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高压信号隔离传输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压信号隔离传输系统,包括电压偏置模块、 电压频率转化模块、电隔离传输模块、频率电压转换模块、有源滤波 模块以及偏置复原模块;所述电压偏置模块用于对输入信号施加偏置 电压,获得第一电压信号;所述电压频率转化模块用于将第一电压信 号转换为频率信号,所述电隔离传输模块用于隔离传输所述频率信号, 所述频率电压转换模块用于将所述频率信号转换为第二电压信号,所 述有源滤波模块用于滤除所述第二电压信号中的锯齿波噪声,将其还 原;所述偏置复原模块用于从所述有源滤波模块还原的第一电压信号 中移除偏置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环境与灾害监测预警信息传输系统
成果简介: (1)主要功能和应用领域 本成果面向环境与灾害监测预警需求,可在地形复杂、通信条件受限、运营维护困难的复杂环境下,建立监测预警信息传输系统,实现监测预警工作的持续、可靠运行,解决现有监测预警网络中的覆盖面受限、长期持续监测难度高、信息传输可靠性低等问题。 本成果可应用于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理、各种类型的环境监测等领域。 (2)特色及先进性 基于三大核心(新型组网架构、高效节能机制、可靠传输保障)机制,设计八项创新技术。提出了基于监测事件预测的节能机制和能量均衡消耗机制,设计了支持中继转发、双信道汇聚式接入的组网架构,研发了集自动重传、自适应传输、机会通信于一体的滑坡泥石流监测预警可靠传输技术,提升了监测预警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本成果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除正在受理部分,目前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8项。 (3)技术指标 本成果已示范应用于龙门山地震带小流域滑坡泥石流灾害监测预警技术研究与示范系统。根据示范系统运行效果,本成果与灾害监测传统方式技术参数相比,可达到如下技术指标: ? 丢失/出错数据恢复率提高约30%,现场通信质量越差,优势越明显; ? 视频和图像传输实时性可提高约1/3; ? 传感节点能耗10%-50%,监测系统有效工作时间延长20-30%; ? 网络故障对监测预警影响极大降低,网络故障带来的数据时延趋向于0。 (4)解决问题与实施效果 当前问题 解决方案与效果 技术状态 监测点部署受限于区域通信条件 中继转发技术: 采用中继转发技术,可在无信号覆盖区域建设监测点,通过中继转发技术将监测数据转移到具备GPRS/3G/卫星信号的位置。 示范系统应用 监测点的信息传输存在数据丢失、甚至意外中断的风险 集自动重传、自适应传输、机会通信于一体的传输保障技术: (1)研发低开销、高能效自动重传技术,恢复丢失数据,较传统方式的丢失/出错数据恢复率提高约30%,现场通信质量越差,优势越明显; (2)研发视频与图像自适应传输方法,提高视频、图像传输效率与可靠性,在网络信号较差时,视频和图像传输实时性可提高约1/3; (3)设计机会通信技术,传输网络中断处监测节点的数据,在邻近节点可替代传输时,可实现网络中断带来的时延效应趋于0。 授权专利2件 示范系统应用 监测点持续工作能力受到能量供应的约束 基于监测事件预测和能量均衡消耗的节能机制: (1)研发基于监测事件预测的休眠机制,降低传感节点能耗10%-50%; (2)研发能量均衡消耗方法,监测设备有效工作时间延长24.3%。 授权专利5件 示范系统应用 监测预警系统存在故障或破坏的问题 双信道、汇聚式接入的组网架构: (1)设计双信道、汇聚式接入的组网架构,支持系统部分故障时的网络自愈能力,保障监测数据传输不中断; (2)所设计组网架构下的设备可互相自动查询工作状态,设备故障可由其邻居设备主动上报,同时保留的传统设备状态查询方式,提高及时发现失效设备的能力。 授权专利2件 示范系统应用
电子科技大学 2017-10-23
供应COFDM移动车载视频传输设备
产品详细介绍 供应COFDM移动车载视频传输设备  供应COFDM移动车载视频传输设备     无线移动视频监控系统/无线非视距监控设备  扣板式发射机  质监稽查单兵背负  供应COFDM移动车载视频传输设备  VFD-8000扣板式发射机:扣板式发射机专用于是电视台、电力抢险、大型活动等现场实况转播等行业,它克服了原来必须使用有线的方式和转播车相连,同时距离也有限制的要求,这样使摄像等更加的方便和自如。 •工作频段: 300MHz~800MHz,频率可调200MHz(频率步进1MHz) •输出功率: 1-3W可调 •符合MPEG-2技术标准 •功率调节: 1W-2W连续可调 •通道带宽: 8MHz •码流0.8Mbps~6Mbps •调制方式:COFDM •音视频数据格式:MPEG-2 @ ML 4:2:0 HMJ300K-T扣板式发射机 •提供一路视频、二路音频;Q9接头 •视频输入: PAL/NTSC •音频通道: Line Input/Output(0dBm@10kΩ) •图像清晰度:传输速率为25帧/s时,分辨率不低于720×576,能消除码赛克的图像 •误码率:≤10-6 •具有电源指示,音视频输入状态指示 •端到端延时:40ms •工作电压:DC12V •供电: DC 12V/3A •电池:可连续工作4小时供电 •传输距离:1-3公里 •使用方式:专业摄像机上(松下/索尼接口) •一路SDI接口,Q9接头 • FEC: Viterbi (1/2,2/3,3/4) •保护间隔: 1/32,1/16,1/8,1/4 •重量: 2.0kg •尺寸:185 mm×120 mm×70 mm (L ×W ×H) •前面板提供三个指示灯;电源指示、功率指示、视频指示 •工作环境:温度:-30~70℃相对湿度:90% •保存环境:温度:-40~80℃相对湿度:90% 深圳市伟福特科技有限公司地址:广东省深圳市龙华民治大道222号东边商业大厦507房        邮编: 518131国内招商经理: <邓晓妍 >    手机:13794483411          电话:0755-66803526  QQ: 1375760905 邮箱:v1375760905@163.com      网址:  http://www.szvfd.com
深圳市伟福特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桩土接触面剪切试验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模拟上覆压力变化的桩土接触面剪切试验装置。该装置包括圆形模型箱、加载板、反力梁和伺服加载电机。圆形模型箱由圆形框架和底座组成,模型箱内部需填筑一定密实度的砂土,砂土内部放置土压力传感器测试竖向及水平土压力;加载板放置在砂土层上表面通过千斤顶施加上覆压力;伺服加载电机可以采用位移控制和荷载控制两种加载方式,通过伺服电机对模型箱中心处的模型桩进行加载,加载过程中伺服电机所施加荷载及位移可自动采集。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操作简单,可用于研究不同上覆压力作用下桩土接触面的摩擦性能,为桩土接触面摩擦性能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
浙江大学 2021-04-13
O 型环气体保护接触对焊系统
成 果 简 介 金属 O 形密封环是将薄壁的不锈钢管、铝合金管或高温合金管弯成圆形,再将接口焊接、打磨而形成的一种特殊密封件。适合于其他密封件难以达到的高温(最高达 800℃)、深冷(最低达 -270℃)、高压( 最高达 1400kgf/cm2,),高真空(最高达 10-9 毫米汞柱)等工况的静密封,广泛用于石油、化工、化纤、冶金、航空、航天等行业,不仅可以用于小直径而且可以用于大直径的密封。该项技术通过多  次的断续加热及不均匀散热获得合适温度场,为不锈钢的热传导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因此焊缝一周的  温度分布更加均匀。断续加热不均匀散热的电阻对焊理论能够较为精确地控制焊接收缩量,且焊接强    度和通孔均满足要求,大大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
北京工业大学 2021-04-13
实验室配种预接触专用鼠笼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实验室配种预接触专用鼠笼,包括鼠笼主体和设置在鼠笼主体上方的网板盖,在所述网板盖的中部设置有W型凹槽,在所述W型凹槽的中间高峰处设置有卡扣,在所述卡扣上设置有饮水瓶;所述W型凹槽的两个低谷为饲料放置槽;在所述W型凹槽的底部中间位置设置有与所述鼠笼主体连接的立柱,所述立柱的前后左右四个面上设置有插槽Ⅰ;该实验室配种专用鼠笼还包括不透明隔板和网孔隔板;所述鼠笼主体被所述立柱的四个插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1-12
O型环气体保护接触对焊系统
北京工业大学 2021-04-14
柔性接触机器人末端执行器
北京工业大学 2021-04-14
铁电高分子电容器:高容量电能贮存
具有高电能密度和快速充放电特性的贮能设备存在着巨大的市场。当前电化学电容的储能密度为15-30J/cm3,放电较慢;商业化BOPP薄膜电容放电快,电能密度仅1-2J/cm3。我校开发的PVDF共聚物电能贮存容量高(10- 30J/cm3),可制造新一代高容量、轻质、柔性贮能设备,为便携式电子设备供能;智能电网远距离大容量输电工程现有BOPP直流电容器重量大、阀厅占地超限,国内电网研究院对高能量密度PVDF电容器表现了浓
南京大学 2021-04-14
电能与机械能(电动机与发电机)
420mm×200mm×140mm,转动一个发电机,发出的电可带动另一个电动机转动。
宁波华茂文教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8 19 20
  • ...
  • 706 70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