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用于铸件表面的优良绿色锌合金电镀的强渗透性与高分散性的电镀液
本专利公开了一种无氰离子的电镀工艺,属于材料表面处理领域。该工艺本专利是采取新的电镀液,具有渗透性强、分散性好的特性。 铸件在整个电镀过程中,可以克服现有铸钢件电镀工艺的所有缺陷,实现铸件快速高效优质电镀,该工艺具有镀层厚度均匀、镀层光泽度好、镀层与铸件结合力牢固、镀层致密、镀层抗氧化能力好的特点,镀层的中性盐雾化试验、酸雾化试验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96小时无腐蚀点)。目前该项技术已经发展成熟,有很大的推广应用价值。通过X射线能谱仪分析镀层的成分,具体分析谱图见附件。
南京工程学院 2021-04-13
La2O3-Al2O3热障涂层中稀土氧化物的作用及高温相稳定机理研究
本成果研究了不同制备工艺对制备出的喷涂粉末形貌与性能的影响,通过测试不同的La2O3的添加方式以及添加量的涂层的性能,探讨了稀土氧化物La2O3对Al2O3等离子涂层性能的影响,及La2O3在等离子涂层中的作用,同时对喷涂粉末与涂层的相态及高低温条件下的相稳定性进行了研究,找出了在高温下长时间保持相稳定性的涂层。得出的主要结论有: (1). 使用纳米粉体颗粒团聚的方法可以制备符合出符合等离子喷涂要求的粉末,同时其制备出的涂层性能优于传统微米级粉末涂层。 (2). 添加部分La2O3可以抑制Al2O3涂层中晶粒长大,且Al2O3- La2O3涂层更致密,与Al2O3涂层相比,Al2O3- La2O3涂层在抗击热冲击、抵抗热氧化、涂层结合强度方面均有部分提高,但涂层隔热性能与Al2O3涂层相当。 (3). Al2O3涂层中添加部分La2O3与MgO可以制备稳定相的LMA,制备的LMA涂层呈现板片状结构特点,有利于降低涂层内部残余应力,因而可提升涂层性能,其在结合强度、抗击热冲击、抗氧化及隔热性能发面均优于Al2O3- La2O3涂层与Al2O3涂层。 (4). 在1400℃下保温100h,Al2O3涂层与Al2O3- La2O3涂层均会发生γ→α晶形转变,影响涂层的性能,而LMA涂层可保持相稳定性。LMA等离子涂层因其优异的性能可做为传统Al2O3涂层和Y-PSZ涂层的替代者。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1
表面具有纳米颗粒析出相的高温超导涂层导体Eu0.6Sr0.4BiO3缓冲层及其制备方法
本新技术成果提供了一种表面具有纳米颗粒析出相的高温超导涂层导体Eu0.6Sr0.4BiO3缓冲层及其制备方法。采用以硝酸盐作为前驱物的化学溶液沉积法在空气中进行制备。目标物新的高温超导涂层导体缓冲层材料其名义组分为Eu0.6Sr0.4BiO3,其表面具有均匀弥撒分布的纳米析出相SrO2, 析出相尺寸在100nm左右,可作为缓冲层表面结构诱导的钉扎中心,即同时开发出了一种新的缓冲层表面结构诱导钉扎中心的方法,并且为其上超导层提供钉扎中心的性能得到了验证。
西南交通大学 2016-06-27
东南大学熊仁根教授团队在分子铁电科学领域取得新进展
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熊仁根教授团队首次提出并利用全氟取代策略成功设计合成了二维杂化钙钛矿铁电体(全氟苄胺)2PbBr4。相关成果以“Two-Dimensional Hybrid Perovskite Ferroelectric Induced by Perfluorinated Substitution”为题在线发表在化学领域国际顶级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美国化学会会志》)上。东南大学为唯一通讯单位和完成单位,化学化工学院博士生张含悦为论文第一作者。这是在“东南大学十大科学与技术问题”启动培育基金的持续资助下,以及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江苏省“分子铁电科学与应用”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所建立的“铁电化学”学科基础上,熊仁根教授团队取得的又一重大阶段性进展。 此前,团队通过单氟取代和双氟取代策略成功设计了多种性能优异的分子铁电体,并伴有许多有趣的物理现象如涡旋畴、窄带隙、热致变色、铁电光伏效应等。然而,对于具有苯环的刚性结构而言,此前的氟取代策略并不令人满意。在先前报道中,以(苄胺)2PbCl4为母体在苯环上不同位置实施单氟取代策略得到的结果中,只有(2-氟苄胺)2PbCl4具有铁电性,而(3-氟苄胺)2PbCl4和(4-氟苄胺)2PbCl4则不是铁电体(J. Am. Chem. Soc. 2019, 141, 18334-18340)。在苯环上,单氟取代作用具有位置选择的局限性,即在正确的结构位置有选择地引入氟离子才有可能诱导铁电性,这存在着极大的随机性和偶然性。在此工作中,铁电体(2-氟苄胺)2PbBr4以及非铁电体(3-氟苄胺)2PbBr4(中心对称结构)和(4-氟苄胺)2PbBr4(中心对称结构)再次验证了单氟取代策略在刚性芳环结构上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探究有效通用的方法实现分子铁电体的精确设计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东南大学 2021-02-01
北京蓝晶微生物基于微生物的分子和材料创新平台
蓝晶微生物致力于打造基于微生物的分子和材料创新平台。团队由清华、北大青年科学家组成,顾问团队包括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微生物所工业微生物研究室主任等。致力于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提供生物活性分子。业务包括合同付费业务(iGEM科学教育,Holog平台),大客户定制开发(PHA业务线等)及自产经营(CBD开发)。点击上方按钮联系科转云平台进行沟通对接!
清华大学 2021-04-10
解吸池及分子印迹搅拌棒微萃取-高效液相色谱在线联用装置
本技术成果研发了一种微波辅助提取-高速逆流色谱联用方法及其装置。首先采用微波辅助提取模式 本技术成果研发了一种适于装载分子印迹搅拌棒的解吸池,包括一上部池体及一下部池体。上部池体 提取物料;然后提取液浓缩预分离;最后通过高速逆流色谱纯化制备得到目标组分或分析天然产物提取液 的底部连接于下部池体的顶部且两者内部形成一上下贯通的解吸腔,上部池体顶部设有一液流出口,下部 中的目标组分;上述步骤通过接口及转换控制实现微波辅助提取、分离、纯化、高速逆流色谱制备或分析 池体下部圆周对称地均布有三个液流入口,液流出口及液流入口与所述解吸腔连通;还包括一分子印迹搅 于一体,可直接从天然产物中提取得到毫克级高纯度对照品,具有快速高效、高选择性的特点,实现天然 拌棒,放置于所述解吸腔中;还包括一密封圈,密封所述上部池体及下部池体的连接部。上述解吸池配以 产物快速高效的在线提取分离、纯化制备或分析。“天然物质提取分离纯化的实验室制备微波装置”集微 微量注射泵可实现对分子印迹搅拌棒的高效流动加热解吸。另外在该解吸池的基础上,通过与高效液相色 波辅助提取快速高效分离的优势和高速逆流色谱高效纯化、制备
中山大学 2021-04-10
复旦大学王红艳/公晓红团队揭示自闭症核心症状的分子机制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王红艳教授团队/生命科学学院公晓红副教授研究通过遗传改造的小鼠模型解析病源性突变的致病效应,揭示了孤独症核心症状的分子机制。
复旦大学 2022-04-12
糖尿病性外周血管病变的特征和分子生物学基础
糖尿病性血管病变是导致患者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糖尿病性外周血管病变 的形态病理学资料尚不完善,且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治疗方法也有待提高。 该课题利用动脉造影方法,直接观察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的形态学特征,为认识该 病变提供形态学基础。同时为部分患者实施介入治疗,以改善患者外周肢体的血供,从 而尽可能地保留肢体。该研究还采用了简单而易行的方法(静脉闭塞试验了解内皮 t PA 和 NO 储备释放功能以及超声法检测血管舒张功能)以判断血管的的内皮功能,有助于 了解血管病变的程度和预后。此外,采用基因芯片和免疫组化技术进行糖尿病性血管病 变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为临床上阐明糖尿病性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提供了理论根据。同 时利用此技术观察了糖尿病鼠外周血管在使用他汀药物时的基因谱差异性表达,及其相 关蛋白的表达,旨在循环医学证据的基础上阐明糖尿病使用他汀治疗外周血管病变的分 子学改变,从而说明糖尿病患者使用他汀的合理性和不同类别他汀的有效性,为糖尿病 患者的血管病变预防治疗提供依据。 该研究从不同层次探讨了糖尿病性外周血管病变的状况,有助于认识糖尿病外周血 管病变的发病规律,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合理方法和理论依据。经专家讨论认为该研究 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同济大学 2021-04-13
水体中主要病原微生物特异分子标识库的建立和快速 检测技术
水是生命得以存在的必要条件,它使我们人类得以繁衍生息,人 类的生活、生产、娱乐都离不开水。它同时也是许多病原微生物滋生、 传播的场所和载体,这些病原微生物一旦进入人体则将可能使人患病、 甚至导致死亡,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 提高,人们越来越关心自身的健康问题,而各种水体(包括生活饮用水,江河湖泊,游泳场馆等)的安全问题也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因此,为了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对各种水体尤其是饮用水中病原微 生物的检测是十分必要和亟需的。本项目旨在建立水体中主要病原微 生物特异分子标识库,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快速检测技术,以实现对包 括生活饮用水在内的各种水体中主要病原微生物(致病性细菌和原生 动物等)的迅速、准确的检测,为人们的用水安全和水质状况的评估 提供依据。 应用价值: 根据我国现行饮用水水质标准及 WHO、USEPA 和欧盟的相关规 定,确定芯片的检测范围为 12 种细菌、1 种钩端螺旋体和 2 种原生 虫:金黄色葡萄球菌,嗜肺军团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肺炎克雷 伯氏菌,铜绿假单胞菌,亲水气单胞,大肠杆菌/志贺氏菌,小肠结肠 炎耶尔森氏菌,霍乱弧菌,副溶血弧菌,沙门氏菌,钩端螺旋体,贾 第鞭毛虫,隐孢子虫。
南开大学 2021-04-13
超分子介孔材料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回收及可控释放取得
以咔唑为中心,在其2,7,9号为分别进行芳基化,制备了新型的二维、三维的螺旋桨状芳香性两亲物, 并通过折叠芳香性平面的组装制备了空心球。与传统的基于一维芳香性分子的超分子多孔材料相比,二、三维π-共轭组装体在水溶液中提供了疏水性碳环境,可以吸附回收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介孔球对有机污染物—乙炔雌二醇(Eo)和双酚A(BPA)的回收率分别为92%和90%。值得注意的是,介孔球可以识别盐的浓度。随着盐的加入,折叠的芳香性分子被观察到逐渐变得平坦,诱导强的π-π相互作用,使多孔球体融化并相连一起形成实心的纤维。这种多孔向无孔材料的转变引发被吸附的污染物从多孔结构中自发释放,而随后的透析使超分子多孔结构恢复吸附容量。
中山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52 53 54
  • ...
  • 62 6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