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基于眼部识别的疲劳监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眼部识别的疲劳监测装置,包括柔性基底和层合在所述柔性基底上的一系列压电结构单元组成的压电阵列,所述压电结构单元包括压电材料层、上下电极层和最外保护层,各个压电结构单元之间由导线连接,所述压电阵列通过导线连接电压测量设备。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疲劳监测系统具有较低成本、方便准确、灵敏可靠等优势,如果推广使用具有良好的竞争力。本实用新型的监测装置适用于各类机动车驾驶员,几乎对人体没有束缚作用,能够自己提供能量,能够在较长时间内实时反馈眨眼行为,及时提示驾驶员的疲劳状态和疲劳程度,再辅以声光警报系统就有效的防止驾驶员发生疲劳驾驶,进而大幅减少因疲劳驾驶而产生的交通事故。
浙江大学 2021-04-13
水相中极性分子的选择性识别
深入研究了内修饰分子管与44种亲水分子的键合行为。由于数据量大,各种相关变量较多,很难直接从中找到它们与键合能力之间的关系。蒋伟课题组通过引入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数据进行了系统性分析,揭示了键合常数与客体的疏水性、体积、表面积和偶极矩等参数之间的相关性。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证实了空腔内“高能水”的释放是键合亲水分子的主要驱动力,而氢键相互作用是实现高选择性的关键。在此基础上,蒋伟课题组还总结出这类内修饰分子管的客体选择标准:氢键位点应互补;客体体积应足够大,以排出所有空腔内的“高能水”。遵循这些指导原则,他们还发现了一个“最佳”的客体,与顺式分子管的结合常数高达106 M-1。 该研究不但有助于理解复杂的生物分子识别现象,还可以为设计其他亲水分子的受体提供理论指导。这类内修饰分子管在键合机理、键合的客体种类上与其他大环主体都不同,是一类全新的大环主体分子。此外,很多环境污染物、药物分子和疾病的生物标记物都是极性分子或含有极性基团。该研究在环境污染物的检测与去除、疾病诊断、药物增溶与靶向投递、催化、分子机器、智能材料等领域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3
带电电缆识别仪YDL-2037说明书
产品详细介绍产品详细介绍 YDL-2037 带电电缆识别仪1. 概述YDL-2037带电电缆识别仪是根据高压电缆施工安装及维护人员所急需解决的多条电缆现场识别问题,参考国外先进技术,在电磁场理论的指导下,采用现代电子技术及工装工艺技术研制而成的。YDL-2037带电电缆识别仪主要用于现场多条电缆的准确识别,以克服施工现场经常发生的因试扎错误或锯错电缆所造成的重大停电事故或人身安全事故,大大提高施工、维修效率,是不带电电缆识别仪的升级换代产品。2. 带电电缆识别仪YDL-2037主要功能特点? 识别准确无误? 大识别钳口适合各种电缆? 操作极为简单? 指示清楚直观? 主、辅件便携、美观、手感好? 整机工作可靠不怕短路? 电源输出频率及接收机敏度可调,适合各种现场。?兼容不带电电缆识别3. 带电电缆识别仪YDL-2037主要技术指标钳口:≥140mm 闭合时内径≥125mm功率:1kVA(断续瞬时) 识别方式:以有无信号来判断重量及外形尺寸:6kg 320×300×180
陕西意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新能源电力系统安全风险评估及其应用关键技术研究
大规模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接入是新能源电力系统的重要特征,其发电、负荷、设备故障以及天气等因素的多重不确定性交互渗透,对信息控制系统产生严重依赖,使系统安全面临严峻的挑战。   为全面提升新能源电力系统防御风险的能力,华北电力大学刘文霞和张建华教授团队在 2007 至 2016 年间 ,承担了国家科技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 5 个纵向课题,同时与贵州、海南和吉林省等多家电力公司合作,从电网规划、运行、应急和信息四个应用领域入手本项目从电网规划、运行、应急和信息四个应用领域入手,开展风险评估理论及其应用关键技术研究。取得的创新性成果如下:   (1)创新提出了表征新能源不确定性影响的电压波动风险量化评价方法,突破了复杂大电网风险评价效率和风电场模型精度低的技术难题,研发了计及多重风险的大规模风电并网规划方案辅助决策系统(见图1、图2a);   (2)提出了大规模风电并网下电力系统小信号稳定性与运行风险评估新方法,建立了融合运行风险的优化调度框架,率先研发了电网短期和超短期风险评估系统(见图2b),填补了国内外该应用领域空白;   (3)提出了电力系统大停电风险的辨识与预警方法,解决了大规模风电接入情况下电网自组织临界态的辨识难题,首次建立了区域电网大停电风险的应急管理体系;   (4)系统地提出了设备、厂站及广域系统三个层面的电力信息安全评估方法,突破了信息-物理域耦合带来的安全性量化难题,为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安全经济运行提供了信息安全技术支撑。   基于此项目,研究团队共申请发明专利 11 项,已授权 7 项;软件著作权 3 项;发表论文 76 篇,其中 SCI 论文 10篇、 EI 期刊论文 46 篇,总被引用量 29237 次;专著 1 册。同时,此项目成功应用于北京、华北电网的安全和应急体系建设,有利支撑了奥运保电;研发的应用系统应用于贵州、海南和吉林等省,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华北电力大学 2021-02-01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信息安全在线风险分析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系统信息安全在线风险分析方法及系统。本发明先建立系统模型,包括资产损失分析模型、人员损失分析模型、环境损失分析模型、效益损失分析模型、安全事件模型、功能支撑模型以及贝叶斯攻击图;然后各网络节点作为从节点,监测其功能运行情况,并将监测结果发送给作为主节点的工程师工作站;最后主节点根据监测结果,利用建立的系统模型,分析系统损失。系统包括设置在工程师工作站上的主节点,设置在各网络节点上的从节点,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基于径流区间预测的水电站调度风险评估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径流区间预测的水电站调度风险评估方法,其中,该方法主要包括:根据预测流量误差的分析得到预测流量误差的累积概率密度分布函数,将一定置信概率下的实际流量预测区间和预测流量变量误差区间作为模拟流量过程的基础,仿真得到水电站的出力、末水位和出库流量,继而,与根据实际流量得到的水电站实际出力、末水位和出库流量进行比较,最终得到水电站发生弃水的风险概率和不能完成负荷任务的风险概率。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风险评估系统。上述方法及系统不仅弥补了现有非线性随机模拟径流预测方法的缺陷,同时,显著提高了径流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基于GIS的城市区域石油化工重大危险源风险管控系统
 基于GIS技术构建城市重大危险源管理平台,实现重大危险源定位、信息查询,建立重大危险源二级联动管理的模式。利用数据库技术、GIS技术和事故后果模拟及动态应急救援辅助决策技术研究成果,采用面向对象设计方法结合灾害过程模拟仿真结果。在三维GIS场景中基于事故后果评估结果动态辅助应急救援决策,包括人员撤离路径、消防车路径和紧急救援通道的最短路径分析、交通管制设置等,进行应急资源的快速调查和优化调度。 该软件系统可广泛应用于城市重大危险源动态管理、安全设计、厂区平面规划和安全评价;成果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4-14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干扰信号识别方法
本发明属于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干扰信号识别方法。本发明的方法主要包括构建卷积神经网络;对接收到的干扰信号做预处理,将其作为卷积神经网络的输入样本;根据待识别信号的类别,将信号样本及其对应的类别构建为训练集,利用构建的训练集训练构建的卷积神经网络;根据训练的卷积神经网络,对每个预处理后的信号样本进行识别,获得未知信号的所属类别。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基于手机的人脸识别和定位的人员监管系统
基于手机的人脸识别和定位的社矫人员监管系统”主要功能:每天可定时和随机方式要求社矫人员上传个人GPS位置信息,同时进行人脸识别和活体检测,从而在不需要增加额外的专用硬件设备,仅借助现有的智能手机,便实现对相关社矫人员行踪的实时监管,并有效杜绝监管工作中普遍存在的社矫人员“人机分离”、“冒名打卡”、“照片刷脸”等现象。该系统已与现有社矫系统(蓝信、律兜)无缝对接。无人社矫厅版本已经投入使用。
东南大学 2021-04-10
三维人脸识别系统3D-FRS
生物特征识别是模式识别、图像处理、人工智能等学科领域的一个前沿研究方向,是涉及国家社会公共安全的战略高技术,同时也是电子信息产业新的增长点。从今年开始,我国已经开始计划在第二代身份证和电子护照中嵌入生物特征信息以提高个体身份认证的可靠性,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在国家的人口管理、安全反恐、机场安检、出入境边检、门禁与安全系统、权限控制、对象监控、金融防伪、电子商务、社保福利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东南大学 2021-04-10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4 15 16
  • ...
  • 33 34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