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高浓度淀粉酶法液化、糖化技术
在传统淀粉糖的生产过程中,淀粉乳投料浓度通常在 25%~35%之间,淀粉乳经液化、糖化后的酶解液需经过蒸发浓缩等工序,以提高产物浓度,这消耗了大量的水资源与能源,增加了生产成本。本技术针对淀粉在液化、糖化过程中的粘度过大所导致的投料浓度较低等行业难题,通过生物酶法和物理场预处理,可将淀粉乳的初始浓度提高至 40%以上,减少淀粉乳的初始水分含量,制备高浓度淀粉糖产品。该项技术应用于玉米淀粉液化、糖化过程中,具有降低能耗、节约用水、提高产量、提高单位设备利用率、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等特点,有着巨大的应用价值。
江南大学 2021-04-11
酶法拆分生产(S)-萘普生
萘普生是一种传统的非处方消炎、镇痛药物。作为一种手性药物,其(S)-构型化合物的消炎活性是(R)-构型的28倍。对化学法合成的消旋萘普生进行拆分,得到光学纯的(S)-萘普生,可以有效地提高药效,减少毒副作用。 我们采用自行开发的重组酯酶催化消旋萘普生甲酯的立体选择性水解,(S)-萘普生甲酯水解生成相应的(S)-萘普生,未反应的(R)-萘普生甲酯在强碱环境下进行消旋,得到消旋萘普生甲酯,回收后与新鲜底物混合,重新用于拆分反应。 由于萘普生甲酯在水中溶解性差,与酶接触面积小,反应时底物浓度通常比较低,本项目中,我们采用简单的机械破碎的方法,对底物进行粉碎,获得细微的底物颗粒,极大地增加了萘普生甲酯颗粒的表面积,从而有效地提高了纯水相反应介质中萘普生甲酯的酶促反应速率,底物浓度可达到5%,并且反应结束后通过简单过滤即可实现底物与产物的分离,工艺简单。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2-01
酶法拆分生产(S)-萘普生
萘普生是一种传统的非处方消炎、镇痛药物。作为一种手性药物,其(S)-构型化合物的消炎活性是(R)-构型的28倍。对化学法合成的消旋萘普生进行拆分,得到光学纯的(S)-萘普生,可以有效地提高药效,减少毒副作用。我们采用自行开发的重组酯酶催化消旋萘普生甲酯的立体选择性水解,(S)-萘普生甲酯水解生成相应的(S)-萘普生,未反应的(R)-萘普生甲酯在强碱环境下进行消旋,得到消旋萘普生甲酯,回收后与新鲜底物混合,重新用于拆分反应。由于萘普生甲酯在水中溶解性差,与酶接触面积小,反应时底物浓度通常比较低,本项目中,我们采用简单的机械破碎的方法,对底物进行粉碎,获得细微的底物颗粒,极大地增加了萘普生甲酯颗粒的表面积,从而有效地提高了纯水相反应介质中萘普生甲酯的酶促反应速率,底物浓度可达到5%,并且反应结束后通过简单过滤即可实现底物与产物的分离,工艺简单。相关技术已申请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1010114462.8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3
干胶法合成钛硅分子筛
钛硅分子筛(TS-1)对于以双氧水为氧化剂的许多低温有机反应,如烯烃环氧化、醇类氧化为醛或酮、芳香族化合物羟基化反应以及环已酮氨肟化反应中都表现出较高的性能,已在苯酚羟基化和环已酮氨肟化工业生产过程中得以应用。目前工业TS-1分子筛合成方法是以四丙基氢氧化铵(TPAOH)为模板剂,使正硅酸乙酯(TEOS)和钛酸酯相继水解,先经水热合成得到初产品,再对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泡沫分离法处理染料废水工艺
项目简介染料工业是世界主要化学工业之一,染料生产过程和使用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水,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污染源。目前工业化生产和研究的染料废水处理方法主要是吸附、化学降解、电解、膜分离和生物法等,这些方法中有的成本高、有的工艺复杂、有的产生二次污染。泡沫分离技术是近些年发展比较快的分离技术,泡沫分离技术具有设备简单、投资少、能耗低和不产生污染而越来越受到更多研究者的重视。本工艺是用泡沫分离法处理染料废水,因此成本低、工艺简单和不产生二次污染且能在废水处理的同时能得到染料产品。二、市场前景目前,我国合成染料年产量位居世界。这些染料是芳香族化合物,结构复杂,难降解,具有潜在毒性。染料废水直接排放,一方面造成染料的浪费,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将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并可能通过食物链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利用泡沫分离技术具有设备简单、投资少、能耗低和不产生污染的特性,探索成本低、工艺简单和不产生二次污染且能在废水处理的同时得到染料产品的新的染料废水处理方法和工艺—泡沫分离法处理染料废水工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三、规模与投资  日处理100吨印染废水,投资30万元。四、生产设备  主要生产设备是泡沫分离塔和鼓风机。五、合作方式  共同开发和技术服务。项目负责人:吴兆亮联系电话: 022-26564304
河北工业大学 2021-04-13
微生物发酵法生产低聚果糖
低聚果糖是由果糖基连接生成的多糖,微生物来源的果聚糖是含 有β (2→6) 糖苷键及少量β (2→1)侧链的果聚糖,低聚果糖具有改善肠道菌群平衡的作用。低聚果糖特有的理化特性和生理功效如水溶 性膳食纤维、双歧杆菌增殖因子等是以高纯度低聚果糖为原料作实验 而得结论。除了具有天然多糖共同的特点如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 安全无毒,还具有抗肿瘤、抗糖尿病、免疫增强、降血脂等多种重要 的生物学功能,而且可用于制备纳米材料,在生物医药和功能食品等 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能,体现出巨大的潜在市场价值。 国内目前 以酶转化法生产的低聚果糖执行国家低聚果糖标准 GB/T 23528- 2009,产品是蔗糖-果糖或果糖-果糖聚合度为 2-9 的功能性低聚糖, 分子量为 342-1476。 新一代低聚果糖采用菌体发酵法合成生产,美 国市售产品分子量约 5000。是很好的益生元产品。 项目特色和创新之处: 南开大学环境微生物与微生物制造研究室从发酵食品中分离得 到一株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LL3),它能够利用 蔗糖合成低聚果糖。为了提高低聚果糖的产量和纯度,项目组采用温 敏质粒结合反向筛选标记-------无痕基因敲除法对菌株的其他胞外产 物和六个胞外蛋白基因以及 3 个细菌胞外多糖基因(簇)进行了敲除; 5 L 罐分批发酵低聚果糖的产量(42 h)达到 43.34 g/L。为了进一步 提高蔗糖酶的分泌表达,项目组整合强启动子和信号肽对菌种进行改 造,在 5 L 发酵罐采用补料分批发酵工艺,菌株低聚果糖产量达 101.7 g/L。分子量约 5000 Dal,纯度 95%以上。 项目特色: 1. 菌种(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LL3 是分离自传统发酵食品,生 产主要原料为蔗糖;菌种改造采用无痕基因编辑技术,具有安全性 2. 补料分批发酵产量为:101.7 g/L;分子量约为 5000;纯度大于95.0%; 3. 授权专利号为:ZL201410405975.2 市场应用前景: 目前,低聚果糖的应用领域逐步扩大,除了生产人类保健品口服 制剂之外,在中老年营养品、中老年专用奶粉、婴儿奶粉、部分营养 饮料等中实施添加;某些化妆品中也需要加入低聚果糖。还是替代抗 生素在饲料中添加的主要成分之一。随着肠道菌群影响人类健康研究 新成果的不断报道,低聚果糖----益生元/膳食纤维越来越受到人们 的青睐。开展该产品的生产将会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另 外,生产中实施废菌体回用技术工艺,可使发酵做到近零排放,具有 绿色生态效益.
南开大学 2021-04-13
酯化反应膜法强化生产工艺
目前乙酸乙酯等的合成方法是以乙酸和乙醇为原料,采用浓硫酸为催化剂来制取,该法副反应多且受限于反应平衡转化率提高、后处理工艺复杂、生产成本高、设备腐蚀严重、废酸排放污染环境。采用新的酯化反应技术和可代替硫酸的新型酯化催化剂及分离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本项目技术采用固体酸代替硫酸,采用透水膜打破反应平衡,反应转化率可以提高到98%以上,减少废酸排放,反应时间缩短到2h,工艺节能绿色,实现了部分节水减排。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4-13
生物法生产2,3-丁二醇
由于2,3-丁二醇结构较为复杂,化学合成2,3丁二醇成本较高,而不像1,4-丁二醇用乙炔合成那样具有成熟简单的工艺,所以一直很难实现大工业化生产。用生物法来制备2,3丁二醇既符合绿色化工的要求,又可避免化学合成的困难,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项目从2,3-丁二醇生物合成途径和整体代谢调控网络着手,在系统分析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细胞代谢网络的基础上,运用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合理修饰细胞代谢途径,使整体代谢网络与中心代谢有机结合,提高代谢途径的物质定向流量,提高2,3-丁二醇的生物合成量,最后根据基因工程菌株的细胞特点,确定了大规模发酵生产2,3-丁二醇新型工业化发酵调控策略。我们通过基因改造、培养基及调控策略的优化,目前发酵水平BD的产量达到130g/L,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我们采取萃取/高真空精细分馏的分离方法已获得了纯度达95%结构为内消旋的2,3-丁二醇。该项目?00?年获国家科技部“863”产品导向课题资助。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3
酶法拆分生产D-泛酸技术
D-泛解酸内酯是D-泛酸钙与D-泛醇的重要手性中间体。D-泛酸作为一种重要的药物、食 品添加剂和饲料添加剂,用途广,市场大,目前全球D-泛酸钙消费量大约17000t/a,欧美各国 是D-泛酸钙的主要消费市场,其中美国约3200t/a、欧洲约2800t/a、亚洲约2500t/a、拉美等地 区约500t/a。D-泛酸钙在全球市场呈现平稳增长态势,自然年增长率约5%。市场分析,泛酸钙 作为饲料添加剂其销量将稳步增长,而它作为抑郁症的辅助治疗剂以及风湿性关节炎的辅助治 疗药物前景十分光明。D-泛醇又称为维生素原B5,在体内能转化为泛酸,进而合成辅酶A,具 有促进蛋白质、脂肪、糖类的代谢,保护皮肤表面和毛发光泽、防止疾病发生的作用,广泛应 用于化妆品和个人洗护用品。随着D-泛酸钙和D-泛醇新用途的不断被发掘,预计其国际市场 销售有望迅猛增长。 该反应中DL-泛内酯浓度20~25%,单次拆解率>30%;单批次反应周期<24 h;固定化酶重 复使用不少于50次。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3
微生物法高效合成灯盏乙素
已有样品/n首次实现利用葡萄糖为原料微生物高效合成灯盏乙素,在3升发酵罐,发酵93h,灯盏乙素产量可达500毫克/升,预计近期内能达到3克/升,并已初步建立了提取工艺。灯盏乙素微生物合成技术与传统生产方法相比,灯盏乙素生产能不受土地种植面积和植物生长时间限制、生产效率不受自然条件限制、对环境更加友好、灯盏乙素含量高成份单一、分离提取更容易、成本大幅降低,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目前国内灯盏乙素年产量约10吨,随着国内市场逐年增长,五年内灯盏乙素需求量至少可增长到70吨,如果国际市场打开,灯盏乙素纯品需求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1-01-12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2 23 24
  • ...
  • 236 23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