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简称朝阳师专)有着清晰的历史传承脉络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建校历史可追溯至1960年,时名为朝阳师范专科学校,以后迁变分合,至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重建。1993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改为现名。学校现已发展成为一所涵盖教育、装备制造、矿物、电子信息、生物化工、财经、旅游、文化艺术等多个专业门类,多层次、多形式协调发展的地方性普通高等专科学校。 学校校园占地854亩,建筑面积21.78万平方米,位于辽宁省朝阳市双塔区龙山街四段966号。环境优美,景色宜人。 学校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首要目标,不断调整优化专业布局,确立了“一型两性”(技术技能型、师范性、地方性)的办学定位和“一个巩固两个突出”(巩固师范教育专业集群优势,突出涉工类专业;突出现代服务类专业)的发展布局,坚持深化内涵与拓展外延并重,着力打造优势专业和品牌专业。现设有学院1个,教学系(部)12个。设置高职高专专业33个,其中师范类专业11个、涉工类专业12个,服务类专业10个;设置本科专业10个,其中依托沈阳师范大学开设的专科起点普通本科专业3个,依托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沈阳师范大学等学校开设高中起点四年制普通本科专业7个。高职专业中有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品牌示范专业6个,省级高水平特色专业群1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省级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5门。 学校教学设施完备,建有校内实训中心15个,各类实验实训室245个,校外实训基地86个,国家财政支持职业 教育实训基地1个、辽宁区域发展战略研究基地1个、对接产业集群省级实训基地2个,同时建有红山文化省级重点建设学科1个。教学仪器设备值6976万元,固定资产5.4亿。图书馆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建有现代化的纸质图书、电子图书借阅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纸质藏书58万册,电子图书16.2万册。学校有集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科学普及为一体的现代化陈列馆,并于2013年被辽宁省科技厅、辽宁省科协授予“辽宁省第八批省级科学技术普及基地”称号。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708人,其中专任教师480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66人,副教授169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280人,“双师型”教师198人。享受国务院津贴1人、省级优秀专家1人、省级专业带头人3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2人、千层次11人,万层次30人。全日制在校生6827人。 学校办学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自1985年以来连续30年保持了省级文明单位称号,自1991年以来连续24年保持了省级花园式单位称号,自1993年以来连续22年保持了省级文明校园称号,自2004年以来连续11年保持了省级绿色学校称号,2008年被国家语委命名为语言文字工作示范校,自2009年先后6次被辽宁省教育厅评为平安校园。学校党委先后4次被中共辽宁省委命名为先进党委。 学校将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博学致用,敬业乐群”的校训,围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职能,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步伐,坚持走教学质量优异、办学特色鲜明、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高度融合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21-02-01
抚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抚顺职业技术学院、抚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国家教育部批准备案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院校;辽宁省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教育部、财政部确定的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中国石油和化工工业协会确定的石油和化工行业职业教育与培训全国示范性实训基地。 学院(校)位于沈抚新区旺力街,地处东北振兴“一带五基地”发展核心区域,距辽宁省会沈阳一步之遥,现代化有轨电车、地铁、公交线路四通八达,是融外观设计现代化,内部设施智能化,园林景观生态化的创新型校园。学院占地面积740亩,建筑面积17.2万平方米,是教学、实训于一体功能全面现代化高等职业院校。 学院(校)在做强师范教育的同时,依托抚顺石化新城(国家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和沈抚新区(国家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形成的石油化工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环保设备、生物科技和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集群和石化电力装备、工业机器人、物联网、汽车零部件等产业集群大力开展高等职业教育,与40多家规模企业开展产品研发、项目合作、人才培养、科技攻关等深层次的校企合作。 学院(校)拥有数字化图书馆,100多个现代化校内实验室和实训基地,150多个校外实训基地,可开展50个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学院(校)共设14个教学系部,43个招生专业,以石油化工、建筑工程、机械装备制造、学前教育、小学师范教育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涵盖化工、建筑、师范教育、材料与能源、制造、电子信息、经济管理、艺术、物联网等门类。现有省级教学团队7个;国家级专业建设带头人2人,省级专业建设带头人5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对接产业集群示范专业3个,省职业教育创新型实训基地8个, 中央财政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3个;中央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2个;国家、省级精品课13门。 学院(校)拥有一支以博士和硕士为骨干,以双师素质教师为主体的教师队伍。聘请清史专家阎崇年等国内知名学者担任客座教授,聘请“全国机械密封大王”赵林源为代表的一批工人技术明星担任学生技能导师,成立了以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技术专家为主体的专业指导委员会,构建了“政府主导、行业引领、学院推进”的校企合作共建平台,企业全程参与学院(校)教学与管理。以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改革为基础,采用“工学交替”“订单培养”“以赛带训”等突出职业技能培养的各种教学模式,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成果显著,在全国石油化工职业技能大赛、全国数学建模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大赛、辽宁省汽车技能大赛、辽宁省数控技能、三菱电机杯大赛等赛事中均取得优异成绩。 学院(校)与中国政法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多所知名大学实现联合办学,为学生提供高职升本科(专升本)、自学考试、奥鹏远程教育、电大开放教育等本科学习途径。 学院(校)与韩国浦项大学、翰林圣心大学、韩国新罗大学、韩国庆星大学、日本磐城日中友协等开展合作办学,与美国、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芬兰、比利时等国家的多所大学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互派留学生。 学生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学院(校)与抚顺石化新城和沈抚新城100余家规模企业签订用人协议。毕业生曾经在中国神华、中国石油、中国海油、中国石化、中冶集团、大连英特尔公司、甲骨文公司、三菱电机、三一重工、北汽福田、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北京京东方、青岛海尔、广州亚宝教育集团、义乌东北商会、大连爱儿坊幼儿园、沈阳六一幼儿园等多家优质企业就业。 学院(校)连续多年被辽宁省委、省政府授予辽宁省文明学校、辽宁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辽宁省就业工作创新单位、辽宁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辽宁省科研先进单位、辽宁省平安校园、辽宁省高校思想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抚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21-02-01
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锦州师专)位于渤海之滨、交通发达的辽西中心城市——锦州。是经国务院批准、教育部注册备案的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专科学校。 锦州师专的前身是于1914年成立的奉天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到今年已经有了104年的办学历史。师范专业是我校的传统优势专业,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师范专业形成了优良的传统并不断创新,在课程设置、能力训练等方面都形成了一套完整成熟的培养模式和体系,研究完成的《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初等教育专业(普师)课程方案》被省教育厅采用在全省范围内推广。100多年来,为辽西、辽宁乃至全国培养了大批优秀基础教育师资,是辽宁省基础教育师资的知名品牌。 1998年,学校开始举办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当时是全省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试办高等职业教育的师范院校。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始终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进行专业建设,以专业技术岗位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本位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行产学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培养,突出办学特色,开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分获2009年和2014年省优秀教学成果奖。10多年来,为辽宁的经济建设培养了一大批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级技能型人才。 学校占地面积285亩,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价值1.1亿元。学校建有标准化的学生公寓、食堂、田径场和体育馆。图书馆建筑面积4627平方米,藏书51余万册。 千兆以太网覆盖了整个工作区和教学区,实现了百兆交换到桌面的校园网络。 学校现有教职工613人,其中专任教师455人,在专任教师中有教授39人,副教授141人,省教学名师3人,省优秀教师1人,省级专业带头人3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9人,市学术与技术带头人9人。先后有12人获曾宪梓奖,有100多名教师获得市级以上奖励。学校的科研项目、科研成果、教学成果、精品课程在全省专科学校中名列前茅,近三年来,共承担各类科研课题90项,出版学术著作、教材等51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60篇,有5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学校现设全日制师范教育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48个专业55个方向,其中省级示范专业群1个,省级品牌专业2个,省级教改试点专业2个,在校生7000人。学校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改革促发展,以管理增效益,以特色创品牌”,坚持教育教学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以内涵发展为主,致力于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在同类院校中享有较高的声誉。近年来,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新生报到率和毕业生就业率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2010年,学校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标志学校的教育质量管理走上了国际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轨道。 近年来,学校多次受到上级党、政部门的奖励与表彰,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被教育部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评为“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荣获教育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表演类甲组二等奖”和“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优秀组织奖”;被辽宁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称号;被省教育厅授予“文明校园”称号;被辽宁省综治委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命名为“平安校园”;被辽宁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办公室授予“毕业生就业创新单位”和“毕业生就业先进单位”称号;连续六年在全国高师、高职小学教育专业语文片段教学竞赛中荣获特等奖;连续两年在全国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技能大赛”中荣获团体一等奖;多次在辽宁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多个项目中获得一等奖。 锦州市委、市政府非常关心锦州师专发展,锦州师专滨海新校区建设项目列为2015年市重点工程。目前,锦州师专已经制定了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和特色学校建设规划,全校师生正以饱满的热情,坚持“为地方基础教育服务、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的办学理念,传承“学高身正、敬业创新”的校训,以“博学精教、启智怡情”的严谨教风和“笃学善思、务实致用”的良好学风,努力打造“以服务为宗旨,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培养实践技能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基础教育师资和高等职业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区域高职高专教育品牌。
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21-02-01
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我校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从1949年建校至今已走过60多年的光辉历程。地处国家级园林城市——辽宁省铁岭市凡河新城区。 学校占地面积507亩,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现有多种类型和功能的实训室84个,现有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1个——保险,校外实习实训基地48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6400万元。图书馆馆藏图书60余万册,电子图书5万册,中外期刊近四百余种,另有CNKI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6个专辑,学位论文180余万篇。 学校现有设置专业49个,招生专业37个,涵盖了19个专业大类和23个专业类,设有文学院、管理学院、理学院、工学院、师范学院、艺术学院、学前教育学院、体育学院、外语学院9个二级学院和成人继续教育学院1个,另有校企共建二级学院两个(铁岭师专——新道会计学院,铁岭师专——达内信息技术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6567人。 学校现有教职工608人,其中专任教师398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87人、副教授109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193人。教师中涌现出全国及省市优秀科技工作者、省市教学名师、劳动模范、“五·一”奖章获得者、教育教学专家、师德标兵、学科带头人等70多人。 现有央财支持提升专业两个——应用电子技术和商务英语,省级品牌专业1个——旅游英语,省级示范专业2个——学前教育、市场营销,省级高水平特色专业群一个——现代服务业专业群,现有央财支持实训基地1个——物流管理,省级创新性实训基地4个——机电一体化、学前教育、物流配送和机电一体化提升;现有教育部教指委精品课程1门,全国教育科研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精品教材3部,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6项。在严抓教学质量的同时,学校加大科研工作力度。拥有国内外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辽宁师专学报》和校内学术刊物《铁岭师专学报》。教师主编专著教材151部,主持完成省市科研立项295项,获奖科研成果504项,获得国家技术专利62项。 学校十分重视学生就业工作,目前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福建、天津、大连等地建立实习就业基地,与130余家用人单位签订了人力资源合作协议,学校近三年的总体就业率达到95%以上。 学校注重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英国、法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多个国家高校进行校际交流。分别与美国尔班纳大学、德国富克旺根大学、韩国加耶大学签订了交流协议,已送出留学生40余人。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校,形成了“风清、气正、人和”的良好氛围和快速发展态势,先后荣获“国家教育科研先进单位”、辽宁省“文明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 承载着铁岭308万人民的厚望,全校师生员工正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加快发展”的总体工作思路,秉承“修德、博学、勤奋、创新”的校训,为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而努力奋斗!
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21-02-01
阜新高等专科学校
阜新高等专科学校始建于1958年,是经国务院批准,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校,原为阜新师范专科学校, 1993年4月更名为阜新高等专科学校。按照省、市政府地方院校调整的有关指示精神,自1999年至2014年,阜新师范学校、阜新职工大学、阜新市财贸学校、辽宁广播电视大学阜新分校、阜新公路学校相继并入阜新高等专科学校,现已形成集高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电大远程教育为一体的多元化办学体系。 学校座落于辽宁省阜新市市区,现有南北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4万平方米,全日制在校生5389名,成人教育、开放教育、网络教育学员5000余名。现有教职工527人,其中专任教师372人,教授等正高级职称49人,副教授等副高级职称188人, “双师型”教师占68.81%。根据2016年国家权威部门最近发布的数据显示,我校已进入全国高职院校600强。 学校设有11系4部,现开设38个高职专业、5个中职专业,形成了“理工、文化产业、现代服务、现代农业、教师教育”五大专业群。学校现有校内实验、实训室81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5199.68万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9450余元,图书馆藏书43.8万册,中外期刊600多种。学校积极拓展国际文化交流合作,与韩国新罗大学建立了协作关系,已有七批留学生赴韩国深造。 学校秉承“修德砺能”校训精神,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先后与东北三省、京津冀、长三角等的多家企业合作,建立了119家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学校设有职业技能鉴定所,可鉴定制冷工、汽车维修工等多个工种,实施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双证融通制度,使学生毕业时90%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近年来,学校各项工作取得了良好成绩,先后荣获辽宁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先进集体、辽宁省绿色校园、辽宁省大学生志愿服务先进集体、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征集大学生入伍工作先进集体、辽宁省安全保卫先进单位、辽宁省三八红旗单位、共青团辽宁省委员会最具活力团支部、辽宁省五四红旗团委、辽宁省共青团员先锋岗等荣誉称号。学校毕业生就业质量保持平稳,初次就业率连续3年超过省平均线,是“辽宁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在今后的发展中,阜新高专将继续以“建设独具特色、省内一流的高职院校”为目标,不断开拓创新,努力攀登新高峰。
阜新高等专科学校 2021-02-01
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肇端于1902年张謇创办的通州民立师范学校,是中国师范教育的三大源头之一;1953年转为公立,改名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1958年与创办于1905年的江苏省南通女子师范学校合并;2005年4月与发端于1906年的江苏省海门师范学校合并组建为南通高等师范学校;2014年1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同年9月与创建于1902年的如皋高等师范学校合并办学。 学校创办116年来,文化积淀丰赡,优秀人才辈出;先后培养了8万多名毕业生,享有“红色师范”“教师摇篮”的美誉。曾经汇聚了王国维、陈师曾、朱东润、刘延陵等一代名师,涌现出以刘瑞龙、吴亚鲁、刘季平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与革命志士,以袁翰青、严志达、韩德馨、魏建功、吴俊升为代表的诸多知名专家学者,以李吉林为代表的一大批教育专家和教学能手。改革开放以来,学校秉承“开风气之先”的传统,创造了诸多“全国第一”,为我国师范教育的改革作出了诸多原创性贡献。尤其是1984年在全国率先开启五年制师范教育模式,2007年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开展五年制师范生免费定向培养,在我国小学和学前教师教育领域独树一帜,享有盛誉。 学校由南通校区、如皋校区、新校区组成。南通校区位于濠河风景区(国家5A级)内,钟灵毓秀,人文荟萃。如皋校区“师范学堂旧址”古建筑群系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校区四面环水,书院风格,融合了中国元素、师范元素和生态元素,是南通的文化地标之一。全校占地面积481.83亩,建筑面积20.1万平米,教学科研设备总值0.98亿元,馆藏图书81.25万册;教职员工573人,专任教师465人(其中,教授27人,高级职称教师194人,硕士以上学历学位教师250人),全日制在校生8500人;开设学前教育、小学教育、语文教育、数学教育、英语教育、音乐教育、美术教育、体育教育等8个师范专业,以及商务英语、计算机应用技术、应用艺术设计、财务管理、文秘等20个非师范专业;与南通大学、江苏第二师范学院通过“3+2”及“5+2”模式合作培养本科层次小学、幼儿园教师。另外,学校作为国家、省、市三级教师培训基地及南通市中小学教师研修中心挂靠单位,常年承担各级各类教师培训约12000人次。 历经百余年探索,学校从引进西方师范教育模式到形成本土化师范教育体系,从沿袭技术性师范教育到倡导人格化师范主张,形成了祈通中西、砥砺自新的文化特质,凝聚为智民兴国、沉笃醇和的师范精神,赓续传播于杏坛巷陌,激励师范人坚守办学使命,坚持内涵发展,不断提升办学质量和层次,倾力打造高水平、国际化的全科型师范院校,为中国教师教育的改革发展再作新的贡献。
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21-02-01
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是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具有独立颁发大专学历文凭的公办医药类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校座落于贵州省西北部,素有“花海鹤乡、神奇乌蒙”之称的毕节市金海湖新区职教城,校园占地面积507亩,一期工程建筑面积15.6万平方米,校内实训教学设备总值达4383万元。学校现有7个教学系,18个专业,两所非直属附属医院,32个二、三级教学实习医院,为各专业学生临床见习及毕业实习提供了良好的临床实践教学条件。学校现有专兼职教师516人,其中双师型教师269人,硕士研究生教师占专任教师22.3%.学校始终坚持“人才强校、质量立校、文化建校、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强化素质教育,注重技能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长期以来,学校以多层次、多渠道办学模式,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实用型、技能型、服务型紧缺人才,促进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2021-02-01
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我校是经山西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备案的公办全日制高等师范院校。学校位于运城市舜帝陵景区的大学城,与运城学院和运城护理职业学院毗邻,占地450余亩,是一所高标准、现代化的师范专科学校。 作为其前身的运城师范学校和稷山师范学校,都曾是享誉河东、名扬三晋的老牌名校。一个世纪以来,为国家培养了首任驻美大使柴泽民,原国务院副秘书长郑思远,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作协副主席、山西省副省长张平,原成都军区政委上将张志坚等一批著名党政军干部和数以万计的优秀中小学教师。改革开放后,我校以质量求生存、以管理谋发展、以科研为先导、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科层次小学教师为根本,夯实高师基础,凸显师范特色,深化以教学为中心的各项改革,不断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为山西向东向西经济发展及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社会经济和地方教育事业发展与全面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先后荣获“全国素质教育百面旗”、“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山西省优秀师范学校”、“山西省文明学校”、“山西省中小学教师培养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殊荣。 学校环境优美、设施先进。有教学楼、实验楼、艺术楼、图书馆、演播大厅、体育馆、办公楼、学生公寓楼、餐厅等15栋高标准建筑。配备有微机室、校园广播电视台、语音室、电子图书阅览室、心理咨询室、理化实验室、塑胶操场等现代化教学设施,所有教室全部安装有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共有专兼职教师429人,其中博士研究生2人,硕士研究生125人,外籍教师4人,特级教师3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省级学科带头人7人,省级骨干教师8人,副教授107人,讲师203人,是国家级课题研究实验校。 学校共设10个职能处室,8个教学业务部门,3个教辅机构和3个群团组织。职能处室有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组织人事处、教务处、学生处、总务处、财务处、就业指导处、老干处、保卫处;教学业务部门有教育科研处、中文系、数计系、外语系、音乐系、美术与艺术设计系、体育系、教育与心理学系、思政教学部部、公共服务部;教学辅助机构有电教中心、图书馆、培训处;群团组织有工会、团委、妇委会。 学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思想,积极探索融合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发展个性为一体的新型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师范特色,注重学生基本功培养。要求每个学生都要通过国家普通话测试、简笔画过关测试、规范字书写等级考核。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小学教师资格证、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和专升本考试,每年都有一大批学生升入高一级院校继续深造。 运城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是你塑造完美人格、提高从业能力、实现人生价值的理想选择。 校 址:运城市盐湖区文化产业园学院西路2号 电 话:0359-2505566 招生专线:0359-2877666 网 址:www.sxycsf.com 官 微:sxycsf 邮 编:044000
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21-02-01
朔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朔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位于山西省朔州市,是在山西大同大学朔州师范分校编制基础上,于2012年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2013年5月国家教育部备案,撤销其原有编制,更改为学校现有名称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朔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由山西大同大学朔州师范分校于2012年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2013年5月国家教育部备案 [1] 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校前身为1949年成立的朔州师范学校。朔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位于朔州市经济开发区长宁东街85号。学校占地面积552亩,建筑总面积18万平方米,分教学、运动、生活三大功能区,校园绿化面积占校园总面积40%。 综合教学楼 教学区由综合教学楼、培训中心、艺术中心、图书馆组成。其中综合教学楼建筑面积77419平方米,是全省单体面积最大的教学楼,也是朔州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教学、实验、行政用房总计120180平方米,能同时满足学校办公和一万多名学生上课需要。 培训中心 培训中心建筑面积10501平方米,可满足本地教师培训学习和生活的需要。 艺术中心 艺术中心集教学、展览、演艺、实训功能于一体,建筑面积8730平方米,可满足教学、展览、演艺、实训等方面的需求。 图书馆 图书馆占地面积3727.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1530平方米。到 2012年,馆藏纸质图书达42万册,电子图书达55万册,期刊512多种,计算机1200台。能充分满足师生的阅读需求。 体育场 运动区由1个标准化塑胶体育场、8个篮球场、2个网球场、4个排球场等组成,累计25000平方米。 学生公寓 餐饮中心 生活区由学生公寓、餐饮中心和生活服务中心组成。学生公寓楼5栋总面积38163平方米,宿舍均为标准6人间设置。多功能餐厅建筑面积12080平方米,可同时供6000人就餐。生活服务中心可满足全校6000余名师生购物、洗浴、医疗等生活服务。 学校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十八大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 “依章治校、量化考核、目标管理、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先人一念,高人一筹,快人一步”的工作基本准则和“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人新我特”的创新思维。 校内机构设有党委办、行政办、人事处、学生处、教务处、教科处、总务处、安保处、培训就业处、电教实验图书处、基建处、团委等12个行政管理机构。 学校坚持用体制理顺工作关系,用制度规范师生行为。到2011年,学校将10年来的规章制度进行了第三次修改和完善,合编为约48万字的《山西大同大学朔州师范分校规章制度汇编》一书。学校各项工作有章可依,违章必究。 到2012年,全校正式教职工326人。其中处级干部9人,科级干部32人。专任教师266人,副高以上职称40人,中级职称54人,博士研究生2人,硕士研究生62人,高级专家1人,客座教授20人。 到2013年底,学校在校生105个班,共6020人。其中男生546人,女生5490人;高专生4615,中专生1405人。 到2013年为止,高专学生升本成绩蝉联全省十连冠,高升专达普通高校专科分数线率为95%以上,学生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5%以上。 学校多次荣获国家、省、市级荣誉。如2008年获“中国西部教育顾问单位”、2010年度获“2010中国教育创新示范单位”、2011年获“2010年度省级平安单位”、2012年获得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
朔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21-02-01
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福州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专科学校,是一所具有百年师范办学传统的老校名校,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03年由陈宝琛创办的全闽师范学堂,被誉为“闽师之源”。在一个世纪的漫漫岁月里,学校几经更迭变迁,涌现出许多蜚声海内外的仁人志士、专家学者,如林默涵、邓拓、翁良毓、冰心、庐隐、胡也频等,更有数以万计辛勤耕耘在基础教育园地上的人民教师。 21世纪以来,学校经历了三次重大改革,2004年4月,整合原福州教育学院、福州师范学校、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福州市普通教育研究室和福州市成人教育研究室五个单位的优质资源,成立新的福州教育学院;2013年5月,经教育部备案,省政府批复,更名改制为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6年4月,福州市人民政府正式将福州工业学校、福州艺术学校划归闽江师专管理,学校的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 学校现共有旗山校区、光禄坊校区、仓山校区、甘蔗校区四个校区。占地568.4亩(含旗山校区西侧已纳入规划的178亩教育用地),建筑面积17.5万平方米,建有教师职业技能、计算机应用技术等8个校内实训基地,143间实训室以及80多家校外实训基地,拥有功能齐全的校园网络和远程教育信息网络等现代教育设施,以及大学生创新创业园——众创空间。现有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361.99万元,纸质图书32.11万册,电子图书31.4万册。学校设有直属管理的附属实验小学、附属实验幼儿园各1所,指导型的附属中学2所,附属小学4所。 学校现有在编教职工409人,全日制在校生近5000人。教职工中专任教师198人,教研员58人。现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22人,其中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5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17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6人、硕士学位的教师92人,占专任教师总人数50%;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双师素质” 教师12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61.1%;来自企业行业第一线兼课教师61人;列入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1人。近两年来,教师主持或参与国家级课题6项、省市级课题34项、市厅级课题35项,公开发表人文社科类论文90 篇,出版专著7部。 学校设有“八系二部”,即初等教育系、人文社科系、外语系、计算机系、学前教育系、艺术系、机电工程系(筹)、化学与生物工程系(筹)、公共基础部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开设专业23个。其中初等教育、心理咨询专业为福建省高等职业教育省级示范专业;导游专业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为福建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艺术系(福州市艺术学校)的戏曲表演(闽剧)专业为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等。 学校重视现代职业教育改革与研究,现有福建省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2项:计算机系的“基于现代学徒制的网络专业人才培养”和人文社科系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现代学徒制建设”;福建省应用文科研究中心2个: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基础教育书法教学研究中心。同时,创办《创新教育论坛》、《福州教育研究》等两本校刊,研究、探讨、宣传职业教育和福州基础教育。 学校坚持科学发展,实现政校企协同,合作育人。2016年3月,学校成立了首届董事会,时任福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杨益民担任董事长,福州各县(市)区政府、市直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以及部分杰出校友、知名企业代表担任董事,首届董事会共有33名成员组成。此外,先后与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福州片区管理委员会开展战略合作;与鼓楼区政府联办社会工作专业;与福建新大陆科技集团、福建星网锐捷有限公司、北大青鸟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开展合作办学,合作办学成果丰硕。 学校还设有福州教育研究院,承担福州市基础教育(含特殊教育)、幼儿教育的教学研究、教学指导及教学服务工作,承担全市6万多名教师的中小幼师资培训、培养、教育行政干部培训和教育科研等任务。2016年,学校还入选乡村校长助力工程和乡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省级培训任务承担机构,为推动我省农村基础教育师资队伍水平提升做出应有的贡献。近两年来,在全国、省级各类教师教学比赛、教学技能比赛和优质课评选中,福州地区经我校指导选送的教师获得全国一等奖50多人次,全省一等奖130多人次。学校实现了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培训、教研、科研”的四位一体共同发展,在全国同类院校中独具特色。 学校秉承养浩然气、广仁爱心的校训,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和未来而设计”的办学理念,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为学生系统地搭建职业人文综合素质教育平台。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其中师范类就业率稳居省同类院校前列,非师类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毕业生社会满意度高,学校美誉度高。 “十三五”期间,学校将主动服务“福州新区”、“一带一路”、“自贸区建设”、“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发展战略,立足福建,面向全国,服务基础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水平小学教育、学前教育师资以及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进一步增强综合办学实力,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努力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管理规范的区域性示范高职院校。
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8 9 10
  • ...
  • 365 36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