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纸浆高效二氧化氯漂白和高纯度二氧化氯制备技术与装备体系
本项目发明了组合还原法二氧化氯制备技术、不产生固形物的综合法二氧化氯制备技术、多重强化纸浆漂白预处理技术和高温二氧化氯漂白技术,实现了纸浆漂白可吸附有机氯化物(AOX)超低排放。 一、项目分类 显著效益成果转化 二、成果简介 本项目由广西大学、广西博世科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林业大学共同完成,经过十多年的产学研合作攻关,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攻克了二氧化氯制备反应体系稳定控制、氯酸钠高效电解等核心技术难题,发明了组合还原法二氧化氯制备技术、不产生固形物的综合法二氧化氯制备技术、多重强化纸浆漂白预处理技术和高温二氧化氯漂白技术,实现了纸浆漂白可吸附有机氯化物(AOX)超低排放,显著提高了我国纸浆漂白清洁生产水平。该项目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或超过进口设备,打破了跨国公司的技术垄断,已在中国、印尼、印度、泰国、越南等12个国家的30多家企业提供了近40套二氧化氯漂白生产线,满足了行业内不同产能的需求,改写了我国该类设备长期依赖进口的历史。与国外同类装置相比,投资成本减少40%-50%,为国家节约了大量外汇,为我国造纸行业落实国家“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与装备支撑,有力推动了我国纸浆二氧化氯漂白技术的应用。本项技术具有完备自主知识产权,获得海内外授权技术专利52项,2019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广西大学 2022-08-16
基于高效聚光与金属网基波纹管相变蓄热的太阳能锅炉节能成套技术研发
成功开发出了在正常太阳能辐射强度条件下能满足全天供热的锅炉-太阳能耦合工作的技术,保证了系统连续稳定运行;开发出了高效太阳能集热阵列(增加基于涂料分解反射聚光效应的高效集热器技术);研发出一套具有一定生产能力和深入实验、改造能力的金属网基波纹管结构的相变蓄热样机;提高系统单位安装面积的集热量,保证全天候预热软水出水温度80-95℃并可产生不同温度蒸汽;开发出相应的锅炉结构、管线改造技术,精简锅炉结构;设备使用寿命20年。 首次将太阳能光热技术全天候昼夜应用于高能耗、高污染行业,例如:石化行业、皮革行业、印染行业;开发基于涂料分解反射的聚光技术及相关高效集热器技术高效太阳能集热装置,强化提高单位面积的产热量,适应工业化安装需求;将太阳能装置与锅炉耦合,不需要对厂区原来的设备进行大面积改装;使用自然对流+强制循环系统,满足部分行业(如石化行业)的生产要求;国内外首次开发就金属网基波纹管相变储热、换热装置,提高系统效率,改善太阳能的不稳定性,保证装置连续运作,符合大型工业的需求;可连续自动运行,节省人力,提高效率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前期投入可在5-8年内回收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铝合金表面反应喷涂Al2O3/Al-Si复合涂层及其制法
研发阶段/n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铝合金表面反应喷涂Al2O3/Al-Si复合涂层及其制法,采用热喷涂方法,在铝合金表面反应合成Al2O3/Al-Si复合涂层,热喷涂粉末组成的质量百分比为:60%~95%共晶成分的Al-Si合金粉末、5%~40%SiO2粉末,各组分之和为100%;粉末粒度5~20μm。涂层经过激光或等离子重熔后,使涂层中熔化的金属原子和基体表面的金属原子具有足够的能量冲破界面上的Al2O3薄膜层,原子之间发生剧烈的混合作用,生成一个冶金结合区,形成冶金结合界面。获得的Al2O3/Al-S
湖北工业大学 2021-01-12
一种介孔中空球形载银二氧化硅抗菌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抗菌剂的制备,旨在提供一种介孔中空球形载银二氧化硅抗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将聚苯乙烯微球加入溶有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乙醇和去离子水混合溶液中混匀后加入氨水,逐滴加入正硅酸乙酯,所得溶液过滤、洗涤后干燥,得到二氧化硅微球包覆聚苯乙烯的复合粉体;粉体550℃保温得到中空二氧化硅微球;在避光条件下,将中空二氧化硅微球加入硝酸银溶液中浸泡,过滤后于干燥、升温至300~500℃得到介孔中空球形载银二氧化硅抗菌剂。本发明提高了银粒子的分散性和稳定性,有效解决了传统纳米抗菌粉体的团聚问题。同时,抗菌剂可以通过介孔缓慢释放出来,并能长期有效的保持银粒子的释放,从而起到持久抗菌的作用。
浙江大学 2021-04-11
动物尿液中抗菌药残留微生物学快速筛选法及试剂盒研究
研发阶段/n本成果在国内首次建立了能同时检测动物尿中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苷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磺胺类和林可霉素等抗菌药物残留的微生物学快速筛选方法。本法对各类药物的检测限均低于或等于国家规定的最高残留限量标准。通过系列工艺研究及放大试验、稳定性考察、动物给药及残留实样考核等研究,研制的试剂盒假阴性率为0,假阳性率为7%以下,保质期不低于6个月,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该试剂盒的灵敏度、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和重现性等更好。技术水平:鉴定成果(成果鉴定号:农科果鉴字(2008)第52号,该成果总体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一种具有多靶点的抗菌多肽偶联物及其二聚物的合成和 应用
在人类发展的长河中,细菌感染曾经夺去无数人的生命。自从青 霉素问世以来,大量的抗菌药物不断涌现,在细菌感染疾病的治疗中 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但是由于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导致细菌耐药 频繁发生,甚至耐药倾向性产生的速度远远超出抗菌药物的研发速 度。细菌耐药性已经成为全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特别是―超级细 菌‖的出现,使人类面临无药可用的窘境。因此除了规范抗菌药物的 使用外,迫切需要开发具有新作用机制并且不受传统耐药机制
兰州大学 2021-04-14
中国科大实现高效的高维量子隐形传态
量子隐形传态是建立远距离量子网络的关键技术之一。相比二维系统,高维量子网络具有更高的信道容量、更高的安全性等优点,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如何实现高效的高维量子隐形传态,从而实现高效的高维量子网络是当前量子信息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为了实现高维量子通信,李传锋、柳必恒等人从2016年开始采用光子的路径自由度编码,解决了路径比特的相干性问题[PRL 117, 220402 (2016)],制备出了高保真度的三维纠缠态[PRL 117, 170403(2016)];解决路径维度扩展问题,实现了32维量子纠缠态[PRL 125, 080503 (2020)];解决路径自由度的传输问题,实现了高维量子纠缠态在11公里光纤中的有效传输[Optica 7, 738 (2020)]等。研究组从2017年起开始了高维量子隐形传态的实验研究。然而理论研究表明,在线性光学体系中,必须采用辅助粒子才能实现高维量子隐形传态。 为了实现高维量子隐形传态,研究组首先巧妙的提出了纠缠辅助的方式,利用log2d-1个辅助纠缠光子对就可以高效的实现d维的量子隐形传态,从而解决了资源消耗问题。然后实验上利用主动反馈技术实现路径间的相位锁定,干涉可见度在45小时内保持在0.98的水平,从而利用六光子系统实现了三维的量子隐形传态。研究组对三维量子隐形传态过程做了过程层析,保真度达到0.596,以7个标准差超过了经典极限值1/3,证实了三维量子隐形传态过程的量子特性。高效的高维量子隐形传态的实现为构建高效的高维量子网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2-01
中国科大实现高效的高维量子隐形传态
项目成果/简介:量子隐形传态是建立远距离量子网络的关键技术之一。相比二维系统,高维量子网络具有更高的信道容量、更高的安全性等优点,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如何实现高效的高维量子隐形传态,从而实现高效的高维量子网络是当前量子信息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为了实现高维量子通信,李传锋、柳必恒等人从2016年开始采用光子的路径自由度编码,解决了路径比特的相干性问题[PRL 117, 220402 (2016)],制备出了高保真度的三维纠缠态[PRL 117, 170403(2016)];解决路径维度扩展问题,实现了32维量子纠缠态[PRL 125, 080503 (2020)];解决路径自由度的传输问题,实现了高维量子纠缠态在11公里光纤中的有效传输[Optica 7, 738 (2020)]等。研究组从2017年起开始了高维量子隐形传态的实验研究。然而理论研究表明,在线性光学体系中,必须采用辅助粒子才能实现高维量子隐形传态。 为了实现高维量子隐形传态,研究组首先巧妙的提出了纠缠辅助的方式,利用log2d-1个辅助纠缠光子对就可以高效的实现d维的量子隐形传态,从而解决了资源消耗问题。然后实验上利用主动反馈技术实现路径间的相位锁定,干涉可见度在45小时内保持在0.98的水平,从而利用六光子系统实现了三维的量子隐形传态。研究组对三维量子隐形传态过程做了过程层析,保真度达到0.596,以7个标准差超过了经典极限值1/3,证实了三维量子隐形传态过程的量子特性。高效的高维量子隐形传态的实现为构建高效的高维量子网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4-11
薄形全采光高效自然通风隔声窗
薄形全采光高效自然通风隔声窗采用多层薄空腔微穿孔共振宽频消声结构形成消声 通道技术,内不含任何传统多孔纤维材料,不存在二次污染的问题,并解决了厚薄形透 明材料微孔加工的工艺问题;消声通道安装简便,易于清洗更换;现场实测效果优于现 市场上使用的通风隔声窗。
同济大学 2021-04-11
纺织机械吸尘系统新型高效叶轮
纺织机械吸尘系统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纺织产品的质量,纺织厂普遍反映以往吸尘系统吸风量不足,吸尘效果欠佳,根据纺织行业要求为纺织机械吸尘系统研制新型高效叶轮。 设计的新型高效叶轮与原叶轮比较主要特点如下: 1.在安全可靠的条件下,采用闭式叶轮比原半开式叶轮减少间隙损失,进一步提高产品的性能稳定性。 2.采用机翼型叶片,比板式叶片流动效率高,气动噪声低。 3.采用无功率过载叶片出口角,该叶轮在性能曲线的最高效率点附近达到电机最大输出功率,进一步提高静压效率,减少叶轮出口动压损失。 4.叶轮进口采用圆弧形集流器,使叶片进口流场均匀,降低噪声,提高叶轮效率。通过新旧叶轮现场对比测试及试验台试验表明,新型叶轮的静压效率(有效部分)是原使用叶轮静压效率的1.5~2.0倍,在相同流量下,噪声降低2~3 dB(A)。 经初步调查,国内纺织行业中正在运转的粗纱机、并条机、细纱机等,可配换这种新型叶轮的数量不少于10万台(目前已配用3000台),推广应用节能效果可观,对进一步提高纺织品质量,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92 93 94
  • ...
  • 753 754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