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高机动车辆悬架高度可调油气悬架
车身高度的调整是根据路况自动控制的,也可以通过中央表板上控制键,实施手动控制。高度可调油气悬架的控制程包含ESP电子稳定程序,可加强转弯行车的稳定性,保持车身良好姿态。悬架系统刚度、阻尼均程控可调。主要控制工况如下: 1) 在越野行驶情况下,调整前后悬架高度,增加悬架的动行程和汽车最小离地间隙,可减少悬架击穿的概率与托底失效现象,提高汽车行驶速度,改善汽车的通过性; 2) 在高速行驶情况下,调整前后悬架高度,降低车身与重心的高度,提高车辆高速行驶时的操纵稳定性; 3) 在车辆起步、加速和制动的情况下,调整前后悬架高度,抑制车身抬头或点头的趋势; 4) 在车辆转弯的情况下,调整前后悬架高度,减少车身侧倾,提高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在特殊情况下,如运输或浮渡时,收起车轮,以满足特殊要求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4-13
一种株高和叶夹角的测量装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株高和叶夹角的测量装置,包括伸缩式高度测量尺,伸缩式高度测量尺分为基础段、第一伸缩段、第二伸缩段和横杆,伸缩式高度测量尺用于测量株高;第一折叠固定杆,与基础段的底端前侧面铰接;第二折叠固定杆,与基础段的底端左侧面铰接;第三折叠固定杆,与基础段的底端右侧面铰接;三个折叠固定杆用于提供支撑;所述第二折叠固定杆与所述伸缩式高度测量尺的基础段铰接连接形成的夹角,用于测量叶夹角。本实用新型通过伸缩式高度测量尺对株高进行测量,再通过伸缩式高度测量尺的基础段和第二折叠固定杆对叶夹角进行测量;这样对株高和叶夹角的测量就无需采用不同装置完成,同时本实用新型具有便于携带和轻便特点。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3
一种铣削加工振动位移高带宽补偿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铣削加工振动位移高带宽补偿装置,属于铣 削技术领域,其包括用于支撑主轴的主轴支撑块,呈方框状的口字型 滑块以及敞口凹槽,该口字型滑块包围在主轴支撑块的周围,敞口凹 槽用于容置口字型滑块和主轴支撑块,主轴支撑块两个侧面分别通过 第一X轴音圈电机和第二X轴音圈电机与口字型滑块的与Y轴平行的 两个边的内壁相连接,敞口凹槽的与 X 轴平行的两个边的内壁分别通 过第一Y轴音圈电机和第二Y轴音圈电机与口字型滑块的与X轴平行 的两个边的外壁相连,敞口凹槽的底部安装有 Z 轴音圈电机和多个柔 性铰链支撑。本发明装置结构简单,布局合理,检测精度高,能同时 检测沿 X 轴、Y 轴以及 Z 轴的振动位移并进行补偿。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1
1GK-200型水旱高茬秸秆掩埋旋耕机
该成果以62.5-88.2KW的轮式拖拉机为配套动力,能一次性完成“旋耕→碎土→秸秆掩埋→起浆(水田)→平地”等多道工序。其核心工作部件为新型组合式秸秆还田旋耕刀辊,刀辊由螺旋横刀、弯刀和传统旋耕刀组成,作业时有翻耕、切碎、揉合土壤和部分切碎、有效埋覆秸秆、防秸秆缠绕的作用,能实现土壤适度耕整和秸秆掩埋还田一次完成的作业工艺。该成果作业幅宽2000mm,耕深120-180mm,耕深稳定性系数≥85%;适应水田泥脚深度≤300mm,作物留茬高度植≤500mm,被覆盖率≥85%(旱地)、≥95%(水田),耕后地表平整度≤30mm;碎土率≥76%(旱地);纯工作小时生产率5亩/h(按作业两遍计),主燃料消耗率1.42kg/亩(按作业两遍计),作业质量满足后茬作物播栽农艺要求。 该成果不仅适宜稻-稻种植模式下的水田秸秆耕整作业,还适宜麦-稻和稻-麦种植模式下的旱地高茬秸秆还田作业。该成果机适应性广,结构紧凑,价格便宜,价格约为10000元/台,购机成本在农民承受的范围内,工作效率超过5亩/h。若20%的水稻和小麦土地耕整采用此机具作业 ,每台机器每天工作8h,春耕和双抢季节工作天数为30天,则需秸秆还田耕整机约13.2万台。因此,市场潜力大,市场前景广阔。 成果完成时间:2017年10月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高灵敏IgM/IgG抗体检测试剂盒
临沂大学农林学院张兴林教授团队研发的高灵敏IgM/IgG抗体检测试剂盒将进入临床验证调试阶段,最快15分钟内可获得检测结果;药学院张淳教授科研团队研发的季铵盐复合消毒液,以其方便携带、免洗、喷雾、高效专杀SARS病毒的特点,成为复工返岗人员的福音。 张兴林是临沂大学“微生物与宿主健康研究团队”学科带头人,有着青年人的勇于担当和爱国情怀。他曾在牛津大学等世界著名高校留学多年,是国家青年“千人计划”专家、“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并与钟南山院士团队联合承担了科技部重点专项等多个微生物科研项目。张兴林团队联合中拓生物有限公司,仅用7天时间就研发、生产出三种核酸检测试剂盒,并于1月27日通过了国家食药监局的技术检测认证。
临沂大学 2021-04-11
新型电池材料绿色合成与高比能电池应用
高比能电池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仅锂电池 2017 年市场规模已超过 1 亿 kWh,并且随着电动汽车、规模储能市场的迅速发展,电池需求快速增加,市场规模很快将超过 3000 亿元。 本项目为陈军教授团队十余年的研发成果。 1. 开发了两类新型锂电池正极材料:取代型锰系尖晶石正极材料和掺杂型超高镍含量三元层状材料。相对于 LiCoO2,这两种材料原料便宜、制备工艺(连续共沉淀与梯度加热)简单,成本优势明显,并且性能优异,产品晶相纯度高、形貌规整、振实密度大、长周期循环稳定性好。 2. 针对传统无机电极材料的不足,研发有机电极材料,它们由高丰度的 C、H、O、N 等元素组成,具有易合成、低成本、绿色环保等突出优点,并且由于可实现多电子反应,容量大、能量密度高,此外有机电极材料柔韧性强,在柔性可折叠等新颖结构电池体系中应用前景巨大。部分有机电极材料在实验室中已实现公斤级制备,并组装 Ah 级软包全电池,经18所等权威机构检测鉴定,能量密度超过300Wh/kg,通过安全性测试。计划 5 年内完成 1-2 种有机电极材料的中试,并实现部分电池产品的应用示范。 所需条件支持:希望能获得 60-80 万/年经费与 100-200m2实验室支持,用于购置大容量控温控压反应釜、连续式沉淀反应釜、箱式气氛炉、旋转窑炉、电池封装机等设备,进行材料制备的进一步工艺优化、宏量放大制备以及大容量电池装配试验,推进中试和产业化。 
南开大学 2021-04-13
高活性多氮杂环杀虫剂创制研究
含有N-C-S 3个杂原子的多氮杂环是一类高活性的杂环母核,因而具有广谱生物活性,具有独特的杀虫、抗病毒、除草、植物生长调节等性能,在农业上可广泛用作杀虫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和驱虫药等。 本项目即在此多氮杂环高活性母体基础上,对现有高活性结构进行基团变化和结构修饰,设计并合成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100多个潜在杀虫剂化合物结构,全面进行了结构确证,并在国家南方农药创制中心江苏基地(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生测室和江苏扬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测室进行了农业病害虫和卫生病害虫杀虫活性测试,结果表明: (1)农业病害虫方面:合成产物对蚕豆蚜和朱砂叶螨在400ppm普筛浓度下普遍具有A、B级杀虫活性,进一步降低浓度初筛、复筛测试下,仍有2~3个化合物具有A级杀虫活性(死亡率大于90%),其中有一个品种在2~4ppm下仍保持A级高效杀虫活性,与吡虫啉活性相当,基本达到了商品杀虫剂的性能要求。 (2)卫生病害虫方面:合成产物以气雾剂与相同浓度0.1%右旋胺菊酯气雾剂对照测试,普遍具有A、B级杀虫活性,有11个化合物分别(或同时)对库蚊和家蝇达到了A级杀虫活性(20min击倒率大于90%),有6个化合物生测时20min击倒率能达到95%~100%,且击倒KT50(半数击倒时间)在6min以内,达到了商品杀虫剂的性能要求。 特点优势:本项目创制杀虫剂品种采用DNA阻断技术破坏害虫新陈代谢过程,因而具有广谱、高效、无抗药性等特点。 技术指标:对农业害虫在5ppm浓度下杀虫活性A级(大于90%);对卫生害虫0.1%浓度下杀虫活性A级(20min击倒率大于90%)。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一种利用真菌处理高盐废水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真菌处理高盐废水的方法,包括:使用棉线载体或相关载体制备固定化真菌;设置菌电耦合装置;在高盐度灭菌液体培养基中接种真菌,并通过直流电源施加不同的电压;在碳源调控下利用真菌对高盐废水进行处理;利用电刺激协同真菌处理实际高盐废水。本发明具有显著的环境友好性和经济性,这种创新的处理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不仅减少了有毒物质的生成,还降低了后续处理所需化学药剂的使用。根据本发明,具有成本低、操作简便、不需要额外投入化学药品、减少对环境的危害的特点。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山东高复利肥业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高复利肥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05-04,法定代表人为杨殿华,注册资本为1100万元人民币,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91371721595228193K,企业地址位于曹县许单路党校西1500米路北,所属行业为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经营范围包含:复混肥、微肥的生产及销售(需经审批或许可经营的,须凭审批文件或许可证经营)。
山东高复利肥业股份有限公司 2021-09-13
34015等高线地形图判读模型
宁波华茂文教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16 117 118
  • ...
  • 875 87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