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单分子开关器件的研究
  偶氮苯分子作为典型的光致变色分子,在紫外和可见光的照射下,可实现顺式与反式结构之间的相互转化。在单分子水平研究偶氮苯分子的异构化,不仅能实时观测单个异构化事件的动力学过程,揭示其对外界刺激响应的规律,同时也有望实现单分子水平的开关、存储器等,从而实现器件微型化/功能化的目的。近几年,在扫描隧道显微镜中观察到了电场诱导偶氮苯分子异构化的现象,但是其异构化的机理尚不明确。
北京大学 2021-04-11
配位超分子自组装
利用氨基功能化配体与钙盐组装得到一种新颖的二维层状Ca-MOF。其通过{Ca3O18}簇与配体连接而成的金属-有机层上悬挂配位的DMF分子,并进一步通过DMF间的范德华弱作用力层层堆叠,形成“范德华MOF”多层结构。基于DMF的动态配位活性,该独特的金属-有机多层MOF能实现层内稳态和层间动态的有效平衡,并存在具有半导体发光特性的层间激子(exciton)发光和层内激基缔合物(excimer)发光的双通道发射。发展了二维MOF设计和利用的新概念,将“自下而上”的金属-有机配位组装与“自上而下”的后合成形貌加工调控相结合,实现了超薄二维MOF的简便、绿色、宏量制备的新方法,并为光学存储器等应用建立了元器件模型。
中山大学 2021-04-13
配位超分子自组装
实现了一系列光功能导向金属-有机配位超分子材料的合理化模型设计与可控合成,探索了新型传能与发光、光调制、光转换的机理与机制,建立了独特的光学应用器件模型。如利用配位键动态活性的后合成剥离策略,可逆转换配位材料空间维度,获得了具有层间/层内荧光调控开关特性的超薄2D配位发光材料 利用ESIPT多能级配体激发态过程,构筑了超快速专一性水分子光响应配合物薄膜器件,以及用于F离子、温度、溶剂等的荧光探针材料 利用异质同晶配位特性和区域控制各向异性外延技术,获得具有异质结超晶格的多稀土MOF单晶,实现多层次间隔色域可调发光,建立了光谱—空间编码结合的单晶光学微器件、双通道高等级编码配合物材料、单金属单相/多金属单相配合物白光与混光材料
中山大学 2021-04-13
核酸的分子识别和调控
围绕核酸特殊结构和修饰的动态变化,利用化学生物学理论和技术,通过化学小分子对核酸结构和修饰的识别及相互作用,探索生命过程新机制,项目取得一系列原创性成果,为疾病早期诊断和高选择抗癌领域提供新策略。主要科学发现为:1.实现小分子对非规则核酸的结构识别和调控,并揭示四链核酸新机制。通过抑制肿瘤中高表达的端粒酶,提出了小分子对G-四链核酸(G-4)识别新机制和抗肿瘤药物设计新策略;双钌配合物通过钾离子调控机制特异识别G-4产生光响应,创立了目视检测G-4的新技术;通过光诱导机制实现小分子不同
武汉大学 2021-04-14
分子间隔演示实验仪
产品详细介绍   本实用新型涉及分子间隔实验仪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分子间隔实验仪。目的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分子间隔实验仪。本产品已申请专利证书,专利号:ZL 2014 2 0673483.7。   本产品在做分子间隔实验时非常的方便,只需在一边的注射口加入蒸馏水,另一边的注射口加入酒精,盖上橡皮塞,使液体在混合槽中充分混合即可。实验时使用的实验材料比较少,而且更加的安全,实验效果也更加明显。
芜湖市徽环科教仪器厂 2021-08-23
一种可变拓扑结构的两栖机器人足机构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变拓扑结构的两栖机器人足机构,包括第一至第四驱动模块、髋关节连接模块和小腿模块;第一至第四驱动模块具有相同的结构;每个驱动模块均包括尾轴、U 型主支架、驱动单元和圆舵盘。四个可独立驱动的驱动模块,在非人为干预的条件下通过冗余驱动可同时实现陆地及水中运动构型,并具备良好的扩展性能,可便捷地装配至四足两栖机器人或者六足两栖机器人,使得两栖机器人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性。陆地运动状态以髋关节、俯仰关节和膝关节为驱动关节,旋转关节冗余;水下运动状态则以髋关节、俯仰关节和旋转关节为驱动关节,膝关节冗余。本实用新型具有运动形式丰富,关节回转角度大,扩展性强,机动性、灵活性好等优点。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1
在拓扑材料ZrTe5中观察到的spin zero现象
通过研究三维狄拉克半金属材料ZrTe5中量子振荡随磁场倾角的演化,发现在特定角度电阻的量子振荡会突然消失,并伴随出现振荡相位的反转。分析表明这是所谓的spin zero现象,这也是第一次在拓扑材料中观察到该现象。更重要的是,这一现象带来的振荡相位反转,表明广泛使用的确定贝里相的实验方法,在某些条件下会得出错误结论。 拓扑材料在强磁场下由于轨道作用和自旋塞曼劈裂,可能演化出不同的拓扑态,从而为研究这些态之间的转化,即拓扑相变,提供了理想的平台。Spin zero现象是由于朗道能级发生塞曼劈裂,两套劈裂的朗道能级的量子振荡相互叠加干涉引起的,因此可以提取出自旋相关的信息。ZrTe5中spin zero现象的出现,暗示当磁场沿a轴或c轴附近时,ZrTe5的狄拉克能带磁场作用下变成线节点拓扑半金属,而非外尔半金属。所以,spin zero的出现,也可以用于帮助判定拓扑态的类别。图表1:ZrTe5中量子振荡的振幅和相位随磁场角度的变化。
北京大学 2021-04-11
在拓扑外尔半金属晶体中观测到非平庸的超导特性
通过电输运、扫描隧道谱、比热、抗磁性等系统的实验研究并结合第一性原理计算,在掺硫的第二类拓扑外尔半金属二碲化钼单晶中发现了非平庸超导态的特征。实验中所使用的硫掺杂的高质量二碲化钼晶体是通过化学气相输运的方法合成的,掺杂比例约为0.2。 首先通过准粒子干涉实验与第一性原理计算相结合,在样品表面探测到了费米弧拓扑表面态的存在。最后通过扫描隧道谱学和比热的测量对比,发现样品表面态的超导能隙远大于体态的超导能隙,而且该样品表面态的能隙与临界温度的比值(Δ/kBTc)约为8.6,远大于常规超导材料的能隙与临界温度的比值(约为1.76),表明了表面态具有非常规超导库珀对配对机制,极可能是拓扑超导的普适特征。然后通过电输运测量和比热测量,发现这种材料为s波超导体,且它的超导能隙的带间耦合很强,超导对称性应为s+- 对称性。这可能是继铁基高温超导之后,又一种新的s+-超导体。而且根据理论预言,拓扑外尔半金属中s+-对称性的超导态会形成拓扑超导态。掺硫的第二类拓扑外尔半金属二碲化钼单晶中拓扑超导特征的发现,证实了外尔半金属中实现拓扑超导的可行性,推动了拓扑超导相关领域的进一步发展,也为拓扑量子计算机的最终实现奠定了前期的科研基础。图一. 电磁输运实验观测到的s+- 超导的证据,揭示拓扑超导的可能性。 (A) 电磁输运实验的测量示意图。 (B) 超导转变温度附近的电阻率-温度关系。(C) 各个温度和磁场下的电阻率。(D) 超导上临界磁场和温度的关系。红色的线是两带超导模型的拟合曲线,拟合结果发现带间耦合比较大,表明该超导行为是s+- 超导。图二. 扫描隧道显微镜观发现表面态的超导能隙远超过体态的超导能隙,揭示出拓扑超导的可能性。(A) 4 K和0.4 K下样品表面的微分电导dI/dV谱。在0.4 K下,超导能隙是1.7 meV,远大于体态的超导能隙,且能隙与临界温度的比值约为约为8.6,远大于常规超导材料的能隙与临界温度的比值(1.76)。4 K时样品处于非超导态。(B) 0.4 K超导dI/dV谱和各向同性BCS超导谱的对比。(C) 0.4 K时,不同磁场下的超导dI/dV谱,超导能隙被外加磁场所抑制。
北京大学 2021-04-11
用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子模块拓扑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中的子模块拓扑结 构,包括:相互串联的第一开关模块和第二开关模块,其中第一开关 模块的负端与第二开关模块的正端相连接,开关模块由一个全控型器 件和一个二极管反并联而成;直流电容,其正极和负极分别与第一开 关模块的正端和第二开关模块的负端相连接;还包括第三开关模块, 其与第一开关模块和第二开关模块电气连接,使得正常工作时该第三 开关模块的全控型器件一直施加触发脉冲从而一直处于导通状态,而 发生直流故障时通过闭锁该第三开关模块的触发脉冲实现阻断直流故 障电流。本发明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维多层的Mn-Bi-Te材料可以用来实现多种拓扑相
基于对Mn-Bi-Te家族成员MnBi 2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5 16 17
  • ...
  • 53 54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