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高压输变电外绝缘设备的选型与优化
电,是现代文明之光。今天,人类对电能的依赖不亚于水和空气,电力传输正如我们的交通,为人类社会提供了持续的能源供给。特高压输电是电力传输的“高速公路”,经过多年的努力,在解决了众多技术难题后我国的特高压输电技术已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 外绝缘设备是保证电力传输安全稳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绝缘子是最重要的一类外绝缘设备,目前广泛应用的绝缘子主要有瓷质、玻璃和复合绝缘子三类。由于出色的憎水性和憎水迁移特性,以及由此获得的优异耐污闪性能,以硅橡胶作为伞裙材料的复合绝缘子在我国电网中使用广泛,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挂网运行的复合绝缘子已超过800万支。 然而,由于造型工艺简单,复合绝缘子的生产制造厂家可以根据需求调整模具在相同的绝缘高度或爬电距离的要求下制造出多种具有不同伞形结构的产品。项目组前期的研究发现,具有不同伞形结构的复合绝缘子(包括悬式和支柱)将具有不同的外绝缘性能(污闪和雨闪性能)。因此,通过某种手段进行伞形结构的优化和选型,不但可以提升外绝缘设备的性能,保障电力供给的安全性,还可以通过节约原材料或绝缘距离有效提升工程设计和运行维护的经济性。 项目组与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清华大学具有长期的深度合作,本项目的试验研究均是在由上述两家单位合作共建的特高压工程技术(昆明、广州)国家工程实验室完成的。首先根据特高压输变电工程对于绝缘水平的要求,设计了三十余种具有不同伞裙结构参数的复合绝缘子试品;其次,复合绝缘子的生产制造厂家根据设计结果进行试品研制;第三,以试品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内开展一系列的大量实验研究,获得关键实验数据(闪络电压值),并采用多种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最后,通过对比能够反映产品外绝缘性能的实验结果选出综合性能优异的试品,并以其伞裙结构参数作为优化设计的结果。 成果应用:乌东德电站送电广东广西特高压多端直流示范工程(简称昆柳龙直流工程)是国家特高压多端直流示范工程,也是国家西电东送部署、推动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世界级输电工程。该工程采用混合直流输电方式,直流额定输电容量8000MW,额定电压为±800kV,工程起点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县昆北换流站,直流落点分别为广西柳州市鹿寨县柳北换流站和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龙门换流站,线路长度约1452km。项目组成员参与了“换流站站址污秽调查和预测以及外绝缘研究”工程前期专题研究,同时根据在特高压工程技术(昆明)国家工程实验室的实验结果,给出了工程三个昆北、柳北和龙门换流站直流设备的外绝缘配置要求,并将伞裙优化结果直接应用于上述三个换流站直流设备的外绝缘设计中。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1-05-10
高温高压自然循环干熄焦余热锅炉
干熄焦技术是近年来黑色冶金焦化行业迅速发展的节能与环保新型技术,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各国有关企业都竞相采用。干熄焦余热锅炉作为干熄焦装置系统中重要的余热回收装置,起到了熄焦工艺中节能减排等关键作用。可回收利用红焦显热的83%左右,使炼焦过程的热效率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可降低红焦与水接触(湿法熄焦)产生大量的酚、氧化物和硫化物等有害物质,阻止环境污染等重要作用。同时,干熄焦技术可省去因湿法熄焦每吨红焦而需耗水0.5吨,节约了大量的水资源。干法熄焦改善了焦炭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由于焦炭质量的提高,炼铁生产中矿焦比降低了2%~2.5%,生产效率提高1%~2%。 干熄焦技术具有节能、环保、提高焦炭质量的三重效益。 推 广应用干熄焦技术是实现焦化、冶金工业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随着干熄焦焦炉的大型化发展,对余热锅炉提出了新的要求,高参数、大容量将是干熄焦余热锅炉发展的必然趋势。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4-11
压电陶瓷变压器高压电源
可以量产/n该产品是利用压电材料具有正、反压电效应, 它在机械能和电能二 次转换中,通过内部阻抗变换实现变压作用。压电变压器不会因工作频率 高低而影响其性能,也不会因为在高频下有任何能量损失,完全和片状电 感电容相匹配。压电变压噐是一体化结构, 其能量转換效率高,传输能 量密度为磁性变压器的 3-4 倍。压电变压器较之磁性变压器更薄,更轻 和更小,达到电子产品小型化的要求。压电变压器相对于磁性变压器性能 更具优势,它不但不会短路烧毁、不会受潮、不会高压击穿、不用铜铁 材料、不引起电磁干扰、而且节能、
湖北大学 2021-01-12
高压输电线路远程无线视频监控系统
系统采用先进的在线监测技术、传感器技术、3G无线通信技术,通过安装于高压输电线路杆塔上的监控基站、多种监测传感器、多路监视摄像机、3G无线通信装置,实时/定时采集导线、地线、杆塔、绝缘子及金具等设备的各种运行状态信息,线路周围的环境微气象信息,以及各种设备和线路通道环境的实时视频信息,利用3G无线通信网络实时向远方地市供电公司/省电力公司输电线路运行监控中心传送,系统分析软件利用各种理论模型、依据试验结果和规程/标准,实时对现场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判断,给出预警/报警信息。运行管理人员在监控中心便可得到现场实测数据、预警/报警信息,看到现场实况视频,从而及时掌握高压输电线路运行状态,实施对高压输电线路的全面监控。   技术特点: 本系统具有高压输电线路远程在线监视、在线监测、在线监防、远程在线指挥四大功能,可大大提高高压输电线路的数字化运行管理水平,是实现“数字化输电线路” 建设、乃至“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技术基础。    应用范围: 电力系统、铁路供电系统、通信系统、石油供电系统。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4-13
高分子熔体高压可控强剪切密炼机
中试阶段/n项目背景:常规的塑化方法有两辊开炼机、密炼机、单螺杆塑化挤出机、双螺杆塑化挤出机。常规的两辊机塑化是非密闭式结构,工作和操作环境差、物料容易氧化,出料为不易取用的块状。其优点是塑化剪切作用大,故广泛用于橡胶等高粘度材料;常规的密炼机塑化出料仍为不易取用的块状且取料和清料都非常困难,且塑化压力和剪切力非常低;常规的单螺杆塑化混合效果差,且不能使用粉料,塑化质量靠占地大且流程长的大长径比螺杆改善,塑化程度难以控制。其主要优点是出料方便,可连续生产;常规的双螺杆塑化结构复杂、成本高、长径比大,
湖北工业大学 2021-01-12
柴油机高压喷射电子控制系统
柴油机高压喷射电控系统包括传感器、喷射控制电磁阀驱动、控制单元,诊断监控系统。用于进行柴油机喷油系统电子控制,包括喷油量、喷油的定时控制。 该控制系统基于摩托罗拉高性能16位和32位单片机技术,采用电磁阀驱动技术,实现从单缸到12缸的喷油系统控制。系统特点为:控制系统响应速度快、采用包括PID、模糊控制、智能控制等算法,系统可靠性高,控制参数多。 用于车用柴油机综合控制,实现柴油机性能(经济性、排放性能)优化匹配。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4-13
柴油机高压喷射电子控制系统
Ø  成果简介:柴油机高压喷射电控系统包括传感器、喷射控制电磁阀驱动、控制单元,诊断监控系统。用于进行柴油机喷油系统电子控制,包括喷油量、喷油的定时控制。该控制系统基于摩托罗拉高性能16位和32位单片机技术,采用电磁阀驱动技术,实现从单缸到12缸的喷油系统控制。系统特点为:控制系统响应速度快、采用包括PID、模糊控制、智能控制等算法,系统可靠性高,控制参数多。用于车用柴油机综合控制,实现柴油机性能(经济性、排放性能)优化匹配。Ø  项目来源:自行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1-12
高压绝缘子悬浮式自动除冰害装置
易出现冰雪灾害地区的高压输电线斜撑绝缘子和横担绝缘子的自动除冰雪。 我国很多地区,冰雪灾害时有发生,严重时供电中断,造成工农生产和人民生活困难。现已有防垂直绝缘子防冰雪等多种措施,但斜撑和横担绝缘子自动除冰雪问题尚未妥善解决。 可消除绝缘子冰雪之害,大幅度提高冰雪灾害地区的供电安全。 希望合作企业应有基础在冰雪灾害地区有产销高压输电设备之基础。
清华大学 2021-04-13
一种电磁式高压隔离开关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磁式高压隔离开关。开关的闭合、断开等 工作过程能直观地观测到,并有状态信号输出;采用耐电弧烧蚀、机 械强度高、导电性能好的合金材料,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及通流能力; 利用弹簧为主的机械控制装置与电磁牵引铁为主的开关闭合联动装置 配合,能快速实现隔离开关的闭合与断开,结构简单,可靠性高;能根据外部控制电源的要求灵活选择交流电磁牵引铁或直流电磁牵引 铁,控制方便;此外,本发明能从根本上实现不同端口之间的物理隔 离,安全可靠,实现简单,便于实际应用。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外控先导式高压气动电磁开关阀
本发明属于气动开关阀,具体公开了一种外控先导式高压气动 电磁开关阀,其主要包括主阀阀体、直流电磁铁和工作口连接件,该 主阀阀体一侧设置有先导阀体,所述主阀阀体内有一空腔,该空腔分 别与主阀阀体上的通孔、工作口和入气口连通,还单独设置有控制口 与主阀阀体上的阀口连通,所述空腔内设置有主阀阀芯,所述主阀阀 芯设有开放的控制腔与通孔连通;通过直流电磁铁的通断电推动先导 阀阀芯,同时配合高压气体和弹性元件的作用,可推动主阀阀芯移动, 从而实现气体通断的目的。本发明外控先导式高压气动电磁开关阀密 封性能好,采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9 10 11
  • ...
  • 22 2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