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综合
项目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发酵培养桦褐孔
菌
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酵培养桦褐孔菌的方法。本发明发酵培养桦褐孔菌的方法是向桦褐孔菌的培养液中添加无菌的链格孢霉菌细胞壁碎片;所述链格孢霉菌细胞壁碎片是将链格孢霉菌菌丝体破碎后离心得到的。本发明通过向桦褐孔菌的发酵培养的发酵液中加入链格孢霉菌细胞壁碎片来培养桦褐孔菌,获得的桦褐孔菌胞内和胞外的酚类化合物的积累和抗氧化活性明显提高。本发明发酵培养桦褐孔菌的方法中链格孢霉菌细胞壁碎片用量少,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廉,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江苏师范大学
2021-04-11
益生乳酸
菌
工业化生产技术
本项目组从 80 年代末期开始,利用微生物和生态学理论和技术从西部传统 发酵乳制品中分离筛选具有潜在益生功能的乳酸菌,建立了一个拥有自主产权的2300 多株菌种资源库;研究和建立了不同功能性益生菌的高效筛选模型,筛选出近 20 株具有特定功能的优良益生菌,并对其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功能评价;从 细胞、基因组、蛋白质组水平对益生菌的生理、遗传和发酵特性进行考察,深入了解益生菌的作用机制;针对益生菌在乳制品中应用的关键问题,研究和开发了益生菌高密度培养、制备、活性保持、混菌发酵和无菌后添加等关键技术; 创新要点 已获得具有益生功能菌株 20 株,其中已经取得授权专利菌种 5 株,在申请国内专利菌种 6 株,在申请国际授权发明专利 2 株,此外还有 10 项中国授权发明专利。
江南大学
2021-04-11
农业内生
菌
资源的分离鉴定与开发应用
植物内生菌(endophyte)是指能定殖在健康植物组织内,并与植物建立了和谐联合关系的一类微生物。植物内生菌的研究已逐步成为生命科学领域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受到国内外植物学家和微生物学家的关注。研究已经证实,内生菌在植物体内不仅积极地生存着,而且还能产生多种生物学作用,如固氮、促进植物生长和对病虫害的防治等作用。人们注意到植物-内生菌这种和谐共生,互利共栖的生命形式,可能是未来生态型农业发展的一条重要思路。所以,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已逐渐成为国内外公认主流发展方向的今天,开展植物内生菌的研究不仅对植物微生物学科的研究对农业可持续发展也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选择有研究和应用价值的模式植物和内生菌种是进行内生菌研究的先决条件,从农村地区一些重要作物(包括主要蔬菜)中分离多种内生菌是本项研究的首要工作。随着这些大量植物内生菌资源的分离,植物内生菌研究就可以进一步深入。本人目前已得到一批有重要植物促生作用的细菌及其培养技术,可以转化为工业化生产。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4-13
nox 基因对单增李斯特
菌
毒力调控
致病菌入侵宿主细胞是一个由多基因控制、受环境和宿主影响的系统过程,nox 基因是病原细菌中广泛存在,但国际上对该基因在细菌入侵过程的功能尚不清晰,通过构建单增李斯特菌敲除、过表达菌株的构建,我们发现 nox 基因的缺失促进了单增李斯特菌的入侵!这一结果在细胞和动物实验中均得到了验证,虽然其具体机理尚不清晰,但此发现对于后期研究 nox 基因在单增李斯特菌毒力基因及其调控网络方面,将获得重要突破。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一种丁酸梭
菌
及其培养方法与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丁酸梭菌及其培养方法与应用.所述丁酸梭菌从粪便中药(如白丁香,望月砂,龙涎香,鸡矢白,虫茶,五灵脂,夜明砂,黑冰片等)中分离得到,其分类命名为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Q428,其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16089.本发明所提供的丁酸梭菌的培养效率高,该梭菌能够合成益生因子丁酸,生产B族维生素,维生素K和多种氨基酸,分泌淀粉酶,蛋白酶。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水芹新品种选育及周年高效
栽培
技术研究与推广
扬州大学
2021-04-14
一种静电激发
袋
式除尘器的脉冲清灰性能数学建模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静电激发袋式除尘器的脉冲清灰性能数学建模方法,涉及一种新型的以压力损失 系数(pressure?reduction?factor,?[PRF])为核心的非稳态轴对称数学模型,通过试验测试数据与数值模 拟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在静电激发条件下动态脉冲清灰过程进行影响因素简化,确定清灰周期与 PRF、 压力损失、滤袋静压与脉冲压力等清灰定性参数之间的关系。克服了仅通过有限的测试数据与影响因素 考虑不周所致的清灰性能分析的局限性,描述了在静电激发条件下影响因素更趋复杂的动态清灰过程。
武汉大学
2021-04-13
苏氨酸工业生产
菌
代谢工程系统改造
本成果从一株高产 L-异亮氨酸的 C. glutamicum 出发,运用反向代谢工程策略对其代谢通路进行理性重排,以期实现 L-苏氨酸高产,特别是近期,通过热诱导丙酮酸羧化酶和苏氨酸外排泵创苏氨酸产率纪录,开发了一种两段式温控发酵苏氨酸的重组大肠杆菌和工艺,发酵罐苏氨酸摩尔转化率达 103.28%。这套复 杂中心代谢途径的自我调控维持了生产和生长的平衡。论文用实验室前期构建的一株产苏氨酸的重组大肠杆菌 TWF001 为宿主,首先编辑了涉及副产物有机酸合成、产物降解和转运的基因,并证实这一系列菌种在 37 度升至 42 度情况下的生长情况等同正常 37 度发酵;然后用一套大肠杆菌热敏启动子去转录四环素启动子阻遏蛋白,四环素启动子后的报告基因 37 度表达,42 度不表达。
江南大学
2021-04-11
农用抗真菌剂苯
菌
酮的合成新技术
苯菌酮 (Metrafenon) 属于农用抗真菌剂,用于防治谷物的粉霉病,也用于防治葡萄的霉斑 病。在国际上目前主要有巴斯夫公司生产。华东理工大学率先在国内开发成功苯菌酮合成路 线,打破了国外的垄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苯菌酮合成工艺,做到工艺简便、收率高。所开发的苯菌酮解决了6-甲基-2-甲氧基苯甲酸合成的难题,也解决另一个关键中间体三甲 氧基甲苯的绿色合成。这二个中间体经过溴化、酰氯化和傅克反应即得目标产物。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高效酿酒微生物功能
菌
剂的开发及应用
成果描述:项目把现代生物工程技术与传统酿造发酵技术相结合,利用自转化育种功能性菌株及各种酿酒发酵有益菌株,研制开发出各类新型微生物菌剂,既可有效利用和降低各类白酒生产原材料中残余淀粉含量,提高酿酒原料的利用率,增加出酒率,减少废弃丢糟的排放;还可根据不同人群饮食文化的嗜好,采用不同微生物菌种配合和工艺改造,生产出具有不同风格特点的新产品类型,实现经济、社会及环保效益的和谐统一。市场前景分析:本项目成果技术应用覆盖生物工程、生物化工、食品酿造等工程技术领域。由于核心技术是淀粉质材料的高效利用和酒精成分、风味物质的有效生成,因而相关技术成果适用于不同规模白酒发酵生产企业以及各类酿造食品及发酵饮料等传统和现代酿造生产企业选择性使用。本项目已在部分企业得到生产规模应用,产品市场前景良好。与同类成果相比的优势分析:针对各种原料的专用酿酒微生物制剂系列,为浅褐色粉粒,分别含多种高活性酿酒酶类和各种香型生香酵母,100斤粮食出酒率为50度白酒80-120斤。年产300吨,年销售收入300万元。国内领先。
四川大学
2021-04-10
首页
上一页
1
2
...
19
20
21
...
31
3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