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司方无线精确定位系统
此产品包含了超高频射频处理和天线设计、纳秒级的嵌入式时序处理、基于神经网络的位置解算、大范围大容量的调度管理等多项软硬件技术,经过2年多的研发和改进,实现了实时精度10厘米、刷新率超过100Hz的成熟产品,除了精度高之外,司方无线精确定位系统还具有续航时间长、单元范围大等特点,支持多区域大范围部署、使用方便
南京大学 2021-04-10
双CCD 目标跟踪定位系统(产品)
成果简介:整个系统由转台伺服子系统和目标跟踪及定位子系统所组成。由 一个 DSP 控制电机的伺服运动,一个主控 DSP 处理图像跟踪及定位算法,实 现对运动目标的跟踪及定位。 项目来源:自行开发 技术领域:光机电一体化 应用范围:运动目标跟踪定位,机器人导航,工业产品质量检测 现状特点:结构简单、跟踪精度高 技术创新:  采用双 CC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4-14
图像跟踪系统 声音跟踪定位系统
产品详细介绍上海景瑞全自动录播系统使用混合定位,其中: 老师:图像跟踪定位 学生:声音跟踪定位 通过图像分析确定老师的位置,实现定位。特点: 1. 通过判断老师的走动速度,自动调节云台摄像机的转动速度,画面平滑无抖动; 2. 通过老师的手势识别,判断是否在板书,给予板书特写; 声音定位: 不同于图像定位是基于身高的判断,声音定位可以更准确定位学生位置: 1. 适用于任何场景,它可以在学生不起立、全起立、阶梯教室等开放的场景下准确定位发言学生的位置,快速给予学生特写镜头; 2. 美观简洁:图像识别需要在教室四周部署多个辅助摄像头,而声音识无需部署任何辅助摄像头,教室整体美观简洁。
上海景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21-08-23
迪进课堂点名考勤定位终端
产品详细介绍
广州耘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基于无线移动终端的快速应急救援系统(卫星通信与 定位技术)
项目简介: 快速应急救援关键:第一时间获得灾区的实时信息。利用现有移 动互联网技术,系统可在灾后获得授权情况下迅速激活客户端获取其 位置信息,并将信息上传至后台服务器。根据人员分布配合 GIS 地理 信息系统统筹调度,做出合理救援策略。 该系统可以有效弥补应急救援系统的不足,为消防、公安、地震、 水利等部门提供广泛的地震、洪灾应急救援支持、日常紧急求助、失 踪人员定位等服务。该系统可以满足目前社会和市场上对应急救援系 统的强烈需求,应用前景十分广阔。该项目是一项极具应用前景和良 好的产业化前景的研究课题,将会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南开大学 2021-04-11
超低功耗音频增强解决方案系列产品
1 成果简介超低功耗音频降噪解决方案是指嵌入高性能音频增强算法的超低功耗电路模块产品。主要包括:数字助听器方案、麦克风阵列降噪方案、医疗音频方案、听力保护方案等。 数字助听器方案分为非定制式和定制式两类,非定制式方案为嵌入助听算法的 PCB 电路模块;定制式方案包括嵌入助听算法的多芯片封装的 Hybrid 和验配软件。 麦克风阵列降噪方案通常为嵌入降噪算法的 PCB 电路模块,算法功能包括双麦克风降噪、单麦克风降噪、回声消除、反馈消除、声源定位等。 医疗音频方案为嵌入医疗音频处理算法的 PCB 电路模块,算法功能包括:心音、肺音、肠音、心电、血氧、脉搏等医疗音频信号的监测与分析。 听力保护方案是指具有主动降噪算法功能的 PCB 电路模块。2 应用说明数字助听器方案可应用于盒式、耳背式和定制式等各类数字助听器产品。与国外的同类解决方案相比,具有明显的性价比优势。 麦克风阵列降噪方案应用广泛,可用于手机、耳麦、平板电脑、对讲机、录音笔、车载电话、摄像头/摄像机、音箱、监听或窃听器、演讲系统等产品。以手机为例,该方案可提供上行双麦克风降噪、下行单麦克风降噪、免提通话的回声消除、录音模式下的远距离录音降噪。 医疗音频方案可应用于电子听诊器、心电监护仪、血氧测量仪等。 听力保护方案可应用于嘈杂作业环境下的听力保护耳机产品,如矿山、机场、车间、火车和汽车站、军用场合等。该方案在降低环境噪声的同时,可保证人与人之间的正常语音沟通。3 效益分析该项目的关键技术是国际先进的音频降噪算法及其在超低功耗DSP上的高效实时实现。项目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将突破国外技术壁垒,填补国内技术和解决方案产品的空白,实现中国创造的音频降噪产品。以数字助听器方案为例,国产数字助听器的核心技术全部依赖于进口。 2010 年,非定制助听器的销量约为 150 万台,定制式助听器的销量约为 50 万台。中国听损人群的助听器使用率只有不到 1%,远远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水平。非定制助听器的数字化,助听器核心技术的国产化势在必行,有着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4 合作方式商谈。5 所属行业领域信息领域。
清华大学 2021-04-13
便于使用的室内设计用展览架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使用的室内设计用展览架,涉及室内设计技术领域。该便于使用的室内设计用展览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底部两侧固定安装有移动轮,所述底板的顶部两侧固定连接有伸缩装置,所述伸缩装置包括支撑外壳,所述支撑外壳的顶部穿插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支撑外壳的内壁上部固定连接有放置槽。该便于使用的室内设计用展览架,通过对伸缩装置的设置,在支撑外壳、支撑杆、限位块、放置槽、滚珠、定位孔和定位销的作用下,并且在连接板、横板、滑轨、滑块、移动块、轮架、滚轮和竖杆的配合下,达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1-12
一种室内照明灯智能控制系统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室内照明灯智能控制系统,包括控制模块以及与控制模块连接的温度检测模块、人体检测模块、光强检测模块和开关模块;所述控制模块通过开关模块与照明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与移动终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与音乐播放模块连接,所述音乐播放模块与存储器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光强检测模块及人体检测模块可对照明灯是否符合开启条件进行判断,控制模块根据照明灯开启条件对开关模块进行控制,实现照明灯的智能化控制,具有节约电量的特点;通过温度检测模块检测照明灯开启后的温度信息,避免照明灯温度过高;通过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1-12
室内PM2.5浓度分析和控制策略设计软件
01. 成果简介 呼吸干净的空气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2002年世界卫生报告”现实人们受到的空气污染主要来自室内。现代人平均90%以上的时间在室内度过,暴露时间是室外的6倍以上,室内空气直接影响人们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每年由于室内空气质量问题导致的白血病、肺结核、肺癌、哮喘及呼吸传染病等疾病的死亡人数超过11.2万人。准确估算室内颗粒物浓度水平对评估颗粒物对人体的健康效应,制定有效的控制手段十分重要。 本软件主要用来模拟评估室内的PM2.5颗粒物浓度水平。软件依据室内颗粒物质量守恒的原理,基于颗粒物源散发特征,建筑特性,以及颗粒物动力学特性,包括沉降以及再悬浮,依据一定的数学计算模型,计算得出稳态情况下室内颗粒物的浓度值。并将结果中颗粒物浓度值与相关标准进行比较。如若超标,软件会通过计算给出建议的净化器最小风量,合理调节设计方案,以期室内的颗粒物浓度达到标准要求,为绿色建筑室内空气预评估方法。 在此基础,可以开发室内装载量预评估软件系统。例如:以建材有机污染物散发量数据为核心基础,在确定用量、建筑设计特性参数等边界条件后,对装修后的室内空气质量进行预评估。根据预评估结果分析各类建材对于不同空气污染物的权重关系,结合成本控制、工程定位、气流组织等多种因素提供针对性的装饰装修优化方案。02. 应用前景 可用于室内各颗粒物浓度分析和控制策略,通过科学地计算评估出各房间颗粒物释放量的可视化管理系统来改善空内设计方案进而优化空气品质。03. 知识产权 成果涉及1项软件著作权。04. 团队介绍 团队负责人现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技术科学系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室内颗粒及其复合污染动力学、建筑通风以及空气洁净技术研究。在包括EHP、Epidemiology和ES&T等在内的国际知名期刊发表SCI论文80余篇,被SCI他引1000余次,其中2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7)、清华大学基础研究青年人才计划(2013)等,曾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2013;排名第1)和Building and Environment最佳论文奖(2012)以及清华大学学术新人奖等荣誉,于2016年当选国际室内空气科学院(ISIAQ Academy)Fellow。05. 合作方式 技术许可。06. 联系方式 邮箱: binzhao@tsinghua.edu.cn zhysh@tsinghua.edu.cn
清华大学 2021-04-13
室内空气质量检测及自动换气系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室内空气质量检测及自动换气系统,属于环保设备领域。包括底板和固定于底 板上的 CO2 传感器、PM2.5 传感器、控制器和液晶显示屏,还包括固定于窗户上的换气扇,所述 CO2 传感器和 PM2.5 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液晶显示屏和换气扇与控制器相连 接。采用该系统,可以实时检测并改善室
武汉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30 31 32
  • ...
  • 709 71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