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TE-BOD(6A)智能BOD测定仪
▷产品简介:TE-BOD(6A) 型智能BOD测定仪采用国家标准(HJ-505-2009)5日培养法,无汞压差检测法,使用安全可靠.TE-BOD(6A) 型智能BOD测定仪含有6个单元独立显示测试位,每个单元测试位单独计时测试,每个测试位内置锂电池,检测途中断电不影响结果.每个测试位独立显示取样量、测定值、测定时间、上传数据与所有测定信息.自动完成测量过程、无需专人看管、安全可靠、智能微电脑控制 . ▷功能特点: 01)直接显示每个通道BOD检测数据结果; 02)采用彩色显示屏,每天自动显示测量数值; 03)使用无汞压差检测法,测量水中BOD,安全可靠,操作简单; 04)采用微处理器控制系统,自动完成测量过程,无需专人看管; 05)采用进口传感器,性能稳定,漂移少,测量准确; 06)测量样品数量1-6,可任意选择单个样品开始时间; 07)配备内置锂电池供电,检测中途停电不影响结果; 08)存储空间大,可存储10万以上检测结果; 09)测量过程无需专人看管,不怕断电,全程智能化监控; 10)具有支持连续、间隙式搅拌功能; ▷技术参数: *仪器型号:TE-BOD(6A)型 测量数量:6组 测量原理:无汞压差法 存储数据:5天-7天数据 测量周期:5天-7天可选 测定精度:± 8% 培养瓶容积:580mL 额定电压: AC220V±10%/50-60HZ 测量记录:5分钟-3小时/次 测定下限:2mg/L 额定功率:20W 培养温度:20±1℃ 测定范围:(0-4000) mg/L 搅拌模式:支持连续、间隙搅拌
天尔分析仪器(天津)有限公司 2022-07-18
TE-1020 便携式叶绿素A测定仪
▷产品简介:TE-1020型便携叶绿素A测定仪采用荧光检测技术,灵活方便的手持式设计,特别适用于野外现场的超快速测定 . TE-1020型便携叶绿素A测定仪采用双通道设计,同时测量叶绿素A和浊度含量,并根据浊度数值对叶绿素A数据予以自动修正,从而提高精度,为您提供更加快速和精准的测量 . ▷适用行业:TE-1020型便携叶绿素A测定仪适用于海洋监测、自来水、污水处理厂、水文水利、养殖渔业、大学和科研研究所,环保研究机构 . ▷功能特点: 01)采用荧光度检测技术 02)可随时对仪器进行校准,无需定期回厂校准 03)抛弃型测量试管,一次性使用,免清洗,方便快捷 04)专用双通道设计,两种测量模式可实现单键切换 05)配备校准模块,可对仪器进行快速校准 06)内置大容量锂电池,连续待机时间超过一个月 07)具有浊度修正功能,有效消除浊度对测定的影响 08)具有环境温度及光照强度的测量功能,及时掌握影响叶绿素的环境因子状况 09)采用5寸触摸显示大屏,操作简单,一键检测 10)专用小型测量试管,有效消除测量池对测定的影响,提高测量精度 11)配备便携检测箱,可满足现场检测的全部需要 ▷技术参数: 1.型号:   TE-1020便携式叶绿素A测定仪 2.测量时间: 5秒 3.检测项目:  活体叶绿素 4.开机预热时间: 5秒 5.检测范围: 0-500ppb 6.显示:  5英寸触摸显示屏 7.检出限: 0.5ppb 8.打印:具有打印功能 9.样品管: 专用10mm方型测试管 10.自动休眠 :无操作5分钟后休眠 11.测量精度: 5% 12.检测器 :荧光检测器(测定范围:300~1000nm) 13.外形尺寸:  200x155x50mm 14.光源: 进口光源 15.重量:  >1000g 16.数据存储 : 可存储100万组数据,可自由调用查看 17.数据传输: 配备USB接口和串口传输功能 18.系统 :专用水质检测系统 19.工作环境:5-50℃ 20.电源:内置锂电池或DC12V适配器
天尔分析仪器(天津)有限公司 2022-07-18
MICROTEST 7631耐压测试仪/AC/DC/绝缘阻抗
7631耐压测试仪 –True RMS 量测线路 –可设定爬升时间 (0.1s-10s) –支持 Remote 远程控制信号 –7630 为 2 通道测试、7631 为 8 通道测试 –USB Host 可储存配置文件案及韧体的更新 –电弧侦测功能检测线圈是否有细微的放电现象 –提供 AC 耐压 5000V、DC 耐压 6000V、绝缘阻抗 12GΩ – 7631 可外接 7508/7516(8/16) 信道扩充扫描盒,满足车用线或 PCB车用测试   ‒高压输出安全开关,进行测试时需要将此端口进行短路机台才能输出测试电压 ‒测试运行中若该端口发生开路现象,机台会立即停止测试(停止输出电压) ‒机台画面同步会显示INTER LOCK ‒抗电强度 确保电子材料足以抵抗瞬间高电压的测试 例如:检测制程造成的漏电距离和电气间隙不足的瑕疵产品   ‒漏电流 预防产品发生故障或瑕疵所导致的危害,进行漏电流测试,如确保线材 绝缘层因制程破坏导致线材本身产生超出漏电流规范值的不良情况 ‒绝缘电阻 在某些安全规范下,会先要求做决元电阻,再进行耐压测试,主要检测产 品的绝缘特性是否符合标准范围,测试结果以电阻值Ω表示     关注微信公众号,看产品视频  
东莞中逸-益和MICROTEST 2022-06-29
一种基于关联分析与关联分类的蛋白质二级结构预测技术
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关联分析与关联分类的蛋白质二级结构预测技术,以双库协同机制为基础,将KDD*过程模型引入蛋白质二级结构预测问题中,KAAPRO方法以数据挖掘(知识发现)为主体,采用基于KDD*过程模型Maradbcm算法以及关联规则分类D-CBA方法。KAAPRO方法所取得关联规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氨基酸物化属性对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影响关系,从而提高了预测的精度。其中Maradbcm算法挖掘意外规则的特性对纯度较高的α蛋白质库与β蛋白质库进行关联规则的挖掘,由此获得的挖掘结果是精化的规则。D-CBA关联分类方法使用可信度与支持度的测度作为一个复合型度量来进行蛋白质关联分类。在保证预测精度的同时,为生物学家对二级结构进一步分析提供了依据。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1
一种随机噪声环境下基于对偶模态方程的动响应分析方法
本发明提出一种随机噪声环境下基于对偶模态方程的动响应分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声固耦合系统中的结构和声腔划分成不同的子系统;(2)计算结构子系统和声腔子系统的模态;(3)计算相邻子系统中模态间的耦合参数;(4)建立耦合系统的对偶模态方程;(5)通过前置处理,获得随机载荷作用下,子系统模态上受到的广义力载荷的互功率谱;(6)计算对偶模态方程,获得所有模态的参与因子的互功率谱;(7)通过模态叠加,计算系统随机声固耦合响应。本发明提供的随机动响应分析方法,是一种基于对偶模态方程的随机噪声环境下动响应分析方法,该方法把系统划分成连续耦合的子系统,并用有限频带内的子系统模态描述系统的随机振动,该方法的分析效率高于传统有限元法。
东南大学 2021-04-11
基于小波分析和有限高斯混合模型EM方法的模拟电路故障诊断方法
近年来已经建立了基于故障字典,模糊理论,专家系统,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信息融合,小波分析,粒子群等各种技术的不同故障诊断方法,并在模拟电路的实际检验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然而,电路从正常到故障之间存在中间过渡状态,怎样定义这个中间状态以及其对电路有怎样的影响,如何准确描述这种影响,通过查阅文献,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合理的方法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辽宁大学 2021-04-11
一种基于形态分量分析的外辐射源雷达风场杂波抑制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形态分量分析的外辐射源雷达风场杂波抑制方法,利用雷达接收回波中目标 信号与风场杂波具有不同的形态特性,且都可在相应的变换域进行稀疏表示,从而可利用形态分量分析 的方法对信号进行分离;本发明的方法使风场杂波得到较好抑制,同时具有稳定性好、计算简便等优点, 提高了外辐射源雷达目标检测性能。 
武汉大学 2021-04-13
大型沉管隧道水下基槽浚边坡稳定性、承载力和变形分析
1.依据海河实际土质条件,提出了基槽水下开挖下部和上部坡率建议值;2.提出了适合滨海软土地层特性的水下开挖法及合理的超挖值;3.提出了适合海河沉管隧道的水下边坡检测要求和减少基底回淤的施工措施;4.通过应力路径试验方法,进行模拟基坑开挖时主动区侧向卸荷试验(DEP)和固结试验,得到主动区卸荷状态下土的强度参数;5.编制了天津市地方标准《内河沉管法隧道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DB/T29-219-2013。  在海河下游软土地层环境下,针对内河沉管沉放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难题,形成了对沉
天津城建大学 2021-01-12
北京师范大学京师一号卫星几何定标精度分析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刚刚亮相“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的“京师一号”小卫星(BNU-1)又取得新的研究进展,我校全球院极地遥感团队通过应用几何定标模型和非参数的几何校正方法,对BNU-1卫星图像进行地理定位,初步实现了BNU-1卫星数据两级数据产品体系。
北京师范大学 2022-07-08
基于计算科学和多能优化分析的智慧能源云平台关键技术及应用
围绕未来能源需求特性辨识、场站/设备智能监测、能效优化管理3项核心内容,开展研究并提出以下3个核心创新点,创新点一为基于数据驱动的需求侧用能行为特性辨识及容量价值评估方法,有效解决了需求侧用能行为特性分析难度大、精确度差、有效性低的问题,为能源电力系统容量规划和优化投资提供了科学依据;创新点二为基于数据挖掘计算的多元设备状态监测与需求侧能效优化技术,解决了需求侧用能设备运行状态监测能力差、管控水平低的问题,实现提质增效;创新点三为基于数据高效融合计算的场站环境监测及虚拟现实交互技术,有效解决了各种环境参数大量冗余导致的监测结果误差大的问题。 平台可应用于包括智能设备制造与销售、能源设备在线监测、能源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能源站点智慧运行维护、用能负荷预测、能质能效分析与应用等。
华北电力大学 2022-09-05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67 168 169
  • ...
  • 221 22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