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多功能柔性可穿戴天线
可穿戴天线在数据无线传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可穿戴天线的设计与常规天线有很大的不同。首先是人体对于天线辐射有非常大的散射作用。天线在人体附近会出现增益降低,匹配变差,方向图恶化等现象。其次,柔性可穿戴天线需要在各种物理形变,温度、湿度变化的情况下保持性能的稳定性。另外,人体在长期电磁辐射环境下的安全风险也要在天线设计的同时予以考虑。所有这些问题都给可穿戴天线的设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而近年来,电磁超材料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作为一种人工合成的材料,超材料可以拥有多种自然界中很少存在、甚至不存在的特性。这些特性给予了天线设计一个新的思路,使设计者在材料选择中有更大的自由度。基于超材料的多种新型天线已经展示出了新颖、优异的性能,如双频、多频工作,尺寸的超小型化,以及各种可重构能力。虽然这些性能对于可穿戴领域有很强的吸引力,但现阶段对于超材料的研究还是主要集中在传统天线领域,在可穿戴领域,基于超材料的天线设计并不多见。 基于以上背景,该项目研究一方面,可穿戴领域迫切得需求天线设计的创新理论,另一方面,基于超材料的天线显示出了多种优异的性能。因而,研究思路是将这两个当前最有活力的研究领域结合起来,将电磁超材料的理论引入可穿戴天线设计领域,大幅度的提高可穿戴天线的性能,丰富其功能。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1
柔性有机热电薄膜的研究
未经处理的PEDOT:PSS聚合物在成膜后反复弯曲不到十次循环就会出现明显裂纹,完全无法满足柔性热电器件的要求。改善PEDOT:PSS薄膜的机械柔性成为首要任务。李其锴在阅读大量的文献后,提出加入离子液体增加导电高分子链间相互作用力,形成交联结构,从而实现机械性能的改善目的。在试验过程中尝试过多种离子液体,最终选定了表现较优的LiTFSI。实验结果出乎意料,新型的柔性有机热电薄膜10000次循环后仍保持稳定的电性能。此外,该LiTFSI/PEDOT:PSS复合柔性有机热电薄膜的电学性能较未处理的PEDOT:PSS薄膜提高了近2个数量级,其功率因子达到75μW·m-1K-2,拉伸应变达到了20%以上。 目前,发展兼具力学柔性和热电性能的柔性热电薄膜材料与器件已经是刘玮书团队的重要发展方向。刘玮书团队相关研究成果已经提交专利申请,并会被应用到新型的电子皮肤的温觉仿真中。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3
柔性电子多维感知及应用
具有高灵敏和多维集成的柔性感知电子器件在可穿戴健康监测和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当今重要前沿研究方向之一。现有国内外柔性感知在高灵敏测量、多感知集成、低信号耦合、低成本加工上存在技术瓶颈,实际应用面临巨大挑战。针对这一问题,团队原创地提出一种基于热感应的多维传感新机理,利用热敏膜和外界的传导/对流换热对自身电阻的调控,实现
清华大学 2021-04-14
柔性电子与智能集成系统
面向并紧密结合实际工程需要和重大社会需求,发展了多个系列的柔性电子器件、电路模块、集成化系统及可视化软件界面。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成果简介 面向并紧密结合实际工程需要和重大社会需求,发展了多个系列的柔性电子器件、电路模块、集成化系统及可视化软件界面。包括:(1)“基于RFID的柔性电路及系统”,研制的RFID柔性电路模块集成在消防人员的头盔上,发展了一款可穿戴RFID人员识别和搜救系统;(2)“基于透明电路的超宽带无线定位智能眼镜”,创新性地将UWB无线定位技术和透明电路结合在一起,研制出了一款可进行实时无线探测定位的智能眼镜,实测无线定位距离300米以上,定位精度10cm以内;(3)“基于全柔性电路集成的智能口罩及无线实时呼吸监测系统实现”,研制了搭载多传感器芯片的柔性电路无线模块,并集成到口罩中实现对人呼吸健康的实时监测,并通过云平台和开发的手机端App进行发热、咳嗽、呼吸频率异常等症状的预警;(4)“面向多载体的UWB超宽带单基站无线定位系统”,已在大型隧道工程现场进行了推广应用,用于地下空间施工车辆、人员的无线定位、监测和安全管控,具有易布置、远距离、高精度的突出特点。
西南交通大学 2022-09-13
柔性薄膜超级电容器
随着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快速发展,将微型电子设备运用到可穿戴设备或者作为生物植入物的可行性越来越大。用柔性电子器件来替代传统的硬质电子器件的重要性也愈加凸显,如何解决柔性电子设备的储能问题,是实现这些可能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成果设计并制备了一种新型柔性微型超级电容器,其具有制备工艺简单,成本较低,适用于各种粉末状电极材料等特点。
电子科技大学 2015-12-24
柔性石墨烯加热膜产品
春寒料峭,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形势严峻,加上持续的阴雨天气,近日武汉的气温断崖式下滑。为了避免交叉感染,保证通风条件,武汉一线医护人员无法在工作、休息区域开启空调加温。他们身着憋闷的防护服,衣服汗潮极易受凉,这着实是抗疫医疗人员面临的一个难题。尤其在医疗资源短缺的情况下,节约使用防护服的他们更值得称赞。看到这一情况,嘉庚创新实验室团队—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郑南峰教授、萨本栋微米纳米科学技术研究院吴炳辉副教授,随即想到课题组前期的一项研究成果——柔性石墨烯加热膜产品,可以在低温阴天给医护人员带来健康保障,更无忧地抗击疫情。 团队研发的石墨烯远红外加热产品,采用石墨烯导电膜通电后可高效发射出与人体辐射相近的远红外,能够提升人的基础体温。温暖守护的背后是科研工作者的马不停蹄奋战,紧急启动产品生产工艺方案调整,与下游制作商合作,采取边生产边发货方式,力争在疫情期间持续向湖北武汉抗疫前线输送石墨烯热敷腰带等产品。 受限于学生延迟开学而导致研发人手不足的现状,由郑南峰教授、吴炳辉副教授及石墨烯工程与产业研究院6位工程师,亲自下到生产一线,联合厦门晞和科技有限公司彻夜加班赶制了一批电热护腰带、地板加热片、加热床垫等石墨烯远红外加热产品,于2月20日一早将第一批产品通过中山医院搭乘专机驰援湖北一线,为医护人员开展救治和患者康护贡献厦大力量。 厦大附属中山医院援助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的二队医院人员表示,这段时间的武汉较为阴冷,厦大的石墨烯加热腰带及地暖等产品他们已经开始使用,操作方便并且加热保暖效果非常好,他们衷心感谢厦大和嘉庚实验室科研团队的支持和帮助。 患难见真情,天寒暖人心。我校科研工作者在奋斗一线的同时,与我校石墨烯工程与产业研究院密切合作的福建经纬集团有限公司也提供了口罩物资援助,在这个抗疫的冬天,所有人的行动都暖在心,武汉加油!
厦门大学 2021-04-11
中国海洋大学与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团队联合在高性能蛋白基海洋仿生材料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
研究团队多年来聚焦在湿环境下具有高延展性的扇贝足丝,克服了天然材料提取表征困难等技术难题,从扇贝足丝蛋白中首次报道了一种具有高延展性的纤维蛋白材料Sbp5-2,并联合开展了材料组装机制及应用研究,该研究加深了对蛋白基海洋生物材料组装分子机制的认识,为未来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海洋生物医用材料奠定了基础。
中国海洋大学 2022-06-02
东南大学杨洪教授课题组研发高性能仿弹尾虫软跳跃机器人
日前,东南大学智能材料研究院、化学化工学院杨洪教授课题组在光控软驱动器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开发了一种具有卓越跳跃性能的软体机器人。研究成果于近日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德国应用化学》上,并被选为VIP论文。
东南大学 2023-03-08
高压储氢装备
氢能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等国家重要战略规划的重点支持方向,氢能的开发和利用已经成为新一轮世界能源技术变革的重要路径。氢能应用的关键之一在千储氢技术,即如何实现安全、高效、经济的氢气储存。高压气态储氢具有设备结构简单、压缩氢气制备能耗低、充装和排放速度快、温度适应范围宽等优点,在较长时间内将占据氢能储存的主导地位。 浙江大学相关团队在国内最早开展高压气态储氢技术与装备研究,原创性地提出了全多层高压容器结构,为我国首座商业规模制氢加氢站研制成功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上容积最大的全多层高压储氢容器,被誉称为“世界第一罐”;建立了纤维全缠绕高压储氢气瓶结构-材料-工艺一体化的自适应遗传优化设计方法,解决了超薄铝内胆成型、高抗疲劳性能的缠绕线形匹配等关键技术,实现了车载储氢瓶的轻晕化设计与制造,研制成功的车载轻质高压储氢瓶;自主构建了高精度的车载高压储氢容器快充温升仿真系统,率先提出了精确、可靠的温升控制方法,并研制成功车载高压储氢容器安全性能试验系统;主持起草多项国家标准,结束了我国高压气态储氢无国家标准的历史。相关发明专利已被科技部推选为先进能源技术领域的优秀成果。
浙江大学 2023-05-10
数学学科装备
    数学学科装备以义务教育和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针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需要而设计,既满足数学学科基础性和普及性的需要,又满足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发展和提高的需要,因此其内容不仅覆盖了课程标准的规定内容,还为学生的进一步探究和提高提供了充分的余地。     数学学科装备提供了包括立体几何模型、三维立体几何模型教学系统和模块化几何模型搭建套装等多种软件相结合的现代教学装备,能够有效解决中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是服务于数学学科的重要教具和学具。 一、立体几何模型:     立体几何模型针对中学立体几何中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针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需要而设计,包含几何体、容积和体积、正方体及多面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和旋转模型共十大类型,160件。     立体几何模型可以独立作为初中和高中开展数学教学和学生探究的模型使用,也可以作为数学实验室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应用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学习活动。 主要特点    1、全面覆盖初、高中几何教学多个方面,不仅满足了课程标准的要求,而且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拓展空间;    2、满足多面体、圆柱、圆锥、棱柱、棱锥等展开面和表面积教学的需要,而且探究式的解决了如Y形管等组合体展开面的复杂问题;    3、满足进行多种几何体体积教学的需要,学生可以通过测量对体积公式进行验证;    4、实现了几何体对角线、高线等主要线段及主要截面的可视化;    5、模型是可拆卸和可操作的,充分满足了学生观察、猜测和动手操作、测量、验证的需要。 功能介绍       1、几何体三维旋转观察    2、几何体表面展开及复原    3、动态截面模拟,随时观察特征    4、内部辅助线在高度、对角线、斜高等应用    5、容积体积的测量与验证    6、实现几何体相接、相切及组合    7、实现旋转模型的模拟演示    8、直观演示空间点、线、面关系 二、模块化几何模型搭建套装     模块化几何模型搭建套装(简称搭建套装)通过富有创造性的构想让学生开展几何体实验。这些探索性的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同时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认识的基础,达到教育目标。这些探索性的实验适用于小学生的初期教育和中学数学学习,同样也适用于大学数学专业,只是随着学习者年龄的变化而改变学习的要求。     在小学教育阶段的目标是认识和发现众多不同的几何形状。在中学教育阶段是尽可能多的了解几何体并能够完整地将它们建立起来,并探索这些几何体的各种性质。     搭建套装内含286块标准化组件,其中等边三角形100片、等腰三角形60片、正方形60片、长方形30片、五边形36片,橡皮筋600根。套装可以构建起正多面体、棱柱和反棱柱、棱锥和双棱锥、棱台以及组合体等多种立体几何体模型,是一套独一无二且极具价值的学习工具,可以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意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达到教学目标。 三、三维立体几何模型教学系统     三维立体几何模型教学系统是中教股份基于最新三维技术开发的几何三维演示系统,能够为教师进行立体几何教学和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提供强大的演示和探究功能。     三维立体几何模型教学系统覆盖了空间点、线、面关系、几何体、容积和体积、正方体及多面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旋转模型等立体几何教学内容,符合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通过该教学系统和立体几何模型、模块化几何模型搭建套装的有机结合,能够完全满足数学教师进行立体几何教学和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需要,构建起立体几何教与学的新型模式。 功能介绍:     1、三维旋转观察,通过鼠标可以将几何体进行三维旋转,从各个角度去观察几何体或者空间关系。鼠标箭头指向图形后,应用转轮可以根据需要放大、缩小图形。     2、表面展开/复原,根据模型的设计,软件能够实现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和复原;     3、截面,根据模型的设计,软件能够表现平面截取几何体的过程和截面形状;     4、对角线/高线,根据模型的设计,软件能够显示或者隐藏几何体的对角线/高线等常用辅助线;     5、容积和体积的测量与探索,根据模型的设计,软件能够测量和计算模型的体积,并进行相关实验;     6、根据模型的设计,软件能够体现几何体的相接、相切及组合关系;     7、旋转,根据模型的设计,软件能够实现旋转模型的模拟演示。
北京中教启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49 50 51
  • ...
  • 309 31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