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基于视听融合的智能导盲机器项圈系统
1.成果原理:通过图像增强算法优化恶劣天气下导盲犬视野,结合Transformer模型实现环境多模态语音描述,并通过手机平台实现远程监控与交互。 2.创新点:恶劣天气适应性(突破传统导盲设备在雾霾、雨雪等极端场景的视觉限制);多模态交互(支持语音合成、家人音色定制及实时场景描述,兼顾安全性与情感需求);轻量化设计(项圈重量适配犬只行动,避免传统穿戴设备的负担)。 3.应用场景:视障人士日常出行、导盲犬训练基地、公共复杂环境。 4.应用案例:与吉林外国语大学、科大讯飞联合开展技术验证,完成实验室原型测试。 5.成果获奖: 2023年“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吉林省铜奖 2024年“挑战杯”吉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 6.成果评价:丰富了国内导盲生物辅助设备研究内容,获吉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重点支持,技术专利布局中,市场潜力预估超800万视障人群需求,助力东北地区智能装备产业升级与民生福祉提升。
吉林外国语大学 2025-05-07
寒旱地区被动式生态户厕系统
该方案针对寒旱区户厕用水不便、冬季上冻、清掏成本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创新解决方案。通过太阳能加热技术与柔性材料结合,有效减缓冬季上冻问题,同时提高粪便堆肥发酵效率,确保极寒天气下的正常使用。方案优势如下: 人性化设计:粪便无害化处理减少蚊蝇滋生和异味,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温感座圈、扶手、置物架及太阳能照明等设施,提高冬季如厕舒适度和老年人如厕安全性。 环境友好:便器无需用水,粪尿经无害化处理后可直接还田利用,降低环境污染风险和碳排放。 经济可持续:相比同类设备,施工和使用成本显著降低。高效防冻措施减少施工复杂度,太阳能加热和好氧堆肥技术降低水电支出,减量化处理减少清掏频率,便于农民自行还田利用,进一步降低维护成本。 获得UNICEF(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2024imaGen Ventures全球挑战赛,最终十佳项目(中国唯一团队),获得国际可持续专家一致好评,5月份正式发布。
清华大学 2025-05-16
高性能电机及其健康状态监测系统研发技术
团队具备成熟的高性能电机研发能力,具备瞬态有限元仿真技术、多物理场联合仿真技术、场路耦合仿真技术,能够定制开发有刷/无刷直流、感应电机、电励磁/永磁同步等各类电机,助力多家企业实现核心电机自主化、国产化。 团队研发了基于空间磁场的高性能电机健康状态在线监测系统,能够实时监测电机健康状态,即使发现电机微小故障,有效提高电机可靠性。
重庆文理学院 2025-05-19
PX氧化反应过程性能指标实时预测与 工艺操作在线优化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和日益激烈的市场化竞争,使得企业越来越需要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总体优化操作,以得到最优生产过程。因此,为了最大限度发挥过程系统的生产潜力,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必须随着实际操作环境和市场要求的变化及时地进行操作条件的优化,采用实时在线优化技术将稳态操作点逐渐移到相应工况的最佳操作点区域。对二甲苯(PX)氧化反应单元在精对苯二甲酸(PTA)生产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它直接关系到PTA产品的质量、产量、醋酸燃烧损失以及PX单耗等。本项目基于PX氧化反应动力学,结合人工智能方法建立了PX氧化反应过程工艺机理数学模型,并依据工业装置数据采用随机搜索算法对该模型进行了优化校正,形成了能准确描述生产装置特性的机理模型;同时建立了PX与HAC的燃烧损失智能预测模型;建立了PX氧化过程的在线实时流程模拟系统,实现了关键性能指标4-CBA浓度以及PX和HAC燃烧损失的在线实时预测;对PX氧化过程的工艺操作条件进行了在线实时优化,降低了PX和HAC的燃烧损失,确保生产装置运行在最佳状态,产生了显著经济效益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PX氧化反应过程性能指标实时预测与 工艺操作在线优化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和日益激烈的市场化竞争,使得企业越来越需要对 整个生产过程进行总体优化操作,以得到最优生产过程。因此,为了最大限度发挥过程系统的 生产潜力,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必须随着实际操作环境和市场要求的变化及时地进行操作条 件的优化,采用实时在线优化技术将稳态操作点逐渐移到相应工况的最佳操作点区域。 对二甲苯 (PX) 氧化反应单元在精对苯二甲酸 (PTA) 生产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它直接关 系到PTA产品的质量、产量、醋酸燃烧损失以及PX单耗等。本项目基于PX氧化反应动力学, 结合人工智能方法建立了PX氧化反应过程工艺机理数学模型,并依据工业装置数据采用随机 搜索算法对该模型进行了优化校正,形成了能准确描述生产装置特性的机理模型;同时建立了 PX与HAC的燃烧损失智能预测模型;建立了PX氧化过程的在线实时流程模拟系统,实现了关 键性能指标4-CBA浓度以及PX和HAC燃烧损失的在线实时预测;对PX氧化过程的工艺操作条 件进行了在线实时优化,降低了PX和HAC的燃烧损失,确保生产装置运行在最佳状态,产生 了显著经济效益。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生长因子类蛋白植物油体生物反应器研制
随着新功能基因的分离,克隆以及各种农作物高效表达技术平台的逐步建立,植物反应器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本实验利用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油体系统表达植物油体蛋白-角质细胞生长因子-2(Keratinocyte growth factor-2,KGF-2).首先人工合成植物密码子偏好性的KGF-2基因,并通过PCR技术克隆了拟南芥油体蛋白Oleosin基因,构建由种子特异性启动子驱动的,含有油体蛋白和KGF-2融合基因的植物油体特异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野生型拟南芥,采用Basta筛选之后,获得26株转基因拟南芥.
吉林农业大学 2021-05-04
PX氧化反应过程性能指标实时预测与工艺操作在线优化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和日益激烈的市场化竞争,使得企业越来越需要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总体优化操作,以得到最优生产过程。因此,为了最大限度发挥过程系统的生产潜力,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必须随着实际操作环境和市场要求的变化及时地进行操作条件的优化,采用实时在线优化技术将稳态操作点逐渐移到相应工况的最佳操作点区域。 对二甲苯(PX)氧化反应单元在精对苯二甲酸(PTA)生产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它直接关系到PTA产品的质量、产量、醋酸燃烧损失以及PX单耗等。本项目基于PX氧化反应动力学,结合人工智能方法建立了PX氧化反应过程工艺机理数学模型,并依据工业装置数据采用随机搜索算法对该模型进行了优化校正,形成了能准确描述生产装置特性的机理模型;同时建立了PX与HAC的燃烧损失智能预测模型;建立了PX氧化过程的在线实时流程模拟系统,实现了关键性能指标4-CBA浓度以及PX和HAC燃烧损失的在线实时预测;对PX氧化过程的工艺操作条件进行了在线实时优化,降低了PX和HAC的燃烧损失,确保生产装置运行在最佳状态,产生了显著经济效益。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2-01
模拟驾驶人主观感知与反应的交通流微观仿真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拟驾驶人主观感知与反应的交通流微观仿真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元胞的总数和仿真车辆的个数,初始化仿真系统;(2)仿真系统按照如下步骤进行演化:根据驾驶人的最大期望速度,对车辆进行加速操作;根据交通状况对车辆进行速度调整操作;根据交通状况,对车辆进行随机慢化操作;更新车辆在下一仿真时刻的位置;(3)计算交通流的密度、速度和流量关键交通参数。本发明在速度调整操作和随机慢化操作等关键技术环节更加真实地考量了驾驶人的主观感知与反应特征,使得模型能够更好地分析驾驶人的主观因素对交通流运行的影响,为道路交通系统的规划、设计与管理提供支持。
东南大学 2021-04-11
二氧化碳电还原反应高效催化材料的研究
本研究设计并合成了无定型 Ag-Bi-S-O 修饰的 Bi 0 纳米颗粒,将其应用于二氧化碳电还原反应中 (图 1 ) 。 该研究工作首先通过溶剂热法制备了 AgBiS 2 纳米棒,并将其在空气中煅烧处理,得到了组成为 Ag 0.95 BiS 0.75 O 3.1 的双金属硫氧复合物纳米棒。在进一步电化学还原预处理后,该复合物被转化为无定型 Ag-Bi-S-O 修饰的 Bi 0 纳米颗粒。这种新型二氧化碳电还原催化剂在仅有 450 mV  的过电位下,实现了高达 94.3% 的甲酸法拉第效率和 12.52 m A/ cm 2 的甲酸部分电流密度。通过与 AgBiS 2 、 Bi 硫氧复合物及 Bi 2 S 3 参比样品进行对比,发现在电化学还原预处理过程中,金属硫化物中的 -2 价硫会转化为 H 2 S 并离开电极表面,只有金属硫氧复合物中被氧化为 +6 价的硫能保留在催化剂中。后续实验表明 ,这一部分硫能促进水的解离,而甲酸形成过程中所需的 H + 正是来自于 H 2 O 。因此,甲酸的生成被极大程度地促进。另一方面, Ag-Bi-S-O 修饰 Bi 0 纳米颗粒中的 Ag ,有利于电荷在电极中传递,提高了催化剂的电流密度。在过电位为 450 mV  时,更大的电流密度可以提高阴极附近的局域 pH ,而更大的局域 pH 能进一步提升硫促进水解离的效用,同时抑制氢析出反应的发生。因此,无定型 Ag-Bi-S-O 修饰的 Bi 0 纳米颗粒可以在极低的过电位下将二氧化碳高活性、高选择性地转化为甲酸。
北京大学 2021-04-11
核反应堆进出口接管锻造工艺的模拟研究
用数值模拟对核反应堆压力容器进出口接管锻造各工序的温度场、应力应变场和金属塑形变形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工艺参数对锻造过程的影响,优化确定锻造工艺规范。通过多次模拟试验,确定了工艺先进、经济合理和质量满足要求的试制方案,产品经国家不锈钢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检测其各项性能指标测试完全达到合同要求;首创“斜十字镦粗法”,使钢锭中心始终保持较大的三向压应力,在拔长时采用合理的砧宽比和接砧角,改善锻件应力状态并提高拔长效率。项目获得专利2项,发表文章2篇。
东南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40 41 42
  • ...
  • 575 57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