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综合
项目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大尺寸高承载复合材料-金属组合多级智能化结构的设计与
制造
以目前航空航天、陆海空等军种的军事装备上主承载结构的轻量化为主要研发目的,通过高性能材料组合、多尺度优化以及智能化控制等来实现结构轻量化、提升军事装备作站效能的目的。同时研发的轻量化结构可以用于新能源汽车、工程机械以及空间结构上,从而实现汽车与机械的节能减排、桥梁与建筑的更大跨越能力等。针对上述情况,做了如下研究:研究复合材料与金属组合的多级智能化结构的多尺度设计方法,解决复合材料与复合材料之间以及复合材料与金属之间高效连接技术,研发高性价比的复合材料构件,研究适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一种聚氯乙烯用无毒钙锌复合热稳定剂及其
制造
方法
研发阶段/n本发明提供一种聚氯乙烯用无毒钙锌复合热稳定剂及其制造方法,以镁盐、铝盐为基本原料,在体系中添加表面活性剂,采用模板共沉淀法,合成一种改性镁铝水滑石,其分子通式为[Mg1-xAlx(OH)2]x+Ax/nn-.mH2O(0.2≤x≤0.33)。它提高了镁铝水滑石的结晶规整性和晶粒尺寸,且在PVC中分散性好,由一价或二价的有机或无机酸根离子代替通用的碳酸根离子,增加了与PVC受热产生HCl的交换速度,提高了PVC热稳定性。本发明将改性镁铝水滑石与有机酸钙、有机酸锌、有机酯、石蜡复合,调控对P
湖北工业大学
2021-01-12
面向先进
制造
的材料与整体结构多功能化创新设计技术及应用
该成果用于考虑材料--结构--工艺--性能的多因素和多层次相互影响的材料和整体结构多功能化设计建模、材料、机械产品和建筑结构创新设计开发, 以及提供复杂载荷工况下增材制造材料和整体结构多功能化创新设计技术与软件系统。该成果在增材制造产品和建筑结构创新设计方面具有高效和高性能及低成本优势。 该成果在国家”863”和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取得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 (1) 发明了一种基于材料破损约束的连续体结构拓扑设计建模及优化设计方法; (2)发展了多载荷工况下多相材料结构的拓扑优化设计方法;(3) 研制了涉及静、动力学要求的柔性机构创新设计技术;(4) 提出了解决应力集中和奇异问题、最大应力波动问题、分析和计算量大问题和病态载荷工况问题等的关键技术; (5)打通了技术工艺, 开发了长度尺寸控制和多个制造工艺要求的约束表征及模型化技术;(6)发展了复杂载荷环境下结构静、动力学性能要求的拓扑优化的灰度单元抑制方法和考虑边界光滑化的结构优化模型化方法;(7)在国内, 率先研发了考虑智能制造约束的功能特征空间布局和支撑结构构型的复杂集成结构优化技术和与软件系统;(8)率先研发了多功能化材料的创新设计技术;(9) 研制了整体结构多功能化创新设计技术平台和工业应用技术。
长沙理工大学
2021-04-13
一种适用于动态法测量火焰温度的热电偶及其
制造
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动态法测量火焰温度的热电偶,包括两根热电偶丝、偶丝结点、绝缘套管、保护套管和补偿导线,偶丝结点由两根热电偶丝焊接而形成,偶丝结点呈圆片状;两根热电偶丝分别为上热电偶丝和下热电偶丝;上热电偶丝和下热电偶丝与偶丝结点接触点的切线的夹角为 30~60°;上热电偶丝和下热电偶丝分别穿过绝缘套管的两个进丝孔后与保护套管上的两补偿导线连接。本发明采用圆片状的偶丝结点,能降低热电偶丝的导热损失,减小偶丝结点的热惯性及温度不均匀性,减少热电偶对火焰的干扰以及火焰内颗粒在热电偶表面的沉积,提高测温的准确度和灵敏度,以便快速准确地得到火焰温度。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3
一种激光重熔扫描碳化物弥散增强铝合金的快速
制造
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激光重熔扫描碳化物弥散增强铝合金的快速 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计算机上建立零件三维模型,然后将 所述零件三维模型转成 STL 格式并导入到激光选区熔化成形设备中; (2)将铝合金粉末和碳化物粉末混合,然后采用球磨机进行球磨混合均 匀;(3)将球磨后的混合粉末转移到激光选区熔化成形设备里,在惰性 气体保护下,根据三维模型数据对混合粉末进行成形;(4)采用线切割 工艺将成形的零件从所述基板上分离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短纤维增强热固性树脂复合产品的 3D 打印
制造
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短纤维增强热固性树脂复合产品的 3D 打印制 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适用于选择性激光烧结 3D 打印技术的 复合粉末;2)采用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成形具有孔隙的形坯;3)将形坯 放入液态热固性树脂前驱体中进行浸渗后处理:3.1)配制粘度在 100mPa·s 以下的液态热固性树脂前驱体;3.2)将形坯浸入液态热固性 树脂前驱体中,让形坯的上端露出液面,以使形坯孔隙中的气体排出; 4)从液态热固性树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面向生物医药和精细化工绿色高效
制造
的微流控技术
1. 痛点问题 化学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集中于生产基础和大宗化工原料,而面向高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品,其比重不足10%。化工产业正受到国外技术壁垒和国内消费结构升级及生态环境保护要求提高的多重压力,需要加快转型升级,迈向高端化和绿色化。 针对传统医药中间体、精细化工生产设备技术革新的研究方向,微反应器和微流控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成为国内外研究机构的研究热点。微反应器和微流控技术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提出,就受到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微反应连续化生产技术是一项在新世纪中具有革命性的技术,是生物、化学、化工等交叉前沿的方向;2009年,25家国际著名跨国公司和研究机构将微化工技术列入化工产业发展新方向,联合启动了构建所谓灵活、快速、未来化工厂的“F3计划”。医药中间体、精细化工产品由于产量小,目前普遍采用传统的反应釜等设备,单批次生产,存在原料利用率低、污染排放量大,生产过程安全性较差,难以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解决医药中间体、精细化工生产的环保、安全、效率等问题,是目前广大中小型生产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 2. 解决方案 微反应器/微流控技术:以微结构元件为核心,在微米或亚毫米受限空间内进行的流动、传递和反应过程,它通过减小体系的分散尺度强化混合、分散与传递,提高过程可控性和效率,以“数量放大”为基本准则,将实验室成果可靠地运用于工业过程,实现大规模生产。 目前,微反应器/微流控技术已经从研究阶段向工业化生产阶段发展,相关技术及产品的应用正处于快速增长的阶段,在生物医药、化妆品、环保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需求。采用微反应器成套技术,在实现化学品生产的连续化同时,具有低能耗,高效率,低排放,高安全性等一系列优势。 1) 本项成果基于微化工技术,结合先进的生产装备自动化技术,提供面向生物医药制造领域的绿色高效的微流控技术生产方案。 2) 同时,结合先进智能制造技术,可以构建全自动的集成化工艺平台,实现智能化、绿色化的生产工艺及装备的整体应用。
清华大学
2021-09-08
凝集素修饰型鳀鱼抗菌肽脂质体在抑制单
增
李斯特菌及其生物被膜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凝集素修饰型鳀鱼抗菌肽脂质体在抑制单增李斯特菌及其生物被膜中的应用,属于食品微生物控制技术领域。本发明根据植物凝集素与被膜胞外多糖基质中糖单元的特异性亲和力,制备凝集素修饰的鳀鱼抗菌肽脂质体,建立单增李斯特菌生物被膜模型,通过杀菌曲线、菌落计数和结晶紫染色评价凝集素修饰型鳀鱼抗菌肽脂质体对单增李斯特菌及其生物被膜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凝集素修饰型鳀鱼抗菌肽脂质体对单增李斯特菌有杀菌作用,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1-12
东南大学孙岳明/代云茜教授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多级孔无机纳米纤维
增
韧增强的最新研究成果
近日,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孙岳明/代云茜教授团队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题为“Hierarchical triphase diffusion photoelectrodes for photoelectrochemical gas/liquid flow convers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克服无机半导体氧化物的本征脆性,实现多级孔无机纳米纤维的增韧增强,获得首款多相扩散光电极,首次实现了光电流动化学转化。
东南大学
2023-07-11
一种基于(Ti,M)(C,N)固溶体粉的弱芯环结构新型金属
陶瓷
材料
一种基于(Ti,M)(C,N)固溶体粉的弱芯环结构新型金属陶瓷材料,其原料组分及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数为10~20%的Co或/和Ni粉末,10~35%的第二类碳化物粉末和余量的(Ti,M)(C,N)固溶体粉,所述(Ti,M)(C,N)固溶体粉中M为W、Mo、V、Cr、Ta、Nb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类碳化物为WC、VxC(0
四川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124
125
126
...
132
13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