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多模式可重构超宽带通信及雷达集成收发芯片
面向日益复杂多样的电子产品应用场景,电子设备的小型化进程不断加快,对于高集成、多模式、多功能的芯片需求飞速高涨。本项研究成果针对生物医疗电子、个人无线体域网、近距离无感支付、车载定位、战场实时感知、无人机导航等应用需求,提出一种超宽带无线通信兼具FMCW雷达测距的复合型收发机创新性结构。收发机采用超宽带射频调频+可再生型鉴频技术,实现通信及雷达的共架构方案;提出多相中频时差测距机理,将分辨率提高2个数量级,达到mm级精确测距,动态范围扩大4倍;射频前端基于电流共享技术,实现射频振荡器+功放、低噪放+鉴频+混频的一体化实现,系统功耗优化40%;提出子载波发生器+频率校正环路的数字化复用结构,发射机可半数字化实现,从而得到一款支持无线数据传输、时差/频差/相差雷达测距的极低功耗复用型收发芯片。 图1.研制的通信+雷达集成收发机芯片显微照片
北京理工大学 2023-03-13
一种适合无人飞行器的微型雷达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合无人飞行器的微型雷达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采集分析部分、数字部分、 模拟部分、天线部分。本实用新型是一种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的雷达装置,使其可以成为无人飞行 器的有效荷载,扩大了无人飞行器的应用范围,使轻型无人飞行器可以完成地形勘测、目标寻找等任务。
武汉大学 2021-04-14
隔空交互和人体感知的智能雷达传感器
1. 针对人机交互和人体感知场景开发智能微波感知识别技术,实现基于手势识别和动作识别技术的交互控制应用、基于人体定位跟踪、呼吸心跳测量、跌倒检测和身份识别技术的存在检测、健康监护和安防监测应用。 2. 采用小尺寸的集成毫米波雷达芯片,精简硬件设计,缩小模组尺寸,软硬件联合优化减低功耗,集成针对人机交互和人体感知场景设计的多种功能算法,打造小尺寸、低成本、低功耗、多功能的新型通用传感器。
复旦大学 2021-09-18
一种多波段小型化外辐射源雷达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波段小型化外辐射源雷达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天线接收单元、 射频输入单元、通信单元和数据传输单元,所述射频输入单元包括射频单端转差分单元和射频信号处理 单元,射频单端转差分单元连接射频信号处理单元,所述射频信号处理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低噪声放大 器、零中频正交混频器、低通滤波器、ADC 和数字基带滤波器,所述通信单元包括基带数据缓冲模块, 射频单端转差分单元连接低噪声放大器,数字基带滤波器连接基带数据缓冲模块。本实用
武汉大学 2021-04-14
超高分辨率微波光子实时成像雷达
本成果利用光子技术实现宽带微波毫米波信号的产生、复用和处理,突破了传统雷达面临的带宽和响应速度瓶颈,将有效满足智能化装备的应用需求。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成果简介 智能化将彻底地改变人们生活和工作的方式,已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对于室外装备来说,能够在各种天气条件下实时高分辨地获取环境信息是其智能工作的前提。例如,智能驾驶、周界安全、人群目标跟踪、低空管制等都迫切需要全天候实时高分辨成像技术的支持。微波毫米波雷达是目前唯一能全天候、全天时工作的传感器,但受限于低频电磁波本身的局限,其分辨率一般较差,难以在民用领域广泛使用。 本成果利用光子技术实现宽带微波毫米波信号的产生、复用和处理,突破了传统雷达面临的带宽和响应速度瓶颈,将有效满足智能化装备的应用需求。 创新点: 1.宽带可重构雷达信号产生 2.光域多阶边带抑制对消与稳定反馈控制技术 3.光基宽带微波光子正交混频接收技术 4.基于高分辨率一维距离像的雷达目标识别 5.高效精确的微波光子雷达二维ISAR成像 技术指标: 信号带宽:12GHz;成像分辨率:1.3cm×1.3cm 知识产权及获奖 1.中国光学十大进展提名 2.中国工业博览会高校展区特等奖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2-08-12
一种激光雷达双通道共视场的调节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激光雷达双通道共视场的调节方法,包括:沿光路前后移动长焦镜头,使相机对无 穷远处目标清晰成像;沿光路前后移动小孔光阑,使相机成像中的小孔边沿清晰;调节二维旋转台,使 相机成像中的暗黑圆斑与亮白圆环均处于暗黑背景的中心;沿光路前后移动结构件,使相机成像中的暗 黑圆斑与亮白圆环的边缘清晰;缩小小孔光阑,并平移调节二维旋转平移平台,使相机成像中的亮白圆 环的亮度保持不变;调节固定偏振分光棱镜的二维旋转台,使在透射通道、反射通道处相机成像中的暗 黑圆斑与亮白圆环均处于暗黑背景的中心。本发明引入相机进行可视化调节,以保证激光雷达系统的两 个接收通道共视场;具有调节精度高,操作直观、简单方便的优点。 
武汉大学 2021-04-13
一种高频超视距雷达选站辅助系统与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频超视距雷达选站辅助系统与方法,辅助系统包括天线、收发开关、发射模块、 接收模块、信号处理及传输模块、显控模块,本方法利用所述的高频超视距雷达选站辅助系统模拟雷达 的工作方式,来全面的测试雷达站选址的环境状况,通过检测回波来分析环境因素对雷达工作的影响, 最终根据该测量结果选择合适的站址位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轻巧、便携、低功耗的高频雷达选站辅助 系统,通过模拟实际的雷达工作方式并结合现场电磁环境来进行评估,使选站选址更加科学有效,提高 选站的成功率。
武汉大学 2021-04-13
图像级超高分辨率高性能 激光雷达
Pandar128 图像级超高分辨率高性能激光雷达
上海禾赛科技有限公司 2022-03-01
一种地耦合雷达测厚误差的矫正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耦合雷达测厚误差的矫正方法,根据电磁波的叠加原理更正了在地耦合天线测厚过程中介电常数的计算公式,从而能更准确地计算出路面厚度。该方法主要是通过用雷达对不同厚度组合的沥青混凝土板进行测试,将从图像中得到的振幅换算成介电常数后,用天线自身末端反射波叠加在地面反射波上的振幅A1进行修正,当随着A1不断变化,测厚误差达到最小值时,此A1即为最佳修正值,在实验中便可通过进行修正得到最接近真实厚度的值。
东南大学 2021-04-11
城市气溶胶相态垂直分布的激光雷达遥感技术
大气气溶胶,即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通常所说的PM10(粒径小于10微米,可吸入颗粒物)或者PM2.5(粒径小于2.5微米,可入肺细粒子)是大气气溶胶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生成来源上看,大气气溶胶分为一次气溶胶(Primary Aerosols)和二次气溶胶(Secondary Aerosols)。一次气溶胶指自然界或人类活动直接排放的气溶胶粒子;二次气溶胶指通过大气中的物理、化学过程新生成的气溶胶粒子。在大气污染过程中,汽车尾气以及人类其他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氮氧化物、煤炭等含硫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等气体通过参与这些复杂的过程产生二次气溶胶,即“气-粒”转化过程。二次气溶胶是重度霾过程的气溶胶污染物的重要来源。 大气气溶胶以固态、半固态或者液态几种形式的相态而存在,其相态与上述大气中的化学过程有着紧密的联系。气溶胶粒子可以作为大气化学反应的“容器”,在气溶胶表面或内部进行与二次气溶胶生成有关的化学反应。气相分子在不同相态的颗粒物中的传输速率差别很大,固态气溶胶几乎只有表面能发生气相化学反应,而液态气溶胶在颗粒内部也能发生化学反应。因此化学反应加速与液态气溶胶表面积和体积的增大会形成正反馈过程,在液态气溶胶上发生的异相化学反应生成二次气溶胶,对雾霾过程中颗粒物爆发性增长有重要的贡献。因此,对城市气溶胶在边界层内以什么相态存在的空间分布的探测,是研究二次气溶胶生成、演化和扩散所迫切需要的一项技术,对于理解雾霾形成的机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气溶胶的相态与颗粒物的化学组分和环境的相对湿度有关。目前对于颗粒物相态的测量,通常仅限于地面采样观测,缺少垂直空间方向上颗粒物相态的探测手段。在颗粒物浓度相对较高的大气边界层内,垂直方向上相对湿度往往有很大的变化,气溶胶的相态也一定存在很大差异。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李成才副教授研究组与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朱彤教授研究组、吴志军研究员研究组共同合作,提出了一种新的利用偏振激光雷达获得气溶胶粒子相态垂直廓线的方法。气溶胶粒子对入射电磁波的散射过程,会造成散射光偏振特性的改变,如果利用线偏振光照射,散射光的偏振度相对于入射光会减小,这种改变称为气溶胶的退偏振能力。利用激光雷达观测的大气退偏振比可以对气溶胶粒子进行分类,例如非球形的冰晶和沙尘具有较大的退偏振比,而近于球形的城市气溶胶细粒子具有较小的退偏振比,区分沙尘与城市细粒子气溶胶的观测技术在国内外已经比较成熟,通常也是激光雷达业务观测的一项主要内容。但是把类似的观测进一步应用于区分城市气溶胶细粒子的特性,国际上尚没有相应的研究结果。通常来说,固态颗粒物形状不规则,而液态颗粒物更趋近于球型,不同相态的粒子退偏振能力存在差异。结合激光雷达垂直观测以及地面颗粒物相态仪的测量,研究组发现,激光雷达观测的城市气溶胶细粒子后向散射退偏振比与气溶胶粒子的弹跳率(与相态相关)具有很好的关系,从而建立了利用气溶胶粒子后向散射退偏振比反演气溶胶相态的参数化方案,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长时间实时连续的气溶胶相态垂直廓线的探测。偏振激光雷达反演气溶胶粒子相态概念图 该研究成果已在线发表在美国化学学会(ACS)主办的环境与生态领域国际顶级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Letters(2018 IF=6.934)上。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博士研究生檀望舒为论文第一作者,通讯作者为李成才副教授。北京大学为唯一通讯作者单位。论文评审人之一对论文成果基于高度评价:“......to my knowledge, it is the first time in field studies. Particle phase states have been a hot topic because they can potentially influence the rates of gas-particle partitioning and multiphase reactions. I think this is a timely paper on this topic. The use of lidar depolarization to detect the particle phase states is novel”。
北京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