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稀土薄膜电加热技术
 电加热膜是一种具有一定阻值的膜型半导体材料,该材料在通电情况下,能将电能转换成热能,从而起到加热作用。由于加热膜是直接制备于被加热物体的外表面,它与被加热物体的表面以分子键结合,因而当通电热时,热量很快传给被加热物,并且由于这种加热方式热传导性好,所以加热材料本身温度并不高,也没有发红、炽热等现象产生,辐射损失小,使用安全。又由于加热元件可以制成覆盖被加热物体全部表面,传热面积大,所以传热速度极快。因此用加热膜制成的电热器具热效率相当高,大于90%,比电热丝、电热管制成的电热器具可节电30%以上。 在民用方面:可制成电热水瓶、饮水机、电火锅、取暖器、理疗器、电加热器。小型电加热器具市场占有率及销售额并不低,据90年轻工部统计,全国各类电热器具年销量1264.4万件,销售额12.69亿元,可见小家电大市场,具有较好的应用推广前景。 在工业方面:可用于汽车等低电压场合中的加热装置、化学反应器加热装置、高寒地区输气、输油线中管阀的加热器等。电热膜系列产品在工业中具有更为广泛的前景。 在航空航天及交通业方面的应用:航空航天机仓、太空仓及工作仪表的加热保温;冬季运行的公交车、火车厢、船仓、贮槽等的采暖或加温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俄罗期已研制出“THKO”型三种电热涂料,应用于导弹发射井、宇航飞船、环境加热保温,生产出电热涂料电热器、电热板、电热布等产成品。关键技术是在深入了解电热膜电热转换机理基础上,抓住电热转换的所在,从而进行相应的配方研究,及相适应的成型研究,包括直接连续相生长工艺,热解喷涂等方法。● 应用前景 电热膜技术主要用于航空和汽车工业、家用电器、仪器仪表、各种管道与储罐等领域,目前应用还在不断地拓展,市场前景十分光明。在工业应用方面,确定将该项技术应用在石油输送管道的加热保温上,它不仅能给该行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符合国家的相关的产业政策, 本研究的开发将会使加热薄膜技术以其产品商业附加值极高和产品成本极低为优势,在绝大部分电热领域里替代传统的电热丝加热方式,而具有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4-13
薄膜蒸发/短程蒸馏技术
1. 项目概述南京工业大学化工设备设计研究所多年从事薄膜蒸发/短程蒸馏技术研制工作,在设备性能研究、生产制造及生产使用三方面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已经完成了1~20m2薄膜蒸发器开发应用工作,其中20m2薄膜蒸发器技术水平在国内处领先地位。薄膜蒸发器适用于蒸馏、分离、浓缩、萃取、除臭、脱气、反应等工艺中物质的分离;具有很高的传热系数,对水和有机溶剂等溶液的蒸发强度值可达到150~300Kg/h﹒m2;具有很短的加热区停留时间,只有数秒至数十秒,适用于处理热敏性物料;宽广的粘度加工范围;产量调节幅度大,产品最终浓缩比高;反混量为最小;由于良好的搅拌,设备具有最小的表面结垢;操作稳定、方便,易于实行自控。2. 技术优势(1)开发多种结构型式薄膜蒸发器。转子型式有用固定间隙式、可调间隙转子式;加热方式有高温型、普通型;物料有高粘度、普通粘度型。(2)已开发一套“薄膜蒸发器远程CAD系统”,该系统可实时、实地实现薄膜蒸发器的设备选型、工艺计算、结构强度计算、二维/三维设备图形的生成及设备报价。(3)研制了配套设备-短程蒸馏器。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4-13
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
自1987年美国柯达公司的邓青云C.W.Tang等人报导了有机电致发光以来,在全世界范围兴起了一场有机薄膜发光二极管研究热潮。有机薄膜发光二极管具有主动发光、响应快、全固体化、容易实现彩色化和驱动电压低等独特的优越性,是很有潜力的平板显示器,它将取代现在统治市场的液晶显示器。然而高亮度、长寿命和高效率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是人们一直梦寐以求的。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虽然发展非常迅速,发展规模也是空前的。但是为了得到高亮度、高效率和长寿命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人们对有机电致发光中的一些问题并没有很好的解决,如由于目前空穴和电子传输层材料和制备工艺的限制,用普通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ITO/空穴传输层/有机发光层/背电极,有如下一些问题:发光层与电极之间的互扩散,没有足够高的空穴和电子迁移率,以及注入的空穴与电子不够平衡等。这些问题限制了有机电致发光器的进一步改善,成为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发展的重要瓶颈,无法制备性能优异的有机发光器件。 技术特点: 对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和电子传输层材料进行改进,从而有效提高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的亮度、效率和寿命。 技术特点:是在透明电极上,依次制备空穴传输层、有机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电势补偿层和背电极所组成薄膜结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在有机发光层与电子电势补偿层之间加入电子传输层,电子传输层采用宽禁带无机材料。 该器件在有机发光层与电子电势补偿层之间加入无机电子传输层这种结构可以大大改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层与电极之间的扩散,注入的空穴与电子的不够平衡等,使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亮度,效率和奉命得到提高。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4-13
类金刚石薄膜
类金刚石薄膜(diamond-like carbon, DLC)是一种亚稳态的非晶碳膜,其结构、物理化学性质接近于金刚石。作为一种新型的硬质薄膜材料具有一系列类似于金刚石的多种优异性能,如高硬度、低摩擦系数、高耐磨耐蚀性、高热导率、在可见到紫外光范围内透明、良好的绝缘性和化学稳定性、优异的生物兼容性及表面光滑等,可广泛用于机械、电子、光学、热学、声学、医学等领域。 本项目通过物理气相沉积方法制备的类金刚石薄膜具备质量稳定,与基体结合强,硬度、弹性模量、摩擦系数和透光性可调控,耐摩擦磨
南京理工大学 2021-04-14
非晶合金,高熵合金,高性能钢铁材料和多孔金属
在 Nature,Science,Physical Review Letters,Advanced Materials 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200 余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 65 件,授权发明专利 22 件。2010 年相关块体非晶复合材料韧化的工作被 Nature-Asia Materials 做专题评述,多项其它工作还被 Science,Materials Today,Nature 等学术杂志做专题评述以及其它世界各国媒体报道。在新一代超高强钢和先进耐热钢研究上取得了国际水平的研究成果,其中关于超高强钢的成果被国际权威给予很高的评价,同时被科技部评为“2017 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并在央视新闻联播报道。 超高强钢; 先进高熵合金; 块体非晶合金; 非晶纳米晶软磁合金; 非晶态耐磨耐蚀合金; 非晶与高熵合金钎焊材料; 高熵合金生物材料; 高强耐蚀镁合金。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2-01
一种轻质高储能密度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属于介电材料及储能材料制备技术领域的一种聚合物基高储能密度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发明的聚合物基高储能密度材料由通过化学方法用有机物改性的碳纳米管材料和聚合物基体材料组成,具有绝缘性好、密度低、柔韧性佳、低成本及易加工的特点,可应用于信息技术电子器件、介电工程和静电能存储及电容器介电材料。 2 合作方式 商谈。
清华大学 2021-04-13
非晶合金,高熵合金, 高性能钢铁材料和多孔金属
在 Nature,Science,Physical Review Letters,Advanced Materials 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200 余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 65 件,授权发明专利 22 件。2010 年相关块体非晶复合材料韧化的工作被 Nature-Asia Materials 做专题评述,多项其它工作还被 Science,Materials Today,Nature 等学术杂志做专题评述以及其它世界各国媒体报道。在新一代超高强钢和先进耐热钢研究上取得了国际水平的研究成果,其中关于超高强钢的成果被国际权威给予很高的评价,同时被科技部评为“2017 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并在央视新闻联播报道。超高强钢;先进高熵合金;块体非晶合金;非晶纳米晶软磁合金;非晶态耐磨耐蚀合金;非晶与高熵合金钎焊材料;高熵合金生物材料;高强耐蚀镁合金。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3
高比能量富锂锰基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
北京工业大学 2021-04-14
高流动性硬质聚氯乙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新型高流动性硬质PVC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新型高流动性硬质PVC材料主要成分包括:聚氯乙烯树脂、固体润湿剂、热稳定剂、润滑剂、加工助剂等。新型高流动性硬质PVC材料的制备方法是:首先,将聚氯乙烯树脂、固体润湿剂等组份经高速搅拌混合,然后在双螺杆中挤出,再经造粒成型,即制得目标材料。该材料较原PVC材料具有更低的熔体粘度,更高的流动性能,终产品的力学性能也得到一定的改善,耐热性能得以保持。适宜于生产大型硬质PVC薄壁制品和复杂结构件。同时也能降低PVC的加工温度,缩短加工时间,减低能耗,提高效率。
四川大学 2016-10-25
尖晶石型锰系高比能锂电池正极材料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成果简介 本项目开发出两类高性能尖晶石型锰系锂电池正极材料,包括多孔结构LiMn2O4材料和微纳结构 LiNi0.5Mn1.5O4材料。对于LiMn2O4材料,利用“乳液沉淀-固相锂化”制备路径,获得了高纯度富锂尖晶石相,产物具有一维多孔结构,产物尺寸可在纳米、亚微米和微米尺度范围内调节,优化的产品具有非常好的高倍率性能和长周期循环性能。对于LiNi0.5Mn1.5O4材料,利用“碳酸盐一步共沉淀法”和“表面活性剂辅助草酸盐共沉淀法”两种制备技术路线,获得的产品众多优点。 项目特色和创新之处:开发了“乳液沉淀-固相锂化”、“碳酸盐一步共沉淀法”和“表面活性剂辅助草酸盐共沉淀法”三条技术路线,用于多孔结构LiMn2O4电极材料和微纳结构LiNi0.5Mn1.5O4的制备,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易于实施,有利于推广应用,制备的产品具有晶相纯度高、形貌规整、粒径可调、振实密度大、高电压区间容量高、比容量高、倍率性能好、长周期循环性能突出等特点。 社会贡献和经济效益:使尖晶石型新型锰系锂电池正极材料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促进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升电池行业的研发水平和产业链结构优化,带动锂电池等新兴能源产业发展。
南开大学 2022-07-29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7 18 19
  • ...
  • 316 31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