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鸡球虫病疫苗免疫方法
本发明涉及生物免疫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鸡球虫病疫苗的免疫方法,具体为对1日龄雏鸡经口免疫球虫病疫苗,1~3天后,再次经口免疫相同的球虫病疫苗。按照本发明所述方法进行鸡球虫病疫苗免疫,既可有效避免初次免疫后大量排出卵囊被鸡群食入爆发球虫病的风险,又可提高球虫病疫苗免疫的整齐度至90%以上,还可迅速建立免疫保护力,对球虫再次感染实现更好的保护,减缓因疫苗免疫引起的生产性能下降,增加养殖效益。同时,可降低或杜绝抗球虫药物的使用量,提供更加安全、绿色的禽肉和蛋产品。不仅如此,还节约了现有免疫方法的成本,经济效益巨大。
中国农业大学 2021-04-11
迟钝爱德华氏菌弱毒活疫苗EIBAV1
迟钝爱德华氏菌 ( Edwardsiella tarda) 是目前水产养殖业中具有极大危害的革兰氏阴性病原 菌,是近年来经济养殖鱼种鲆鲽类腹水病的首要病原之一。由于该菌为兼性胞内寄生菌,传统 的防治手段对其效果不佳,针对其致病机制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候选疫苗,将为我 国海水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本项目从山东患病大菱鲆体内分离获得一系列迟钝爱德华氏菌株,通过在模式动物上进行 半致死剂量实验,成功筛选出迟钝爱德华氏菌强毒株EIB202和弱毒株EIBAV1。弱毒株EIBAV1 对大菱鲆进行免疫,其免疫保护力可达70%以上,通过临床前效力及安全试验证明EIBAV1是 一株良好的疫苗候选株。 迟钝爱德华氏菌弱毒疫苗可用于腹水病害的防治,接种该疫苗的鲆鲽类经济鱼种可有效 抵御由迟钝爱德华氏菌引起腹水病,其免疫保护力可达70%以上,减少由腹水病引起的经济损 失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结核分枝杆菌疫苗新型免疫佐剂及其应
小试阶段/n该项目开发了能特异性结合BCG糖脂抗原的DNA适配子及其应用,属于分子微生物学和感染免疫学领域。发明的DNA适配子可特异性与BCG表面ManLAM结合,募集并活化更多树突状细胞到外周淋巴结、抑制调节性T细胞、调节性B细胞增殖、增强Th1型细胞反应等,提高BCG的免疫原性;小鼠结核攻毒动物实验表明BCG与本发明DNA适配子联合免疫小鼠后,获得比单独BCG免疫更强的免疫保护作用。该发明公开的DNA适配子可以用于制备新型免疫佐剂以增强BCG抗结核感染的免疫原性,为结核病防治提供了新的策略和新的
武汉大学 2021-01-12
一种鱼苗注射疫苗用的自动夹持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鱼苗注射疫苗用的自动夹持装置,主要包括外壳,光电传感器,安装在外壳上的上夹板部分和下夹板部分,及控制模块。外壳上开有供注射用的狭缝、供鱼苗进入的小口和放行鱼苗的槽。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在鱼类疫苗注射系统中对鱼苗进行自动夹持。本实用新型尤其可利用旋转气缸和扭转弹簧实现鱼苗自动夹持,自动化程度高、结构简单、可靠性强,可以有效提高鱼苗自动化接种效率。
浙江大学 2021-04-13
个体化肿瘤治疗性疫苗产业化项目
北京工业大学 2021-04-14
智能化长时效太阳能疫苗保存箱
项目背景:在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爆发的背景下,疫 苗使用安全问题再次引起各方重视,尤其非洲等电力短缺的 地区其冷链基础薄弱,疫苗安全问题更为突出。为解决电力 短缺地区疫苗终端保存的问题及提高接种安全,开发一款太 阳能直接驱动压缩机制冷并集中蓄冷的疫苗保存箱,即使在 恶劣光照条件下也能保持箱内温度稳定在 2-8℃,蓄冷完成 后,在无光照的条件下也能保温长达 7 天,为非洲地区人民 带来福音。 所需技术需求简要描述:1.控温型重力热管。本项目是 通过热管将蓄冷室的冷量传递到疫苗室,疫苗箱在 5-43℃环 境区间能维持疫苗室在 2-8℃,尤其不能低于疫苗的安全存 储温度:2℃。2.太阳能驱动压缩机的能源控制及分配。本 项目使用太阳能电池板直接驱动压缩机工作,如何控制压缩 机在不同光照条件下都能最大程度的利用当前太阳能电池 板的输出,也就是在光照条件较好时压缩机能以高转速工 作,在光照条件较差时压缩机以较低转速工作,使压缩机转 速实时跟踪当前太阳能最大功率点,从而提高太阳能利用 率。3.本项目针对 WHO/PQS 相关标准设计,其中重点在控制 系统、温度记录器,温度显示器的设计及开发,执行的标准 有 WHO PQS E003 RF05.6 、 PQS_E006_TH06.2 、PQS_E006_TR06.3。需要严格按照如上标准设计开发相关软 件、硬件。4.技术指标:使用太阳能直接驱动压缩机,白天 制冷,夜间保温。保温时间在 43 度环温下达到 168h(7 天); 最小额定环境温度:当环境为 5℃时,在无辅助加热的条件 下箱内也能维持 2-8℃。  对技术提供方的要求:项目合作方需具有传感器和物联 网应用软硬件系统研发的基础,掌握离散事件动态系统及混 成系统的形式化建模、分析和仿真技术,能基于深度学习等 新一代信息技术进行自动化系统的决策分析和智能控制。 
青岛澳柯玛生物医疗有限公司 2021-09-13
一种大肠杆菌合成的新型疫苗佐剂
MPL®是 Corixa 公司商业化生产的的疫苗佐剂,在欧洲和澳大利亚应用于临 床实验。研究表明,MPL®只能激活 TLR4-TRAM-TRIF 信号转导途径,而不能激活 TLR4-Mal-MyD88 信号转导途径[34],因此只会诱导产生适量的细胞因子,而不引发严重的炎症反应。除 MPL®外,其它结构类脂 A 分子,如单磷酸类脂 A(MPLA),也能在降低自身毒性的同时保留免疫刺激能力,因此开发类脂 A 疫苗佐剂成为近 几年研究的热点。 本实验室利用染色体基因敲除和整合技术,构建一系列能合成不同结构类脂 A分子的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菌。其中HW001菌株能产生可用于疫苗佐剂的M-MPLA, 通过 TLC 及 ESI/MS 鉴定,该菌株可合成单一的 MPLA 结构,在 LPS 免疫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生产方法简单,利用简单的培养基即可实现M-MPLA 的大量生产。此外,本实验室具有成熟的 M-MPLA 提纯工艺,可实现从菌株、发酵到纯化整个工艺的转让。
江南大学 2021-04-11
揭示病毒首先攻击肺泡的研究
2020年1月26日,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东方医院左为团队在预印本网站bioRxiv上发布的研究成果显示:II型肺泡很可能正是2019-nCoV感染的靶细胞。 左为团队基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的两项最新研究成果,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人的机制和通路继续深入进行分析。团队利用共享数据库,采用高通量单细胞测序的方法,针对库中当时的8名患者,分析了43000多个人体肺细胞的单细胞RNA测序数据(健康人),希望找到病毒最先攻击的位置。“受体的门开在哪里,病毒会先攻击哪个部位?都是我们非常想知道的。”左为说,研究结果显示,病毒首先攻击的不是上呼吸道,而是位于人体深部的肺泡。 
同济大学 2021-04-10
新冠病毒全人源抗体研究
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蓝斐课题组、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新冠研究团队与上海艾跃生物单抗部门组成的新冠病毒联合应急攻关团队传来好消息。该团队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康复患者来源的样本中,分离单B细胞并PCR克隆抗体可变区,快速获取且筛选了上百株全人源抗体,发现其中多株可识别新冠病毒(WHO最新命名为“SARS-CoV-2”)RBD抗原。这项研究为开发全人源中和性抗体药(Human NeutralizationAntibody)提供了有效的快速研发方案以及候选抗体。上述成果的最大特点在于,这些抗体是来自康复病人体内天然产生的全人源新冠病毒抗体。据悉,组成应急攻关团队的三方将进一步通过“产学研一体化”的方式紧密合作,继续从近期康复者来源的样本中筛选出更多病毒特异性抗体,完成中和性试验,以期获得可阻止病毒侵染人体细胞的全人源中和性抗体。应急攻关团队积极响应科技部号召,把研究成果第一时间公布出来应用到战胜疫情中,详细数据和结果将会在近期发布。
复旦大学 2021-04-1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护理手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特地组织相关专家加急编写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护理手册》,日前已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出版。 本书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护理部主任储爱琴主编,安徽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医疗救治工作专家组组长、中华医学会安徽省内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安徽省医院协会护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徐晓玲教授主审。本书将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天猫旗舰店、当当店、京东店、畅想之星电子书平台免费上架电子书,以供下载阅读。 为提高各级医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护理防控能力,有效帮助各级医疗单位,特别是基层医院、非专业医院以及相关医护人员,开展抗疫工作提供规范化、同质化、标准化模板,强化护理规范,加强卫生防护,敏锐识别病例,本书根据国家各项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防控、诊疗、监测方案及相关法律法规,总结了疫情防控经验,梳理出适用于医务人员的防护流程及策略,在提升医务人员防控水平和应对能力、防止疫情扩散、保障医疗质量和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等方面发挥重要积极作用。本书内容涵盖疫情应急护理管理、发热门诊建设、隔离病区建设、患者照护流程、住院患者照护措施、职业防护等与疫情防控工作密切相关的内容。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4-10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2 13 14
  • ...
  • 39 4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