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电子科技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坐落于四川省成都市,原名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是1956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部署下,由交通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的电讯工程有关专业合并创建而成。 学校1960年被中共中央列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1961年被中共中央确定为七所国防工业院校之一,1988年更名为电子科技大学,1997年被确定为国家首批“211工程”建设的重点大学,2000年由原信息产业部主管划转为教育部主管,2001年进入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行列,2017年进入国家建设“世界一流大学”A类高校行列。2019年教育部和四川省签约共同推进我校世界一流大学建设。2022年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经过60余年的建设,学校形成了从本科到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格局,成为一所完整覆盖整个电子信息类学科,以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为核心,以工为主,理工渗透,理、工、管、文、医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研究型大学,成长为国内电子信息领域高新技术的源头,创新人才的基地。 学校设有清水河、沙河、九里堤三个校区,校舍总建筑面积149万余平方米,拥有馆藏丰富的现代化数字图书馆和一批设施齐备的现代化体育场馆。校园四季树木葱茏、湖水碧波荡漾、建筑典雅厚重,是陶冶情操、读书治学的佳境。2022年批复设立格拉斯哥海南学院,位于海南省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开展本科学历教育。 学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通专结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价值塑造、启迪思想、唤起好奇、激发潜能、探究未知、个性发展”六位一体为培养理念,致力于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素养、扎实基础、知识综合与创新能力,未来能引领科技前沿、经济社会发展,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创新引领性人才。学校设有40余个教学科研单位、研究机构,65个本科专业,其中13个为国家级特色专业,32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现有在读本、硕、博学生44000余人。本科生国内外深造率超过2/3,其中出国(境)深造率超过1/5。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超过半数的研究生赴国家重点单位就业。研究生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的数量显著增加,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的人数不断增加。成电学子遍布海内外,以素质全面、专业知识扎实、能力强、后劲足等鲜明特点受到了社会各界和用人单位的普遍赞誉。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支持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文化艺术和社会实践活动。学生活跃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IEEEXtreme极限编程大赛、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竞赛、全球大学生基因工程大赛、国际大专辩论赛、全国大学生艺术比赛等高水平赛场上,争金夺银,成绩斐然,在“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中名列前茅。 学校已建成国家一流课程、国家规划教材等一批国家高水平教学资源,拥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以及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等20余个国家级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和示范中心,获得一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学校大力实施学科提升战略,扎实推进理工深度融合,学科影响力持续提升。我校为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3个。设有博士后流动站18个。在第四轮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学校4个学科获评A类,其中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两个学科为A+,A+学科数并列西部高校第一。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2-01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由原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于2000年5月26日合并成立,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和“985工程”建设高校之一,是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校园占地7000余亩,园内树木葱茏,碧草如茵,环境优雅,景色秀丽,绿化覆盖率72%,被誉为“森林式大学”。学校教学科研支撑体系完备,各项公共服务设施齐全。 学校学科齐全、结构合理,基本构建起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学科体系。拥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11大学科门类;设有117个本科专业,4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7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内科学、外科学按三级计),国家重点(培育)学科7个。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44个学科参评,全部上榜,其中机械工程、光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等4个学科进入A+,A类学科14个,B+及以上学科33个。9个学科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 学校实施“人才兴校”战略,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3700余人,其中教授1500余人,副教授1400余人;教师中有院士20人,“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30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43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1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9个。 学校贯彻建设“学生、学者与学术的大学”的教育思想,秉承“育人为本、创新是魂、责任以行”的办学理念,坚持“一流教学一流本科”的建设目标,采取多种举措,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和完善充满活力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几十年来,70余万毕业生走向社会,遍布全球各行各业。 按照“应用领先、基础突破、协调发展”的科技发展方略,构建起了覆盖基础研究层、高新技术研究层、技术开发层三个层次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有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精密重力测量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等“四颗明珠”为代表的一批国家重大科研基地,拥有7个全国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1个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7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国家医学中心、1个集成攻关大平台、1个“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6个科技部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及一批省部级科研基地。 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的办学思路,学研产相结合,与地方政府、行业龙头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通过设立异地研究院、共建联合研究中心等方式开展科技合作,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 学校坚持开放式办学理念,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目前已与世界上41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余所高校和机构开展友好合作。工程科学学院是全国首批四个国际化示范学院之一,中欧清洁与可再生能源学院被列为中欧建交40周年40个典型案例之一。 附属协和医院、同济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培训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医院,是湖北省乃至中南地区的医疗诊治中心。附属梨园医院突出老年病学的特色,是湖北省老年病防治研究中心。 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华中科技大学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秉持“明德、厚学、求是、创新”的校训,敢于竞争,善于转化,聚精会神,科学发展,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努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2-01
吉林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美丽长春,实力吉科 吉林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具有独立颁发国家高等教育学历证书资格,纳入全国统一招生计划的全日制民办普通高等职业技术院校。 学院位于素有"汽车城"、"电影城"、"科技文化城"、"大学之城"、"森林城"、"雕塑城"美誉之称的吉林省省会长春市内,校园坐落在二道经济开发区,毗邻东北旅游胜地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和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 校园环境,优美和谐 学院校园规划占地面积4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总投资4.5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700万元,图书馆藏书10万册。拥有行政楼、教学楼、实验楼、学术报告厅、多功能会议室、阶梯教室、多媒体教室、汽车机电实训中心、各专业实训室、电子图书阅览室、大型计算机教室、学生公寓、体育场、大学生文化活动中心、学生餐厅、超市、浴池、银行ATM机。校园建筑理念先进,校风校貌和谐清新,环境卫生整洁优雅,是莘莘学子理想的学习、生活乐园。 师资队伍,技能过硬 学院拥有一支以博士生导师、教授、高级工程师和高级技师为主体的理论功底深厚、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专兼职教师队伍。聘请国家和省属重点院校的教授和国内知名企业的高级技术总监、高级工程师进入学院指导我院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由学科带头人和“订单”企业人力资源总监共同组成创新教学改革领导小组,针对所设专业,实施阶段目标教学和量化管理,建立了全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理实结合,技师摇篮 学院特别重视开展实践教学,强化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精神。学院实践教学科研中心(长春市康嘉科技有限公司)先后开发了整车构造、整车实验考核、综合电控、电控发动机考核、底盘实训、汽车电器、汽车仿真软件、电工电子等8大系列及高级轿车电喷实验台、汽车电子多功能无级变速实验台、汽车电器实验台、发动机拆装维修实验台、汽车智能化故障诊断仪等100余项实训教学设备及配套设施,不仅满足了本院教学和实训需要,而且销往省内外多所大中专院校及国外,“学研产一体化”教学模式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提供了有利平台。 针对培养,学生受益 学院的特色教学方式、订单人才培养模式和企业岗位实习体验机制,以及“全程10段式”学生量化管理和服务模式,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职业能力、敬业意识和就业竞争力,毕业生在吉林省乃至东北地区广受欢迎,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6%以上,被吉林省主流媒体评为全省“最具教学特色的诚信学校”和“最具影响力学校”。 热门专业,企业欢迎 学院下设四个分院一个部室,分别是汽车应用分院、制造工程分院、管理工程分院、继续教育分院、公共基础部,开设国家统招专业28个,继续教育专业20余个。其中,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数控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会计电算化专业、旅游管理专业、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社区康复专业为十大热门专业,专业设置逐步实现与市场对接。 文化创新,活力十足 学院注重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历经多年的发展积淀,形成了符合青年特点、紧跟时代发展、具有职教魅力的校园文化。学习创新型、兴趣特长型、公益服务型和文体活动型等学生组织活跃而广泛。文学社、记者站、青年志愿者协会、创业者协会、国旗护卫队、书法爱好者协会、英语协会、大学生合唱团、大学生舞蹈艺术团、篮球队、足球队、乒乓球队等30余个学生社团组织经常开展活动,“自强不息”、“追求卓越”、“超越自我”已经成为广大学生不断进取的目标和动力。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活跃的学生课余生活,良好的教风、学风和校风,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了有利条件。 校企合作,订单就业 学院从专业设置、教学模式,到人才培养方式逐步实现一体化。学院创新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汽车、机电和建筑的人才培养“专业特色”,为学生创造了广阔的就业市场和美好的职业发展前景;实践教学和竞赛机制的人才培养“模式特色”,使得毕业生连年获得高就业率和高社会赞誉度;仿真教学、校企合作和订单培养的职业素养“培育特色”,为学生营造了“熟悉职业环境、进入职业状态、掌握职业技能、培育职业精神”的条件,保证学生面对职业能够“进得去、站得住、走得稳”;“传诵中华民族精典文萃的人文素养”教育特色,引导学生在成长成才的同时,学会感恩、孝道、宽容、礼让,懂得“仁义礼智信”和“恭宽信敏惠”。学院还从新生入学开始就抓就业,就业指导和帮扶体系更加完善,更好地达到了引导毕业生端正就业心态、客观理性地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立德修身,科技报国 学院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持“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和“服务学生,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以鲜明的教学特色、人文的育人理念、健全的规章制度和严格的管理体系,努力办人民满意教育,是一所政府放心、企业欢迎、家长满意、学生受益的高职院校。
吉林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是吉林省省属公立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坐落在素有雾凇之都美誉的北国江城——吉林市,建有九站和左家两个校区。学校是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院校、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院校、吉林省首批整体转型试点院校。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的百年学府,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07年创办的吉林中等农学堂。2003年10月北华大学农业技术学院(吉林省农业学校)实体并入吉林特产高等专科学校。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新组建的吉林特产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全日制本科院校,定名为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学校占地面积19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4.9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1.29亿元,2018年学校资产总值8.98亿元。图书馆中外文纸质藏书106万册,电子图书总量达73万册,中外文数据库19个,标本馆收藏野生动植物标本3100余件,办学资源与教学科研匹配合理。 学校现有12个教学院(部),43个本科专业,16个专科专业。建有省级重点学科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验点专业1个、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2个、省级品牌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精品课12门、省级在线开放课6门;学校面向全国2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全日制在校生12100余人,成人学历教育函授生600余人。目前已经形成以农(特产)为优势和特色,理、工、经、管、文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 学校现有教职工767人,教授67人、副教授185人,博士125人、硕士482人。“双师型”教师241人,国家第三批“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1人,吉林省第六批拔尖创新人才2人,省级教学名师6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2人、吉林省“双百人才”3人,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个、优秀教学团队6个。 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与青岛英谷、大北农、禾丰、博瑞集团等企业签订应用型人才合作培养协议;推进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的“平台+模块”理论教学和“三实一研”实践教学体系。建立了行业学院——“鼎利学院”。建设校内专业实习实训基地42个,校外实习实践基地310个。学校建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7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农产品检测中心1个、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个、吉林省特色农业产业研究中心1个、吉林省农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基地1个、吉林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省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个。 学校坚持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一导二师三保障”育人模式,全面推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学院”。建有“吉林市青年创业孵化基地”1个、“吉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基地”1个和“大学生素质拓展实训基地”。学校被确立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和“国家级食物与营养教育示范基地”。学校先后与400余家国内大中型企业签订了毕业生就业合作协议,毕业生就业质量不断提高,历届毕业生就业率一直稳定在86%以上。学校支持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专业技能大赛和科技创新活动,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组织的“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的18个学科竞赛中获奖106次,在全省位列前茅。 学校坚持国际化办学,积极开展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近年来,先后派出专家、学者赴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等十几个国家进行交流、访学,与美国、俄罗斯、法国、韩国、新加坡及中国台湾地区的10余所大学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选派优秀学生赴国(境)外进行研修或双学位学习,推动了国际化办学进程。2016年,学校与韩国庆南大学合作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育项目获教育部批准。 学校坚持依法治校,注重校风学风精神文明建设。被评为“吉林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吉林省依法治校工作示范院校”、“吉林市文明单位”、“吉林省文明单位”,学校党委被授予吉林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百余年栉风沐雨,几代人励精图治,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凝练了“厚德图本、励学笃行”校训精神,确立了“以人为本、内涵发展、突出特色、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彰显了“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吃苦耐劳的务实精神、开拓奋进的创新精神”,形成了“和谐、创优、务实、兴农”的校风,“尚德、乐教、善导、爱生”的教风和“尊师、乐学、善思、强技”的学风,走出了一条“教学立校、科研强校、内涵发展”办学之路。 不忘初心厚民生之福祉,继续前进育天下之英才。固基强农,殷民富国,已成为我校百年不变的追求。如今,学校正遵循现代大学办学规律,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紧抓住吉林省建设“高教强省”战略机遇,立足优势,打造特色,转型发展,在建成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大学道路上奋勇前行!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2021-02-01
长春电子科技学院
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始建于2001年,2004年经教育部确认为独立学院。现有在校生9686人,专任教师554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38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0.04%;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28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0.72%,其中具有正教授职务的97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激光与光电子科学家、天津大学博士生导师姚建铨教授受聘为我院名誉院长,亲自指导学院学科专业与师资队伍建设。 学院主校区坐落在长春装备制造产业开发区,分校区坐落在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校区总占地面积70106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99767.34平方米。学院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投资9315.58万元;学院馆藏纸质图书775380册,电子图书230000册,电子期刊4789种,拥有现代化的图书馆管理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实现线上线下无障碍检索;学院建有各类实验室125个,校内实训基地7万平方米,并先后建立了115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近年来,学院先后获得长春市委、市政府授予的“长春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五一劳动奖状”、“吉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等荣誉称号。2010年,学院被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评为全国优秀民办高等教育学校。2018年,学院跻身艾瑞深中国校友会“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18强”,名列吉林省独立学院综合排行榜首位,被命名为“中国一流独立学院”。学院被吉林省全民阅读协会授予“吉林省全民阅读协会光电信息学院分会、”“书香大学示范基地”称号。 学院董事长王思迪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现为长春中光教育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董事长、吉林中光技师学院董事长、吉林省青年联合委员会常务委员、吉林省侨联青年委员会副会长,吉林省侨联海归协会会长、吉林省政协委员、长春市宽城区人大代表。 学院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形成了董事会领导、行政负责、党委政治核心、民主管理、专家治学的办学机制。办学层次定位:以全日制本科教育为主,发展研究生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办学类型定位:应用型;学科专业定位:以工为主,工、理、文、经、管、艺术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人才培养定位:培养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具有人文和创业、创新精神,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服务面向定位:立足吉林、面向全国、服务行业。 学院拥有工学、理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六个学科门类,31个本科专业,其中工学专业18个,占全部本科专业总数的58.06%。学院设有光电科学分院、光电工程分院、电子工程分院、信息工程分院、机电工程分院、经济管理分院、语言文学分院、传媒艺术学院、基础教学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学院等10个教学单位。 学院现拥有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省级精品课程6门、省级优秀课程21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工程中心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近三年来,我院共承担省部级(含)教科研课题108项,在省级(含)以上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81篇,获得教育科研成果奖16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2项,出版教材22部,授权专利51项。近三年来,学生参加的全国及吉林省各类竞赛,获得全国总决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33项、二等奖66项、三等奖144项,获得省赛区奖项582项。 深化产教融合,我院与115家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与多家企业实行深度合作,与华为-讯方合作创建“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与北京尚观科技有限公司共建了“尚观学院”;与吉林省通用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签订战略协议,开设“工程师”班;与长春合心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河南新乡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创建了高校-企业-职校合作新模式,以优质教育资源赢得入股合心机械300万元股份;与甲骨文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实训基地。为一汽集团、长春轨道交通、吉林油田、松原热电厂等企业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实际技术难题。目前正在与阿里、苹果等大型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学院将与行业企业共建教育集团、行业企业学院、特色专业集群、“工程师、会计师班”,为大型企业定向培养人才。 我院积极拓展国际合作。2016年新增签约项目11项,与7个国家和地区的13所大学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与韩国清州大学签署了本科生联合培养校际合作协议,并成功开设韩国清州大学英韩复语实验班。与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联合举办留美培训班。2017年,我院迎来了第一名留学生来我院学习国际汉语课程。 学院招生就业两旺,招生的平均分数高出吉林省三本线50分。毕业生受到了社会广泛赞誉。截至目前,我院累计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21410名专业技术人才,近三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5.37%。毕业生广泛分布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汽集团、海尔集团、东软集团、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各条战线。学院先后有1625名毕业生考取哈佛大学、浙江大学、吉林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及科研院所,历年平均考研率为7.59%。 建院十多年来,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艰辛历程,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壮大,办学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社会声誉大大提升。
长春电子科技学院 2021-02-01
内蒙古科技大学
内蒙古科技大学坐落在首批全国文明城市、美丽的草原钢城——包头,前身为1956年建校的包头钢铁工业学校和包头建筑工程学校,隶属原冶金工业部,1958年两校合并组建包头工学院,1960年更名为包头钢铁学院,1998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管理,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2000年内蒙古煤炭工业学校并入,2003年更名为内蒙古科技大学。1997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价,2008年以优秀等次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1986年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1991年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13年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 学校现已发展成为以冶金、矿业、煤炭、稀土为特色,以工为主,工、理、文、管、经、法、艺术、教育等学科协调发展,集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高职教育、继续教育、留学生教育为一体的多科性大学。 学校设有学院、部、中心等教学单位20个。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10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领域11个。本科专业66个,其中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3个,工程教育认证专业2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自治区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自治区级重点建设专业4个,自治区级品牌专业22个,现有自治区级精品课程53门。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335名,其中高级职称629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1123人,博士生导师19人,硕士生导师446人(校外兼职导师148名)。教师队伍中拥有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内蒙古首次“科教兴区”特别奖获得者、内蒙古首位中组部“千人计划”入选者、内蒙古首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还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特支计划国家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教育部创新团队,自治区教学名师、教学团队等。 学校现有各类全日制在校生24281名。60多年来,为国家输送了10万余名合格人才,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位居内蒙古高校领先水平,2000年、2009年学校2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10年成为50家“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典型经验高校”之一,2012年,学校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授予“全国就业先进工作单位”光荣称号(全国共15家高校)。 学校拥有省部级重点学科9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内蒙古协同创新中心1个,内蒙古协同创新培育中心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内蒙古新型科技研究开发机构1个,内蒙古工程研究中心1个,内蒙古重点实验室15个,内蒙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院士专家工作站3个,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内蒙古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内蒙古高校创新方法推广应用基地1个,自治区生产力促进中心2个,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省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 学校积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开展科学研究,先后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内蒙古自然科学一等奖4项、科技进步一等奖11项,科研获奖位居内蒙古高校前列。近五年来,学校承担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际合作项目、军工项目、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264项,被三大检索收录论文1778篇,获授权专利574项,其中发明专利244项。白云鄂博矿多金属资源综合利用创新团队研制出的矿渣微晶玻璃管材,被确定为生产该类产品的国家行业标准,并已实现产业化。学校2008年被内蒙古自治区政府评为“科技创新先导型大学”,2010年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评为全国知识产权试点单位。 学校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成果显著,近三年获得省部级以上各类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奖励586项,其中国家级奖励188项,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60篇,获批专利56项。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大学生创业示范园”称号(内蒙古高校唯一一家),被自治区人社厅、财政厅、科技厅认定为全区首批“自治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自治区示范性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内蒙古自治区众创空间”等荣誉称号。 学生竞技体育走在全国高校前列:截止2016年,我校运动员在国内外体育竞赛中获省部级及以上奖牌396枚,其中国际体育竞赛金牌9枚,国家级体育竞赛金牌26枚,省部级体育竞赛金牌168枚。在全国大学生田径最高级别比赛上,我校连续七年获得全国高校前十名。我校学生运动员连续五届代表国家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田径项目并获得一金四银一铜,先后代表国家参加三届世界大学生越野锦标赛,三名学生运动员曾参加2004、2008、2016年的奥运会。2011年学校当选全国大体协副主席单位,2014年在自治区率先成立内蒙古西部校园足球联盟和内蒙古校园足球联合会并被自治区命名为内蒙古自治区青少年足球夏令营活动基地,为内蒙古校园足球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办学,先后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在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方面开展了全面合作。学校引进智力,促进发展,先后聘请彭苏萍、薛其坤院士等168名专家任兼职或客座教授。 学校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高校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大力进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在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前提下,不断强化校党委的领导核心地位,积极探索以学术工作委员会为主体的学术权力决策机制,以校长办公会为基本形式的行政执行机制,以学生工作委员会为主要形式的中国特色大学生理想信念、道德规范的教育管理机制,以巡视督导工作委员会为主要抓手的监督机制和以功能相对集中的专项工作委员会为主导的政策制定与组织协调机制。 展望未来,内蒙古科技大学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双一流”建设为目标、以党建工作为保障,大力推行“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民主管理、教授治学”的管理体制改革,积极践行“学术为本、学业为上、学生为体、学者为魂”的办学理念,秉承“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校园精神和“百炼成钢”的校训,争取早日建成人民满意的好大学。
内蒙古科技大学 2021-02-01
旭月(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旭月(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一、企业简介  旭月(北京)科技有限公司(http://xuyue.net),是2005年创立于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创始人许越先生,曾服务于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是现代“非损伤微测技术(NMT)”奠基人,动态分离子组学(imOmics)创始人,NMT产业化倡导者,美国扬格公司(http://youngerusa.com)现任总裁。许越先生在中科院匡廷云、杨福愉、林克椿等几位院士老专家的鼓励下,将“非损伤微测技术(NMT)”这一先进的活体生物检测技术引进国内。 十几年来, 旭月公司利用NMT技术帮助中国实现了两方面的重要发展:其一,助力中国科研水平的大幅提升: 截至2018年5月, 帮助几百家中科院及清华北大等高校科研实验室,利用非损伤微测技术发表的SCI文献总数为216篇,总影响因子达846.033,使中国科研在NMT的科研应用处于世界领先水平(http://xbi.org)。其二,促成数项处于科技前沿的民生应用成果转化: 许越先生先后投入千万元,进行NMT研究成果的民生市场应用转化。这些项目包括:·饮用水安全生物快速检测(发明专利:ZL201210353263.1)(http://ws10.co)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发明专利:ZL201210462141.6)·肿瘤组织手术边界快速界定(商业机密)·(仿制)药物成份快速生物鉴定(商业机密)·化疗药物个性化应用方案(商业机密)·植物种子活力快速测定(发明专利:ZL201210462127.6)·等等。。。。。。此次参加中关村智慧水务及海绵城市新技术新产品对接会,公司重点推介的是“水安全速检仪”项目。二、企业新技术新产品简介旭月“水安全速检仪”及相关服务 国家现有水检测可以保障饮用水基本安全,但如何加快合格水检测的时间?如何战胜日益增多的未知有害物质挑战,让国人饮水更安全? 为迎接这些挑战,旭月“水安全速检仪”以国家现有的饮用水检测标准为基础,利用创新的NMT生物检测技术,实现了饮用水的更快和更安全检测。 尽管生物检测的理念自古有之,旭月“水安全速检仪”的创新在于,放弃了国外目前仍在使用的斑马鱼等材料,创造性地找到了更适合中国国情的指示生物-水丝蚓,不仅实现了对西方检测技术的超越,而且更简单、更灵敏、成本更低,检测速度也更快,能够对水安全进行实时互联网预警和日常监测。该产品和服务由旭月(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生产和提供,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发明专利号:ZL201210353263.1),凭借十年磨一剑的技术和优质服务,该产品和相关检测服务已为国内企业和百姓提供服务,并已成功打入美国市场。三、应用案例案例一:受美国扬格公司委托,常年检测美国麻省阿默斯特镇(Amherst)及贝儿彻镇(Belchertown)水安全指数。这两个小镇均位于马萨诸塞州西部,Amherst总面积72平方公里,拥有人口4万有余。自从有了旭月公司提供的水安全检测服务,可以常年地、随时地监测到小镇上水质变化及安全指数,保证了小镇人民的饮水安全。因此旭月公司受到了当地政府的极大重视和尊重,小镇人民为能够得到旭月公司如此高效、可靠的检测服务感激不尽。案例二:为北京共建恒业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盛世甘霖矿泉水”产品提供‘水安全指数’证书。有了该证书对其矿泉水品质的背书,显著提高了盛世甘霖牌矿泉水的市场竞争力,使得该品牌具有了与其他知名品牌矿泉水竞争的有力武器,在市场众多矿泉水品牌中脱颖而出,迅速取得消费者的信任,从而短期内拉动盛世甘霖矿泉水的销量,为企业带来可观收益。 四、联系方式主管负责人姓名:杲红建    职务:营销总监    办公电话:82622628手机:18501056718         邮箱:xuyue_hongjian@126.com联系人姓名:许蕾          职务:行政副总    办公电话:82622628手机:-        邮箱:xuyue_xulei@126.com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苏州街49-3号盈智大厦601邮    编:100080
旭月(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2021-01-15
磐纹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磐纹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坐落于复旦高科技园;毗邻复旦大学本部,环境优雅,交通便利。来自于复旦大学的公司创始人团队,由超过15年集成电路设计、大型EDA软件、计算机视觉、工业自动控制、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精密仪器等领域具有丰富行业经验的人才组成的跨领域、跨国界组合,致力于成为国内最具原创能力的3D打印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磐纹科技快速成型产品为客户从产品设计到实现量产提供加速引擎,最大限度地减少从设计到实现销售的时间;为了更好的服务于企业、院校等,我们专门购进国内外先进专业的工业级快速成型设备且新增模型设计制作业务。
磐纹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2021-01-15
扬州晶明科技有限公司
扬州晶明专业提供应变测试、振动测试整体解决方案,专业生产动态信号测试分析系统、无线遥测设备、动静态应变测试分析系统、模态测试分析系统、动静态应变仪、振动测试仪、信号激励系统、传感器等。我们的产品主要应用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航空航天、国防军工、交通桥梁、工矿企业的振动、噪声、应变、爆炸、冲击等工程测试。我们能为用户提供从信号源、 功率放大器、激振设备、传感器、信号调理器、数据采集器到信号分析处理等全套设备,能为用户提供测试和检测完整的解决方案。 我们的无线应变、无线加速度、无线振弦、无线电压模块、静态应变仪、动态应变仪、电荷放大器、数据采集分析系统等产品已得到广泛应用和客户的一致好评,在满足试验室测试需要外,重点为工程测试项目提供更轻便,灵活和耐用的专业测试仪器。扬州晶明在广大客户的支持下,将不断研发新一代测试设备,为广大客户提供更新的测试技术,更好地回报广大客户对公司的支持。
扬州晶明科技有限公司 2021-01-15
杭州凡龙科技有限公司
杭州凡龙科技有限公司于 2009 年注册成立,坐落于“人间天堂”杭州。为科技助教,多年来,凡龙凭借强大的研发实力和优质的服务赢得广大用户的赞誉。   公司通过了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软件企业认证,公司的产品通过了 3C 产品认证并获得了 200 多项软件著作权证书、专利证书和测评报告。   凡龙独创的“凡龙微课云”在线教育系统为教育行业提供先进稳定的“常态化录播”和视频资源平台,“凡龙微课云”以先进的设计理念和人性化、智能化的产品成为中国微课领先品牌。   凡龙致力于打造中国微课云在线教育系统领导品牌,本着‘诚信、务实、创新、责任”的公司文化理念,在教育部最新政策下,以用户的需求为基础,以产品研发与客户使用体验完美契合为目标,加强技术创新、提高服务能力,让所有客户满意并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中国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发展历程   1999年服务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创始人曹总带领团队为浙江大学录制视频课程,是国内最早的网络课件录制服务,至今已有数万节。是浙江大学最信赖的合作伙伴之一!   2005年成立上海网龙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网络远程教育方面软件开发及相关技术支持。主要客户有: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第二军医大学、上海电信远程教育中心、中国工商银行总行等。   2009年成立杭州凡龙科技有限公司,专注研发教学录播系统并研发出国内第一套红外跟踪全自动教学录播系统,为浙江80%的高校提供设备和服务。主要客户有:浙江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等近百所高校,另外还包括国家电网浙江公司、中共中央纪委监察部杭州培训中心、浙江省委组织部干部培训网、浙江人事培训中心等。   2014成功研发具有国内领先地位的凡龙微课云平台&常态化云录播产品并进军全国市场。产品一经推出就获得了用户的广泛认同,经销商蜂拥而至,在全国各地的落地项目也达到了上百个。未来,凡龙人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为中国教育行业提供优质实用的在线教育设备和服务。   产品体系   杭州凡龙科技有限公司的产品主要包括: 常态化录播系统 常态化录播高校版  常态化录播标准版  常态化录播专业版  常态化录播旗舰版  常态化录播豪华版  常态化录播便携版  微课云平台 校级平台资源管理系统  教育局资源管理系统 
杭州凡龙科技有限公司 2021-01-15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32 33 34
  • ...
  • 240 24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