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复合菌种发酵大豆皮饲料技术
本技术采用复合微生物法发酵大豆皮,并经过单因素试验的筛 选,确定出复配微生物法发酵大豆皮饲料的最佳氮源、无机盐及最佳添加比例。 其方法包括大豆皮发酵培养基的制备、发酵菌种扩增培养基的制备、发酵菌种 扩增、接种四个步骤。本发明的方法能够使粗蛋白提高 52.83%,粗纤维降低 40.13%,脲酶为零;大大提高了粗蛋白含量,增加了发酵效率、提高了生产效 益,降低了饲料成本。 生产条件及经济效益预测:我国每年大豆加工能力为 6500~7800 万吨/年 左右,预计产生 500~576 万吨/年的大豆皮。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粮食和饲 料资源极其缺乏的国家,因此,大豆皮作为一种新的饲料资源开发利用具有重 要经济价值和市场前景。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1
益生菌发酵剂生产技术
一、成果简介 近年来益生菌相关制品需求量巨大,但相关产品及生产技术依赖进口,造成益生菌产品价格较高,严重制约我国益生菌产业的发展。团队在国家科技部“十二五”、863计划课题资助下,经过多 年技术攻关,先后从健康人群肠道、传统发酵制品中分离筛选乳酸菌600余株,初步建立了益生菌 资源库;获得长双歧杆菌BBMN68、青春双歧杆菌BBMN23、动物双歧杆菌A6、干酪乳杆菌L9、 
中国农业大学 2021-04-14
发酵南瓜饮料及其制备技术
我国的南瓜资源非常丰富,目前,南瓜的加工技术相对落后,大规模加工始于八十年代末,加工的产品形式单一,主要是南瓜全粉,已有的南瓜发酵饮料存在香气和风味不足等品质不佳问题。发明以南瓜为原料,结合焙烤工艺,利用多菌株进行发酵,提供了一种具有烘焙食品特有的风味和香气而且营养价值丰富的发酵南瓜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该成果技术产品富益生菌。具有潜在的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提高食物消化率和生物价、降低血清胆固醇、抑制肠道内腐败菌的生长以及腐败产物的形成等作用。 该发明制得的发酵南瓜饮料营养价值丰富,含有独特的焙烤风味和发酵制品的风味,色泽金黄,质地均一,香气馥郁,口感适中,产品保存期长,深受消费者喜爱,为南瓜的深加工利用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目前,已进行中试试验,效果良好。我国南瓜资源丰富,该成果转化不受地域限制,投资小,技术工艺简单,方便现代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产品风味好、营养高,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按年产1500吨发酵南瓜饮料计算,按单价10元/kg,可实现销售收入1500万元。 (注:本项目发布于2019年)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发酵香肠酶法增香技术
发酵香肠是一类高档肉制品,以其风味受到消费者欢迎。本技术利用酶法促 进发酵香肠生产过程中风味的形成,在保持产品原有风味、香型不变的情况下, 使其风味物质形成量增大 7 倍(以 GC/MS 出峰面积计),生产时间明显缩短,产 品风味更浓、持久性更强。
江南大学 2021-04-11
γ-氨基丁酸功能性黄酒开发
本技术是利用从黄酒发酵醪液中分离得到的菌种,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改造菌种,提高黄酒产品中γ-氨基丁酸(GABA)的含量,强化黄酒的功能性。在不对现有黄酒生产工艺进行改造、不影响黄酒原有口感风味及营养成分的条件下,使黄酒中 GABA 含量≥400ppm,强化了黄酒的功能性成分,高于现有中高档黄酒,同时对发酵过程中每个阶段的 GABA 数据进行跟踪分析并获得稳定的制备工艺,制造出了的一种功能性明确的黄酒。 
江南大学 2021-04-11
虫生真菌微菌核一步发酵新技术及发酵工艺
生物农药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方向,其中杀虫真菌生物农药具有环境友好、害 虫不容易产生抗性、能够接触性侵染的优势更加受到人们亲睐。项目针对虫生真 菌液固两相发酵周期长、成本高、一些菌株产抱条件苛刻,难于规模生产的共性 技术难题,自主创新,开发出新型微菌核(Microsclerotium, MS)制剂,具有生 产成本低,货架期稳定、抗逆性强和对害虫有持续控制作用的特点,可以替代分 生抱子,具有巨大的商业化前景。微菌核是由厚壁色素细胞组成的直径200-600 Pm的休眠繁殖体,在特定诱导条件下由菌丝聚集而成的,目前国内外关于虫生 真菌微菌核发酵工艺研究寥寥无几,尚无商业化开发应用的先例。重庆大学生命 科学学院王中康课题组在国内率先开展了莱氏野村菌微菌核诱导发酵相关研究, 在农业部、科技部和教育部的科研项目资助下,先后完成莱氏野村菌微菌核的诱 导、发酵工艺、中试发酵工艺优化;微菌核新剂型创制和制剂加工研究。目前项 目已达到中试水平,研究成果通过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验收,一致公 认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市场及经济效益分析: 目前已完成农业科研成果转化项目鉴定、实现了野村菌微菌核一步液体发 酵中试生产工艺优化。 产业化实施条件及预算:产业化实施(年产微菌核制剂1000吨)需要有生物 农药定点生产企业资质,预算约1200万元(包括厂房2000平米,专用设备费(发 酵生、干燥设备、制剂成型设备等)及常规设备200万元,流动资金200万元,新 农药登记费200万元。)
重庆大学 2021-04-11
基于组学技术的黄酒酿造关键技术与装备的创新及应用
深入解析黄酒酿造机理并且创新生产技术与装备,是黄酒产业可持续发展 的必由之路。项目围绕如何科学评价黄酒麦曲质量及产品感官体验、如何高效生产优质麦曲、如何提高产品感官体验等关键技术难题等,本项目完成了基于 组学技术的黄酒酿造关键技术与装备的创新及应用。 创新要点 建立了黄酒麦曲及酒醪发酵机理解析方法,阐明酿造过程的微生物驱动力。解析了液化力、酸性蛋白酶活力、酒化力等活力形成的关键微生物,高级醇及生物胺形成代谢途径及关键微生物;通过风味组学技术解析黄酒风味物质形成及变化过程;通过培养组学技术证明微生物是麦曲活力、黄酒风味的主要来源;发现氧气浓度、温度、湿度是麦曲微生物群落结构形成的核心驱动力。全面系统地解析麦曲的各项指标,针对传统麦曲制作中环境依赖、生产效率低、品质不稳定等问题,在已有机械化制曲(国家技术发明奖成果)的基础上首次开发了智能化精准制曲技术与装备。构建了黄酒产品风味轮,阐明了关键风味物质的最适浓度范围。证明β-苯乙醇、异戊醇、异丁醇、组胺、苯乙胺以及酪胺等高级醇和生物胺是影响黄酒醉酒和醒酒的关键化合物,建立了适用于不同黄酒酵母亚株及酿造工艺的高级醇调控方法。
江南大学 2021-04-13
藠头多菌种低盐发酵技术
研发阶段/n藠头经腌(浸)制发酵后,清脆爽口,具有乳酸发酵的自然芳香,且营养丰富,并有多种药理作用,深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我国生产的发酵藠头已出口到日本、韩国、东南亚及港澳等国家和地区,是我国传统的出口产品。但是由于我国藠头加工工艺落后,目前主要是以半成品出口,产品的附加值低。本项目首先研究了藠头自然浸泡发酵过程中乳酸菌的种类及其变化规律,从发酵蔬菜样品中分离鉴定得到了肠膜明串珠菌、小片球菌、植物乳杆菌和发酵乳杆菌等8个种。以这些菌株为复合菌种,探讨了低盐多菌种发酵过程中乳酸菌及其代谢产物、氨基态氮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青砖茶清洁化快速渥堆发酵技术
研发阶段/n青砖茶清洁化快速渥堆发酵技术。  成果简介:传统青砖茶发酵生产周期特别长。原料渥堆时间在夏季要20-30天,在冬季一般为2个月以上;渥堆发酵好的原料进行大堆陈化时,至少需3个月以上的时间。前后算起来,传统青砖茶从原料到可以压制前,至少需耗时4-5个月以上。传统青砖茶整个发酵生产过程,清洁化程度低,占用生产空间严重,人工成本高,且发酵品质难以控制。通过应用本成果技术,青砖茶可以实现从原料到压制成砖,前后仅需20-30天。而且生产的青砖茶香气甜陈,汤色橙红明亮,滋味醇厚,品质优异。全程可以实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L-苯丙氨酸菌株发酵技术
已有样品/n本项目中自主开发了一套苯丙氨酸菌株的高通量筛选技术,能够快速有效的筛选到产量提高的菌株,筛选效率可到106-107克隆/天。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理性改造和高通量筛选相结合的方式筛选到一株高产工程菌株,小试发酵罐中发酵48h,L-苯丙氨酸产量可达100g/L,转化率28%,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可以有效的降低工业生产成本,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市场和效益。L-苯丙氨酸产品在国内市场的生产综合成本约3-3.2万元/吨,目前市场定价约为4万元/吨,利润在8000元/吨左右。以1万吨生产规模计算,产值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1-01-12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672 67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