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氯氧菊酣降解菌 BBCP-07 的菌粉制备及茶园果树应用
茶叶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之一, 也是传统的大宗出口商品。在茶叶种植中,以氯氝菊酣为主
西华大学 2021-04-14
废弃菌糠发酵生产菌肥工艺
成果与项目的背景及主要用途: 菌糠是指以棉籽壳、木屑、稻草、玉米芯、甘蔗渣及多种农作物秸秆、工业 废料(如酒糟、醋糟、造纸厂废液及制药厂黄浆废液等)为主要原料栽培食用菌 后的废弃培养基。菌糠主要含有物质是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抗营养因子 和少量的蛋白质,这些原料作为培养基栽培食用菌后,通过食用菌菌体的生物固 氮作用、酶解作用等一系列生物转化过程,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均比不经过食 用菌发酵前提高二倍以上,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均已被不同程度的降解, 其中粗纤维素降低了 50%以上,木质素降低 30%以上,棉酚降低 60%以上,同 时还产生了多种糖类、有机酸类和生物活性物质。据报道,我国菌糠年产量在 200 万吨以上大部分当作废料而被浪费掉,给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一些菌糠 可以被用作畜禽饲料,并且用废弃菌糠来改良土壤可以做到废物利用、改善环境, 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土壤绝大部分严重缺磷、缺钾,化学肥料中的磷元素和钾元素在施肥后 很快被固化,不再能够被植物使用。解磷菌、解钾菌及固氮菌是生物益生菌肥中 的主要菌株,使用这些土壤益生菌可以提高土壤中植物可利用氮磷钾的利用率。 如果能够利用废弃菌糠大规模培养这三种菌,制备成为生物菌肥,将会极大的增 211天津大学科技成果选编 加菌糠做为肥料的优势。本项目利用菌糠培养解磷菌、解钾菌、固氮菌,制备成 为生物菌肥,预期产生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技术原理与工艺流程简介: 本项目拟利用处理后的废弃菌糠残渣培养酵母、解磷菌、解钾菌、固氮菌, 优化发酵条件,提高菌体量,获得制备微生物菌肥的最佳工艺路线。 天津大学从农业废弃物堆肥中筛选出 7 株解磷能力较强的菌株,其中菌株 FL7 表现出较好的解磷效果,FL7 解磷量为 436.63mg/L。该菌株已经于 2010 年 7 月 13 日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进行保藏(保藏号:CGMCC NO.4008)。 本课题组还从农业废弃物堆肥中筛选得到解钾菌 K3、固氮菌 N1。解钾菌 K3 解 钾量达 4.10mg/L、固氮菌 N1 固氮量为 1.81×10—2mol/L。 另外,天津大学已经建立了以菌糠为基质培养解磷、解钾、固氮菌的发酵条 件,经过发酵条件优化,制备的菌肥中三种菌的含量达到 48.62×108CFU/g,其 中解磷菌 2.4×108cfu/g,解钾菌 25.22×108cfu/g,固氮菌 21×108cfu/g,均远高于 国标。 应用领域:生物、农业领域 合作方式及条件:具体面议
天津大学 2021-04-11
黑皮鸡枞菌 Ta-11
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是我国传统的药用真菌之一。其鲜嫩醇香,肉 质细嫩、洁白如玉、口感独特、生熟皆可食、食药两用、营养丰富。鸡枞菌中 含有麦角甾醇类物质及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成份,对降低血糖有明显效果。并有 抑制人体癌细胞生长的作用。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1-12
微生物菌剂-万豪
山东万豪肥业有限公司 2021-09-06
一种以壳寡糖为佐剂的鸭疫里默氏菌菌影疫苗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装载具有干扰素诱导活性的聚肌胞苷酸,并加入壳寡糖作为佐剂的鸭疫里默氏菌菌影疫苗。该方案首先构建温控表达载体,电转化入鸭疫里默氏菌原生质体,筛选阳性克隆后28℃增菌培养,然后42℃诱导裂解基因的表达,待OD600不再降低时,加入聚赖氨酸继续作用以充分裂解活菌,然后离心分离菌体。将干燥菌体与6mg/mL的聚肌胞溶液等比例混合,使聚肌胞包埋进入菌影内,然后加入2%壳寡糖水溶液搅拌形成均一的混合物,分装于西林瓶,冷冻干燥,即得到鸭疫里默氏菌新型菌影疫苗。本发明所制备的菌影疫苗经饮水免疫,既可以刺激呼吸道和消化道黏膜的局部免疫,也可以激发体液免疫,对机体的保护效果与注射免疫无明显差异。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3
四种耐盐碱促生菌及其在生物肥料生产中的应用
盐胁迫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我国现有约9913万公顷的盐碱土地,占全国可用耕地面积近四分之一,无法进行大规模农作物种植。植物耐盐碱促生菌可以通过调节土壤pH值,促进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调节植物激素,调节植物耐受氧化和渗透胁迫的能力等,帮助植物抵抗盐碱胁迫在逆境下生长增产。 对于耐盐碱促生菌Bacillus subtilis N51和Bacillus cereus T146,实验室现通过连续发酵,优化发酵工艺以及喷雾干燥工艺,制备孢子形成率达70%以上、干粉菌剂活菌数目达1010/g的菌剂。 对于菌株Kocuria sp. LA1T6、Bacillus sp. LA1T8和Pseudomonas sp.T44,实验室现进行多糖包衣制剂的开发,研制高稳定性、成膜性、安全性和缓释性的包衣制剂。
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 2024-12-13
中药防治耐药菌创新结构药物研发
技术分析(创新性、先进性、独占性) (1)耐药菌感染已经成为危害公共安全和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 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的增加和广泛应用,细菌耐药性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PRSP)、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肠杆菌、多种耐药性结核杆菌(MDRMT) 等超级耐药致病菌相继产生和扩散,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和威胁人类健康,减少耐药菌株的生成和研制新的抗菌药物不仅成为医药界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而且引起了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2014年,WHO首次发布了全球抗生素耐药报告;2016年,联合国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抗生素耐药性问题高级别会议”,WHO再次发布报告,全面审视了全球的耐药菌情况。2016年在杭州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专门提出要推动全球应对抗生素耐药性问题。美国、中国等国家高度重视耐药菌的危害和防控,美国政府2015年制定了为期5年的抗击耐药细菌国家行动计划;中国政府制定了《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16 —2020 年)》。耐药菌感染,已经成为危害世界公共安全和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 (2)中医药防治感染性疾病具有确切的疗效和明显的优势 感染性疾病在中医典籍中常被称为外感疾病,有外感热病、伤寒、温病、温疫等称谓。几千年来,中医药为中国人民的健康,尤其是在预防和控制感染疾病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中药药效物质研究是中药实现现代化和国际化的突破口,《“十三五”中医药科技创新专项规划》明确了中药药效物质研究是国家中长期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强调发展前沿关键技术与创新方法的重要性;同时要求在中医药原创思维的指导下,加强系统生物学、合成化学、大数据等多学科前沿技术与中医药的深度交叉融合,促进中医药研究策略的优化和复杂系统研究方法学上的变革,解决当前中医药的研究瓶颈问题。 (3)项目建立了中药防治耐药菌创新药物发现新模式 项目建立了以“方-病证-菌”、“药-病证-菌”、“有效部位-病证-菌”、“有效成分-病证-菌”和“结构-网络-靶标”的中药防治耐药菌创新药物发现的新模式,建立了抗耐药菌创新药物发现与评价的技术体系和平台,为解决日益严重的细菌耐药性问题提供新思路、建立新体系、开发新药物。 抗耐药菌创新药物发现新平台 项目建立中药防治耐药菌创新药物发现新模式,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的防治耐药菌创新中药发现;基于高通量高内涵筛选的防治耐药菌创新中药发现;基于网络药理学的防治耐药菌创新中药发现;基于新靶点的防治耐药菌创新中药发现,突破了中药防治耐药菌新品种的评价技术:基于病证菌模型的创新中药评价;基于毒效整合的创新中药评价。 (4)筛选出中药防治耐药菌候选药物两个 ① 基于“方-病证-菌”、“药-病证-菌”、“有效部位-病证-菌”理念筛选出中药五类新药1个-广藿香油 通过前期对大量中药方剂抗耐药菌活性进行筛选,发现广藿香在大量具有抗耐药菌活性的中药方剂中都有出现,初步活性测试也表明,中药广藿香具有较强的抗耐药菌效价。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广藿香水提物和醇提物的抗耐药菌效果远不如广藿香油,因此广藿香油是广藿香抗耐药菌活性的有效部位。 广藿香油的药效学研究 针对广藿香油能“芳香化湿”治疗阴道炎的临床应用,我们通过构建家兔阴道炎模型、大小鼠阴道炎模型、原发性痛经模型、斑马鱼血管损伤模型、多种动物离体子宫模型等,通过细菌筛选、细胞筛选等试验平台,借助超高分辨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高内涵成像系统、流式细胞仪等先进设备对广藿香油治疗阴道炎的物质基础、量效关系、药理作用机理等进行了研究,表明广藿香油对于阴道炎具较好的治疗效果。随后项目对广藿香油栓剂的制备工艺、质量标准草案等进行了研究制定,并对药理作用与毒理进行了评价。 ② 基于“有效成分-病证-菌”理念筛选出抗耐药菌新药1个-广藿香酮共轭取代衍生物(CDPC-B7)片剂 广藿香酮是广藿香油的有效成分之一,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包括胃肠道调节功能、抗炎和抗菌等作用。经实验证明,广藿香酮能够抑制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新型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黑根霉菌(Rhizopus nigricans)和其他真菌,体内研究表明对大肠埃希菌(E. coli)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均有抑制作用。而且,广藿香酮单体对棒状杆菌和金黄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小于0.098 μg/mL。经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广藿香酮具有良好的口服吸收效果。 为了进一步优化药物抑菌疗效,降低毒副作用,我们利用分子对接以及网络药理学等方法,研究了广藿香酮复杂的抗菌作用机制和抗菌作用的靶点。并通过基于靶点药物设计方法,针对性的设计了一类能与靶点紧密结合的广藿香酮创新衍生物,并通过借助有机合成方法学手段对化合物合成工艺进行了设计和优化,实现了创新广藿香酮衍生物库的构建。随后通过抗菌活性验证、片剂制备工艺、质量标准草案等进行了研究制定,并对药理作用与毒理进行了评价。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1-05-10
黄色篮状菌可湿性粉剂
该技术属于微生物农药行业,使用的是专利菌种,制备工艺重 点解决了黄色篮状菌分生孢子的发酵培养和与普通助剂生物相容性差的技术难 题,目前国内没有相关制剂研究和开发。本技术优化了发酵条件,在配方中选 用了生物相容性好的助剂和保护剂,产品稳定性好。生产加工操作相对容易; 黄色篮状菌可湿性粉剂具备制剂稳定,使用、贮存及运输方便等特点。黄色篮 状菌可湿粉剂对花生、棉花等多种作物土传病害防效显著,防治对象不容易产青岛农业大学科技成果介绍 2017 -57- 生抗药性,对人畜及天敌安全,是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的首选药剂,经在花生和 棉花上应用,盆栽试验防病效果 85%以上;田间试验防病效果 60%以上,增产 10% 以上。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1
农药氟嘧菌酯合成与制剂
氟嘧菌酯是农药杀菌剂,广泛用于治疗水稻,小麦,马铃薯,蔬菜,咖啡等作物的枯叶 病。氟嘧菌酯的商标名为,中文商品名,国外专利即将到期。 本课题组已完成氟嘧菌酯原料药合成,工艺路线先进,有成本和环保优势,利润空间大。 目前在进行制剂研究,计划进行国家批文申请。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生态菌剂高效发酵与产品生产
从多种环境中筛选出具有高效增殖和益生能力的枯草芽孢杆菌、腊样芽孢杆菌、乳酸杆菌、酵母菌、反硝化菌等微生物菌株,分别建立了高密度发酵工艺和菌体回收、节能干燥、高活力保藏以及制剂复配技术。 
江南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5 6 7
  • ...
  • 20 2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