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传播预测模型及流行病学分析成果
全球肆虐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世界各国人民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对国际经济产生巨大冲击。加深对突发新型传染性疾病的全面认识,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预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传播趋势成为了应对疫情最为迫切的需求。马婷团队基于深度数据挖掘,建立输入风险及传染病传播动力学模型,通过与深圳市疾控中心、深圳市三院、黑龙江省疾控中心、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公共卫生学院专家的密切合作,建立精准度更高、更为个性化的预测模型,第一时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04-14
一种魏氏梭菌病及其致病菌型的胶体硒检测试纸
魏氏梭菌能引起各种动物坏死性肠炎、肠毒血症、人畜创伤性坏 疽以及人类食物中毒,快速、低成本、定量检测人体内的 α 毒素对于 预防和诊断魏氏梭菌感染至关重要。本项目涉及的魏氏梭菌病及其致 病菌型的胶体硒检测试纸能单独或同时完成魏氏梭菌病的早期诊断 和各种致病菌的分型鉴定, 可应用于兽医临床、畜牧养殖、食品安全、 公共卫生、水质监测及相关领域,具有操作简单、敏感特异、携带方 便等特点,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与经济效益潜力。
兰州大学 2021-04-14
天津大学提出肠病治疗新思路,新型给药系统让肠道微环境更健康
日前,天津大学李楠课题组与捷克共和国孟德尔大学沃伊特·亚当教授开展国际合作,成功设计出一种新型口服给药系统,为纳米药物治疗炎症性肠病提供了全新思路。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重大专项基金等资助支持,成果已发表在业内权威期刊《先进材料》。
天津大学 2023-03-09
用于艾滋病基因治疗的 CRISPR/Cas9 重组慢病毒载体及其慢病毒
本发明属于医药及生物工程领域,涉及一种可用于艾滋病基因治疗的 CRISPR/Cas9 重组慢病毒载体 及其慢病毒,该重组慢病毒载体由慢病毒载体 lentiCRISPR 用 BsmBI 酶切后,连入带 BsmBI 粘性末端 的 CXCR4 特异靶序列重组而得,获得的 CRISPR/Cas9 重组慢病毒载体能够在艾滋病毒辅助受体 CXCR4 的 4&nbs
武汉大学 2021-04-14
一种姜粉在缓解炎症性肠病以及调节肠道菌群紊乱中的应用
上海大学 2021-02-01
人白血病 HL-60 细胞耐药细胞株 HL-60/RS 细胞及其制备 方法
白血病是危害青壮年的最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化学治疗目前仍然 是白血病的最主要治疗方法,但化疗中抗癌药物诱导的药物耐受性, 特别是获得性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现象是阻碍白 血病治疗效果的主要障碍,也是目前尚未解决的难题。三氧化二砷是 中药砒霜的有效成分,已在各型白血病和实体肿瘤的治疗中得到广泛 应用,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研究证实三氧化二砷不是耐药蛋白 P-gp 的底物且抑制 P-g
兰州大学 2021-04-14
中山大学吴忠道团队在血吸虫病致病机制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提示在宿主—血吸虫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不仅血吸虫可以通过虫源性细胞外囊泡对宿主进行跨物种调控,达到逃逸宿主攻击的目的;宿主亦可以通过自身细胞外囊泡抑制血吸虫,缓解血吸虫对自身的病理损伤,对于我们理解寄生虫与宿主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提供了新的线索,值得我们在未来的研究中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关注。提示在宿主—血吸虫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不仅血吸虫可以通过虫源性细胞外囊泡对宿主进行跨物种调控,达到逃逸宿主攻击的目的;宿主亦可以通过自身细胞外囊泡抑制血吸虫,缓解血吸虫对自身的病理损伤,对于我们理解寄生虫与宿主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提供了新的线索,值得我们在未来的研究中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关注。
中山大学 2022-05-30
一种用于检测奶牛四种遗传病的核酸质谱的检测产品及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以同时检测奶牛是否具有脊椎畸形综合症(CVM)、白细胞粘附缺陷症(BLAD)、尿苷酸合酶缺乏症(DUMPS)、瓜氨酸血症(CN)四种遗传病的引物系统。基于该引物系统所制备的产品,能实现同时对奶牛CVM、BLAD、DUMPS、CN四种遗传病基因相关的4处多态性位点进行检测。此外,本发明还公开了能够同时联合检测以上遗传病和奶牛A2基因型的检测方法及其检测产品,该联合检测的结果可用于指导健康奶牛的筛选、育种等。
中国农业大学 2021-04-11
针对肥胖型的 II 型糖尿病药物 1.1 类化药新药分子 CP0269 的开发
本项目基于 II 型糖尿病热门研究靶点 C-Jun NH2-Terminal Kinase (JNK)的蛋白活性口袋的结构为基础,设计与合成了超过 60 个化 合物的类似物,通过细胞试验筛选和 II 型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验证, 筛选得到候选药物分子 CP0269。该分子与模型对照组和阳性药物二 甲双胍给药组相比,显示出来良好的降血糖,降血脂,保护胰岛 B 细 胞的药效。通过成药性评价预实验显示 CP0269 具有良好的成药性: CP0269 合成与纯化工艺简单,能得到大量,质量可控的原料药;药 物灌胃口服,吸收与起效迅速,长期毒性预实验显示了该化合物具有 良好的安全性。 技术创新点: CP0269 是以 JNK 为靶点设计的抗 II 型糖尿病的药物分子,一旦 开发成功,将成为首次以 JNK 为靶点的抗 II 性糖尿病的药物分子。 属于 First in Class。 市场应用前景: 在当今社会,II 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依然在增长。饮食结构的变化 造成了肥胖人数的增加,肥胖可能导致机体炎症,从而影响胰岛 B 细 胞的存活于机体的胰岛素抵抗。因此,肥胖已经慢慢成为 II 性糖尿病 的发生进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针对这种肥胖型 II 型糖尿病的药物,临床上一般采取联合用药的治疗方案。CP0269 一旦开发成功,将会 针对这一日益增长的适应症占据市场,表现出良好的开发前景。 合作方式: 可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合作,既可与企业联合研发后续工作,也可 通过技术转让方式进行合作,或是其他方式均可。 已获得的知识产权: 一种化合物及其用于制备 II 型糖尿病治疗药物的应用(专利号: 201710941613.9)
南开大学 2021-04-13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糖皮质激素耐药及逆转的研究
本项目属于医学应用基础研究领域。以儿童最常见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oblastic leukemia,ALL)和淋巴瘤为研究对象,从临床现象发现,到分子机制研究,全面深入地探讨了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 GC)耐药的机制和逆转。GC耐药直接影响了淋巴造血系统肿瘤患者的预后。 该项目在国内率先提出NPM-ALK融合激酶能激活mTOR信号通路(中华血液杂志, 2008);在国内外率先提出ALK激酶能够通过激活下游的mTOR激酶介导的信号通路诱导淋巴细胞对GC产生耐药性(Leukemia,2008);在国内首先提出mTOR信号通路的活化是儿童ALL对GC 耐药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上使用mTOR激酶抑制剂能够逆转GC耐药,提示mTOR激酶抑制剂能够成为有效的治疗晚期难治性淋巴系统肿瘤的药物,这对于进一步提高淋巴造血肿瘤的疗效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临床应用前景。 本项目在2006年到2011年期间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9篇,经科技查新,9篇论文总引用频次42次。其中英文论文4篇SCI收录3篇,SCI引用频次36次,其中1篇被引22次,1篇被引14次,中文论文5篇共被引6次。研究结果多次参与国际及全国性学术会议交流,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1项,四川省应用基础项目资助1项。本项目的研究促进了学科的建设和人才培养,已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共10余名。
四川大学 2016-04-29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3 14 15 16 17 1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