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手摇交直流发电机
宁波华茂文教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3
手摇交直流发电机
宁波浪力仪器有限公司(余姚市朗海科教仪器厂) 2021-08-23
24044三相电机远离演示器
宁波浪力仪器有限公司(余姚市朗海科教仪器厂) 2021-08-23
数码变频静音发电机组
数码变频静音发电机组:SK2000i、SC2000i、AP2000i、SC2300i、SC2500i、SC4500i-0、SC10000i
神驰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2021-02-01
手摇交直流发电机
产品详细介绍
吉安市科威仪器厂 2021-08-23
电机故障检测实训考核装置
产品详细介绍企业信息您只要致电:021-55884001(袁经理)我们可以解答 电机故障检测实训考核装置 的相关疑问!我们可以帮您推荐符合您要求的 电机故障检测实训考核装置 相关产品!找不到所需产品?请点击 产品导航页当前产品页面地址:http://www.shfdtw.com/productshow-106-1494-1.htmlTW-DJG01电机故障检测实训考核装置一、技术参数1、输入电压:三相四线制380V±10%  50Hz2、工作环境:环境温度范围为—5℃~+40℃  相对湿度<85%(25℃) 海拔<4000m3、装置容量:≤1.5kVA4、安全保护:具有过流、漏电、短路、超量程等二、装置的配置实训装置由电源控制屏、实训桌、仪表及连接导线等组成。(一)电源控制屏(铁质双层亚光密纹喷塑结构,铝质面板)1、交流电源部分    提供三相0~450V可调交流电源,同时可得到单相0~250V可调的交流电源,配有一台三相同轴联动自耦调压器(规格1.5kVA、0~450V)。可调交流电源输出处设有过流保护装置,当相间、线间过电流及直接短路均能自动保护,克服了更换保险丝带来的麻烦,并具有过流声光告警。控制屏的供电由启停按钮进行控制,具有漏电声光告警等功能;配有指针式交流电压表,可方便地指示三相电网和三相调压输出的每一相的线电压。2、直流电源部分220V/0.5A直流电源一组,具有短路保护功能;0~240V/3A可调直流高压电源一组,具有过压、过流及短路保护功能3、 设置故排、排除故障模块  该模块设有设故区和排故区,设故区可对单相异步电机、三相异步电机、同步电机、直流电机的常见电气故障进行设置;排故区可让学生动手进行故障测试,并把测试出的故障加以排除,从而提高学生的电机检测技能。4、 电机模块部分  配有单相电容运转异步电动机、三相鼠笼式异步电动机、同步电动机及直流并励电动机,设有对应电机控制及运行状态指示,在电机短路故障模拟时能迅速的切断电源,以保护设备的安全使用。(二)实训桌实训桌为铁质双层亚光密纹喷塑结构,桌面为加厚钢板喷塑,结构坚固,形状似长方体封闭式结构,造型美观大方;设有抽屉用于放置工具、存放资料等。桌面用于安装电源控制屏并提供一个舒适的工作台面。实训桌底部装有四个万向轮和紧固机构,便于移动和固定。(三)仪器仪表1、交流数字电流表(三只表): 测量范围0~5A,带有毫安、安培指示(量程自动判断,自动切换),输入阻抗为0.5Ω,精度0.5%±5字,具有超量程报警、指示及切断总电源等功能。2、交流数字电压表(一只表): 测量范围0~500V(量程自动判断,自动切换),输入阻抗1M,精度0.5%±5字,具有超量程报警、指示及切断总电源等功能。3、直流数字电流表(两只表):测量范围0~5A,带有毫安、安培指示(量程自动判断,自动切换),输入阻抗为0.25Ω,精度0.5%±5字,具有超量程报警、指示及切断总电源等功能。4、500V等级兆欧表。5、便携式数字万用表6、直流数字电压表(一只表):测量范围0~500V(量程自动判断,自动切换),输入阻抗10M,精度0.5%±5字,具有超量程报警、指示及切断总电源等功能。(四)实训导线及配件采用高可靠护套结构手枪插连接线(不存在任何触电的可能),里面采用无氧铜抽丝多股线,达到超软目的,外包丁晴聚氯乙烯绝缘层,具有柔软、耐压高、强度大、防硬化、韧性好等优点,插头采用实芯铜质件外套铍轻铜弹片,接触优良。
上海天威教学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手摇交直流发电机
产品详细介绍   本机供初中物理和小学自然常识教学演示交直流发电机的基本构造与工作原理。 
温州联盈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深海微生物驱动碳氮循环耦合研究
浮游植物在表层获取光能固定CO2,形成颗粒有机碳(POC)往下沉降,在深海再矿化后生成铵(NH4+),从而为深海化能自养细菌/古菌提供了能量来源。因此,氨氧化古菌和亚硝氧化细菌所介导的两步硝化过程是实现光能传递到深海被利用的重要途径,是深海重要的供能过程,支撑了海洋“黑暗固碳”——不依赖于光合作用的化能自养固碳,为深海生物圈提供了“新”的有机质,同时积累硝氮。由于亚硝氧化菌群研究的长期滞后,氨氧化和亚硝氧化功能群在深海的协作关系始终不明了,因此国际上对深海硝化菌群支撑的碳(C)−氮(N)耦合机理(定性)的理解仍极为有限,对C−N计量学关系(定量)的准确估算仍是空白。 该研究工作结合多组学分析、生理学实验、现场原位速率及动力学观测和模拟,以及生态系统模型,阐释了氨氧化古菌和亚硝氧化细菌显著差异的代谢策略,及两步氧化过程耦合、硝化与黑暗固碳耦合的生理生态学机制,建立了硝化菌群支撑的C−N、物质与能量转换的计量学关系,量化了深海硝化过程对深海生物圈及全球海洋碳循环的贡献和影响。该工作为深海物质与能量循环研究提供了新的参数,对深入认识深海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厦门大学 2021-02-01
深海微生物驱动碳氮循环耦合研究
项目成果/简介:浮游植物在表层获取光能固定CO2,形成颗粒有机碳(POC)往下沉降,在深海再矿化后生成铵(NH4+),从而为深海化能自养细菌/古菌提供了能量来源。因此,氨氧化古菌和亚硝氧化细菌所介导的两步硝化过程是实现光能传递到深海被利用的重要途径,是深海重要的供能过程,支撑了海洋“黑暗固碳”——不依赖于光合作用的化能自养固碳,为深海生物圈提供了“新”的有机质,同时积累硝氮。由于亚硝氧化菌群研究的长期滞后,氨氧化和亚硝氧化功能群在深海的协作关系始终不明了,因此国际上对深海硝化菌群支撑的碳(C)−氮(N)耦合机理(定性)的理解仍极为有限,对C−N计量学关系(定量)的准确估算仍是空白。 该研究工作结合多组学分析、生理学实验、现场原位速率及动力学观测和模拟,以及生态系统模型,阐释了氨氧化古菌和亚硝氧化细菌显著差异的代谢策略,及两步氧化过程耦合、硝化与黑暗固碳耦合的生理生态学机制,建立了硝化菌群支撑的C−N、物质与能量转换的计量学关系,量化了深海硝化过程对深海生物圈及全球海洋碳循环的贡献和影响。该工作为深海物质与能量循环研究提供了新的参数,对深入认识深海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厦门大学 2021-04-10
激光驱动光子对撞机的新方案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颜学庆教授和卢海洋研究员领导的课题组提出了激光驱动光子对撞机的新方案,该方案每脉冲可以产生3亿个Breit-Wheeler事件,并且所产生的正负电子对发散角只有7度,具有非常好的准直性。同时,背景噪声可以得到有效抑制,信噪比高达1000:1。研究成果以 “Creation of electron-positron pairs in photon-photon collisions driven by 10-PW laser pulses”为题在线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 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和量子电动力学理论,在一定条件下光子(能量)可以转化成物质,这对研究物质的起因有重要的作用。相关的理论研究始于上世纪30年代,直到1997年美国SLAC实验室才首次在实验中观测到多光子碰撞产生正负电子对的过程。然而,对于两个高能光子的互作用过程,也就是常说的光子对撞机,到目前为止还未能在实验中观测到。在光子对撞机中,光子的互作用的次数与光子数目和光子互作用截面成正比,与光子束的脉冲宽度、两束光子束的交叠面积成反比。在过去实验中不能观测到光子的互作用过程是因为已有伽马射线源的流强和亮度还达不到要求。 近年来,随着激光技术的发展,特别是10拍瓦(1拍瓦=1e15瓦)激光器的建成,激光光强将可以达到1e23W/cm3以上。当如此高强度的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时,大部分激光能量被吸收并转化成伽马射线辐射源,如果可以有效控制伽马射线的发散角,辐射的伽马射线将会达到前所未有的流强和亮度。 团队研究人员在前期的工作中对产生超高亮度伽马光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首次从理论上系统阐明了微通道结构靶中,纵向电场主导了电子的加速过程,同时电子的横向加速可以得到有效的抑制,因此可以获得高准直性的电子束,当这些电子束在横向场中的相位发生反转时,电子就会在管道边界处产生强伽马辐射。由于电子的发散角决定了伽马辐射的发散角,因此可以获得准直性非常好的γ-ray辐射源。数值模拟中10PW激光所能获得的发散角小于3度,亮度比之前研究报道结果高出两个数量级的伽马辐射源。图1. 激光驱动光子对撞机产生正负电子对的方案设计图2. 本方案可以获得高出之前2-3量级的伽马光源亮度 本工作即基于以上研究成果,将该超高亮度的伽马射线应用于光子对撞机。理论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案可以获得超高信噪比(>1000:1),且每一发正负电子对信号(>1e8)远高于现有测量技术的探测极限。因此,通过该方案可以在实验室中验证光子互作用过程中由能量到物质的转换过程,将提供激光驱动光子对撞机研究的新途径,也将极大的促进双光子BW物理的发展。未来有望依据本方案建设基于重频拍瓦飞秒激光的高亮度伽马源及其应用装置。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博士后余金清为论文第一作者。颜学庆教授和卢海洋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论文合作者还包括北京大学的陈佳洱院士、马文君研究员,広岛大学的T. Takahashi教授,高能物理所的黄永盛研究员。该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点研发专项、挑战计划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的联合资助。相关模拟工作得到北京大学高性能计算平台的支持。相关文章链接:Phys. Rev. Lett. 122, 014802 (2019) https://doi.org/10.1103/PhysRevLett.122.014802Appl. Phys. Lett. 112, 204103 (2018) https://aip.scitation.org/doi/abs/10.1063/1.5030942
北京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1 22 23
  • ...
  • 63 64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