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体化柔性关节及仿人柔性机械臂
成果简介:本项目研制的柔性一体化关节采用机电一体的模块化设计,具有高力矩稳定输出(输出力矩70Nm),高集成化(机构、驱动电路和通信模块集成于关节之中)、互换性好(肩、肘关节可直接替换)、可靠性高等特点,适合于大规模生产,可以降低机械臂成本,具有极大的市场推广价值。关节内部含有弹性环节,存在内在柔性,当与环境或人接触时,可以保证人不受伤害以及机械臂自身的安全性。同时,可以测量关节的输出力矩,获得比传统关节更好的力控制精度与稳定性。 本项目在柔性一体化关节的基础上研制了仿人柔性机械臂,该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4-14
可穿戴式柔性电源
高柔性、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的柔性电源器件,能为移动、便携式、可穿戴电子设备提供稳定、安全的电源技术。 
华南理工大学 2023-05-09
精细作业柔性机器
绳驱超冗余精细作业柔性机器人,具有机电分离、体型纤细、臂形连续、变刚度柔顺控制等特点,可在狭小空间、恶劣环境下,开展装配、检测、维修、维护等精细作业任务。长度0.5m-4.5m可配置,直径30-100mm可配置,自由度数8-20可配置,操作臂质量小于2kg,末端重复定位精度优于0.5mm,载荷能力超过3kg。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04-14
柔性电子传感器
柔性可拉伸电路可以实现可穿戴的压力和脉搏信号测试。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04-14
多功能柔性制造单元
基于齿面柔性创成原理及多功能复合加工技术,建立参数化模型,研究其数字化共轭原理及刀路规划算法,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制齿软件。软件可按制齿功能进行重构,集成数控倒棱机等辅助装备,形成成套多功能制齿装备单元。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轮胎用高分散白炭黑
高分散白炭黑是近几年来开发成功的新型硅化合物产品。该物质化学性质稳定,耐高温,不燃烧,具有很好的绝缘性,多孔性,表面均存在羟基基团,主要区别是相邻羟基和隔离羟基,相邻羟基在中温加热时,可以缩合脱水,形成具有内应力的硅氧键,与普通白炭黑相比,它具有较窄的孔径分布,孔径为17.5-27.5nm的孔构成的孔体积占孔径小于或等于40nm的孔构成的孔体积的60%以上。由于现代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对工程轮胎的要求很高,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率先研究成功轮胎用高分散白炭黑,用以提高轮胎的抗撕裂温度,拉伸温度,延伸压力,拉割口增长性,耐屈热性能,降低发热,增加使用寿命,同时可提高轮胎在冰面上的抓着性能,使汽车节省汽油,是制造“绿色轮胎”,“生态胎”的关键性填充补强剂。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研究,现已取得较成熟的技术和生产经验,产品开始应用于汽车轮胎工业的生产中。
武汉工程大学 2021-04-11
海洋高分子微球的微流控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中国发明专利ZL202210046308.4:采用无乳化剂、无有机交联剂的微流控法制备规整球形的海洋高分子微球,微球实心或空心、粒径(200纳米-50微米)、微观结构可控可调,可作为吸附材料、药物香精等载体材料的应用。
厦门大学 2025-02-07
飞秒-纳米时空分辨光学实验系统
为了更加直观地探究纳米世界,大量研究者致力于发展高时间-空间分辨能力的微纳探测技术,由龚旗煌院士负责的“飞秒-纳米时空分辨光学实验系统” 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正是围绕这一目标开展工作。近日,该重大仪器项目在基于超快光电子显微镜技术实现表面等离激元的多维度探测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于2018年11月19日发表在《自然通讯》 杂志(Manipulation of the dephasing time by strong coupling between localized and propagating surface plasmon modes,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18-07356-x)。 基于金属纳米粒子的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因其高局域强度,小局域尺度,高灵敏度等特点,被大量应用在不同领域。但是,几个飞秒的超短模式寿命(dephasing time)大大限制了其应用的广泛性和实用性。该工作设计的多层结构实现了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和传播表面等离激元的强耦合(图1(a))。动态数值模拟结果也清晰地证明在强耦合下局域表面等离激元模式和传播表面等离激元模式之间的能量交换。近场方面,光电子显微镜对表面等离激元模式进行直接成像,大大突破了原有的远场探测技术的限制。并且结合不同激发光源,实现不同维度的探测。结合波长可调的激光光源,光电子显微镜在频域记录下表面等离激元模式随波长变化的强度演化过程(图1(b))。结合超快泵浦探测技术,光电子显微镜在时域记录下表面等离激元模式随时间变化的演化趋势。该工作更加深入并直观地探测强耦合体系中的能量转换过程,并通过强耦合中失谐量的改变实现模式寿命的操控,相较于未耦合的局域表面等离模式,强耦合的模式寿命由6飞秒(10-15秒)提高到10飞秒。这一研究成果对进一步发展基于表面等离激元的人工光合成、生物传感等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图1、(a)光电子显微镜和多层结构示意图,(b)远场和近场探测曲线、不同波长激光激发下光电子显微镜记录的局域表面等离激元模式分布图。 此研究是由北京大学和日本北海道大学共同合作完成,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博士生杨京寰和重大仪器项目的国际合作者、北海道大学助理教授孙泉为该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北京大学龚旗煌院士和北海道大学Misawa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除了自然科学基金委的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该工作还得到了科技部、北京大学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极端光学协同创新中心、“2011计划”量子物质科学协同创新中心、日本文部科学省及学术振兴会、北海道大学纳米技术平台等单位的支持。目前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飞秒-纳米时空分辨光学实验系统”的研制正在有序推进中,已经取得了一批包括此工作在内的阶段性成果。该实验系统的核心仪器是附带低能电子显微功能的光电子显微镜(PEEM), 其激发光的波长覆盖范围从极紫外到近红外(图2)。下一步该实验系统有望在二维材料、光电材料与器件、表面介观物理等研究领域大显身手、发挥积极作用。图2、北京大学研究团队的飞秒纳米时空分辨系统
北京大学 2021-04-11
飞秒-纳米时空分辨光学实验系统
该实验系统能够同时实现几个飞秒的超高时间分辨率和四纳米的超高空间分辨率,成为介观光学与微纳光子学研究的强大实验测量手段。
北京大学 2021-04-11
柴油机混合率与化学反应率协同控制技术及应用
电机项目针对高效能电机综合设计方法与技术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能电机智能化综合设计技术,解决了电机效能提升的关键技术难题,在关键技术和推广应用方面取得了实质性创新和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大幅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意大利ZEL等单位得到了全面推广,并且在推动产业进步
天津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5 16 17
  • ...
  • 77 7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