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车载探地雷达隧道检测系统与检测技术
本成果来自省部级科技计划项目,2014年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015年通过中国铁路总公司的技术评审,2015年11月获得国际隧道与地下空间协会年度技术创新奖,认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项技术的检测速度从间歇式5km/h,提高到连续性175km/h,它能在正常的列车运行条件下完成整条线隧道的检测,彻底地改变了国家铁路网隧道病害不能普查和定期体检的现状。该技术还可以用于公路隧道和地下铁路隧道的健康状态检查
西南交通大学 2016-06-27
车载探地雷达路基检测系统与检测技术
探地雷达属于高科技产品,长期以来,只有美国、加拿大、瑞典等少数国家生产。近年来我国国内也生产探地雷达,一些大学也研制探地雷达,但是这些探地雷达多为单通道,地面耦合天线,扫描速率很低,不能用于车载。一般探地雷达系统好比照相机,而车载探地雷达系统好比多摄像头的高速摄像机。车载探地雷达系统的扫描速率与高速摄像机的单位时间内所能拍摄的照片数类似,扫描速率越高,测试速度越高。目前国外车载探地雷达系统主要有美国GSSI公司的SIR-20系列、30系列和意大利IDS公司RIS-2K系列。车载探地雷达技术有五项关键技术:空气耦合天线、多个通道技术、高速扫描技术、定位技术和多通道数据处理技术。以我校地学学院昝月稳教授领衔研制的车载探地雷达系统,在这五项技术方面都达到国际领先。专用空气耦合天线,集中了国外喇叭型天线和平板天线的优点;采用金属壳全屏蔽,减少了外界干扰;三通道探地雷达系统的扫描速率是美国SIR-20系列雷达扫描速率的5倍,意大利RIS-K2系列雷达扫描速率6倍, 美国SIR-30系列后来才与我们的扫描速率相当,但是探测深度只有我们的三分之一。定位系统采用了GPS和里程绝对坐标定位技术,可以整条线自动采集数据,而国外同类产品是相对定位,累计误差大,无法长距离检测。自主研发了多通道数据处理软件,在吸收国外软件优点的基础上,软件功能达到国外同类软件先进水平。该项成套系统集成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工程实际,2008年经铁道部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实现了不干扰运输的路基状态检测与普查。铁路车载探地雷达24小时可以采集2880km的数据,而在运营线上人工检测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其效率是不言而喻的。
西南交通大学 2016-06-27
激光智能交通信息采集与处理系统
成果与项目的背景及主要用途 我国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交通供给能力不能满足现实和潜在的交通需求,基础设施短缺与其利用的低效率并存,交通管理智能化可以提高路网通行效率、提高道路利用率;智能化、全天候的交通信息采集处理系统是实现智能化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本成果发明了一种具有安全、无障碍、全天候、在多车道及各种速度下准确测量车速、流量、车型和道路利用率等多种信息的交通信息采集、信息处理系统,包含激光测量装置和交通信息智能处理软件两个组成模块。
南开大学 2021-04-14
大型活动辅助训练与指挥保障系统
Ø 针对大型活动中人群运行的实际需求,利用数字表演和计算机仿真等技术手段完成游行的队形队容设计、集结疏散部署及队伍行进表演的智能辅助策划,并紧密围绕方阵训练及现场指挥调度等任务建立有效的训练辅助系统和指挥保障系统,通过视频采集设备、传感器、GPS、激光定位仪等多方位、多传感设备获取活动运行过程中实时数据,确保指挥员在训练中和活动现场能看到、能听到、能指挥到。大型活动训练辅助与指挥保障系统包括队列队容仿真设计子系统、队列方阵定位辅助子系统、现场视频监控辅助指挥系统、数字化方阵辅助排练子系统、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4-14
大规模 GPS 信息定位接入与监控云系统
成果简介:大规模 GPS 信息定位接入与监控云系统包括:大规模传感信息接入与控制系 统、大规模物联信息存储系统、大规模家联信息处理与分析系统(GPU 集群)、负 载均衡系统、目录服务系统、跨系统用户融合系统等具有广泛的物联网应用支持 能力,该系统可以支持百万级规模的 GPS 定位器的信息接入和监控。该系统具有如下优势:1、利用普通的计算机集群和容错机制,具有很高的性能价格比。452、具有大规模支持能力.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荧光与核素双模载体小动物成像系统
1 成果简介荧光与核素在体小动物成像系统是在国家 863 计划的支持下研制的世界首台小动物在体(活体)分子成像系统。该系统具有同时实现荧光断层成像与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的双模式信息融合分子影像检测功能,可以以 3D 方式显示活动物体内任何位置的特定细胞和分子事件。在该系统中,发展了旋转扫描式动物在体全景成像检测技术和断层扫描三维重建技术,有效解决了伽玛光子信息采集与荧光图像获取相互干扰的难题,同时提高了荧光的检测深度;通过研发的光子漫射理论逆向算法,提高在体检测的空间分辨率和空间定位精度,结合 PET 深层透视的优点,可以 3D 方式显示活动物体内任何位置的特定细胞和分子事件。目前拥有 12 项专利。 该平台采用荧光和核素双模标记的检测方法和技术,研究者可以在一次实验活动中同时获取荧光、 PET 及双模融合的多种数据,并进行分析,从而可以更好更为全面地理解疾病产生的机理,研究药物的作用机制,也可以分析疾病耐药的发生过程,以及药效的持续时间等。研究人员能够使用该系统实时监测活体动物内部器官、组织与细胞、基因蛋白分子等不同层面的动态变化信息,开展在体水平的生命科学与医学科研和应用研究工作。例如,研究肿瘤和癌细胞在体生长、分化、凋亡、转移、扩善,药物在细胞、组织、器官层面的输送、扩散、代谢与定点释放,药物作用下体内肿瘤或癌细胞的生长、凋亡变化,以及与各种疾病相关的分子、细胞、组织的动态变化情况。 ( 1) 肿瘤小鼠荧光图像 ( 2)荧光与 PET 断层图像 上图 荧光与 PET 双模成像 系统特点:荧光与 PET 同时双模成像;动物在体 360゜全景无遮挡扫描成像;支持常规荧光或 PET 成像,也可以采集双模数据;荧光活体成像超越常规的浅表成像,支持 FMT 及小动物深度组织的成像。2 应用说明应用领域:药物研发和筛选;病理机理与病毒研究;新一代分子影像药物研发;药物代谢过程, 基因治疗效果及药效评价。
清华大学 2021-04-13
海洋地理空间智能核心技术与软件系统
项目背景:面向国民经济建设、JM 融合发展和国家重大 战略实施对全时空海洋大数据深度融合与精准分析的迫切 需求,针对地理空间离散几何化抽象难以表达海洋复杂语义 关系、海洋地理空间分析智能化水平不足等瓶颈,建立海洋 地理空间智能核心技术与软件系统。主要研究基于几何代数 学的全时空海洋对象建模方法,建立全时空海洋对象化表达 与海洋对象空间建模的理论体系;构建对象内嵌的海洋地理 空间智能算法库,建立面向海洋复杂场景动态演化的学习和 模拟模型;研制以数据-知识-模式三元组构成为基础、全时 空海洋对象化表达与智能计算为核心、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国内领先的海洋地理空间智能基础平台软件和应用基础软 件,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JM 融合等领域开展应用示范。 所需技术需求简要描述:1.突破经典点线面几何空间建 模限制,构建基于几何代数学的全时空海洋对象建模方法; 2.研制知识驱动的海洋时空大数据智能计算方法,构建对象 内嵌的海洋地理空间智能算法库,建立面向海洋复杂场景动 态演化的学习和模拟模型;3.集成大数据引擎、知识引擎、 时空分析引擎、智能计算引擎和全息可视化引擎的多模态协 同的引擎中台研发,其中核心中台技术模块不少于 10 个;4. 以数据-知识-模式三元组构成为基础、全时空海洋对象化表 达与智能计算为核心、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内领先的海洋 地理空间智能基础平台软件和应用基础软件研发,软件可管理 PB 级时空大数据,查询响应时间为秒级。  对技术提供方的要求:1.在海洋地理空间信息领域具有 较好的研究积累,具有海洋地理空间信息方向的发明专利及 省部级以上奖励。2.技术方案成熟可靠稳定有创新思维,不 涉及知识产权侵犯。3.主要负责人需要具有工学博士学位, 是国内外海洋地理空间信息领域著名专家,主持过海洋地理 空间相关国家项目。 
青岛中科海慧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2021-09-10
泵系统的经济运行评价与节能增效技术
我国是世界上生产和使用泵最多的国家,泵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所消耗的大量能源不容忽视,因此也吸引了人们对泵性能的倍加关注。据统计,泵耗电量占全国总用电量的20%,耗油量占全国总用油量的5%。然而我国泵的效率平均仅为75%,比国外低10%左右,部分泵的实际运行效率更低,仅为30%——40%,比发达国家低15%——20%。若对泵系统进行改造,节电率可提高20%——30%,一年可节电300——400亿千瓦时,约为三峡工程年发电量的一半,效益十分巨大。 虽然石化行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总体上较其它大多数行业的水平高,但由于生产能力、工况条件等的改变,有部分泵仍然处于低效运行状态,具有较大的节能增效改造空间。例如,扬子石化公司有泵4300多台,其中约有150台运行效率较低。按每台泵平均功率200kW、改造后节电率提高6%、年运行8000小时计算,每年可节电1440万度,可节省电费748.8万元。此外应用本项目研究成果,可大大提高泵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性,减少或避免非计划停车。如能避免一次停车损失,经济效益便有几百万元。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下属的相当规模的大型石油化工、化工、炼油企业有几十家,仅就这些企业采用本项目研究成果,就可创造经济效益2——3亿元。 大量现役泵效率低,能源浪费严重,而全面更换又并不符合实际。因此,对现役泵系统的运行经济性进行评价,研究开发节能增效技术,扩大其高效运行范围、改善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这对节约能源、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项目的独到之处是既有泵系统经济运行评价、节能增效技术和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开发,又有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的泵性能预测理论、性能曲线的分区方法和高效叶轮现代设计技术的研究,架起学术研究和工程应用之间的桥梁。这是泵节能增效技术领域内的首创性工作。具体创新之处包括: (1)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的泵非定常性能预测方法。 (2)泵定常性能曲线的分区方法和非设计工况下扩大泵高效运行范围的措施。 (3)基于泵内部流动分析的汽蚀性能预测方法与汽蚀防治技术。 (4)基于动态虚拟技术的高效叶轮全三维正-反-正设计方法。 (5)“泵系统的经济运行评价与节能增效技术支持系统”应用软件开发。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多效蒸发系统的设计与节能优化技术
蒸发操作是化工过程工业中普遍的分离过程,广泛地应用于化工、石油、医药、食品及环保等领域,至今已有上百年的发展历史。蒸发操作是大量耗热的过程,同时产生大量的二次蒸汽。因此自上世纪70年代能源危机以来,节能是蒸发操作应予考虑的重要问题。 在多效蒸发系统中,只需在第一效从外界输入生蒸汽,在后继序列中前面一效蒸发塔顶产生的二次蒸汽,直接用作后继一效蒸发器的加热蒸汽,后继蒸发塔无需再引入生蒸汽,最后一效塔顶蒸汽可以用做低压力等级热源。其最大的优点是多次利用二次蒸汽的汽化和冷凝,可以显著减少生蒸汽消耗量,从而提高了蒸发装置的经济性,因此,研究多效蒸发系统,使其既能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又能节省投资和操作费用,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 多效蒸发系统作为一个重要的单元操作,虽然应用十分广泛,但却存在着适用对象盲目、缺少用于工艺设计的实验数据、工艺设计与优化过程缺失、基本上不考虑蒸发废物处理、多效蒸发技术普遍缺少控制过程、能耗过高等诸多问题。 华东理工大学开发的多效蒸发系统的设计与节能优化技术针对每一个不同的蒸发对象,以实验室数据为基础,设计基于特定蒸发对象的多效蒸发系统,给出经优化后的基础设计数据与操作条件数据;进行多效蒸发系统材料实验,给出最佳材料配备方案;确定多效蒸发系统主要设备型式与尺寸;设计多效蒸发节能降耗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多效蒸发节能降耗操作控制系统;现场安装与调试多效蒸发节能降耗操作控制系统。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3
基于物联网的工矿现场诊断与管理系统
基于物联网的煤矿现场诊断与管理系统研究可使得企业可在远程计算机上对生产的状况进行分析诊断,网上发放检修计划,下达设备采购计划等工作。同时,还具备如下功能:可以在现场利用各种手持设备实现对现场设备的功能和参数的监测,即可以对设备进行实时监控,也可以在设备将要和正在发生各类故障时主动发送消息。同时在提高生产率及降低设备的故障率、降低设备维修成本等方面有很大优势,是未来现场诊断系统的发展方向。 在多传感器管理和资源分配的监督下,通过合理选择传感器及其工作模式以及人力资源,在感知层的各融合节点处对收集的数据、图像、音频等信息进行数据层的分布式检测融合。经过分布融合的这些数据再经过物联网的中间件层,与其他感知层的数据一起,进一步提取信息并交互式地通过数据库进行特征级融合分析。最后在应用层运用最新的诊断方法、智能理论和专家经验等领域知识进行决策级融合,通过物联网系统传输,在监控中心或现场手持终端输出煤矿企业现场诊断的结果。 基于物联网的煤矿企业现场诊断与管理系统的应用层抽取出数据信息融合所表达的隐含的、潜在的诊断知识和对策知识,以及分类规则和序列模式等,以便用于工业现场诊断、管理、信息查询处理、系统决策支持、工业控制以及其他应用。诊断知识包括各种先验知识,如基于规则的知识和基于故障树的模型知识以及一些通过数据挖掘得到的关于对象状态的新知识。 通过该系统可使设备生产厂家在远程计算机上对煤矿企业现场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分析诊断;使现场生产企业在企业监控中心对企业的生产情况进行监控、对煤矿企业现场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分析诊断,实现网上发放检修计划,下达设备采购任务等工作。另外,该系统还具备如下功能:在现场利用各种手持设备实现对现场设备的功能和参数的监测,通过工作人员手持的设备可以对设备进行故障诊断和实时监控,也可以在设备将要和正在发生各类故障时主动发送消息。
安徽理工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86 87 88
  • ...
  • 886 88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