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淡水鱼高效保活运输技术
随着国内外市场对活鱼的需求量与日俱增,活鱼运输已成为鱼类养殖和流通等方面的重要环节。为缓解淡水鱼在运输过程中鱼体应激反应所引起的不利影响,该技术在研究水温、装载密度、水质、供氧等生存环境对淡水鱼成活、食用品质等影响的基础上,设计了活鱼运输时的车载信息平台、参数监控系统和水体溶氧装置、水体净化系统、恒温系统以及循环系统等,开发出了淡水鱼高效保活技术及高密度活鱼运输车,淡水鱼存活率95%以上,实现了淡水鱼的高品质、长距离运输。 市场预期:该成果技术成熟度高,可实现产业化,定型产品或装备已有销售,社会经济效益良好。该成果适用于鱼苗繁育、高密度活鱼养殖、工厂化养鱼、活鱼长距离运输,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注:本项目发布于2019年)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挥发性有机废气高效净化技术
针对工业生产过程排放的烷烃、芳香烃、烯烃、卤代烃、酯、醛、酮等VOCs,项目开发了实现VOCs高效净化的催化燃烧技术。通过活性组分、涂层材料和载体材料的优化,筛选出具有高催化活性的催化剂组分配伍。通过制备工艺参数的控制,实现了催化剂的均一、稳定制备。开发了与催化剂匹配的高效净化集成工艺,实现能量的综合利用。项目获国家发明授权专利3项。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膜法超高效气体除尘膜技术
本技术主要产品为空气净化膜及成套分离设备,包括中低温与高温空气净化膜两大类主要产品。除尘膜材料为碳化硅等无机材料或改性聚四氟乙烯材料,化学稳定好,机械强度高。可经受各种有机气体腐蚀,能够进行频繁的反吹和化学清洗,寿命在3年以上。可用于冶金、化工、水泥等工业过程烟气处理及家庭、商场、写字楼、汽车等民用场所空气净化。 专利情况:在申请19项已授权5项,专利号: 成熟度:量产 合作方式: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服务 创新要点:1)分离效率高:除尘膜对PM2.5截留率大于99.99%,渗透侧颗粒浓度小于20mg/m3,最低可小于20μg/m3; 2)抗污染性能好,能量消耗低:膜材料的复合结构使传统空气过滤材料的“深层过滤”转变成“表面过滤”,避免粉尘侵入基材,不仅可以维持较高的过滤效率,而且降低了运行阻力,有效降低了能耗与运行成本; 3)耐高温,寿命长:可在500℃以上使用,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气体的物理显热,提高能源利用率,同时可以简化工艺过程,节省工艺设备投资,并避免了湿法除尘所带来的二次水污染。 技术指标:无机碳化硅膜有机PTFE膜 膜平均孔径μm 0.5-1.5 0.2-5 膜厚度μm 10-150 10-150 孔隙率%>36>36 最大使用温度℃1000 260 渗透率m/h•kPa>100>500 截留率%>99.99>99.99 外径/内径mm/mm 60/40 130 长度m 0.5-3 0.5-10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枯草杆菌高效生产乙偶姻技术
项目简介 本项目利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乙偶姻(3-羟基-2-丁酮)高产菌株——枯草杆菌,通过有效的发酵控制策略,促进乙偶姻的生成;并利用固定化菌体作为生物催化剂,构建枯草杆菌转化葡萄糖生成乙偶姻的高效生产工艺,有效解除了产物抑制现象;并建立了一套高效的乙偶姻产品提取纯化工艺。该技术是国家科 技支撑项目的成果,乙偶姻生产水平达到目前国际领先水平,已申报两项国家专利。 创新要点 采用的乙偶姻高产菌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建立了简单、高效、低成本的葡萄糖转化生产乙偶姻的生产工艺。 
江南大学 2021-04-11
强力高效多功能超精密抛光技术
1、项目简介 本项目由江南大学留美博士后赵永武教授独创.彻底地解决了高硬度零件和表面带氧化皮或锈斑零件抛光时间过长或需要多步才能完成的技术难题,填补了国内空白。 2、创新要点 (1)抛光速度快,效率高,时间短。是国内现有抛光剂抛光速度的数倍至数十倍以上。 (2)表面加工质量优异。经本抛光剂加工后的工件表面组织非常细腻,表面粗糙度可达 Ra0.02,零件光亮照人,形状精度进一步的提高,有可能省去超精研工序。 (3)多功能化。具有去氧化皮,去锈,去油,防锈和抛光等多种功能,一步抛光,同时完成。而国内现有的抛光剂大多需要去氧化皮和除油等多道前处理工序,耗时费力。 (4)加工批量大。对于小零件一次可以加工成千上万件。 (5)零件的使用性能和寿命得到明显提高。采用本抛光剂抛光后的零件在运转时的振动和噪音显著降低,而使用寿命大幅度提高。 (6)加工成本低.仅为磨削和精研成本的几分之一。 (7)无毒无害,对环境友好,且操作方便,易于掌握。 (8)本抛光剂既适用于螺旋振动和离心式光饰机,也适宜于滚筒和旋转涡流式等抛光机。 3、效益分析 对具备 10 台机床的小型车间而言,每年净提高产值 150 万元以上。 4、推广情况 轴承、纺织、汽车、摩托车,缝纫机、日用五金、建筑五金、金属工艺品,五金工具、模具,液压气动和精密机械等企业。 
江南大学 2021-04-11
强力高效多功能超精密抛光技术
1、项目简介 本项目由江南大学留美博士后赵永武教授独创.彻底地解决了高硬度零件和表面带氧化皮或锈斑零件抛光时间过长或需要多步才能完成的技术难题,填补了国内空白。 2、创新要点 (1)抛光速度快,效率高,时间短。是国内现有抛光剂抛光速度的数倍至数十倍以上。 (2)表面加工质量优异。经本抛光剂加工后的工件表面组织非常细腻,表面粗糙度可达 Ra0.02,零件光亮照人,形状精度进一步的提高,有可能省去超精研工序。 (3)多功能化。具有去氧化皮,去锈,去油,防锈和抛光等多种功能,一步抛光,同时完成。而国内现有的抛光剂大多需要去氧化皮和除油等多道前处理工序,耗时费力。 (4)加工批量大。对于小零件一次可以加工成千上万件。 (5)零件的使用性能和寿命得到明显提高。采用本抛光剂抛光后的零件在运转时的振动和噪音显著降低,而使用寿命大幅度提高。 (6)加工成本低.仅为磨削和精研成本的几分之一。 (7)无毒无害,对环境友好,且操作方便,易于掌握。 (8)本抛光剂既适用于螺旋振动和离心式光饰机,也适宜于滚筒和旋转涡流式等抛光机。 3、效益分析 对具备 10 台机床的小型车间而言,每年净提高产值 150 万元以上。 4、推广情况 轴承、纺织、汽车、摩托车,缝纫机、日用五金、建筑五金、金属工艺品,五金工具、模具,液压气动和精密机械等企业
江南大学 2021-04-13
有色废水高效吸附絮凝材料制备技术
利用化学方法制备纳米纤维素、壳聚糖及环糊精等改性或交联产物,并用于含染料废水等絮凝和吸附,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技术 (1) 生物质高效絮凝剂制备工艺技术,得到絮凝剂产品。 (2) 生物质高效吸附剂制备工艺技术,得到吸附剂产品。 知识产权及项目获奖情况 一种疏水化 ß-环糊精基阳离子聚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ZL201310165653.0; 一种有色废水的复合絮凝脱色方法 ZL201410184236.5; 一种反应性纤维素阳离子化改性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ZL201410184221.9 项目成熟度 部分工艺已中试。 投资期望及应用情况 成果可在印染废水处理领域推广应用。
江南大学 2021-04-13
涂料印花高效粘合剂制备技术
提出助剂锚式固定机理,开发协同自去污助剂的特效辅助整理技术。研制了以锚式固定机理固定自去污整理剂的嵌段共聚物粘合剂(JNBA-03)。首次提出锚式固定理论,即所开发的双亲共聚物粘合剂分别在助剂和织物表面分别进行锚式吸附,可在不成膜或少成膜的条件下加强自去污助剂与面料的结合,减少粘合剂用量,改善面料手感。 关键技术 (1)新型粘合剂整理织物手感得到改善。 (2)新型粘合剂甲醛释放量为零。 知识产权及项目获奖情况 (1)授权专利 一种核壳型涂料印染粘合剂乳液及其制备方法 ZL200810196677.1 具有抗紫外及自清洁双重效果的改性纳米二氧化钛整理剂的制备方法ZL201310468667.X (2)项目获奖 获得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三等奖 1 项。 项目成熟度 工艺已中试
江南大学 2021-04-13
旱直播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水资源短缺和利用效率低下成为制约我国水稻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作为新型高效节水栽培技术,水稻旱直播在稳定水稻种植面积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当前水稻生产技术转型期稳定种植面积、提高产量的优选技术之一。该发明解决了旱直播水稻常规栽培中出苗率低、杂草危害严重、产量不高、氮肥利用效率低的等问题。该发明主要技术要点:干旱整地、施足底肥、选种、包衣、杂草防除等。 通过该发明在旱直播水稻上的应用,旱直播水稻亩产达到526-687公斤,旱直播水稻与传统移栽稻相比节水18%,籽粒氮素利用效率与传统移栽稻相比增加10.3%。旱直播水稻由于减少了育秧、拔秧、运秧、插秧等用工量大的环节,减少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效率,降低了劳动力成本。出苗至三叶一心期间的土壤有氧管理也大大降低了温室气体排放,同时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特别是纹枯病,有利于生产无公害大米,效益明显。 转化条件:目前需要解决直播稻的倒伏问题。 成果完成时间:2015 年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机收再生稻丰产高效栽培技术
针对传统再生稻生产模式的制约因子开展了联合攻关,通过品种选择、栽培技术配套、肥水管理优化和再生稻专用收割机研制等,建立和形成了机收再生稻高产高效集成技术。该成果改变传统中稻蓄留再生稻的种植模式;筛选和选育了一批适于机收再生稻生产应用的优质再生稻种;探明了机收再生稻丰产高效和再生季优质稻米形成的机理;率先研发了再生稻专用收割机;通过综合组装高产优质且再生力强的水稻品种、头季稻机械化育插秧高产高效技术、头季稻丰产高效水肥管理技术、头季机收模式下再生季促蘖增穗水肥管理和化控技术、头季机械高效收获少碾压保茬技术等一系列关键生产技术,集成创新了“机收再生稻丰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并在湖北省各地开展大面积示范与推广应用。 再生稻具有“七省二增一优”特点:即省工、省种、省水、省肥、省药、省秧田、省季节、增产、增收和米质优。该技术亩产平均增加300公斤,亩均增产值850元,亩节省成本125元,亩累计增收节支975元。 成果完成时间:2016年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2 23 24
  • ...
  • 960 96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