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山东巨能兴业新型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山东巨能兴业新型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坐落于“运河之都”的济宁化工经济开发园区,是“北京巨能兴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总公司始创于1998年,是以科研、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科技发展型公司,主要产品有:CL建筑保温结构一体化系统,高分子水性涂料、工业水性涂料、高分子胶粘剂,高分子基混凝土外加剂,高分子基复合保温材料,其它A级防火保温材料等,产品应用覆盖全国三十多个省市和地区。 公司团队规模560人,其中研发和技术人员105人。总投资5.5亿,厂房面积10万平方米,仅CL建筑保温结构一体化产品年生产能力就超过500万平方米。公司坚持专业化的发展道路,在优化产品结构,降耗节能方面兼容并蓄、锐意革新,奠定了国内市场的专家地位。 公司的专利产品--------CL建筑保温结构一体化系统,是一项国家重大科研成果,是一种防火保温、抗震、环保的全新建筑结构体系。该体系的应用实现了墙体改革、建筑节能和建筑墙体工厂化的要求,填补了国内乃至世界建筑领域的空白。该体系在结构形式、施工方法、墙体材料、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等方面取得了19项国家专利。建设部专家技术鉴定结论:“其综合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并列入“国家康居示范工程选用部品”、“全国建设行业科技成果推广项目”、获得科技部颁发的“金桥奖”。 公司坚持用企业文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以适应市场需求的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为发展保障,使企业在发展中树立了一流的品牌形象和社会形象。
山东巨能兴业新型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021-09-01
基于燃料电池增程器时滞特性的瞬时优化能量管理策略改进
本项目拟进一步技术升级转化的核心技术科技成果“基于燃料电池增程器时滞特性的瞬时优化能量管理策略”来源于“十二五”863计划《燃料电池轿车动力系统技术平台研究与开发》(2011AA11A265)项目。围绕该核心技术,项目申请人已申请发明专利7项,其中4项已授权,发表相关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并与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开展了初步的技术转化合作。1 技术简介  针对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具有多个车载能量源这一特点,申请人从综合考虑动力蓄电池和燃料电池增程器协调工作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源于ECMS策略(等效燃料最小策略)的基于损失功率最小算法(minimum loss power algorithm,MLPA)的瞬时优化能量管理策略。该策略算法思想为,基于试验得到的各关键部件效率特性图,构造动力蓄电池、燃料电池、DC/DC等关键部件在每一时间步长内的损失功率函数,这些部件损失功率函数在每一时间步长内的线性叠加构成了多能量源动力系统损失功率指标函数,通过使该指标函数在每一时间步长取值最小(系统效率最高)来确定燃料电池增程器功率输出。图1为该控制策略导出的燃料电池实时功率输出优化控制曲面。 通过仿真及实车转毂试验台验证发现该策略具有以下优点,如图2-3所示:1)该MLPA瞬时优化能量策略对工况适应性强,多种常见工况下(NEDC,UDDS,HWFET,匀速工况)经济性优于传统能量策略。2)多种常见工况下,该MLPA瞬时优化能量管理策略均能够控制燃料电池功率输出变化平缓,实现了“浅充浅放”,有利于燃料电池以及蓄电池的寿命保护。
同济大学 2021-04-11
一种用于高电压(5V)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
锂离子动力电池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很高的能量和功率密度,所以需要有些正极材料在高电压(4V 以上)还能进行锂离子的嵌入/脱出反应,而在这样高的电压下,现有的有机电解液体系不能满足要求。另外,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电解液还需要能满足大电流充放电和高温工作的要求。目前的电解液体系是把 LiPF6为电解质盐溶解于以环状碳酸酯[如碳酸乙烯酯(EC)或碳酸丙烯酯(PC)]和直链碳酸酯[如碳酸二甲 酯(DMC)或碳酸二乙酯(DEC)]混合溶剂中,不能满足锂离子动力电池的上述要求。我们近年来在对正极材料进行表面改性的基础上,进行了高电压新电解液体系的研究,可行的解决途径包括优化有机电解液体系、添加适当添加剂、选择新型锂盐以及使用离子液体等。 该电解液可以提高电解液与高电压正极的相容性,减少充电过程中电解液在高电压正极材料表面的分解,并可以在正负极表面形成稳定的 SEI 膜,使得正极材料的充放电容量及循环稳定性显著提高;而且工艺简单、易于实施、原料成本低廉、适于工业化生产,应用前景广阔。
南开大学 2021-02-01
一种用于高电压(5V)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
项目成果/简介:锂离子动力电池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很高的能量和功率密度,所以需要有些正极材料在高电压(4V 以上)还能进行锂离子的嵌入/脱出反应,而在这样高的电压下,现有的有机电解液体系不能满足要求。另外,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电解液还需要能满足大电流充放电和高温工作的要求。目前的电解液体系是把 LiPF6为电解质盐溶解于以环状碳酸酯[如碳酸乙烯酯(EC)或碳酸丙烯酯(PC)]和直链碳酸酯[如碳酸二甲 酯(DMC)或碳酸二乙酯(DEC)]混合溶剂中,不能满足锂离子动力电池的上述要求。我们近年来在对正极材料进行表面改性的基础上,进行了高电压新电解液体系的研究,可行的解决途径包括优化有机电解液体系、添加适当添加剂、选择新型锂盐以及使用离子液体等。 该电解液可以提高电解液与高电压正极的相容性,减少充电过程中电解液在高电压正极材料表面的分解,并可以在正负极表面形成稳定的 SEI 膜,使得正极材料的充放电容量及循环稳定性显著提高;而且工艺简单、易于实施、原料成本低廉、适于工业化生产,应用前景广阔。
南开大学 2021-04-11
一种用于高电压(5V)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
锂离子动力电池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很高的能量和功率密度,所以 需要有些正极材料在高电压(4V 以上)还能进行锂离子的嵌入/脱出反 应,而在这样高的电压下,现有的有机电解液体系不能满足要求。另 外,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电解液还需要能满足大电流充放电和高温工作 的要求。目前的电解液体系是把 LiPF6为电解质盐溶解于以环状碳酸 酯[如碳酸乙烯酯(EC)或碳酸丙烯酯(PC)]和直链碳酸酯[如碳酸二甲 酯(DMC)或碳酸二乙酯(DEC)]混合溶剂中,不能满足锂离子动力电池 的上述要求。我们近年来在对正极材料进行表面改性的基础上,进行 了高电压新电解液体系的研究,可行的解决途径包括优化有机电解液 体系、添加适当添加剂、选择新型锂盐以及使用离子液体等。 该电解液可以提高电解液与高电压正极的相容性,减少充电过程 中电解液在高电压正极材料表面的分解,并可以在正负极表面形成稳 定的 SEI 膜,使得正极材料的充放电容量及循环稳定性显著提高;而 且工艺简单、易于实施、原料成本低廉、适于工业化生产,应用前景 广阔。 专利号:201010561063.6
南开大学 2021-04-13
一种锂电池分数阶变阶等效电路模型及其辨识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电池分数阶变阶等效电路模型及其辨识方法,包括运行时间电路及电池IV特性电路,电池IV特性电路中的电容采用变阶的分数阶电容.本发明将二阶RC电路模型推广到非整数阶,并基于最小二乘法辨识不同SOC处的模型参数和分数阶阶数,从而获得一个根据SOC变阶的分数阶等效电路模型.分数阶的引入实现了模型阶数的连续变化,使得模型更加稳定,动态性能更优,精度更高;分数阶的变阶实现了模型更多的自由度,更大的柔性和新意.由于未增加RC网络的个数,本发明的分数阶模型有效解决了模型准确性和实用性之间的矛盾,适用于电池的各种工况,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为SOC的精确估计提供了一个精确且易实现的电池模型。
山东大学 2021-04-13
电动汽车用控制器性能、动力电池性能检测试验台
本发明是一种电动汽车综合性能试验台,包括驱动桥、变速器、 离合器、驱动电机、控制器和蓄电池组,控制器通过导线与驱动电机 相连接,控制器通过导线与蓄电池组相连接,控制器还通过导线分别 连接有加速踏板和制动踏板,驱动电机连接有离合器,离合器连接有 变速器,变速器通过传动轴连接有主减速器,在驱动桥的左右两端分 别设置有数个模拟车辆不同载荷的加载配重块。八个加载配重块均为 高强度的球墨铸铁铸造而成。本发明模拟车辆的不同载荷,达到测试 在车辆不同载荷条件下的运
南京工程学院 2021-01-12
一种基于 dSPACE 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热电特性模拟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 dSPACE 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热电特性模拟系统,包括仿真单元、仿真控制单元、传感器测量单元。仿真单元包括 PC 和 dSPACE 及接口板。仿真控制单元包括电压可调电源、电堆热模拟系统以及负载。传感器测量单元包括电压测量模块、电流测量模块、K 型热电偶以及 PLC。其中电压可调电源输入是 220V 交流市电,输出为 0-30V 可调,电堆热模拟系统通过均匀分布在电池片上的电热丝来模拟输入氢气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系统避免燃料亏空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系统避免燃料亏空的控制方法,包括:在系统为跟踪外部负载实现功率上升切换的过程中,通过仿真分析,在设定不同延迟时间的条件下,获得相对应的最优功率上升速率,使得系统既满足快速负载跟踪能力,又不导致燃料亏空问题;基于模型预测控制设计了功率参考轨迹,并结合功率参考轨迹,使系统的功率输出值能够快速、平滑地跟踪到目标约束轨迹,实现SOFC 独立发电系统快速、安全负载跟踪的目标。本发明在系统功率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一体化卤素钙钛矿核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一体化卤素钙钛矿核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其 中该核电池包括一体化同位素—卤素钙钛矿层(4),以及分别位于该一 体化同位素—卤素钙钛矿层(4)两侧的电子传输层(3)和空穴传输层(5); 其中,所述一体化同位素—卤素钙钛矿层(4)是其内部分散有放射性同 位素的卤素钙钛矿材料层,所述放射性同位素与所述卤素钙钛矿材料 层之间为一体化设置。本发明通过对该核电池关键的光电效应材料及 其结构、组成等进行改进,将放射性同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38 139 140
  • ...
  • 169 17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