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可见光光催化燃料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见光光催化燃料电池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可见光光催化燃料电池以三氧化钨/二氧化钛纳米管作为光阳极,氧化铜/二氧化钛纳米管作为光阴极。本发明中还公开了相应的可见光光催化燃料电池制备方法,包括:(1)阳极氧化法制备片状二氧化钛纳米管;(2)阴极方波电沉积法制备三氧化钨/二氧化钛纳米管光阳极;(3)恒电位极化法制备氧化铜/二氧化钛纳米管光阴极;(4)制备光催化燃料电池。通过本发明,所获得的可见光光催化燃料电池,可见光响应好,光催化性能高且污染物降解能力显著。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UV-1800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仪器特点​* UV-1800系列采用双光束光学系统,成功实现了高精度和高可靠性测量的完美结合,可满足各种应用的要求,可用在生物研究、生物工业、药物分析、制药、教学研究、环保、食品卫生、临床检验、卫生防疫等领域* 宽广的波长范围,可满足各个领域对波长范围的要求* UV-1800S采用4nm、2nm、1nm、0.5nm四种光谱带宽可满足各国药典及不同用户的严格要求* 全自动的设计理念,实现了最简单的测量手段* 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设计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扩展性和可靠性* 改良优化的光路设计、进口光源和接收器造就了系统高性能和高可靠性* 丰富的测量方法,具有波长扫描、时间扫描、多波长测定、多阶导数测定(选)、双波长、三波长(选)DNA蛋白质测量(选)等多种测量方法,可满足不同测量的要求* 根据用户的要求可选配单孔架、手动四连架、手动八连架、自动八连架、玻璃支架、试管架、1cm比色架、5cm比色架、10cm比色架等* 测量数据可通过打印机输出,具有USB接口* 可断电保存测量参数和数据,方便用户使用* 可通过PC软件控制实现光谱扫描等更精确和灵活的测量要求
上海美析仪器有限公司 2021-12-16
SDF-Ⅲ型pH计/电导仪/分光光度计检定装置
产品详细介绍 1  技术说明SDF-Ⅲ型便携式pH计/电导仪/分光光度计检定装置是由pH计检定仪、电导仪计量标准、分光光度计计量标准所组成。主要用于PH计、电导仪以及分光光度计的检定与校准。2 主要技术指标1.PH计检定仪:pH输出范围:0~14.0000;pH示值误差:0.0005pH(0~14.0000);mV输出范围:-2000.00mV~+2000.00 mV;mV分辨率:0.02mV;温度补偿范围:0℃~99.9℃。2.电导仪计量标准量限:0.05μS~2×104μS;精度:0.05%(1μS~2×104μS);       0.1%(0.05μS~1μS)。3.分光光度计计量标准校准范围:200nm~900nm;波长不确定度:0.01nm~1.0nm;透射比不确定度:0.5%本标准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 波长标准:低压汞灯波长标准器、干涉滤光片标准物质、镨钕滤光片标准物质、氧化钬滤光片标准物质2 透射比标准:可见光区透射比标准滤光片标准物质、紫外光区透射比滤光片3 杂散辐射率滤光片标准物质   公司其他产品:酸度计检定装置电导仪检定装置色谱仪检定装置玻璃量器检定装置分光光度计检定装置(可见、紫外、红外、原子吸收)旋光仪检定装置试验箱温湿度测量仪阿贝折射仪检定装置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检定装置可燃气体报警器检定装置
深圳市世纪经典检测仪器有限公司 2021-08-23
一种光伏光热一体化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伏光热一体化装置,包括光伏模块、温控箱、预热水储水箱和太阳能热水器;其中,光伏模块包括光伏电池和水流通道,水流通道的进水口与外界自来水管路连通,水流通道的出水口连通温控箱,温控箱通过虹吸管与预热水储水箱连通;预热水储水箱底部设有冷水进口和冷水出口,预热水储水箱冷水出口通过出水管路与太阳能热水器连通,预热水储水箱冷水入口连通外界自来水管路;太阳能热水器底部安装有热水出水管道。本发明光伏光热一体化装置利用自来水冷却光伏电池,一方面提高了光伏电池的发电效率,另一方面也有效回收利用了光伏电池的热能,将升温的冷却水储存,使用时通入太阳能热水器,利用了废热,减少了加热时间,实现了节能。
东南大学 2021-04-11
基于光伏发电的新型电动汽车充电站
汽车充电站作为电动汽车的能源补给站,是新能源汽车得以广泛推广的强有力保障。结合现有电网供电的光伏汽车充电站不但克服了单纯利用现有电网供电的弊端,而且利用储量丰富、价格免费、清洁、可再生的太阳能资源发电,将对节约不可再生能源,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改善环境污染问题做出重要贡献。 东北大学建设的基于光伏发电的新型电动汽车充电站,主要有分布式光伏发电装置、分布式储能设备,综合优化监控系统和智能充电桩构成,通过智能接入式能量整定装置,能量监控核和开放式通信结构协议,结合智能的能量分配和管理、综合优化与控制决策支持系统技术,实现能量和信息的安全可靠、高效经济和智能接入式的分配和控制,同时可实现充电负载的快、慢速可调节充电,相关技术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本项目所研制的充电桩可实现负载的快速充电,其主要由电源模块、充电机和充电机监控系统组成,其主要特点是:   1)实现了模块化、大功率电动汽车充电模块在电动汽车快速充电中的应用。该充电模块主要具有如下优点:a.采用APFC功率因数校正技术,对电网污染小;b.采用自主均流技术,可实现多台电源冗余并联,扩大输出功率;c.自带风机,强制风冷。具有过温关机功能以及电池防反接功能。 2)充电机模块实现APFC校正功能。由于输入端有整流元件和滤波电容,单相AC/DC开关电源及大部分整流电源供电的电子设备,其电网侧功率因数仅为0. 65左右。采用有源功率校正技术后可提高到0. 95~0. 99,既治理了电网的谐波污染,又提高了开关电源的整体效率。3)电动汽车充电桩设计方案采用ARM核心结构,实现了视频自动监控功能。
东北大学 2021-04-11
可折叠便携式微型太阳能光伏电站
本实用新型旨在一种可折叠便携式微型太阳能光伏电站,包括可折叠便携式 电池板(9),太阳能充放 电主控制模块M1,与M1相连的LCD液晶显示电路M2、 DC-DC转换电路M3、DC-AC逆变电路M4、太阳能光伏电 池阵列及蓄电池充电电路 M5、发光二极管显示电路M6、输出开关继电器电路M7、输出接口M8,其中可折 叠 便携式电池板(9)的输出与电路M5相连,DC-AC逆变电路M4和DC-DC转换 电路M3分别与输出开关继电器电路 M7相连,同时电路M4与开关继电器电路M7 与输出接口M8相连。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可折叠、便于 携带的,具有多种形式电压输出的微型太阳能光伏电站。
南京工程学院 2021-04-11
太阳能光伏/光热复合热泵综合供能系统
成果来源于承担的国家“863计划”课题。该技术将光伏发电、太阳能集热、热泵供热技术有机结合,研发了一体化的高性能太阳能光伏/集热装置,收集热能的同时有效降低光伏组件温度,光电效率可相对提高10[[%]];基于热泵技术对太阳能、空气热能进行高效捕集与复合利用,为建筑提供全年热水与采暖,能效比达4.0以上。 该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ZL 200810020840.9等多项发明专利),实现了太阳能热电联供及与空气热能的多能互补,应用前景广阔。曾获江苏省技术发明二等奖。
东南大学 2021-04-11
太阳能光伏光热复合热泵综合供能系统
成果来源于承担的国家“863计划”课题。该技术将光伏发电、太阳能集热、热泵供热技术有机结合,研发了一体化的高性能太阳能光伏/集热装置,收集热能的同时有效降低光伏组件温度,光电效率可相对提高10%;基于热泵技术对太阳能、空气热能进行高效捕集与复合利用,为建筑提供全年热水与采暖,能效比达4.0以上。 该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ZL 200810020840.9等多项发明专利),实现了太阳能热电联供及与空气热能的多能互补,应用前景广阔。曾获江苏省技术发明二等奖。
东南大学 2021-04-13
高效高可靠性智能化光伏水泵系统
光伏水泵系统主要由光伏阵列、控制器、逆变器、电动机、水泵和蓄能装置等组成,是光-机-电-控一体化设备;具有使用寿命长、与农作物的水蒸发量适配性好、节约能源、维护运行成本低,环保等优点。在申请3项;已授权2项,专利号:ZL201320591542.1、ZL201320609459.2 本项目技术开的光伏离心泵产品日出水量比现有产品多约20%,且供水可靠性高。(1)启动功率小;(2)多工况设计;(3)出水量大;(4)供水可靠性高。 项目研制的光伏水泵系统适合我国西部无电贫困
江苏大学 2021-04-14
多晶硅太阳能光伏电池成套设备
该项目针对多晶硅太阳能光伏电池成套设备中太阳能光伏电池丝网印刷、自动光学检测系统、烧结系统、自动分拣系统等高端设备进行研发和产业化,形成了晶硅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线和成套设备的产业化生产能力,打破了国外相关高端设备的垄断局面,为我省相关产业的良性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该成套设备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联合体已拥有发明专利8件,实用新型专利21件。 该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基于视觉的高速精密定位理论与技术;2)有效降低破损率的高速、高精度印刷技术;3)均匀热场形成技术
华南理工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1 12 13
  • ...
  • 676 67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