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数控车铣剐复合机床
产品复合车铣剐三种功能。通过优化复合制齿刀路轨迹与加工效率和精度映射模型,完善刀路规划算法,提高复合工艺可靠性;按复合功能完善软件构架,加强数字化曲面重构、共轭等核心算法稳定性,提高运行可靠性;优化人机界面、增强数控模拟仿真及容错能力,提高使用可靠性。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纳米复合粉末渗锌防腐技术
成果与项目的背景及主要用途:钢铁材料的腐蚀现象普遍存在于国民经济的各部门中,给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金属材料资源的消耗。据统计,每年钢材腐蚀损失占钢材总产量的 10%,经济损失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 2%4%。我国 2003 年对腐蚀最新调查表明,每年为腐蚀支付的直接与间接费用的总和估计可达 5000 亿人民币,约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 5%,2001 年因腐蚀损耗钢材约1500 万吨。腐蚀也是导致设备失效、造成重大灾难性事故和严重的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这在石油化工及电力能源领域尤为突出。因此,研究和开发先进的防腐蚀技术对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主要的镀锌工艺有:电镀锌(电镀、离子镀或离子注入等)、冷镀锌(机械镀、涂刷镀等)、热镀锌(包括热浸镀、热喷涂镀)。纳米复合粉末渗锌工艺是利用热处理中金属原子相互渗透扩散的原理,在钢铁构件表面形成一种锌/铁合金保护层,以防止环境腐蚀的一种新型防腐方法。与其它镀锌工艺如热喷涂锌、电镀、热浸镀锌比较,粉末渗锌工艺具有独特的优势,如工艺过程简单、不污染环境、耗锌量低及节省能源等。渗锌涂层均匀光滑,属于冶金结合因而其结合强度高,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和抗磨损特性等。 纳米复合粉末渗锌技术从工艺到设备研制完全采用国产的原料和设备,不需要进口专用的原料和部件,具有自主的知识产权。该项目属于投资少、生产成本低和见效快的高新科技成果。经过近二年多的工业化生产探索实践,证明该技术的先进、合理和实用性,工艺过程稳定、技术成熟可靠。 技术原理与工艺流程简介:纳米复合粉末渗锌技术属于化学热处理范畴,原理为:将表面清洁的金属构件埋入装有冲击粒子(SiO2)、金属粉末(Zn、Al/Zn)合金粉末、活化剂(NH4Cl)、促进剂稀土硅铁粉末等组成粉末渗剂的密封容器中,放置在炉中加热并进行机械旋转滚动;在活化剂与促进剂、以及机械滚动能和热能的共同作用,将金属原子扩散渗入钢铁构件表面,形成均匀和致密的、具有一定厚度的金属化合物冶金扩散涂层。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采用机械滚动辅助加热方式,以运动粒子和活性高的粉末不断冲击构件表面,加速热传导和扩散速度并提高渗金属效率。与目前常用防腐工艺比较,其突出特点是: (1)涂层均匀性和致密性好、与基体为冶金结合附着强度很高; (2)可实现锌、铝及锌铝复合等热扩散涂层,耐腐蚀能明显高于电镀、热镀与喷涂涂层; (3)将传统化学热处理的热扩散温度由900-1100oC 高温状态降低到低温 400-600oC 范围、并缩短加热保温时间,生产过程耗能明显降低; (4)由于加热温度低对钢铁构件力学性能没有影响; (5)设备投资少、维护简单及使用寿命长,节约能源及原材料,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绿色生产技术。 生产工艺流程包括:除油→除锈→水洗→防锈→烘干(凉干)→装加热渗罐→热扩散过程→构件保温冷却至出炉→分离→钝化→冲洗→干燥包装成品。 技术水平及专利与获奖情况:该项目已于 2004 年 6 月通过天津市科委组织的鉴定,被认为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纳米复合粉末渗锌防腐技术”是天津市科委鉴定成果、登记号:津 20040241。 应用前景分析及效益预测:该技术在国内市场具有很强的竞争能力和应用前景,其主要原因为:1)热扩散涂层综合性能高。与热镀、热喷涂等比较,涂层具有优异抗高温氧化性、耐腐蚀性和耐磨损冲击性;与物理及气相沉积、离子化学热处理等比较,工艺简单、设备投资少、成本低效率高,因而具有很好市场竞争力。2)纳米复合粉末热扩散涂层工艺是自主开发新型技术,目前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该生产工艺先进,能耗低,成本低廉,具有良好的技术和价格优势。3)目前我国大力促进清洁生产,为绿色表面热扩散涂层生产技术创造很好的市场发展前景。粉末渗锌涂层与电镀锌和热浸镀锌比较,具有节约原材料、生产过程没有“三废”排放及涂层耐腐蚀性高的特点,在目前国家积极促进改造传统电镀和热浸镀加工行业的形势下,粉末热扩散渗锌涂层工艺将是替代上述传统工艺的最有效防腐技术。我国 20 世纪 90 年代就进行了粉末渗锌技术的产业化生产研究,但目前在国内市场真正实现批量化渗锌涂层产品加工的单位很少。利用该技术加工的产品价格为 1700-2000 元/吨,消耗原料主要为锌粉 1.4-1.5 万元/吨,投资 80 万元可以建成一条年生产能力为 5000 吨的生产线,可处理工件长度为 4.5m,这样年产值可达 850-1000 万元,利税可达 255-300 万元。 应用领域:纳米复合粉末渗锌技术在钢铁材料的防腐蚀方面具有广泛的工程 应用前景,其主要应用范围包括: (1)电力输变电设备:电力、电信铁塔构件; (2)邮电通讯工程:线路金具、输线管件及部件防腐处理; (3)船舶制造:各种紧固标准件、管件和锚链等; (4)建筑领域:马钢脚手架、五金及钢钉等; (5)航空航天:火箭发射架和飞机制造紧固件等; (6)海洋工程:搭建海上油田各种构件; (7)石油化工:塔板、浮阀及填料等化工设备塔内各种构件; (8)工程机械:各种五金标准件、钢结构配件、水暖件等; (9)汽车制造:各种螺钉、螺母、垫圈及配件等; (10)铁路和高速公路:紧固件和高速公路上的护栏等。 合作方式及条件:技术合作、转让和技术服务,设备销售和产品加工。
天津大学 2021-04-11
丹峰复合体育地板
产品详细介绍
吉林省敦化市方圆体育地板有限责任公司 2021-08-23
增强复合材料防眩网
高速公路防眩网产品用于高速公路中间隔离带处,防眩网在高速公路上起到的作用是防止高速公路上对面来车的灯光照到对面的行驶的车辆驾驶员,以起到防眩目的作用。
烟台新港新材料有限公司 2021-08-31
单臂复合机器人
睿尔曼单臂复合机器人平台,可实现机器人建图导航、路径规划,机械臂运动学、动力学、轨迹规划、视觉识别等算法和应用,提供丰富的控制案例和开放式的软件框架,支持用户针对使用场景进行应用开发。
睿尔曼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2022-06-13
一种通过用胶带预处理生长基底来合成单层二硫化钼枝晶的方法
一种通过用胶带预处理基底来气相沉积生长单层MoS 2 枝晶的方法,有意在初始成核阶段和/或生长过程中引入孪晶缺陷,实现单层MoS 2 树枝晶的形貌调控。所得的MoS 2 晶体具有六次对称的骨架,分枝数可调。其形状的演化过程是由胶黏剂种子诱导的双晶缺陷形核和局部硫/钼源蒸气比的协同效应所引起的。此外,由于硫空位的富集,极大地增强了循环孪晶区的光致发光效率。该工作为合成可控形状的单层MoS 2 提供了一种简便有效的策略,同时也为理解孪晶缺陷的生长机制以及在其电催化和光电催化等领域的应用做出了贡献。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3
中国科大研制用于快充锂电池的新型双梯度石墨负极材料
中国科大俞书宏院士团队与姚宏斌、倪勇教授团队合作提出了在不牺牲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前提下,在石墨负极内部引入颗粒尺寸以及孔隙率的梯度异质分布结构设计,实现了石墨负极快充性能提升。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2-06-02
一种基于石墨炉体的绝热加速量热仪及其控制方法
本发明涉及绝热加速量热仪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绝热加速量热仪的石墨炉体用电磁感应加热方法以及智能算法控制系统。包括电磁线圈、电磁加热控制器、炉体上盖、炉体外壳、合金支撑底座、石墨炉体、底部镂空支撑、热电偶、工控一体机和计算机。石墨炉体置于缠绕好的电磁线圈的内部,所述炉体外壳依次包裹电磁线圈和石墨炉体,石墨炉体的底部具有镂空支撑。底部镂空支撑装置为石墨炉体提供稳定支承;所述电磁线圈通过其线圈端部与电磁加热控制器内部电源接口电性连接;所述合金支撑底座位于炉体外壳底部。在石墨炉体上的相应部位安装有热电偶,热电偶与工控一体机信号连接,工控一体机再通过TP‑LINK工业交换机与计算机信号连接。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一种具有高拉伸强度、高应力保持率手套用羧基丁腈胶乳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高拉伸强度、高应力保持率手套用羧基丁腈胶乳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胶乳由聚合物微粒子分散液A和聚合物微粒子分散液B按一定比例复合构成,具体为聚合物微粒子分散液A是1,3‑丁二烯、丙烯腈及甲基丙烯酸单体,在乳化剂、链转移剂、电解质及水溶性氧化剂存在下,通过乳液共聚合方法制备而成,经消泡、脱除残余单体、浓缩、调整pH后最终制备得到的;聚合物微粒子分散液B是1,3‑丁二烯、丙烯腈及衣康酸单体,在乳化剂、链转移剂、电解质及水溶性氧化剂存在下,通过乳液共聚合方法制备而成,经消泡、脱除残余单体、浓缩、调整pH后最终制备得到的;分散液B的聚合物微粒子中丙烯腈所占重量比大于分散液A的聚合物微粒子中丙烯腈所占重量比,聚合物微粒子分散液A和聚合物微粒子分散液B按所含的固体成分95:5至40:60的范围内配合形成高拉伸强度、高应力保持率手套用羧基丁腈胶乳。采用本发明制备的羧基丁腈胶乳生产的浸渍成型手套产品,拉伸强度≥30 MPa、应力保持率≥45%,且伸长率≥500%,同时具备高拉伸强度、高应力保持率及良好的柔软度。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高效高填充连续混炼技术及其关键装备
随着塑料、橡胶加工工业的发展,对于混炼设备的要求越来越高。双转子连续混炼技术是在密炼机基础上发展的一种新型高分子材料的混炼方法。其核心设备——双转子连续混炼机,除了具有密炼机优异的剪切混合和分布混合特性外,还具有双螺杆挤出机连续工作的特性,在节能和环保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华东理工大学的相关课题组经过近十年的研究,开发出了具有自我知识产权的双转子连续混炼技术和双转子连续混炼造粒机,已经通过了教育部、江苏省科技厅、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组织的技术鉴定,获国家机械工业联合会、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奖。采用该技术开发的高浓缩炭黑母粒连续混炼造粒生产线和高压电缆屏蔽料连续混炼造粒生产线已经被成功地应用于PE80、PE100高压水管料专用高浓缩母粒生产、含量为50%的高浓缩高档碳黑母粒、导电纤维母粒和高压电缆屏蔽料的生产。生产线采用计算机集成控制,水下造粒等先进的技术手段,解决了相关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碳黑排放污染环境的问题,实现了生产的连续化、自动化,单位产品能耗是常规方法的1/2~2/3,实现了相关产品的高效、节能、环保化生产。项目的创新点在于开发了一种独创的双转子连续混炼机转子构型和双转子连续混炼工艺,解决了高填充混合和导电高分子材料的混炼过程中对剪切混合和分布混合的综合要求高,开辟了一种新的高浓缩、高填充母料和导电高分子材料的生产方法和生产工艺。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29 130 131
  • ...
  • 313 314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