实现科学的风险决策与管理。同时,软 件可根据工程施工进度进行实时分析和评估,并利用施工监测数据对在建工程各项风险 进行动态跟踪管理,对施工中风险进行全面控制,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软件的基本功 能包括:工程风险数据存储、辅助风险识别、风险估计计算与风险评价、风险决策和风 险跟踪管理等。
同济大学 2021-04-13
车载探地雷达隧道检测系统与检测技术
本成果来自省部级科技计划项目,2014年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015年通过中国铁路总公司的技术评审,2015年11月获得国际隧道与地下空间协会年度技术创新奖,认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项技术的检测速度从间歇式5km/h,提高到连续性175km/h,它能在正常的列车运行条件下完成整条线隧道的检测,彻底地改变了国家铁路网隧道病害不能普查和定期体检的现状。该技术还可以用于公路隧道和地下铁路隧道的健康状态检查
西南交通大学 2016-06-27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0 11 12
  • ...
  • 65 6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