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用于一氧化氮氧化的莫来石型复合氧化物催化剂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一氧化氮氧化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 所述催化剂为莫来石型复合氧化物,化学通式为 A1-xA'xB2-yB'yO5, 其中,A 和 A'各自独立地为稀土金属或碱土金属元素中的一种,B 和 B'各自独立地为过渡族金属元素中的一种,且 0≤x≤1,0≤y≤2。该 催化剂可以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高效地将一氧化氮催化氧化为二氧化 氮,且成本低,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能长时间保持较高的催化活性, 明显提高汽车尾气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清洁氧化催化剂
南京工程学院 2021-04-13
氧化还原传感器
产品详细介绍 量程:-2000mv~+2000mv,分辨率:1mv,精度:1%FS 数据传输端口为智能HDMI接口,支持与采集器的有线通讯和无线通讯。
江苏艾迪生教育发展有限公司 2021-08-23
氧化三甲胺
氧化三甲胺 化学名称:二水合氧化三甲胺 英 文 名:Trimetlylamine oxide, dihydrate 简 称:TMAO CAS 号:62637-93-8 分子式:C3H13NO3 分子量:111.14 理化性质 性状:类白色晶状粉末 熔点:93--95℃ 易溶于水(45.4g/100ml)、甲醇,微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苯。 其水溶液呈强碱性,与酸形成结晶盐。 二水合氧化三甲胺易潮解,所以要放置在干燥的环境中进行密闭储存。 自然界的存在形式 氧化三甲胺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是水产品体内自然存在的内源性物质,也是水产品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征物质。 和DMPT主要存在于海产品的特征不同,氧化三甲胺不仅存在于海产品中,也存在于淡水鱼类体内,海鱼肌肉中的TMAO含量比淡水鱼要高。 产品用途 氧化三甲胺作为一种天然、安全的饲料添加剂,在畜牧业中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 主要功能有: 1、促进肌肉细胞的增殖来促进肌肉组织的生长 2、增加胆汁体积,减少脂肪沉积 3、参与水生动物渗透压调节 4、稳定蛋白质结构 5、提高饲料转化率 6、提高瘦肉率(通过降低酮体脂肪含量) 7、特殊的鲜味和爽口的甜味,有诱食作用 用法过量: 对虾、海水鱼、鳗鱼、甲鱼,添加1-2kg/吨全价配合饲料 青虾、淡水鱼:1-1.5kg/吨全价配合饲料 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对抗氧化成分的影响 氧化三甲胺具有弱的氧化性,在饲料的配合过程中应避免直接与具有还原性的添加剂接触。可能会消耗配方中一定的抗氧化剂的量,配方师对此应予注意。 对铁元素吸收的影响 国外专利报道,氧化三甲胺可减少肠道对铁的吸收率(减少70%以上),因此,饲料配方中采用氧化三甲胺时,应注意配方中铁元素的平衡问题。 【含   量】98.0%                                     【包  装】25公斤/袋 【贮  藏】遮光、阴凉处密闭保存               【保质期】一年,产品易吸潮结块,结块后破碎即可,不影响使用。
山东一飞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4
氧化铈抛光液
El系列玻璃抛光液是一种优质稳定的抛光耗材,磨料主要采用优质的进口抛光粉为原料,采用严格的湿法微滤膜设备控制粒径,配以自主开发的化学增强抛光助剂,统筹抛光液流变性能,显示出高速的抛光效率、优质的抛光表面(表面精度高,微划伤低)。  特点:  1、抛光后的表面质量好。  2、能适用于各种加工方式。  3、可用于众多零件材料的抛光。  4、高效率,低粘度、易清洗。  5、悬浮性好。  6、使用寿命长。  技术参数:  色泽:浅棕红色  平均粒度: 0.4—0.5μm  PH 值: 8.5-9.5  用途:  1、军事领域的精密光学元件。  2、激光电子的元器件。  3、科学仪器上的各种零件。  4、照相机、投影仪和各种望远镜。  5、液晶显示屏表面及光盘。  6、其它精密光学元件。  建议抛光浓度:  该抛光剂是浓度为400克/升的浓缩液,建议在使用时先将该抛光液充分摇晃混合均匀,再按比例进行稀释使用,最终的稀释浓度可根据需要而定。  抛光垫材料:  适用于各种抛光模材料,如聚胺脂抛光片、黑色抛光垫片、沥青、毛毡、合成革等。  包装:20kg/桶
山东麦丰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1-09-01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钠,无机化合物,化学式NaOH,也称苛性钠、烧碱、固碱、火碱、苛性苏打。氢氧化钠具有强碱性,腐蚀性极强,可作酸中和剂、 配合掩蔽剂、 沉淀剂、沉淀掩蔽剂、显色剂、皂化剂、去皮剂、洗涤剂等,用途非常广泛。本公司销售的片碱和烧碱规格产品均为国家标准
秦皇岛裕宽贸易有限公司 2022-02-28
自蔓延高温合成新技术及应用
自蔓延高温合成(SHS)也称为燃烧合成,是利用化学反应自身放热来制备材料的新技术,具有能耗低、工艺及设备简单,产品纯度高等特点。SHS广泛应用于制备陶瓷、金属间化合物、金属陶瓷、梯度材料和复合材料等材料。并且SHS技术与传统技术结合形成SHS制粉、SHS烧结、SHS加压致密化、SHS冶金、SHS焊接和SHS涂层等新方向。其应用范围涉及工业及军用等诸多领域。本项目主要涉及以下四个方面:1.SHS制备陶瓷复合钢管方面:利用高放热的铝热反应体系,在离心力或重力作用下使熔融反应产物中比重不同的相分离,使比重小的陶瓷相凝固在钢管表面形成陶瓷衬层。SHS陶瓷复合钢管具有耐磨、耐蚀、抗热冲击和抗机械冲击等综合性能,可广泛应用于化工、电力、石油、炼铝和冶金等行业,输送电厂煤粉、灰渣、腐蚀介质、铝液、矿山矿粉、尾矿和回填料,以及高酸性、高碱性、高硬度或高温物质的输送。2. SHS制粉方面:采用SHS技术制备硅化物和硼化物粉末,通过控制原料状态、以及合成后的冷却过程,获得均一物相高纯度的所需硅化物和硼化物粉。应用于耐高温的防氧化涂层,例如姿控发动机防护涂层,可明显提高发动机的性能。3.SHS制备钛镍多孔合金:多孔钛镍合金强度高、密度低、耐腐蚀性强,弹性模量与人骨弹性模量接近,生物相容性好,生物界面结合牢固,能被组织固定,是理想的生物医学植入材料,在临床各科和医疗器械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采用注射成形或注凝成形可以成形复杂的骨骼形状,脱脂预烧后,再预热点火燃烧合成多孔钛镍多孔合金,其孔隙度高、孔隙大小及分布均匀、连通性好。4.SHS处理放射性核废料方面:放射性废料制约核能的和平开发利用。采用SHS直接固化放射性废物的固化效率高、工艺及设备简单,且可有效避免核废物二次污染,易实现规模生产,具有明显优势。该成果已通过部级鉴定,整体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并荣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1
高温磁性液体密封防滴液装置
该装置属专利技术,主要应用与机械工程磁性液体密封领域,特别适用于高温条件下磁性液体真空密封。 很多场合下磁性液体密封装置工作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使得永磁体的磁性下降,磁性液体也随温度的升高粘度降低、磁性性能下降,导致在密封过程中少量的磁性液体脱离极靴的吸附沿着导磁套滴入真空室,对真空室造成污染。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01
太阳能高温热力系统
针对槽式太阳能高温热利用的集热器、混凝土储热技术、系统优化、标准化、太阳能高温热力系统的示范等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研制了封闭型槽式太阳能集热器,搭建了封闭型槽式太阳能集热器性能实验台,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集热器的热效率可达到71.35%。综述了中高温储能技术,利用Fluent 件对三角形截面、正方形截面、实验模型截面、六边形截面的储热体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出结论六边形截面储热体储热效果最佳,实验模型截面储热体大大提高储热效率。从全寿命周期费用和全寿命周期CO2 排放两个角度对太阳能高温热力系统进行了优化研究。计算了全寿命周期中系统各环节的运行费用、维护费用和检修费用,绘制出全寿命周期槽式太阳高温热力系统的费用曲线,计算出与之对应的最佳集热器面积。详细统计了全寿命周期中系统各环节的CO2 排放量,绘制出全寿命周期系统CO2 排放量曲线,最终计算出与之对应的最佳集热器面积。提出了槽式热发电厂的选址模型,根据气象参数、土地利用参数和水资源分布等情况,考虑是否适合建立槽式热发电厂,对我国大部分省份进行了分类。总结示范系统设计、建设、调试、研究经验和成果,针对槽式太阳能高温热力系统的集热器、储热装置、备用热源、热力系统进行了标准化研究,初步总结了标准化条款。 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建设了太阳能高温热力系统,改系统包括:集热方阵、备用热源、储热装置、冷却装置、检测装置等。并对集热器方阵的效率和储热装置的储热过程进行了现场试验。
上海电力大学 2021-04-29
高温磁性液体密封防滴液装置
该装置属专利技术,主要应用与机械工程磁性液体密封领域,特别适用于高温条件下磁性液体真空密封。 很多场合下磁性液体密封装置工作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使得永磁体的磁性下降,磁性液体也随温度的升高粘度降低、磁性性能下降,导致在密封过程中少量的磁性液体脱离极靴的吸附沿着导磁套滴入真空室,对真空室造成污染。 技术特点: 它能够有效地收集滴落的磁性液体。 由于导磁套的末端装有环形永磁体,将滴落的磁性液体有效的吸附在永磁体上,达到防止磁性液体污染真空室的目的。本发明结构简单,实用方便。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9 10 11
  • ...
  • 80 8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