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建筑固体废物资源化共性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
该项目围绕建筑固体废物高效资源化利用的重大社会需求,研发了适合我国特点的分离、分选和质量调控等建筑垃圾处理工艺和核心装备,建立了建筑固废的全组分多路径资源化利用模式,研发了建筑垃圾系列再生产品,形成完整产业链。该项目成果已在北京、上海、河南等25个省市自治区建成生产线80余条,开发出再生混凝土、干混砂浆、透水砖等系列产品,实现产业化应用。鉴定专家认为:成果拓宽了我国建筑固废资源化利用途径,为改善建筑固废资源化利用模式、规范管理和行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对节能、环保和绿色制造有重要推动作用。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5-07
农业固体废弃物无害化清洁处理与基质化应用技术
对不同来源、性质的农业固体废弃物分类采用蚯蚓生物消解与蚯蚓粪覆盖下的微生物分解,实现对废弃物的高效、清洁转化,获得高品质有机肥或基质生产原料。根据作物生长特性与育苗、栽培工艺要求,配制理化性质优良的基质产品。根据不同来源、性质的农业固体废弃物的特征,分别采用相应的无害化处理技术,确保在清洁生产条件下获得无害化处理效果与较高的物质转化效率。全程满足清洁生产要求;无害化处理效果符合国内外相关标准;物质转化效率在 60%以上。
扬州大学 2021-04-14
高盐、高氨氮、高浓、难降解、重金属废水 的处理工艺
高盐废水、高氨氮废水、高浓废水、难降解废水、重金属废水的处理一直是废水处理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对设备、材质和工艺的要求极高,本技术综合考虑以上难点,采用低压膜蒸馏技术,通过系统集成和优化,在较低能耗和较少设备投资的情况下,使出水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甚至可以达到饮用纯净水的标准) ,并对废水中有用成分尽可能进行回收,以降低成本。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3
芯片热设计自动化系统
TDA(芯片热设计自动化)软件是清华航院曹炳阳教授团队全自主研发的国际首个芯片跨尺度热仿真与设计系统。TDA软件可实现芯片从纳米至宏观尺寸的热设计与仿真,支持芯片微纳结构内部热输运过程的模拟研究,直接提高芯片热仿真精度与结温预测准确度,进而提高芯片性能、寿命和可靠性。
清华大学 2025-05-16
内燃机全工况高增压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
从高增压涡轮增压器设计和发动机高增压匹配两方面进行研发,以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突破带动产品研制,突破了四大关键技术难题: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并发展了高增压跨声速压气机非对称控制扩稳技术,实现了我国增压压气机设计由亚声速到跨声速的技术跨越;提出并发展了基于动态来流的涡轮设计技术,实现了增压涡轮设计由基于稳态来流向基于动态来流的技术跨越;建立了高增压叶轮多物理场耦合设计技术,实现了增压叶轮设计由单向设计向耦合设计的跨越;提出并发展了内燃机增压通流匹配技术,实现了增压由零维、单向匹配向一维、耦合匹配的技术跨越。
清华大学 2021-04-10
高毒性有机污染物的便携式荧光监测技术
环境中高毒性有机污染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环境水体,对环境、生物体系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目前,对环境水体中苯、苯酚、苯胺、硝基苯、多环芳烃等高毒性有机污染物的测定主要是离线测定方式,处理步骤复杂、检测时间长,易造成采样误差。现有军用便携式快速检测高毒性有机污染物的设备只是半定量分析,且未在环保部门普及。本项目拟开发环境水体中苯、苯酚、苯胺、硝基苯、苯并芘等高毒性有机污染物的便携式监测仪器,以特异性荧光试剂标记不同污染物,用高灵敏荧光检测技术,现场、快速检测痕量高毒性有机污染物。具体来说,采用新型深紫外发光二极管(LED)为光源,充分利用 LED 光源小体积、低功耗、长寿命的优点;基于光电二极管,自主研制低噪音、低漂移的光电放大电路探测;将光机电集成一体化,研制出小型、高灵敏、长寿命原位水中高毒性有机污染物荧光检测仪,并将其在山东省内重点流域示范应用。 
青岛理工大学 2021-04-22
高镁中低品位磷矿柱式浮选工艺技术开发
中试阶段/n本课题团队所研发的3F-FC充填式浮选柱,主要创新是将逆流矿化、旋流矿化、管流矿化合为一体,所形成的流型有利于颗粒在不同区域与气泡接触起到混合、粘附与清净的作用。相对于传统机械式搅拌浮选机主要具有如下优点:(a)矿粒在捕集区下降时,与上升的气泡逆流接触,填料细小的通道增强了矿粒与气泡之间的碰撞加速了浮选;(b) 宏观上整个柱内是逆流的相对接触,气泡和矿浆的绝对速度低,相对速度高,在柱内能量消耗少,因而浮选具有平稳的流体动力条件。(c) 泡沫区充填的填料起到了支承泡沫的作用,因此,理论上当浮选柱的泡沫层无限高时,颗粒挟带的极限趋近于零。(d) 3F-FC浮选柱有较大的精选能力,矿浆品位在柱中变化较大,故工艺上浮选柱最多采用两段操作,即流程简单化。同时,不需要刮泡装置、机械搅拌装置,电耗低。因此,通过此项新技术可以摆脱传统作业中流程较长的束缚,达到降低浮选作业成本的目的。。目前,本成果已在实验室内完成大量的试验研究与数据收集工作,承担并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规整填料胶磷矿浮选柱传递特性的基础研究”、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中低品位难选胶磷矿高效绿色选矿技术研究与示范”等课题,并同宜化集团联合承担了湖北省重大科技创新计划项目“高镁低品位磷矿选矿集成关键技术研发及示范”,研究成果发表在Minerals Engineering,Trans. Nonferrous Met. Soc. China和化工矿物与加工等刊物上10余篇。“充填浮选柱柱式分选中低品位磷矿技术”项目通过了湖北省科技厅组织的鉴定。在2016年,“低品位难处理胶磷矿高效绿色利用关键技术与工程示范” (2016J-232-1-037-012-R01)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其次,本课题团队已完成3F-FC柱式浮选设备的反浮选脱镁中试研究,建成了Φ500×6000mm的柱式浮选设备,通过实践证明该浮选柱在磷矿反浮选脱镁中可获得良好的效益:对入矿品位P2O5为26.8%、MgO含量为3.9%时,经单一反浮选可获得P2O5品位31%以上,回收率90%,MgO为0.81%的精矿指标,且尾矿品位可降低到6.29%。因此,本课题团队希望该成果能够在上述应用的基础上获得更多关注,拟将本项新技术推广至实际生产中,利用更高效的柱式浮选设备替代传统的槽式浮选机,完成磷矿加工企业或磷化工企业的技术革新,创造更高的企业利润,减少更多的环保压力,提高我省磷产业相关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该项目的主要目标是替代目前开放式的槽式浮选装置,减少投资、减少用地面积、降低能耗,改善现场操作环境,为我省磷化工装置搬迁改造储备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新技术。。在十几年的理论研究与设备开发过程中,本团队已投入项目经费近150万元,培养研究生7人,通过建立Φ500×6000mm的3F-FC柱式浮选设备完成反浮选脱镁中试研究。。支持额度:。500。万元。承接单位:。湖北省。项目进展:。目前,本成果已在实验室内完成大量的试验研究与数据收集工作,承担并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规整填料胶磷矿浮选柱传递特性的基础研究”、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中低品位难选胶磷矿高效绿色选矿技术研究与示范”等课题,并同宜化集团联合承担了湖北省重大科技创新计划项目“高镁低品位磷矿选矿集成关键技术研发及示范”,研究成果发表在Minerals Engineering,Trans. Nonferrous Met. Soc. China和化工矿物与加工等刊物上10余篇。。项目基本内容:。本课题团队所研发的3F-FC充填式浮选柱,主要创新是将逆流矿化、旋流矿化、管流矿化合为一体,所形成的流型有利于颗粒在不同区域与气泡接触起到混合、粘附与清净的作用。相对于传统机械式搅拌浮选机主要具有如下优点:(a)矿粒在捕集区下降时,与上升的气泡逆流接触,填料细小的通道增强了矿粒与气泡之间的碰撞加速了浮选;(b) 宏观上整个柱内是逆流的相对接触,气泡和矿浆的绝对速度低,相对速度高,在柱内能量消耗少,因而浮选具有平稳的流体动力条件。(c) 泡沫区充填的填料起到了支承泡沫的作用,因此,理论上当浮选柱的泡沫层无限高时,颗粒挟带的极限趋近于零。(d) 3F-FC浮选柱有较大的精选能力,矿浆品位在柱中变化较大,故工艺上浮选柱最多采用两段操作,即流程简单化。同时,不需要刮泡装置、机械搅拌装置,电耗低。因此,通过此项新技术可以摆脱传统作业中流程较长的束缚,达到降低浮选作业成本的目的。
武汉工程大学 2021-04-11
高稳定性辣椒红色素微胶囊制备技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提高辣椒红色素稳定性的微胶囊化方法。本 技术以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大豆分离蛋白混合液为乳化剂来制备 O/W 型辣椒红 色素乳状液,再缓慢加入壳聚糖溶液,通过调节 pH 值,促使壳聚糖与大豆分离 蛋白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形成的复凝聚相沉降在辣椒红色素乳滴周围而得到微 胶囊。这种方法制得的 O/W 型辣椒红色素乳状液分散性更好,最终形成的微胶 囊的最内层是辣椒红色素乳滴,乳滴周围被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大豆分离蛋白青岛农业大学科技成果介绍 2017 -43- 混合液外壳均匀包裹着,最外层牢固且均匀地结合着壳聚糖;而直接将大豆分 离蛋白、壳聚糖和辣椒红色素三者共混后再调节 pH 制备的辣椒红色素微胶囊, 在辣椒红色素乳滴周围仅有一层大豆分离蛋白和壳聚糖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形成 的外壳。由此,本技术克服了三者共混时辣椒红色素乳状液容易破乳、微胶囊 的壁材厚度较小的问题,确保壳聚糖能够较好的吸附在大豆分离蛋白表面形成 致密的微胶囊膜。 技术特点:本技术制备的辣椒红色素微胶囊外观形态好,不易吸潮,食用 安全;高温、光照和一定相对湿度条件下储存时稳定性明显提高;辣椒红色素 乳化效果好,分散性和包埋效率高。 应用领域及前景:本技术解决了脂溶性辣椒红色素难以混合均匀的问题, 拓展了辣椒红色素的应用领域。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1
高稳定性植物绝缘油关键技术及应用
植物绝缘油具有高燃点、可再生、可降解、无毒害的特点,是一种环保 型液体电介质。欧美在上世纪90年代研制出植物绝缘油商业化产品,至2006 年,美国Cooper电力的FR3植物绝缘产品已在上万台配电变压器中应用,处于 市场垄断地位,但价格昂贵,国内难以普遍应用。 由于我国电力行业缺乏新型植物绝缘油的研究经验,面临着大量的难点 问题亟待解决,主要涉及三个方面:(1)需要解决植物绝缘油击穿电压低、介 质损耗与运动粘度高、抗氧化能力差的问题,研制出一种高稳定性的植物绝缘 油;(2)需要揭示水分和杂质等因素对植物油纸绝缘击穿特性的影响规律,建 立植物油纸绝缘在多因素下的寿命模型;(3)植物绝缘油与矿物绝缘油具有本 质的差异,已有标准的油中溶解气体分析方法无法适用于植物绝缘油变压器的 故障诊断,需要在大量的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基础上建立新的植物绝缘油中特 征气体评估方法。本成果针对上述问题: 1.  主要技术的创新点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1)  在植物绝缘油批量制备工艺和方法上取得突破,发明了我国首套植物 绝缘油批量生产成套设备。在实验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发明了植物绝缘油批 量多次碱炼和深度吸附工艺及方法,研制出我国首套年产300吨植物绝缘油 的中试生产线和年产1500吨植物绝缘油成套设备,并投入产业化批量生产, 油品各项指标达到预期要求。 (2)  发明了高稳定性植物绝缘油性能调控技术和制备工艺方法,发明了高 稳定性山茶籽、菜籽绝缘油,在提高植物绝缘油氧化安定性、降低油品介质损 耗与凝点方面取得突破,技术指标显著优于国外产品先进水平。 (3)  高稳定性植物绝缘油制备工艺方法及复合抗氧化剂:发现了植物 绝缘油中脂肪酸、酚类抗氧化剂、金属减活剂等含量对油品氧化稳定性的影 响规律,发明了植物绝缘油制备工艺方法以及基于多种酚类抗氧化剂和金属 减活剂的抗氧化剂复配技术,发明了高稳定性山茶籽和菜籽植物绝缘油, 新油主要理化与介电性能指标与国外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其中击穿电压(85kV/2. 5mm)、介质损耗(1. 48%/90°C)、起始氧化温度(210°C)等三个主 要指标显著优于国外同类产品水平。 (4)  高稳定性植物绝缘油单分散纳米添加剂:发现了纳米粒径与表面活性 剂对纳米液体电介质陷阱深度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调控纳米四氧化三铁粒 径与表面活性剂厚度,发明了具有分散性且性能稳定的四氧化三铁改性纳米植 物绝缘油,解决了纳米粒子在液体电介质中难以分散稳定的问题。   关键技术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1)  发明了植物绝缘油量产的多次碱炼和深度吸附技术,解决了量产油品 脱酸和介质损耗难以降低的问题,研制出我国首套具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的年产 1500吨植物绝缘油量产成套设备。 (2)  发明了抗老化的混合绝缘油,设计了植物绝缘油变压器内部结构。 本成果建立了植物油浸纸电、热老化的寿命模型,提出一种抗老化混合 绝缘油的制备方法,调整变压器内部绝缘结构增加变压器散热性能和使用寿命, 取得的创新性成果有: (a)  提出了植物绝缘油浸纸热老化寿命模型,揭示了植物油浸纸比矿物油 浸纸具有更高的电、热老化特性;建立了植物油浸纸电、热老化的寿命模型与 水解动力学模型,揭示了绝缘纸剩余寿命随水解老化程度变化的规律;发明了 —种矿物油-天然酯混合绝缘油,发现自然酯分子与纤维素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的 酯基、水分向植物油中迁移是延缓绝缘纸纤维素老化根本因素。 (b)  发现植物绝缘油-纸绝缘中热稳定纸聚合度明显高于普通纸,采用 热稳定纸、增大油道及调整铁親绝缘等技术优化植物绝缘油变压器绝缘结构, 有效提高了变压器的综合性能。 (3)  植物油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技术及油品现场运行维护技术,解决 了传统油中溶解气体分析方法误判率高和缺乏植物绝缘油现场处理手段的问题, 提高了植物油变压器的运行可靠性。 (a)  植物油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技术:发现植物油变压器电热故障特 征气体含量与矿物绝缘油变压器的具有显著差异,导致已有的变压器油中溶解气 体分析方法不适用于植物油变压器故障诊断,发明了适用于植物绝缘油故障诊断 的改进杜威三角形分析技术,建立了以H、CH和CH及H、CH和CH为特征量 的电、热故障诊断模型,并定义了新的故障边界条件,改进杜威三角形技术诊断 正确率从59%提高到87%。 (b)  植物油变压器运维技术:通过大量油品劣化特性的试验研究,发明了 以酸值、粘度、水分和介质损耗为关键指标的植物绝缘油劣化程度评估技术, 发明了以复合过滤微分净化滤芯为关键技术的吸滤一体化植物绝缘油离线及 在线处理技术和成套设备,填补了植物油变压器现场运维技术的空白。 (c)  基于以上关键技术发明,开发出10kV、35kV两个电压等级绿色高效 植物油配电变压器系列新产品,发明了 2套植物绝缘油批量生产线和1套植物 油纸绝缘及部件电热老化试验平台,为植物油变压器绝缘系统设计和安全运行 提供了基础数据。市场及经济效益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深入发展,人们对用电可靠性要求不断提高,电网公司提 出推进绿色电网建设,变压器绝缘油是电气绝缘油最重要的产品,占电气绝缘 油市场总需求的98%以上,植物绝缘油配电变压器已被列入国务院《中国制 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和国家三部委联合印发的《配电变压器能效提升 计划》中,具有广阔的产业化前景。团队介绍: 团队为“高电压输配电装备安全理论与技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 体,拥有国家杰青及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人、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以上数 据不重复统计)。团队围绕学科前沿科学和国家重大需求,持续开展高电压输配电装备运行安全应用基础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自然形成了高电压设备状 态监测与故障诊断、复杂大气环境中电气外绝缘、输配电系统过电压防护、 电工绝缘新材料与新技术等四个方向,作为负责单位承担了国家973项目1项、 973课题7项、863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项等,获得国家 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
重庆大学 2021-04-11
高毒性、低阈值VOCs新型光电催化氧化净化技术
所属领域: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成果介绍:针对化工行业高毒性、低阈值VOCs,研发新型光电催化氧化技术,大大提高VOCs的去除效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30 31 32
  • ...
  • 875 87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