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三臂式高压输电线路巡检作业机器人
自从20世纪初发明三相交流输电以来,采用高压和超高压架空输电线是长距离输配电能的主要方式,定期巡检是高压架空输电线路安全稳定的运行的重要保证。鉴于高压输电线路检测工作的重要性和艰苦性,开发一种可以替代或部分替代巡线工人进行巡检作业的新型设备一直是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基于长臂猿仿生结构的三臂式高压输电线路巡检作业机器人,在自主工作和地面控制平台远程操作两种工作模式下,能够沿110kV-500kV输电线路相线行驶,可以基本取代传统的线路巡检方式,完成部分或全部巡检的任务。机器人能够以不小于1.2km/h的平均速度自动行驶并跨越直线段上的防震锤、间隔棒等线路设备,在地面控制平台的操控下,具备跨越耐张杆塔功能。 巡检过程中,机器人可记录和保存相对线路的GPS信息,所得图像与数据可存储于机器人本体内并与地面控制平台之间进行无线通信传输。机器人本体搭载不同的巡检设备,采用模块化接口,可方便更换如红外成像仪、可见光云台、激光测距仪等巡检设备。在行驶过程中,机器人可实时监测能耗和动态规划巡检任务,同时具备在线取电装置和充电模块,满足长距离的巡检需求。 机器人主要功能及技术参数 三臂式高压输电线路巡检作业机器人平台系统具有搭载各种作业工具,自动跨越架空线路各种障碍,并能完成相应作业的功能。具体技术参数为: 1、能够在 110kV-500kV 架空输电线路环境下稳定、可靠行走,自动跨越防震锤、悬垂线夹、间隔棒、接续管等障碍物。 ① 自动行驶时,行走速度不低于1.2km/h; ② 采用50AH锂电池供电,持续工作时间≥3.5小时; ③ 机器人本体重量≤40kg,最小尺寸(长×宽×高)1300×530×850mm; ④ 机器人可跨越线路各种障碍,进行带电作业; ⑤ 能够爬坡度不低于 40°的线路,并且满足超高压输电线路安全规程要求。 2、移动作业机器人平台在无线远程监控下,沿架空线路行走与越障。远程监控系统检测距离≥500米。机器人能够将作业信息、路线监测信息(红外录像)、电池监控信息等下传到地面基站。 创新点 本项目研究以双ARM为控制核心、基于仿生结构特征的架空线路移动作业机器人平台。该机器人平台能够在自身携带的控制系统下稳定可靠的在线路上运行,并能自主跨越线路中的各种障碍(线锤、线夹、跳线等),可以完全取代原有的线路作业方式,完成部分或全部线路作业任务。该项目与国内外类似研究相比较具有以下特色和创新点: 1)基于仿生学理论与方法,结合长臂猿骨骼结构的特征与长臂组成及比例参数,提出了一种具有长臂猿骨骼特征的架空线路移动作业机器人悬挂臂结构,实现了机器人平台挂线稳定行走与越障功能。 2)开发研制了一种三臂式全驱动架空线路移动作业机器人平台,该平台爬坡角度大于50°,能够在控制系统的配合下自主协调跨越线路中的防震锤、间隔棒、线夹等障碍,在人工辅助下,能够稳定跨越引流线和绝缘子等跳线障碍。 3)机器人平台控制系统采用双ARM为控制核心,提出了一种双ARM主副热备份互容错启动控制技术。集成了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容错技术、双备份容错技术和电磁干扰容错技术等多重容错技术,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4)建立了传感器的信息融合规则和状态检测比对策略,研制了基于规则库的多传感器信息融合专家控制系统,从而提高了控制系统的响应效率和容错可靠性。 5)开发设计了机器人平台智能型在线取电与不间断电源管理系统,实现了机器人平台移动作业的智能充电与自主管理功能。 成果社会效益及应用: 该项目研究以双ARM为控制核心、基于仿生结构特征的架空线路移动作业机器人平台。该机器人平台能够在自身携带的控制系统下稳定可靠地在线路上运行,并能自主跨越线路中的各种障碍(线锤、线夹、跳线等),可以完全取代原有的线路作业方式,完成部分或全部线路作业任务。 该机器人平台能够实现跨越安装于导线上的防震锤、间隔棒、悬垂线夹、修补管等线路设备,具备跨越耐张杆塔功能;控制采用双ARM为控制核心,提出了一种双ARM主副热备份互启动容错控制技术;集成了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容错技术、双备份容错技术和电磁干扰容错技术等多重容错技术,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建立了传感器的信息融合规则和状态检测比对策略,研制了基于规则库的多传感器信息融合专家控制系统,从而提高了控制系统的响应效率和容错可靠性;开发设计了机器人平台智能型在线取电与不间断电源管理系统,实现了机器人平台移动作业的智能充电与自主管理功能。因此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该成果通过在山东众域电气科技有限公司实施,产生了良好的效果,为其他企业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平台和经验。本成果将进一步扩大其使用范围,在架空线路检测与维护作业中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青岛共享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2021-09-13
280A不锈钢手提式高压灭菌器
产品详细介绍功能特点:        超压自泄        双刻度二类读数压力表        最高工作温度:126℃-129℃           结构特点    1.    本产品容器主体采用0Gr18Ni9Ti优质不锈钢材料制成,不仅耐酸、耐碱,而且安全、使用寿命较长,比铝合金产品的寿命高3-5倍。    2.    产品采用浸入式电热管加热,耗电少,升温快。    3.    配有排水高压龙头,方面使用。    4.    蒸汽压力超过0.165MPa安全阀能自动释放过高压力,确  保安全。    5.    压力表为双刻度,具有压力、温度二类读数,指示清晰。技术参数        容积:18L        电源/电压:220V/50Hz        额定功率:2kW        最高工作压力:0.165MPa        消毒内筒尺寸:Φ280×h243        毛重:17kg        体积:400mm×400mm×523mm
合肥华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一种无直流母线储能元件的交-交功率变换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直流母线储能元件的交?交功率变换器,包括直流母线连在一起的第一三相全桥电路、第二三相全桥电路和第三三相全桥电路,第一三相全桥电路的交流输入侧输入三相电源,第一滤波电容的一端、第二滤波电容的一端以及第三滤波电容的一端相连,第一滤波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一相电源,第二滤波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相电源,第三滤波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三相电源,三相电源中的每一相电源分别通过滤波电感连接第三三相全桥电路中每一相的交流输入侧。本发明能够减小导通损耗和开关损耗,利于集成。
东南大学 2021-04-11
光导聚能高温相变储热零排放室内太阳炉
Ø  成果简介:利用取之不尽的太阳能实现民用炊事,是人们多年来的愿望。现虽有直接反射聚焦的太阳灶可用于烹饪方面,但它需要用户直接在阳光下操作,并需要及时跟踪太阳的运动轨迹,否则不能得到聚焦良好的光斑,由此给用户带来的极大不便,限制了此类装置的推广应用。本项目设计的光导聚能高温相变储能室内太阳炉利用经过特殊设计的光漏斗将太阳光收集并导入储能器中,将小通量的太阳光能,经累积产生高温热能,并在储能器中实现高温相变储存,储存温度大于180℃。需要炊事时将所储存的热量传递给储热体盘管内的导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1-12
首次研制成功 200 摄氏度高效介电储能薄膜
电机系李琦副教授、何金良教授等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发表了题为“基于聚合物-分子半导体全有机复合材料的高温电容薄膜”(Polymer/molecular semiconductor all-organic composites for high-temperature dielectric energy storage)的研究论文,首次研制出 200 摄氏度高效介电储能的全有机复合薄膜。这类全有机复合介电材料在 200 摄氏度高温条件下的介电储能性能不仅远超过目前最好的高温聚合物及聚合物纳米复合介电材料,并接近商业化聚合物电容薄膜室温下性能;在大幅提升高温介电储能特性的同时还实现了大面积、性能均匀的薄膜制备,为实现薄膜电容器在 200 摄氏度严酷温度环境下应用提供了可能。 聚合物薄膜电容器具有介电强度高、能量损耗低以及自愈性好等优点,在全球工业电容器市场占有率超过其它类型电容产品。然而,聚合物介电材料的绝缘性能对温度极其敏感,在高温、高电场作用下泄漏电流呈指数上升、放电效率急剧下降,最终造成电容器过热损坏。目前主流商业薄膜电容器仅在 105 摄氏度以下工作,长期工作温度低于 70 摄氏度。另一方面,随着电子器件和电力、能源设备功率不断增大以及对小型化和紧凑型功率模块的持续追求,电子材料的工作温度要求快速提高,薄膜电容器介电材料已成为高温电子器件和设备的技术瓶颈。 该论文采用了一种与前期方法截然不同的技术路线——利用有机光伏中电子受体材料的强得电子能力,实现了在高温聚合物中构筑深电荷陷阱。这种有机分子半导体型的电子受体材料具有极高的电子亲和能,被广泛应用于有机光伏中激子在异质结界面高效分离。它们可通过其表面静电势分布的极不均匀特性,对自由电子产生强束缚作用。通过向耐热聚合物中掺杂极少量高电子亲和能有机分子半导体制备了全有机复合高温介电材料。这类材料在 200 摄氏度和 200kV/mm 电场条件下,电阻率比高温聚合物提升两个数量级以上;200 摄氏度、放电效率90%以上的能量密度是目前最好的聚合物高温介电材料的 2.3 倍。此外,全有机复合体系解决了传统有机-无机复合体系中高表面能粒子分散不均和引入界面缺陷等问题,在薄膜品质和规模化制备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清华大学 2021-04-13
一种独立微电网蓄电池储能系统容量优化配置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独立微电网蓄电池储能系统容量优化配置方法,首先确定微电网中风力发电和光 伏发电的装机容量以及接入微电网系统的负荷大小,输入计算所用的各项资源数据;根据微电网实际情 况确定有无作后备电源的柴油发电机以及柴油发电的容量大小;确定选用储能蓄电池的相关约束条件及 各项数据以及对于微电网负荷供电缺电率的指标制定;根据详细资源数据计算风、光发出的总功率及同 一时段负荷功率需求,得到功率差额;根据每个时段的功率差额计算所需的储能容量,并得到每
武汉大学 2021-04-14
采用全固态薄膜锂电池的背包内嵌储能装置无线充电系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采用全固态薄膜锂电池的背包内嵌储能装置无线充电系统,包括发射单元和 接收单元,发射单元包括第一 AC-DC 模块、DC-DC 模块、高频逆变模块、第一控制器、第一检测电路、 第二检测电路和发射机构;接收单元包括接收机构、第二 AC-DC 模块、第三检测电路、第二控制器和 储能单元,储能单元为全固态薄膜锂离子电池。本实用新型采用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实现储 能单元的无线充电,大大地简化了充电过程,可有效避免因遗忘而未对背
武汉大学 2021-04-14
可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就地储能经济性研究方法
提出了可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就地储能经济性研究方法。 通过对电厂循环效率、发电模式功率密度、储能模式功率密度的多目标优化,建立可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设计库。 然后建立机组组合模型,通过优化电厂设计选择、容量配置与运行策略,实现可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与需求的最优匹配,计算电厂成本上限评估电厂经济可行性。 建立了丰富的可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设计库,给出不同风电渗透率、燃料下可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就地储能最优配置及运行策略,并给出经济性评估。
华北电力大学 2022-07-15
高能量密度纳米复合介电储能材料及脉冲电容器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成果简介 随着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高性能储能装置对现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超级电容器和锂电池相比,脉冲储能电介质电容器拥有超高的可释放功率密度,高的操作电压、极快的充放电速率以及长的循环寿命,是重要的新型功率储能器件,在新能源汽车、高端医疗器械、智能电网调频、可控核聚变、电磁炮等高功率脉冲技术的军民领域有着重要应用。
华中科技大学 2022-07-26
一种用于高温储能电池的密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高温储能电池的密封材料,其中所述密 封材料是将 CaAl2S4 作为密封剂,以氧化铝、氧化钙、氧化镁、氧化 硼、氮化硼和氮化铝粉末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物作为密封材料热膨胀 系数的调节剂,加上己烷粘结剂构成。通过添加一些陶瓷材料对 CaAl2S4 进行改性,调节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使其达到满足对各种基 底材料进行粘结的目的,因此本发明的密封材料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 和化学稳定性,能够满足高温储能电池的长期稳定的需要。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54 55 56
  • ...
  • 89 9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