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聚合物基电子封装材料用高性能助剂的制备技术
随着电子封装技术向着“高密度、薄型化、高集成度”不断发展,对聚合物基电子封装材料的各项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我国在先进电子封装材料的研究和应用上与日本、韩国及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团队通过与无锡创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无锡东润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研发了一系列具备自主知识产权、高附加值以及高性能的电子封装材料用关键助剂,包括环氧树脂增韧剂、环氧树脂固化促进剂、高性能有机硅树脂等,并获得江苏省相关科技计划项目及人才项目的立项支持。相关功能助剂的应用可有效提升电子封装材料的性能,对突破国内高档电子封装材料研发生产的技术瓶颈,提升我国微电子封装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积极作用。
江南大学 2021-04-13
聚合物基电子封装材料用高性能助剂的制备技术
随着电子封装技术向着“高密度、薄型化、高集成度”不断发展,对聚合物基电子封装材料的各项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我国在先进电子封装材料的研究和应用上与日本、韩国及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团队通过与无锡创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无锡东润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研发了一系列具备自主知识产权、高附加值以及高性能的电子封装材料用关键助剂,包括环氧树脂增韧剂、环氧树脂固化促进剂、高性能有机硅树脂等,并获得江苏省相关科技计划项目及人才项目的立项支持。相关功能助剂的应用可有效提升电子封装材料的性能,对突破国内高档电子封装材料研发生产的技术瓶颈,提升我国微电子封装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积极作用。 
江南大学 2021-04-13
天津市基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天津市基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基理科技”)于2008年创立,作为国内领先的科研服务平台提供商,始终致力于成为客户业务创新、信息化转型过程中值得托付与信赖的合作伙伴。 基理科技深耕科研行业十余年,以信息化技术为核心、以人工智能为载体、以大数据为动力、以行业应用场景建设为路径,聚焦用户核心需求,向用户提供场景化解决方案,支持高等院校、医疗机构、科研院所、科研企业在内的实验室管理信息化转型实践。目前已为全国超过400余家高校及科研院所,80万余名用户提供产品及解决方案。 基理科技高度重视自主创新,在北京、上海、苏州等地均设有研发中心,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双软认定企业”等资质。多年来在大数据、物联网等领域获得了多项专利及软件著作权。 面向未来,基理科技将与广大用户与合作伙伴携手,共同创造更加高效、舒适的科研环境。积极践行“让科研更简单、更安全”的企业愿景,为推动国内实验室信息化建设贡献力量!
天津市基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1-12-07
一种海洋混凝土结构用高强耐蚀铁素体/贝氏体双相钢筋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洋混凝土结构用高强耐蚀铁素体/贝氏体双相钢筋及其制备方法,钢筋具有铁素体/贝氏体双相显微组织,其中贝氏体所占比例为50%?60%,钢筋的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比含量为:C:0.015%~0.020%,Si:0.45%~0.55%,Mn:1.1%~1.5%,Cr:10.5%~11.2%,Ni:1.0%~1.5%,Mo:0.8%~0.95%,V:0.03%~0.06%。本发明通过多元素复合合金化设计,结合钢筋成型中的控轧控冷,获得的钢筋具有高强韧的铁素体/贝氏体双相组织,同时具有优异的耐海洋氯离子侵蚀的高耐蚀性,可在严酷海洋侵蚀环境的混凝土结构中实现长寿命服役。
东南大学 2021-04-11
兼具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的准固态可充电锂离子电池新体系
关键词:兼具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的准固态可充电锂离子电池新体系 针对现有锂离子电池体系在能量密度与安全性上的瓶颈,王治宇、邱介山教授团队利用凝胶电解质中硫化锂正极与硅负极之间的稳定多电子氧化还原反应,在实现高能量密度(506-802 Wh kg-1)的同时,从原理上根除了高活性金属锂负极或释氧正极对电池寿命与安全性的影响,发展了一类具有本质安全性的高能量准固态锂离子电池新体系。获得的软包电池在过热、内/外部短路、机械穿刺/切割及水/氧破损等滥用条件下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且可在-20 至 60oC 宽温区内正常工作。在联用原位紫外光谱、原位 X 射线衍射及原位电化学阻抗谱深入理解揭示其多硫化物介导反应机理基础上,发展了限域空间内构建导电吸附-催化双功能活性位点,提升电池在低离子迁移率凝胶电解质中氧化还原反应效率的有效策略。此项工作为弥补二次电池安全性与能量密度之间的鸿沟,发展高可靠性、高环境适应性的新型电池提供了新的思路,在载人交通工具、空间技术、植入医疗等对储能技术安全性、可靠性需求突出的领域极具应用前景。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4-13
利用单一YAG: Ce3+荧光粉和紫外LED芯片匹配获得白光的制备
最近以来,LED照明以其节能环保等优点,获得了大规模的应用。 传统的黄色荧光粉YAG:Ce3+在蓝光LED芯片激发下发出黄色的光,通过蓝光和黄光复合产生白光,但这种粉体不能应用于高能量的紫外LED芯片产生白光,因为YAG:Ce3+的光谱中缺乏蓝光波段。本项目通过特有的表面包覆和处理技术,使得YAG:Ce3+的外观和普通YAG:Ce3+没有区别,但在紫外光365nm激发下,不仅呈现出黄光发射,而且具有蓝光发射,通过调控膜层的组成和厚度,匹配与紫外LED芯片时,器件发射出CIE坐标(0.32,0.33)的白光。 利用此方法,可使得YAG:Ce3+粉发出蓝光和黄光两种波段,进而复合产生白光,工艺简单,技术领先。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利用单一YAG: Ce3+荧光粉和紫外LED芯片匹配获得白光的制备
成果简介: 最近以来,LED照明以其节能环保等优点,获得了大规模的应用。 传统的黄色荧光粉YAG:Ce3+在蓝光LED芯片激发下发出黄色的光,通过蓝光和黄光复合产生白光,但这种粉体不能应用于高能量的紫外LED芯片产生白光,因为YAG:Ce3+的光谱中缺乏蓝光波段。本项目通过特有的表面包覆和处理技术,使得YAG:Ce3+的外观和普通YAG:Ce3+没有区别,但在紫外光365nm激发下,不仅呈现出黄光发射,而且具有蓝光发射,通过调控膜层的组成和厚度,匹配与紫外LED芯片时,器件发射出CIE坐标(0.32,0.33)的白光。 利用此方法,可使得YAG:Ce3+粉发出蓝光和黄光两种波段,进而复合产生白光,工艺简单,技术领先。
电子科技大学 2017-10-23
一种氮化硅或氮化硅/碳化硅复合粉体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氮化硅或氮化硅/碳化硅复合粉体的制备方法。技术方案一:以20——30wt%的单质硅和70——80wt%的碱金属无机盐为原料,再外加所述原料0——3wt%的催化剂,混合,干燥;然后在氮气气氛和1200——1400℃条件下保温2——5h,自然冷却,洗涤,制得氮化硅粉体。技术方案二:以5——15wt%的含硅源的物质、70——80wt%的碱金属无机盐和5——15wt%的碳黑为原料,再外加所述原料0——3wt%的催化剂,混合,干燥;然后在氮气气氛和1200——1400℃条件下保温2——5h,自然冷却,洗涤,得到氮化硅/碳化硅复合粉体。本发明具有生产成本低、工艺简单和易于工业化生产的特点;所制备的氮化硅或氮化硅/碳化硅复合粉体粒度均匀、晶体形貌好和物相纯度高。 (注:本项目发布于2015年)
武汉科技大学 2021-01-12
聚焦二十大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筑牢国家强盛之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鲜明提出,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连日来,会场内外的广大科技和教育工作者热议报告,表示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筑牢国家强盛之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不懈奋斗。
央视新闻 2022-10-20
MSER:聚合物基三维连续网络的导热复合材料
伴随着5G、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工业4.0、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等领域的技术发展,电子器件正朝着高功率、高集成化和便携式的方向发展,这亟需高效、轻质和高稳定性的热管理材料和方案来保证电子产品的效率、可靠性、安全性、耐用性和持续稳定性。如何大幅提高导热材料的热导率一直是热管理材料行业的技术痛点,也是促进消费电子、5G设备、高功率芯片、集成电路、电池等突破功率限制的关键。由于传统导热材料如金属、无机导热材料存在质量大、柔性差等缺点,导热聚合物的应用正在不断向高导热材料领域渗透。聚合物导热材料在成本、可加工性、柔韧性及稳定性等方面更有优势。但绝大多数的聚合物自身的导热性很差(一般导热系数为0.2 ~ 0.5 W/mK),无法满足高导热的需求,开发高导热的聚合物复合材料已经成为该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采用复合高导热填料(如石墨烯、碳纳米管、氮化硼、金属氧化物等)是一种简单而高效的方式来提高聚合物基体的热导率,目前在工业生产已经有了广泛的应用。现有的大量研究表明,在聚合物材料内部构建导热网络可以在低添加量的条件下实现热导率的大幅度提高,这种三维渗流网络(如图1所示)可以为声子的快速传递提供通道,从而加速热量沿着三维网络进行传递。 封伟团队在综述中重点介绍了不同三维导热网络的构建及在制备聚合物导热复合材料方面的最新进展,如石墨烯三维网络、碳纳米管网络、氮化硼网络、金属三维导热网络等。讨论了不同导热材料三维网络的构建方法、结构取向调控方法及影响导热性能的关键因素(取向性、界面连接性、网络密度等)。同时,比较了不同的填料形式(分散颗粒填料与三维连续填料网络)对复合材料热导率的影响。相比于共混法制备的导热复合材料,基于三维填料网络的复合材料在填充比、分散性、取向控制及热导率提升率上都具有明显的优势。毫无疑问,三维连续导热网络的形成对于提升聚合物热导率至关重要。可以预见,三维导热填料网络的设计将作为一种实现聚合物高导热率的重要手段,成为新一代热管理系统的研究热点。 极端环境热管理系统在能源化工、通讯卫星、高速飞行器及人工智能等领域都发挥重要作用。导热复合材料作为热管理系统的关键材料,直接影响着其在不同环境内的热传导方向和效率。近年来,天津大学封伟教授团队以高导热碳复合材料为研究基础,针对其存在的导热各向异性、易损伤、压缩回弹性差以及与高弹性难以兼顾的问题,提出了通过微观结构设计、界面优化、分子级相互作用优化,分别实现复合材料的定向高导热、弹性高导热及自修复高导热,探索其在复杂界面和极端环境热传导领域的应用。
天津大学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72 73 74
  • ...
  • 93 94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