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煤系高岭土合成SiAlON体系材料
煤系高岭土合成SiAlON体系材料是以煤系高岭岩(主要化学成分是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以及残存的碳)为主要原料,采用多种介质(碳、金属粉、氮化物等)协同还原-氮化的方法合成高性能SiAlON体系耐火材料的一种技术,其基本工艺过程是:将煤系高岭土与少量添加介质均匀混合,添加有机粘结剂混合后压制初始强度成型,在高温下通入氮气还原氮化合成SiAlON耐火材料。目前,我国已成为耐火材料的生产大国,耐火材料市场巨大,故合理利用煤炭工业废弃物、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对于环境保护、实现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课题的特点是:一方面原料丰富、价格低廉、合成工艺非常简单,有利于大型工业化生产, 可以高效、清洁、充分利用煤系高岭岩矿的有价值成分,是制备高温耐火材料的又一个新途径;另一方面可以明显降低我国耐火材料原料紧张的压力,提高耐火材料质量。本课题在多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在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开发方面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工作,创造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配方、新工艺,拥有4项国家发明专利,并分别获得了教育部二等奖、中国冶金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多项奖项。 可用于合成低成本、高性能、高附加值的氮氧化物复合材料。其应用领域包括:高炉炉腰、炉腹和下部炉身耐火材料,新一代高炉复合炉衬陶瓷杯,钢包透气砖,水平连铸防裂环,连铸浸入式水口防堵塞材料热电偶套管,喷射冶金炉喷涂料等。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3
企业信息分类编码体系
企业信息分类编码体系可以全面地指导企业进行信息分类编码体系的 建设和实施。该体系由8种模型构成,通过各模型的应用可以帮助企业对 信息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并形成企业基础数据源标准和信息分类编码标 准,指导企业建立规范化的信息编码体系组织管理结构并形成相应的编 码管理规范;建立在对柔性编码分类方案的基础上,开发了可自定义编 码子系统的可重构柔性信息编码管理系统,实现了对编码全生命周期的 管理和编码标准体系的动态维护;通过标准数据格式的转换,实现了信 息编
西北工业大学 2021-04-14
体系结构建模工具
本项目主要研究基于 UPDM 的装备体系结构建模特征,研究与开发装备需求分析与体系结构建模工具,支持体系结构建模框架设计和体系结构建模方法,为装备需求分析和体系结构论证提供技术支持。 项目关键技术:流程动态配置、UPDM 框架实现、元模型及数据模板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2-10-24
CL建筑保温结构体系施工
山东巨能兴业新型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021-09-01
锰锌铁氧体靶向纳米复合载体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锰锌铁氧体靶向纳米复合载体及其制备方法,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将壳寡糖、γ‑聚谷氨酸与锰锌铁氧体复合,三种物质交联反应后生成100nm以下的颗粒,该方法操作简单,得到的锰锌铁氧体靶向纳米复合载体呈现典型的核壳结构,这种磁性纳米晶可通过改变磁场及温度具有靶向和缓释的能力,比单一锰锌铁氧体更具有临床实际应用的前途。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5-07
新型肝素/PEI肿瘤靶向基因治疗载体研发
缺乏安全、高效率的基因导入载体是当前基因治疗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我们在前期研究中,针对目前常用的聚乙烯亚胺(PEI25K)非病毒基因载体面临的不可降解、毒性大、难代谢、靶向性差等问题,采用肝素与小分子量聚乙烯亚胺(PEI)为主要原料,设计、制备了一种新型的肝素/PEI肿瘤靶向基因治疗载体,具有可降解、毒性低、可靶向肿瘤、可静脉注射等特点,显示了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本项目将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肝素/PEI的制备工艺,阐明影响肝素/PEI生物学效应的关键因素,研究其体内分布、代谢和早期安全性,研发一种具有临床应用前景的新型肝素/PEI靶向肿瘤基因治疗载体,为创制新型肿瘤基因治疗药物提供新的基因导入系统选择。 针对当前常用PEI25K(聚乙烯亚胺)非病毒基因载体不可降解、毒性高和靶向性差的缺点,首先采用肝素偶联小分子量PEI制备了一种新型可降解、毒性低、转染效率高的阳离子肝素-PEI基因载体,进一步利用肝素具有肿瘤靶向性、带负电荷、可在肿瘤部位快速降解、生物相容性好等特点,通过在DNA/肝素复合物表面修饰肝素,制备了一种肿瘤靶向的新型肝素/PEI基因载体。下一步将研究肝素/PEI的粒度分布、行貌、表面电位、稳定性、基因装载能力、降解行为、基因释放行为等理化性质,阐明制备工艺对这些重要理化性质的影响规律。研究肝素/PEI的细胞毒性、转染效率、肿瘤靶向性、体内分布等生物学效应,阐明肝素/PEI的理化性质对这些体内外生物学效应的影响规律。基于我们已有的非病毒基因载体中试生产平台,设计肝素/PEI中试生产流程,开展中试制备工艺研究。
四川大学 2016-04-15
近红外荧光内窥成像系统
"内窥镜检测技术在临床已成为重要的,无法替代的诊断手段,配合内窥器械,还可以取病变部位的组织用作病理分析,或结合手术等方式,对病变部位直接切除或治疗。目前在临床广泛应用的主要为内窥镜白光成像。 在白光成像中判别疾病组织主要依赖医生的经验,导致较高的漏诊率和误诊率。近红外荧光内窥成像系统成像深度达到5~10毫米,能够看到白光成像无法看到的病灶组织,直观地显示病灶,实现对肿瘤、炎症溃疡等多种病理和生理组织的精准诊断与治疗。本系统可进行实时同屏成像,医生提供可见光图像和荧光图像。"
东北大学 2021-04-10
时间分辨荧光测控分析仪
一、项目简介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RFIA)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不受背景荧光干扰等特点,在 POCT 领域有极高的发展潜力。目前,市场上的 TRFIA 分析仪以中大型为主,手持式极少。本项目围绕小型化、低成本等理念,将 TRFIA 技术应用到 POCT 领域。该小型化 TRFIA 测控模块, 尺寸小、成本低、检测速度快、 重复性好、适用于多种稀土螯合物。在无滤光片条件下, 基本达到了小型化 TRFIA 测控模块的性能的极限。二、产品性能优势((((1)使用双自由度调光法,更优良;2)单次采样即可满足精度要求,采样时间更短;3)单/双通道可节省两块滤光片,成本低一半;4)采用基于多点采样数据拟合法的荧光物质浓度测定法。检测方法适用探针多点采样拟合法稀土螯合物;激发波长:365nm~405nm;发射波长:可见光范围;可检最短荧光寿命约 400us调光法LED 电流峰值+LED 电流脉宽检测时间最大采样时间范围为 0~2ms;单次采样时间小于 3ms以 Eu(TTA)3phen 为检测对象,检测限< 0.185mg/L;信号值小于荧光检测限精密度1.5%荧光光强变异系数 CV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0
新型有机污染荧光溯源预警仪
1 成果简介我国水污染事故频发, 以有机污染为主。现有技术不能迅速确定污染类型,因此事故发生后无法迅速采取恰当的应对, 是产生重大经济和环境损失以及负面国际影响的主要原因。为维护水环境安全,保障人民生活和生产, 需要一种能迅速确定污染类型的、环境友好的水体有机污染预警技术。 荧光技术是近 20 年来兴起的新型分析方法,灵敏度高、适用范围广。污水和水体的荧光光谱是多物质产生的复合光谱,它们与水样唯一对应,被称为“ 水质荧光指纹”, 简称“ 水纹” 。该法在污染性质快速判断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荧光指纹是水样内蕴特征的反映,还携带了有机物总量信息,可作为新型水质表示法。 课题组从 2003 年开始从事水纹研究,在清华大学基础研究基金、教育部科技重点项目、教育部清华大学自主研究项目、国家十一五重大水专项等项目资助下,掌握了上百种水纹,创新性开发出基于水纹比对的新型污染识别原理,并研发出有机污染溯源仪,填补了迅速确定污染类型的仪器的空白。该仪器由水纹采集仪、水纹比对软件和丰富的水纹数据库组成,可以识别数十种有机污染类型。仪器的特点如下:自动取样,自动测量,自动比对;数据库设计人性化,可以自动添加新指纹;数据自动保存;水纹采集仪性能稳定,使用、维护简便,当仪器光源老化时,自动提示更换等。上述优点表明该仪器既适合在线实时监测,也可以作为监测车和实验室的专用仪器。查新表明,国内外目前尚未发现有相似原理的仪器。 性能参数:灵敏度高,信噪比达到 250;完成一次溯源任务不足 15 分钟,测量时间短,重现性好;工作温度/湿度 15-350C, 45-80%(不可有冷凝现象, 350C 以上时湿度为 70%以下) ;不加任何试剂,取样量少,不产生二次污染;连续 24 小时使用耗电仅数度,成本低。 图 1 示范运行中的有机污染荧光溯源预警仪2 应用说明2011 年 7 月至 2012 年 3 月,水质有机污染溯源预警仪在京杭运河江苏苏州段进行了为期 3 个月的实地连续测试运行, 仪器检测出数次水质异常,并及时进行了报警, 现场测试表明,该仪器能够灵敏、及时地监测到污染的发生和变化,预警迅速,并能给污染类型的信息,对于快速确定有针对性的采取污染应对措施大有益处。 仪器经过了权威第三方的检测。3 效益分析由于目前国内外尚无同类产品,而污染预警和溯源的需求比较迫切,因此本仪器具有较大的推广空间。本仪器价格每台约 60 万元。而本仪器运行稳定、灵敏。总体上,仪器成本低,维护省,快速,无二次污染, 24 小时连续使用,运行费每月在 3000 元左右,具有明显的经济和技术优势。4 合作方式转让或者联合推广。5 所属行业领域能源环境。
清华大学 2021-04-13
高通量快速光纤荧光检测系统
本系统是集柔性光纤技术、高密度光纤探头技术、快速光通路选择技术、单光子微弱荧光光子计数检测技术、温度控制技术为一体的光机电高科技系统。具有快速、高通量、高灵敏的荧光检测能力,可同时对多样品进行快速荧光检测。系统由计算机及其操作软件、多通道光路选通、温度控制、超灵敏荧光检测四部分组成。其可在同一时间内测定多通道荧光的强度值及变化,且具备完善的数据后处理功能。整体仪器具有高通量、高灵敏度、高稳定性等诸多优势,可广泛用于生物、医药、临床、食品安全、环境、化工等等需要进行大量的荧光检测的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目前该类检测系统已经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和北京理化测试分析中心使用,用于对病毒、小分子物质及食品安全检测。 主要性能指标:1. 通道数:2、16、64(可按需扩展);2. 灵敏度高:最小可探测光强 ≤10-15~10-16 W;3. 系统不稳定性:≤1%;通道切换时间:≤10ms。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42 4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