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韭菜迟眼蕈蚊的监测诱杀技术
一种韭菜迟眼蕈蚊的监测诱杀技术以糖醋酒液作为诱集试液,在拱棚内将新配制的糖醋酒液加入敞口盆中,并加入添加物制成标准诱集盆,将诱集盆置于韭菜畦中。本发明在不增加成本的基础上提高监测韭菜迟眼蕈蚊发生及诱杀效果的新技术,不仅适合基层植物保护部门对害虫发生规律的监测,还特别适合基层农业生产者对害虫的防治。并且该发明中涉及到的糖醋酒液无毒无害对植物生长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此法为监测害虫种群动态及诱杀防治的较为精确的试验方法之一。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1
复杂信息系统人机交互数字界面设计技术
复杂信息系统人机交互数字界面已成为操作者获取信息、知识推理、判断决策的重要手段和操作依据。复杂信息系统人机交互界面在军事、信息安全、地理交通等诸多重要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和非常重要的作用。该项技术首次综合信息编码、生态界面、认知摩擦、认知负荷和态势感知等关键理论和技术,构建了复杂系统信息流的功能结构模型,分析了复杂系统要素之间的层次结构和内联属性的复杂特征,提出了复杂系统“界面信息-视觉认知”映射模型的知识表征与规则推理,揭示了复杂系统数字界面从视觉信息认知到行为决策之间的映射关系,建立了复杂系统数字界面信息区块布局的空间与结构约束机制。本项技术首次融合脑电、眼动等多维度生理测评技术,提出了复杂信息系统数字界面的可用性评估体系。通过高时空分辨率的脑成像技术与眼球追踪技术相结合,共同揭示了人类在复杂系统数字界面认知各阶段的认知特性,分析了认知失误、认知困难等问题的生理学根源。该技术基于脑电ERP、眼球追踪等多维度融合的生理测评方法,对设计优化方案进行可用性评估,由此提出复杂信息系统数字界面设计的量化评估体系,提出了可实施的复杂系统数字界面设计优化方案。项目成果已成功运用到海、陆、空、航天等信息化装备上,全面提升了信息化装备的人机交互水平,保障了信息化装备整体性能和水平的充分发挥,提高了信息化装备操作绩效。取得突出成绩。应用前景广阔。
东南大学 2021-04-11
轻型钢-混凝土复合板(NALC)预制房屋体系成套技术
成果介绍基于“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资助,东南大学徐小东教授团队与南京旭建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孙小曦团队联合研发出轻型钢-混凝土复合板(NALC)预制房屋体系成套技术及集成示范,相对于传统建造方式与重型板式房屋系统。轻型预制板式房屋系统具有以下独特性能:(1)生产与施工绿色环保在板材生产过程中回收利用板材废料,锅炉燃烧采用生物质燃料没有废弃物的排放,生产所消耗的能耗也比生产黏土砖等传统建材低,是一种节约能源和土地资源的环保建筑材料;板材全部根据设计方案采用定制加工生产,并采用干法施工安装,现场无建筑垃圾,相比传统砌筑墙体大大减少了噪音及粉尘污染。(2)围护保温装饰防火隔音一体化(3)空间灵活可变性强(4)轻质高强且承重性能突出轻质高强且承重性能突出该轻型预制板材都具有作为围护板材轻质高强的标准同时、又兼具自承重的特点。板材内部钢筋网片的设计使得本身既可作为房屋的围护系统,也可作为其承重系统,使得房屋的结构与围护一体化,这提高了创造空间容积时的材料与结构效率和结构与围护协同作用时的综合效能,减小了建筑整体对环境的影响,大大提高了房屋的综合效能并且有效的降低了建造成本与施工周期。技术创新点及参数围护保温装饰防火隔音一体化:轻型预制板材可集围护与保温隔热等物理性能为一体,是一种高效节能材料;导热系数为0.08-012,隔音系数为41-48db,100mm板材耐火极限可达4小时。板材本身作为内外墙即可满足建筑整体保温节能要求的同时,也可有效的提高各个空间的隔音效果,无需像别的建造方式那样必须在墙体上增加其它构造层次来满足室内物理环境的需求。空间灵活可变性强:轻型预制板材在300~600mm区间内有多种宽度模数可以选择,长度可根据设计需要进行改变,具有模块化、标准化的特点。且由于拆卸方便,可以根据不用人群不同阶段的不同空间需求在后期使用过程中进行建筑内部空间变更改造,以营造可以满足不同居住功能需求的空间。市场前景在当前较为流行的工业化装配式建造体系中,轻型预制大板建造体系相较于重型结构体系和农村传统建造方式无论在空间品质还是在建造效率、物理性能、结构安全、建造成本等方面都存在较大优势。轻型预制板式房屋系统对推进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实践建造、改善广大农民居住条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推广价值。实施条件本项目授权发明专利3项,编制国家图集3项,建造图集3项。
东南大学 2021-04-11
城市道路海绵系统建构及关键技术
成果介绍旱涝问题严重困扰着我国城市。城市道路受内涝影响最为严重,交通瘫痪和经济损失,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同时,城市道路快速排水引起的干旱缺水、道路塌陷、绿地缺水等水环境问题矛盾突出。针对城市道路及道路绿地水环境特征,研发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水绿交融”为基础、“旱涝兼治”为目标的城市道路及绿地水环境系统解决方案,构建系统的理论、方法与关键技术,统筹解决城市道路及绿地的“旱涝”问题。技术创新点及参数1. 基于城市道路水文特征,针对城市道路的旱涝问题,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城市道路海绵技术;2. 形成了一套贯穿“评价-设计-建造-测控-优化”全过程数字化城市道路海绵系统设计方法;3. 形成了一系列城市道路海绵系统规划设计相关技术:(1)城市道路海绵系统量化评价技术;(2)城市道路海绵系统分区分级规划设计技术;(3)城市道路水文模拟与测算的双数字化平台校验技术;(4)城市道路海绵系统水-绿耦合动态平衡技术;(5)针对新建城市道路与既有城市道路改造以及有无冻土区域,分别研发了相应的海绵工程技术措施与施工方案。市场前景本项目成果已经在江苏南京、苏州、徐州、安徽亳州等地多个海绵道路工程实践中加以运用,基于5年来传感器的数据分析,城市道路海绵系统工程均取得了优异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本项目获2018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获授权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获得3项国家及省级设计奖项,发表论文5篇,编制指南一部。
东南大学 2021-04-11
生物质移动式热解制油技术与装备
针对生物质体积密度低、热值低,高值化利用中原料收集和运输成本高的问题,开发了双螺旋移动式热解制油装置系统,将生物质就地转化为高能量密度、易于运输的生物油。该系统包括快速热解、燃烧供能、骤冷和智能化控制等单元,采用自主设计的双螺旋内混热解反应器,利用热解气燃烧供能,通过分段式加热进行反应强化和能量品质优化匹配,实现装置的小型化和紧凑化和移动化。设计的紧凑式装置系统在相同处理量下,体积只有传统设备的1/5,生物油产率高达50[[[[[%]]]]],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制备的生物油品质较好,通过简单提质后可与汽柴油混合使用,有望实现生物质“分散式制油-集中化炼制”模式。
东南大学 2021-04-11
中国煤炭地质综合勘查关键技术与工程运用
该成果为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西安科技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陕西省煤田地质局,河北工程大学,河北省煤田地质局等多家单位合作成果,获 2010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项目 建立了以煤炭地质理论为支撑,以遥感调查技术、高精度地球物理 勘查技术、煤炭地质快速精准钻探技术、煤矿区环境遥感监测与工程治理技术、煤炭地质信息化技术为关键技术的中国煤炭地质综合勘查理论与技术体系。
西安科技大学 2021-04-11
提高金属表面耐磨耐蚀的双辉渗金属技术
提高金属表面耐磨耐蚀的双辉渗金属技术是由太原理工大学和北京科技大学联合研制开发的基于提高合金表面耐磨耐蚀的一种新型的表面改型技术。该技术于1985年获得美国专利,而后技术发明人徐重教授又对该项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进一步完善。双层辉光渗金属技术是等离子表面冶金新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低真空条件下的气体辉光放电所产生的等离子体,使普通材料表面形成具有特殊物理化学性质的合金层,合金层中合金元素含量可以在百分之几到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范围内变化,合金层厚度可以达到数百微米,如在普通钢表面形成高速钢、不锈钢和镍基超合金等。由于双层辉光渗金属技术是低温等离子技术与传统渗金属技术的有机结合,渗层是依靠扩散方法形成的,合金元素在表面与基体之间成梯度分布,渗层与基体之间是靠形成合金结合起来的,因此结合非常牢固,渗层不易脱落,这是金属涂镀技术所不及的突出优点。由此,该项技术开创了表面冶金新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本项目的研究和研制开发工作是在国家“863”计划资助下完成的。 可以通过不同的源极设计,利用双辉渗金属技术对材料进行表面改性,可以按用途不同分别获得提高材料表面耐磨、耐蚀、以及耐磨耐蚀的材料。如采用该技术在普通碳钢锯条上沿齿廓形成性能接近高速钢的合金表面层,其综合性能可以与当今世界先进工业国家锯切工业中广泛应用的双金属锯条相媲美。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1
含硫含碱废液过程减排新技术及装备
本项目属于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技术领域,涉及石油化工清洁生产工艺、化工过程机械和环境保护机械设备设计与制造技术。 我国石油脱硫与后续转化过程中每年消耗碱性原料2万吨以上,产生含硫含碱废液(水)约4500万吨,其组分复杂,涉及面广,有重大生态安全风险。 针对我国长期存在的含硫含碱废液的清洁防治问题,提出“减量、全回收、无污染”的“过程减排”方法。考虑到非均匀结构、颗粒碰撞和微粒偏析等问题,提出采用流动状态、微尺度介质、机械结构调控旋流场中微粒排列的新理论,建立了非均匀结构的稳定性条件、离心碰撞概率以及微粒偏析的调控方法,初步构建了微界面结构与微粒排列特征相结合的微相旋流捕获(MHC)原理的理论体系,实现了离子、分子及其聚集体等微量污染物的经济快速捕获利用,将旋流分离精度从微米级提高到纳米级。成功开发出重力沉降-旋流分离-旋流捕获-聚结-反应再生新工艺,整体技术属国内首创、处于同类技术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指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2-01
多喷嘴对置式干煤粉加压气化技术
煤炭气化,即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利用气化剂与煤炭反应生成洁净合成气(CO、H2的混合物),是实现煤炭洁净利用的关键,可为煤基化学品(合成氨、甲醇、烯烃等)、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IGCC)、煤基多联产、直接还原炼铁等系统提供龙头技术,为现代能源化工、冶金等行业的技术改造和节能降耗提供技术支撑。 多喷嘴对置式干煤粉加压气化技术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气流床气化技术之一。干煤粉经四个对置的喷嘴弥散后进入气化炉(可以是耐火砖为衬里,也可以以水冷壁做衬里)内,与氧气反应生成含CO、H2和CO2的合成气,从气化炉出来的粗合成气经新型洗涤冷却室、混合器、旋风分离器和水洗塔等设备的洗涤和冷却后进入后序工段;气体洗涤设备内的黑水则经高温热水塔进行热量回收和除渣后成为灰水再返回气体洗涤设备内,全气化系统实现零排放。 该技术煤种适应性广,如果采用水冷壁衬里,则可气化灰熔点超过1500℃的煤种,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该技术工艺指标先进,以耐火砖衬里气化炉、北宿精煤进料为例,其合成气中(CO+H2)含量89%~92%,碳转化率>98%,与水煤浆进料相比,比氧耗降低16%~21%、比煤耗2%~4%。该技术生产强度大,专利实施许可费低。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2-01
黄金冶炼含氰废水处理及金属回收技术
该技术从黄金冶炼过程产生的含氰废水中回收极低浓度的金,并脱除含氰废水循环使用过程中积累的铜、锌、铁等金属离子,使得含氰废水能够返回黄金冶炼工艺循环使用。首先,采用气泡支撑有机液膜萃取的方法将含氰废水中的铜、锌、铁、金等金属离子全部萃入有机相。萃余水相经检测达标后,可返回黄金冶炼工艺使用。然后,酸洗萃取后得到的负载有机相,回收锌、铁等离子,并得到含金、铜的负载有机相。反萃所述含金、铜的负载有机相,得到富金、铜水溶液。富金、铜水溶液首先经锌粉置换回收金、铜,然后采用一步酸溶脱除锌粉置换渣中的锌。一步酸溶渣进行二步酸溶回收铜,金最终富集在二步酸溶渣中。该技术可综合回收含氰废水的各种有价金属资源。
青岛理工大学 2021-04-22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951 952 953
  • ...
  • 999 100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