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栖航”校园数据分析平台
从决策管理、信息中心、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等层面进行多维度分析,为校领导提供全校的可视化数据分析。
成都华栖云科技有限公司 2021-02-01
ES系列分析/精密电子天平
天津市德安特传感技术有限公司 2022-08-05
PSA5000A矢量信号分析仪
PSA5000A是成都玖锦自主研发的一款高性能台式矢量信号分析仪,具有优良的测试动态范围、分析带宽、相位噪声、幅度精度和测试速度;具备高灵敏度的频谱分析、矢量信号分析及实时频谱分析功能;具有可选的测试功能和出色的硬件可扩展性。同时其最大分析带宽可高达1.2 GHz,满足5G、雷达、民用领域等的测试需求。 功能特点 9 kHz~50 GHz(可扩展到2 Hz) 最大分析带宽:1.2 GHz 最大实时分析带宽:600 MHz 相位噪声:-125 dBc/Hz(载波1 GHz,偏移10 kHz) 支持如下信号分析模式: 通用频谱分析模式 矢量信号分析模式 模拟信号分析模式(可升级) 实时频谱分析模式(可升级) 相位噪声测量模式(可升级) 噪声系数测量模式(可升级) 可通过LAN、GPIB、USB接口控制仪器 远程控制指令兼容主流同类设备 应用领域 4G/5G/WiFi等宽带通信设备研发与生产测试 大宽带瞬态信号的捕获与分析 非法和干扰信号的搜寻与识别 电子系统研发、测试和维修
成都玖锦科技有限公司 2022-08-05
Tempo Talents大数据分析科研平台
平台以拖拽式、低代码方式进行数据处理、可视化分析,为教师科研、学生自助数据分析探索应用提供工具支撑。在大数据分析平台中,用户能够随时更改观察数据的维度、指标,让数据能够以丰富的图表方式进行迅速、直观的表达,同时借助联动、钻取、链接等交互操作,发现数据内部的细节规律,在操作交互过程中与数据进行直接、实时的对话。1、数据准备可视化分析平台能够快速完成数据的添加,并支持对于数据表的数据分析与洞察。根据分析需求,系统提供数据关联、数据过滤、数值替换、重命名、数据分组、分段、去除空格、数据列合并、拆分、自定义列、地理分析等数据预处理功能,满足基础的数据清洗、转化、集成需求。2、可视化设计支持学生通过拖拽的方式更改观察数据的维度、指标,并将数据以丰富的图表方式,进行迅速、直观的表达。整体分析过程无需编码,为学生提供极简易用的操作体验。平台提供图形的智能匹配与图形切换功能,支持学生随时更改图形类型,寻找更贴切的图形表达方式来诠释业务含义。支持多数据表的分析模式,学生在分析时,可选择多个表的字段直接制图,无需提前建立数据集(宽表)。系统会自动检索表关系,在后台自动生成数据关系,学生也可手工指定多表之间的多种关联关系,关联关系支持常见的雪花、星型等模式。关联关系一旦设定后,可被其他图形复用,极大的增强了数据模型的灵活度,满足了更为复杂的业务分析场景。3、图形组件开发作为“计算机”、“大数据”专业技术学科的学生,除了掌握图形基础用法和分析方法外,可以利用每一个图形的“编码”功能实现图形深层次的开发和自定义。还可以利用R\JS编码的方式,进行全新的可视化图表开发,图表可以与当前页面融为一体,形成完整的分析场景。4、成果管理监控总览提供对可视化发布后成果的全局监控与管理。教师可以了解到发布的成果数量,成果收藏情况,成果访问情况等信息。帮助教师更好的进行全局可视化成果的管理。5、数据门户主要是针对科研人员已经发布的可视化场景、报告、Word报告进行分类管理,支持针对研发成果进行统一权限管理。
美林数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22-07-15
一种基于高程等值线法量测树冠体积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高程等值线法量测树冠体积的方法。该方法是在不用伐倒立木的情况下,通过免棱镜激光全站仪获取树冠三维空间坐标,以此绘制树冠的等高线,运用等高线建立树冠的数字高程模型计算出树冠的体积,这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尤其是避免了由于传统的树木体积过程中,需要砍伐大量的树木以获取区分断面直径,对森林造成损伤大的现象,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北京林业大学 2021-02-01
一种基于高程等值线法量测树冠体积的方法
项目成果/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高程等值线法量测树冠体积的方法。该方法是在不用伐倒立木的情况下,通过免棱镜激光全站仪获取树冠三维空间坐标,以此绘制树冠的等高线,运用等高线建立树冠的数字高程模型计算出树冠的体积,这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尤其是避免了由于传统的树木体积过程中,需要砍伐大量的树木以获取区分断面直径,对森林造成损伤大的现象,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北京林业大学 2021-04-11
钠法高纯氢氧化镁制备成套技术与装备
氢氧化镁用途广泛,是新型绿色环保型无机阻燃剂,是绿色无机阻燃剂、烟气除硫首选脱 硫剂,同时广泛用于含酸、含重金属废水处理剂等,市场前景广阔。此外,高纯氢氧化镁是制 造工业氧化镁、活性氧化镁、电熔凝氧化镁、电工级氧化镁、特种氧化镁等特种材料的优质、 价廉的原料。 华东理工大学开发的高纯氢氧化镁全套工业技术与装备,采用氢氧化钠和氯化镁为原料, 通过控制氢氧化镁结晶形貌,降低过滤粒度母液夹带,降低干燥氢氧化镁能耗,提高产品品 质,氢氧化镁平均粒度控制大于30µm,过滤性能良好,产品干燥能耗低,氢氧化镁纯度达到 99%以上,通过煅烧得到氧化镁纯度达99.5%以上。同时工艺副产的氯化钠溶液浓度高 (浓度大 于25%) ,杂质含量低,可以作为氯碱电解制备氢氧化钠的原料,实现全过程零排放。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水媒法提取植物油及副产物高效回收与利用
为克服压榨法提油率低、蛋白质变性严重及浸出法毛油精炼繁杂、油品安全质量低的问题,自上世纪50年代出现了以水为媒介提取植物油的研究,并发展出水代法和水酶法,但在大宗油料提油中始终难以工业化应用,其主要问题为水代法提油率低、水酶法用酶量大和缺乏油料亚细胞水平高效粉碎、多相体系大规模连续分离的技术与设备等。项目组自1988年开展以水为媒介的提油技术研究,在国家和省科技计划支持下,相关技术与装备研究取得突破,并实现产业化,其中2项鉴定成果达国际领先水平,获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创新点: (1)革新水酶法提油工艺,大幅降低用酶量和生产成本。传统水酶法工艺会酶解油料中所有影响水酶法提油的组分,新工艺只酶解影响油脂释放和乳状液破除的组分。酶用量(对原料)由原来的1-2%降至0.15%,同时保护了花生等油料中大部分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性质。 (2)创新和拓展以水为媒介提油的研究思路,提出“水媒法提油技术”概念。在提取介质中加入部分食用乙醇,调节提取介质极性,减少乳状液形成和降低后续破乳与分离的难度,提高清油得率。项目组将此方法定义为乙醇水提法,在油茶籽油(山茶油)提取中实现产业化应用。2015年以来提出并完善水媒法提油技术概念,促进技术应用拓展。 (3)突破水媒法加工关键技术与装备,实现工业化油料高效干法粉碎及多相体系连续分离。研发了油料亚细胞水平高效干法粉碎设备,花生经此设备一次粉碎后,平均粒径接近亚细胞级(21.82 μm),满足水媒法加工要求。该设备在茶籽仁和核桃仁粉碎中有同样效果。提出了“沉降+两次两相离心”的组合,研制了高效智能化多相连续沉降分离器,实现产业化生产线上油、乳状液、水和渣四相连续分离。解决了长期限制水媒法产业化的技术和装备问题。 (4)集成水媒法技术与装备,实现水媒法提油及副产物高效回收利用产业化。建立了日处理花生50吨的水酶法提取花生油和蛋白(肽)、年加工2000吨油茶籽的乙醇水提法提取油茶籽油和茶皂素及年加工1800吨核桃水代法提取核桃油和蛋白的生产线。油和蛋白提取率均分别达到92%和85%以上。水媒法花生油和油茶籽油的3-氯丙醇酯、缩水甘油酯和反式脂肪酸含量远低于市售品牌油脂。
江南大学 2021-05-11
催化吹脱-吸附法处理高浓度酚氨废水的应用研究
"本项目主要是针对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过程中存在氨氮处理效果差,处理效率低、氨氮吹脱过程中能耗较大、粗氨气吸附提纯过程中高温对于吸附材料的影响和水蒸气对于吸附过程的影响、回收产品(氨水或硫酸铵)纯度不高等技术问题。 本项目以高浓酚氨废水为处理对象,采用“催化吹脱-树脂吸附”技术,通过“高效催化”、“低温吹脱”、“强化吸附”等技术手段,同步实现氨氮高效吹脱、分离、提纯,从而实现酚氨废水的深度脱氨,实现氨氮的强化去除、高效回收和提纯精制,减少后续生化单元处理规模和运行成本,同时保障了回收产品的纯度,实现资源回用,具有很好的市场推广价值。"
南京大学 2021-04-10
深基础自平衡法承载力测试成套技术开发应用
项目团队从1996年开始,率先提出自平衡法理论,发明了自平衡测试方法,研制了系列核心加载设备,形成了自平衡法承载力测试成套技术,突破了传统静载法反力小、测试效率低等瓶颈,破解了新型深基础测试手段缺乏的困境,成功应用于复杂场地(江河湖海、高山峡谷、狭窄空间)及超高吨位的高层建筑、大跨桥梁等国内外12000多个工程深基础承载力测试,并创造多项世界纪录。该项目成果对建筑、公路、铁路、水利和电力等行业技术具有重大影响,对我国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起到重要支撑和推进作用。
东南大学 2021-04-10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38 39 40
  • ...
  • 100 10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