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快速定标模块及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定标模块及应用,涉及光电技术与光学 仪器领域。快速定标模块包括多个玻璃块,多个所述玻璃块相互胶合 以形成至少一个完整的用于进行标定的工作平面,并该工作平面上具 有多个相互平行的细缝,所述玻璃块的折射率均不相同;工作平面的 相互平行的玻璃块用于与光斑相对扫过,光斑中的部分光线发生全反 射并部分光线发生折射,以能形成明暗界线,利用明暗界线的位置和 多个玻璃块的折射率完成定标。本发明中快速定标模块可用于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大型轴流泵的研发及应用
针对轴流泵静止外壳壁面上的环状边界层、转动叶片表面上的边界层
西华大学 2021-04-14
高性能铝基合金制备及其应用
本成果为一系列铝基合金材料,包括铝硅合金、铝碳化硅梯度复合材料以及高硅铝合金壳体的成形方法和模具。将铝硅合金粉末和铝基复合材料的板坯直接铺设进行热压烧结,不需要经过冷压成型,减小热膨胀系数,易于控制铝基复合材料层的厚度和形状,确保工艺的可重复。 将铝硅合金与铝碳化硅有机结合,构成具有多层梯度结构的铝硅/铝碳化硅梯度复合材料,一方面利用铝碳化硅复合材料的高强度和高模量,为电子器件提供良好的机械性能,另一方面充分发挥铝硅合金的易加工、可镀覆、可激光焊接等优点,有利于加工成具有复杂形状的封装壳体,为高功率密度电子器件提供封装保护。本成果还提供一种加工模具,可以对高硅铝合金壳体的尺寸进行约束,使得成型后尺寸偏差小,且通过模具设计可以获得不同形状大小的封装壳体,成形后尺寸偏差小,合格率高。
中南大学 2023-08-03
高性能双极膜制备及应用
开发出性能优良的双极膜,其 100mA/cm2 解离电压只有 1.5V,工序简单、环境友好、性能稳定,量产后的售价只有 800-1200 元/平米,远低于进口双极膜 6000-8000 元/平米售价。利用本技术产品生产有机酸,可简化传统有机酸生产工艺路线、减小化学品消耗、实现废水技能减排,适用水溶性和水不溶性的发酵有机酸和生物法合成有机酸。 目前,本技术在葡萄糖酸领域已建立 5000T/a 示范工程,其产品转化率大于 98.5%,葡萄糖酸浓度达到35 wt%, 能耗低于 600kWh/吨葡萄糖酸。与传统的离子交换工艺相比,双极膜电渗析工艺的废水排放量减少 90%,生产成本减低 30%。另外,新工艺还能产生质量分数为 8%NaOH副产物, 可作为原料返回使用,从而实现了物料工艺的内循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3-05-17
新型除草剂抗性基因及应用
中试阶段/n该成果属于农业微生物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草甘膦5-烯醇丙酮莽草酸-3-磷酸合酶(EPSPS)基因的分离鉴定,所述的5-烯醇丙酮莽草酸-3-磷酸合酶(EPSPS)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1所述,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序列如SEQ?ID?NO:2所述。5-烯醇丙酮莽草酸-3-磷酸合酶(EPSPS)基因是根据Genbank中报导的放线细菌Isoptericola?Variabilis的aroA基因序列合成得到,包含该基因质粒的重组大肠杆菌LZD002保藏在中国典型培养物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牛支原体致弱菌株及其应用
中试阶段/n该项目利用体外高温胁迫连续传代180代将牛支原体临床分离株HB0801致弱,获得致弱株系列,通过牛体试验证实,第150代致弱株(F150)可作为疫苗株。还利用细菌发酵技术,筛选与优化将牛支原体的活菌数由109CFU/ml提高至1010CFU/ml,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优质油菜新品种选育与应用
中试阶段/n成果简介:以傅廷栋院士领衔的华中农业大学油菜遗传与改良创新团队一直致力于油菜杂种优势利用及基础研究、生物技术辅助油菜品种改良、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基因组学和重要基因分离、育种和品质检测新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先后发现和研究了黄籽甘蓝型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Pol cms)、生态型雄性不育、核不育的定位与克隆、亚基因组间杂种优势、芸苔属与诸葛菜属间杂种新材料创造及遗传规律、芥菜型细胞质6-102A雄性不育类型等。团队以国家油菜武汉改良分中心、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油菜工程技术中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齿轮动态性能的预测方法及其应用
变速箱中齿轮的动态性能直接影响其承载能力和振动噪声,齿面接触斑点的分布区域和形状以及齿轮传动误差已经成为衡量齿轮副啮合性能的重要指标。为了能够准确预测误差齿面的动态性能,我们从理论以及实践方面对齿轮的动态性能进行了深入研究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结核亚单位疫苗的应用开发技术
兰州大学和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合作研发结核亚单位疫苗,经八年潜心研究,已筛选获得有效的结核亚单位疫苗。我们融合结核分枝杆菌不同时期 重要的保护性抗原,构建 ESAT6-Ag85B-Mpt64(190-198)-Mtb8.4(缩 写为 EAMM)、Mtb10.4-Hspx(缩写为 MH)、EAMM-HspX(缩写为 EAMMH 和 EAMM-Rv2626(缩写为 EAMM26)等八种以上融合蛋白亚单位疫苗。
兰州大学 2021-01-12
浮标减阻节能技术研发与应用
项目背景:海洋环境要素的大范围、长时间、高时空分辨率 监测和获取对海洋与气候预报对海洋环境安全保障意义重大。虚 拟锚系浮标既可在无定点锚情况下,实现一定半径范围内的位置 保持,并进行相应海域的长期、多参数、实时观测;也可根据特 定目的作业需要,以自主走航方式实现观测海域的机动调整,并 在浮标出现故障或达到保养周期时自动返航。由于传统虚拟锚系 浮标的主体舱和推进装置于多相流场环境中运动机制复杂、耦合 特征明显,导致其位置保持时振动剧烈、稳定性差,而在自主走 航时又流体阻力高、推进能耗大,严重限制其作业目标的高效实 现。因此,研究虚拟锚系浮标的多体运动耦合机理,突破减阻节 能的关键技术瓶颈,进而提高续航与作业能力成为当前研发新型 虚拟锚系浮标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基于流体动力学原理提出 虚拟锚系浮标的低阻减摇设计方案;基于风帆形式开发一种海上 清洁能源驱动的虚拟锚系浮标节能推进技术。 所需技术需求简要描述:(1)设计新型浮标结构主体,减小 其航行阻力、降低环境流场引起的运动响应幅度,且具有良好的 操纵性能,并保证其有效载重≥600kg、 最高航速≥3.5 Kts; (2)开发一种适合虚拟锚系浮标结构特点、可靠性更高的风帆 推进技术,克服复杂作业环境下传统软帆自动控制难度大、风载脉动剧烈的缺点,并保证高海况下浮标主体的生命力。(3)完成 新型虚拟锚系浮标的航行、动力响应、推进等性能的数值模拟与 分析,在型线结构优化基础上,建造样机并进行实地海上作业测 试,验证设计方案及关键技术的可行性与可靠性。(4)虚拟锚系 浮标,长期大范围平均航行速度≥1 Kts,24 小时内虚拟锚泊定 点误差小于 5000 米半径概率≥80%,观测数据可靠率不小于 95%。  对技术提供方的要求:在相关领域中具有丰富经验的院校或 科研院所。 
青岛海米飞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2021-09-02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4 25 26
  • ...
  • 224 225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