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基于核酸适配体的抗生素快速检测试纸
抗生素能有效防治动物疾病并促进生长,在畜牧业、养蜂业等领域被大量使用。而超过规定的滥用会造成抗生素在动物源性食品及环境中积累,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产生危害。抗生素传统检测方法比如微生物检测、HPLC 等理化分析不仅灵敏度低,而且不能满足对食品和水源等抗生素含量的现场检测。目前市场上有一些基于抗体的抗生素检测试剂,但抗体种类有限,质量良莠不齐。核酸适配体本质上以单链 DNA 为主,不仅能特异性识别抗生素,而且具有亲和力高、温度稳定性好、成本低、质量高度稳定等特性,有望取代抗体在抗生素快检试剂中充当靶分子识别元件。 本实验室长期以来致力于抗生素特异性适配体的筛选和优化,已获得一批能高特异性高亲和力结合抗生素的适配体序列。利用这些适配体研制了抗生素快速检测试纸。以卡那霉素为例,利用卡那霉素特异性适配体修饰的金纳米粒子(AuNPs-apt)作为探针,与适配体互补的寡核苷酸 DNA1 修饰的银纳米粒子(AgNPs-DNA1)作为信号放大元件,设计制备的试纸能够在 10 min 之内完成检测,利用肉眼辨别的检测限可达到 35 nmol/L,远低于欧盟规定乳制品中卡那霉素含量不得超过 150 μg/kg (约 265 nmol/L)。若采用胶体金读数仪,不仅可实现定量测定,检测限更可达到 80 pmol/L。对于蜂蜜等成分相对简单的样品,可直接用试纸进行测定。对于牛奶、奶粉、肉类等成分较复杂或非液态样品,须经简单样品处理后测定。样品处理过程可采用标准化流程,时间小于 30 min。
江南大学 2021-04-11
粗粒土颗粒破碎机理与统一强度及本构理论
本项目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重点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等为依托,历时十余年研究,建立了粗粒 土颗粒破碎机理与塑性本构理论。主要取得的科学发现点如下:(1) 针对传统强度理论无法描述粗粒土的颗粒破碎、各向异性、尺寸效应 等问题,建立了粗粒土三维统一非线性强度理论。该强度理论能够准确地模拟粗 粒土因颗粒破碎所导致的偏平面及子午面上非线性的强度特征;能够合理地反映 粗粒土因自重产生的横观各向同性的强度特征;能够准确地模拟粗粒土复杂的各 向异性的强度特征;还能够合理地反映粗粒土三维尺寸效应的强度特征。(2) 提出考虑中主应力影响的粗粒土三维边界面本构理论。试验表明,粗 粒土剪胀特性与中主应力系数相关,据此提出了考虑中主应力影响的粗粒土三维 应力-剪胀方程。针对传统本构模型无法描述中主应力对应力变形影响的问题, 建立了考虑中主应力影响的粗粒土三维边界面本构模型。在边界面理论框架下, 建立了屈服面与边界面的演化规律,获得了应力变形特征。(3) 提出颗粒破碎影响的状态相关塑性本构理论。试验发现粗粒土颗粒破 碎会导致颗粒级配发生变化,细颗粒填充粗颗粒孔隙,进而使得临界状态线发生 移动,并伴随能量散耗,因此,提出了考虑颗粒破碎的三维临界状态面及临界状 态理论。粗粒土在压缩和剪切作用下,颗粒破碎,并具有状态相关性,因此,提 出了考虑颗粒破碎的应力-孔隙耦合状态方程。根据所提出的考虑颗粒破碎三维 临界状态面,建立了考虑颗粒破碎影响的状态相关塑性理论。
重庆大学 2021-04-11
粗粒土颗粒破碎机理与统一强度及本构理论
我国粗粒土分布广泛,在强震、高应力等复杂应力条件下,高土石坝、高边 坡和岛礁工程中,粗粒土易产生颗粒破碎,导致其级配发生改变并伴随能量耗散, 从而引起边坡及坝体变形失稳破坏。研究粗粒土在颗粒破碎情况下的本构模型以 及评价工程安全稳定是目前粗粒土研究的热点问题。本项目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重点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等为依托,历时十余年研究,建立了粗粒 土颗粒破碎机理与塑性本构理论。主要取得的科学发现点如下: (1)  针对传统强度理论无法描述粗粒土的颗粒破碎、各向异性、尺寸效应 等问题,建立了粗粒土三维统一非线性强度理论。该强度理论能够准确地模拟粗 粒土因颗粒破碎所导致的偏平面及子午面上非线性的强度特征;能够合理地反映 粗粒土因自重产生的横观各向同性的强度特征;能够准确地模拟粗粒土复杂的各 向异性的强度特征;还能够合理地反映粗粒土三维尺寸效应的强度特征。 (2)  提出考虑中主应力影响的粗粒土三维边界面本构理论。试验表明,粗 粒土剪胀特性与中主应力系数相关,据此提出了考虑中主应力影响的粗粒土三维 应力-剪胀方程。针对传统本构模型无法描述中主应力对应力变形影响的问题, 建立了考虑中主应力影响的粗粒土三维边界面本构模型。在边界面理论框架下, 建立了屈服面与边界面的演化规律,获得了应力变形特征。 (3)  提出颗粒破碎影响的状态相关塑性本构理论。试验发现粗粒土颗粒破 碎会导致颗粒级配发生变化,细颗粒填充粗颗粒孔隙,进而使得临界状态线发生 移动,并伴随能量散耗,因此,提出了考虑颗粒破碎的三维临界状态面及临界状 态理论。粗粒土在压缩和剪切作用下,颗粒破碎,并具有状态相关性,因此,提 出了考虑颗粒破碎的应力-孔隙耦合状态方程。根据所提出的考虑颗粒破碎三维 临界状态面,建立了考虑颗粒破碎影响的状态相关塑性理论。
重庆大学 2021-04-11
一种屈服强度大于 700MPa 的复合钢板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屈服强度大于 700MPa 的复合钢板的制备方 法及其产品,属于复合钢板领域。其包括如下步骤:S1 对搪瓷钢和高 强钢的结合面进行清理,使结合面无氧化铁皮;S2 将结合面清理洁净 的搪瓷钢和高强钢采用点焊方式焊接为一体,获得待轧制坯体,接着 对待轧制坯体进行再加热,所述再加热的出炉温度为 850℃~900℃; S3 对经过再加热的待轧制坯体进行轧制,所述轧制采用多道次反复轧 制,轧制成品厚度为 15m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基于可达性和可达强度的公交线路网络优化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可达性和可达强度的公交线路网络优化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公交线路网络优化基础数据并将该公交线路网络作为初始公交线路网络,计算初始公交线路网络目标函数值,利用遗传算法计算得到最优公交线路网络。本发明可以在满足原有的出行需求服务基础上提高线网可达性,实现可达强度与出行强度匹配最大化,使公交运营成本最小化,节约公交资源。
西南交通大学 2016-10-14
一种高静压下液电脉冲激波强度的获取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静压下液电脉冲激波强度的获取方法;液 电脉冲激波发射器通过脉冲电容器向液体间隙放电,通过电弧、空腔 的快速膨胀向外辐射激波。液电脉冲激波发射器一般工作在深海或深 地环境,其周围静压随着工作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放电过程受到静压 的影响使得激波强度与常压下的激波强度有较大差异。本发明提出通 过将激波产生过程分为预击穿过程和主放电过程两个阶段,利用预击 穿时延随静压的变化关系计算预击穿过程中的能量损耗;基于流体力 学方程考虑静压对液体密度、激波传播速度及空腔膨胀速率的影响, 计算不同静压下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火焰形状与混合强度在线可调的低 NOx 旋流燃烧器
1、改进传统燃烧器扩口设计,形成多个扩口小片层叠布置的角度可调的扩口,从而改变喷口火焰的形状。 2、改进齿形环的设计,可以在线调节齿形环位置和角度,使得气流之间的混合过程得以调节。 3、燃烧稳定,可实现低于 50%负荷稳燃,燃煤时 NOx 原始排放可<200mg/m3。 4、具有广泛的燃料适应性,在不改变结构的时候可以同时适用于 Vdaf=15~35%之间的煤种。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1
一种垃圾焚烧灰固化重金属高强陶粒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垃圾焚烧灰固化重金属高强陶粒的制备方法,将垃圾灰、盐渍土5、玻璃粉、碳酸钙、碳酸钠按一定重量比例混合,水料比为0.25~0.40,制成球形颗粒,再经干燥、烧结工艺制成;为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用途渠道;本发明以危险废弃物--垃圾焚烧飞灰作为陶粒原料,通过特定工艺制备成高强陶粒,即便在恶劣环境下也有着极其显著的重金属固化性能,具有极高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本发明既实现了固废的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又避免了二次污染。
天津城建大学 2021-04-11
一种高强高导电铜 -稀土合金材料及其制备工艺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强度导电铜 -稀土合金材料及其制备工艺, 合金各 成分的按质量比为:铜:铬:钕为 97.6-98.8:0.4-1.1:0.02-0.08.本发明制 备工艺包括合金的熔铸工艺、合金熔铸后的处理工艺,合金熔铸后的处理 工艺中直接对合金铸锭冷轧,再进行时效处理。本发明所述制备工艺在合 金熔铸时,直接添加纯金属 Cr 颗粒,浇铸温度为 1100℃-1250℃。 本发明合金材料具有
南昌大学 2021-04-14
一种用于 FCB 法自动焊高强韧性药芯焊丝材料
本发明的一种用于 FCB 法大线能量埋弧自动焊的高强度、高韧 性药芯材料,用于细化焊接热输入量大于 150KJ/cm 以上焊缝金属的晶 粒,提高焊缝金属的强度与韧性。药芯焊丝材料是用 SPCC 市售钢带, 包覆各种合金粉。包覆的各种合金粉为:硅钙合金,电解锰,钒铁, 钛铁,氮化铬,钼铁,氧化物稀土铈,雾化铁粉。本发明用 Ti、V 的 氮化物与 Ce 的硫化物作为细化焊缝金属的质点,拖拽奥氏体晶界的迁 移和晶粒长大,细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34 35 36
  • ...
  • 52 5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