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非人灵长类动物自动化抓握训练与记录装置
本发明针对如何使训练动物快速掌握各类规定的抓握动作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非人灵长类动物自动化抓握训练与记录装置。该装置包括转盘主体、微控制器、给水控制系统、脑电信号记录仪和PC机。该装置操作简单,训练效率高;训练模式根据需要可调,可以实现不同抓握任务的训练范式;并精确检测手势,方便设计特定的实验范式,提高了后续分析的数据精度,便于后期的分析与整理。本发明可以实现非人灵长类动物的特定手势抓握训练,通过无痛苦的自动化训练过程,可以快速高效的实现非人灵长类动物的抓握训练,并可以大大减少人力资源消耗。本发明适用于脑机接口领域康复医疗仪器的研究与开发。
浙江大学 2021-04-13
一种结核分枝杆菌自然感染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核分枝杆菌自然感染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通过将健康非人灵长类动 物与经过人工感染结核并有咳嗽的非人灵长类动物一起饲养于气流自循环组合式负压隔离器中,使其自 然感染上结核。自然感染模型的建立有助于揭示激活结核潜伏感染的条件因子(如艾滋病毒)及相关机 制。并且为研发和评估抗结核疫苗和药物提供了更有临床意义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
武汉大学 2021-04-14
华南理工大学:参与绘制全球首个非人灵长类动物全细胞“地图” 创新班学子在Nature发表论文
发布了首个非人灵长类动物(食蟹猕猴)全身器官百万单细胞图谱。该图谱将被用于物种进化、脑科学以及药物评价和筛选等相关研究,为生物医学的发展提供一个基础性的资源和工具,为疾病诊疗、靶向药物开发提供助力,为人类更好地探究生命的进化提供可能。
华南理工大学 2022-04-18
人类自闭症灵长类动物模型
应用CRISPR/Cas9 技术成功制备出新型模拟人类自闭症SHANK3基因突变的灵长类动物模型,并获得基因突变后代,首次在灵长类动物重现了人类自闭症谱系障碍(Phelan-McDermid综合征)的临床症状:突变猴表现出睡眠障碍,运动缺陷和重复刻板行为增加,以及社交和学习障碍。功能磁共振成像的数据分析揭示了大脑局部和全局连接模式的改变,指示神经环路异常。该模型的建立为解析自闭症发病机理以及发展临床干预方法奠定了重要基础。
中山大学 2021-04-13
一种端粒酶启动基因表达方法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端粒酶启动基因表达方法(Telomerase?Activating gene Expression,Tage)及其应用,该表达方法基于端粒酶可结合并延长DNA分子末端的端粒酶识别序列,合成新的端粒重复序列的特性,将端粒酶特有的生物学功能与人工转录因子调控细胞基因表达技术相结合,发展了Tage新方法。Tage技术在细胞中可以有效发生,人工转录因子可激活效应基因在端粒酶阳性细胞中的表达,效应基因的表达产物可有效杀灭肿瘤细胞,本发明证明Tage技术可用于杀灭肿瘤细胞,而对无端粒酶活性的细胞
东南大学 2021-01-12
一种用于非诊断用途的检测端粒酶活性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端粒酶活性的方法,通过带正电基团的 聚集诱导发光化合物、端粒酶引物、dNTPs、RNA 酶抑制剂以及待测 样品在端粒酶扩增缓冲溶液中,23℃~37℃的温度下恒温孵育,使得 反应体系中端粒酶引物发生端粒酶延伸反应,再将反应体系于 80℃~ 100℃下灭活,使得延伸反应停止;由于 DNA 分子磷酸骨架带有负电 ·1078··1079· 荷,随着端粒酶引物序列的延长,每条链上能够结合的聚集诱导发光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生物学行为的临床应用
本项目针对上述问题,从分子、细胞和个体水平三个层面上研究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生物学行为及相关技术的临床应用,旨在提高儿童肿瘤疗效。 1、主要科技内容和技术特点: 1) 率先在国内外建立RT-PCR和实时定量RT-PCR检测hTERT法,该法简便、快速、经济、安全,适用于临床推广应用。该项技术已经应用于儿童恶性肿瘤诊断、监测和指导个体化治疗,提高了儿童肿瘤的诊疗水平。 2)首次在国内外研究体内造血干细胞hTERT的生物学行为,证明了hTERT与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关系,并系统研究了恶性肿瘤细胞hTERT的生物学行为, 探讨肿瘤细胞中Aurora A与hTERT及端粒酶表达的相关性,提出hTERT与细胞因子网络紊乱相互作用促进肿瘤发生和发展的新观点,为恶性肿瘤在分子水平上的监测和以hTERT为靶点的生物工程治疗提供了依据。 3) 在国内外首次阐明端粒酶重建对成纤维细胞迁移能力和生物节律的调控,把端粒酶、hTERT生物学行为和生物节律与肿瘤择时治疗有机结合,为肿瘤治疗提供了一条新路径。实践证明,在该理论指导下进行化疗,可明显提高肿瘤化疗效果,且毒副作用明显减少。
四川大学 2016-04-22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