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腈水解酶催化制备亚氨基二乙酸项目
亚氨基二乙酸(IDA)是生产除草剂草甘膦的重要中间体。它也被用于生产新型两性铬络合 品红染料、漂白活化剂、顺铂类抗癌药物等。目前生产亚氨基二乙酸主要有化学合成法和生物 合成法。利用高效、高酶活、稳定的产腈水解酶生产亚氨基二乙酸,符合绿色化学的发展方 向,有着化学方法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本项目筛选到一株高效、高酶活、稳定的产腈水解酶的 菌株,一步水解得到所需的亚氨基二乙酸。 本项目通过筛选适合的菌株、对菌株发酵优化以及整个催化过程的优化,最后分离纯化得 到亚氨基二乙酸。整个反应过程条件温和、操作简单、无副产物产生。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亚氨基二琥珀酸钠盐 粉末IDS-Na
一、产品性能1)易生物降解性,对生态系统无毒无害。2)配伍性优异,耐强碱,耐高pH值,耐高温。3)对双氧水H2O2具有极佳的稳定性。用于双氧水氧漂稳定剂。
山东远联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2021-09-08
酯交换法合成碳酸二苯酯
项目简介碳酸二苯酯(DPC)是一种毒性小、无污染的重要工程塑料中间体,可用于合成许多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及高分子材料,如聚碳酸酯、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单异氰酸酯、二异氰酸酯等;还可作为聚酰胺和聚酯的增塑剂、溶剂和热载体等。近年来,随着对环境友好的以DPC和双酚A为原料合成高品质聚碳酸酯(PC)新工艺的开发,使DPC成为引人注目的化合物,世界范围内对DPC的需求也日益增大。采用苯酚与碳酸二甲酯酯交换法合成碳酸二苯酯的主要原料为苯酚和碳酸二甲酯,较之目前工业上采用的光气法,在生产过程中原料及中间体无剧毒,不腐蚀设备,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符合绿色化工的发展趋势。针对酯交换法合成DPC过程开发出了一种新型高效非均相催化剂PbO-ZnO,DPC收率达到45.6%。由于苯酚和DMC酯交换合成DPC的反应在热力学上是不利的,为提高DPC的产率和选择性,可采用催化精馏法使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甲醇及时移出,从而促使DPC合成反应的进行。目前正在进行该工作。二、市场前景  随着PC清洁生产技术在国际上推广应用,以及我国引进技术自行开发的大型PC装置的建成投产,DPC的市场需求量将迅速增加,使得清洁生产DPC的技术成为国内外化学化工界关注和研究开发的热点之一。目前生产DPC的工业方法是以光气和苯酚为原料,但是光气的剧毒和强腐蚀性以及相当数量的无机盐的生成,使该法对生产安全、环境保护都十分不利,而且此法的生产规模小,成本较高,产品质量难以满足电子信息等朝阳行业的要求,面临着被淘汰的局面。利用碳酸二甲酯与苯酚酯交换合成DPC可避免使用有毒溶剂和含氯原料,这种方法得到的DPC质量高,能满足PC生产的要求。与苯酚氧化羰化法相比,技术更成熟,更容易实现工业化,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三、合作方式寻求中试合作。项目负责人:王延吉联系电话: 022-60204867
河北工业大学 2021-04-11
甘二酯型保健油脂制备新技术
已有样品/n针对当前人们使用油脂过多就会发胖,危及心脑血管健康,甚至导 致代谢疾病。为此,开发了甘二酯型保健油脂。该技术以大豆油、菜籽 油等为原料,以自制脂肪酶为催化剂,水、甘油为主要辅料,经过酶催 化水解和酯化反应,制备甘二酯,经分子蒸馏等分离,甘二酯含量可达 60%以上,远大于国家标准含量 42%的要求,提高附加值 10 倍以上。该产 品适用于各种人群,需求量巨大,可为减肥事业贡献力量。甘二酯型保健油脂可防止发胖,预防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代谢疾 病适用各种人群,需求量巨大,经济效益显著。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1-12
聚碳酸酯二元醇的合成
一. 项目简介本项目利用二元醇(1,4-丁二醇,1,6-己二醇)在催化剂及特定条件下,与尿素反应生产特定结构的聚碳酸酯二元醇。脂肪族聚碳酸酯型聚氨酯具有更优良的力学性能、耐水解性、耐热性、耐氧化性、耐摩擦性及耐化学品性,尤其在耐水解及耐老化性方面具有更优越的表现,是目前二元醇品种中综合性能最优秀的品种之一,适合于高耐久性要求的聚氨酯各个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本项目主要制备平均分子量为1000及2000的聚碳酸酯二元醇, 但也可以在适当调整工艺条件,利用统一设备合成不同分子量分布及不同结构的聚碳酸酯二元醇。二. 市场前景聚氨酯用聚合物二元醇的世界市场总需要量在千万吨,我国市场需求也有百万吨。随着聚碳酸酯二元醇合成工艺的优化,市场需要量将不断上升,将在聚合物二元醇市场上占有重要的份额。目前市场脂肪族聚碳酸酯二元醇的价格在4-5万/吨。在当前对材料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的大环境下,研究开发该类材料的合成及应用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及社会效益。三. 规模与投资建设年产2000吨的生产装置,设备、材料、公用工程等大约投资200万元。四. 生产设备带有电加热、搅拌及相关装置反应釜、计量设备、离心过滤设备、真空设备。五. 效益分析脂肪族聚碳酸酯二元醇是聚氨酯工业中的重要原料,用该二元醇生成的聚氨酯性能比聚酯二元醇、聚醚二元醇生成的产品在耐水解性、耐磨性、耐老化性能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越性。聚氨酯是一类用途广泛的高分子材料,用量很大,对二元醇的需求量也很大,目前该产品市场价格在4-5万,利润空间很大。按年产2000吨计算,年利税在1000万以上。六. 合作方式技术转让及合作生成, 合作开发或技术转让、联营均可。项目负责人:王家喜联系电话: 022-60200441,13389075337
河北工业大学 2021-04-13
聚碳酸酯二元醇项目简介
聚碳酸酯二元醇: ( Polycarbonate diols, PCDL) 是分子两个末端都带羟基( —OH) ,分子主链含有脂肪族亚烷基和碳酸酯基( —OCOO—)重复单元的聚合物。结构特点:聚碳酸酯二醇与传统聚碳酸酯材料相差很大(分子量较小),与脂肪族聚酯多元醇和聚醚多元醇相近,是聚氨酯工业的重要原料。目前聚合物二元醇主要是聚醚二元醇、聚酯二元醇。聚醚型聚氨酯力学性能、耐热性能、耐光性能及耐氧化性能都较差,聚酯型聚氨酯耐水解性较差。脂肪族聚碳酸酯二元醇是一类综合性能较好的聚合物二元醇,由此二元醇合成的脂肪族聚碳酸酯聚氨酯克服了上述缺点,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耐水解性、耐体内水解性、耐候性及耐摩擦性。用途:该类聚碳酸酯二元醇改性的聚氨酯材料广泛应用于弹性体、涂料、合成革等方面。此外,脂肪族聚碳酸酯改性聚氨酯在生物材料方面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市场前景:   聚氨酯用聚合物二元醇的市场总需要量在千万吨,我国市场需求也有百万吨。国际上脂肪族聚碳酸酯二元醇PCDL生产企业主要有美国的Permuthane公司(ICI的子公司)和Bayer印度公司两家。日本国内PCDL几乎全用于聚氨酯的生产。国内已有少量厂家生产。市场脂肪族聚碳酸酯二元醇的价格波动很大,现在价格可达6~7万/吨。主要原料: 二元醇、碳酸二甲酯、尿素、催化剂主要设备:普通反应釜及相关的配套设备小试技术,可技术转移及合作中试开发联系人: 河北工业大学化工学院 王家喜 13389075337
河北工业大学 2021-04-13
尿素酚解制备碳酸二苯酯工艺优化
碳酸二苯酯(DPC,Diphenyl carbonate,Phenyl carbonate,CAS登录号:102-09-0)是一种多功能化工中间体,不仅广泛用于溶剂、增塑剂、医药、农药等领域,而且是合成聚碳酸酯(PC)的关键原料。PC是一种性能优良、应用广泛的热塑性通用工程塑料,近年来国内外消费量快速增长。我国高质量的PC几乎全部依赖进口,2005年进口量高达73万吨,预计未来5-10年其消费量将以10-15%的速度增加。目前碳酸二苯酯的生产以光气法为主,由于光气有剧毒,因此该法存在严重的环境安全
南开大学 2021-04-14
固体催化剂非均相催化合成生物柴油(脂肪酸甲酯)
目前生物柴油的制备方法一般是通过酯交换反应生产。酯交换法主要有酸催化酯交换、碱催化酯交换、酶法催化酯交换、多相催化酯交换、均相体系催化酯交换和超临界酯交换。传统的化学法通常采用强酸(硫酸)或强碱(KOH 和 NaOH)作催化剂,是均相催化反应过程,反应条件相对温和,反应速率快,但这些催化剂具有强腐蚀性,反应结束后需对它们进行中和和分离等后续处理,工艺流程长,生产成本增加,还存在废水和废渣排放等环境污染问题,因此采用非均相催化技术制备生物柴油势在必行。
江南大学 2021-04-13
以甲醇为原料合成聚甲氧基二甲醚
聚甲氧基二甲醚 (聚甲氧基甲缩醛) 作为新型清洁油品添加剂研发的主要目的是解决二甲醚作车用柴油稠和组分存在的缺陷。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由煤基甲醇合成柴油调合组分具有战略意义和良好的经济价值。 二甲醚从燃烧特性看,是一种理想的清洁燃料,但从其物理性能看,作为车用燃料也有其明显的缺陷,主要是其沸点很低,必须和现有的汽油、柴油销售系统一样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常温下蒸气压高,爆炸范围宽,安全要求明显高于汽油、柴油,使用二甲醚的车辆必须要进行发动机的改造,造成了二甲醚作车用替代燃料的社会运行成本明显升高。由甲醇、二甲醚在低于100℃条件下利用酸性催化剂经催化精馏反应生产聚甲氧基二甲醚的技术,具有十分显著的经济价值。在柴油中掺入20% (体积) 的聚甲氧基二甲醚,可提高柴油的润滑性,减少燃烧烟雾生成,同时保持较高的十六烷值和燃烧性能,避免了二甲醚的缺陷。目前国内油品都经过脱硫工艺,聚甲氧基二甲醚加入到油品中可提高油品的润滑性。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3
甲酸电氧化技术
近日,清华大学化学系王定胜教授、李亚栋院士领导的课题组在甲酸电氧化领域取得突破,相关工作以“负载在氮掺杂碳上的单原子Rh:一种甲酸氧化的电催化剂”(Single-atom Rh/N-doped carbon electrocatalyst for formic acid oxidation)为题在《自然·纳米技术》(Nature Nanotechnology)发表。燃料电池是一种理想的能量来源,它可以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氢氧燃料电池作为航空飞船的主要燃料,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得到了发展,近年来氢氧燃料电池在汽车上的应用也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然而氢氧燃料电池需要用体积大且危险的高压氢气作为其燃料,这限制了氢氧燃料电池的发展。而直接甲酸燃料电池(DFAFCs)由于其体积小,毒性小,nafion@膜的穿透率低等优点,被认为是未来便携式电子设备最有前途的电源之一。在之前的研究中,负载型纳米级钯和铂通常被认为是DFAFCs的阳极反应甲酸电氧化(FOR)中最有效的催化剂,并得到了深入的研究。然而,由于FOR催化剂质量活性较低和一氧化碳抗毒性较差, DFAFCs阳极材料的发展达到了一个瓶颈,极大地阻碍了其应用。SA-Rh/CN的合成路径示意图及其表征在本工作中,研究人员使用主-客体合成策略成功地合成负载原子分散Rh的氮掺杂碳催化剂(SA-Rh/CN),发现尽管Rh纳米颗粒对甲酸氧化活性很低,但是SA-Rh/CN却具有极好的电催化性能。与最先进的催化剂Pd/C和Pt/C相比,SA-Rh/CN的质量活性分别提高了28倍和67倍。有趣的是,在CO剥离实验中,我们发现虽然纳米级Rh催化剂对CO毒性十分敏感,但是SA-Rh/CN很难吸附CO并且可以在很低的电压下氧化CO,这说明SA-Rh/CN对CO毒化几乎免疫。经过长期反应的测试后,SA-Rh/CN中的Rh原子具有抗烧结的能力,并因此在30000s的CA测试或者20000圈ADT测试后活性几乎没有改变。在组装电池的实验中,SA-Rh/CN的质量比能量密度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是商业钯碳催化剂的8.8倍(30oC),14.8倍(60oC)和14.1倍(80oC),这也说明了SA-Rh/CN在DFAFCs的应用中具有很高的潜力。最后,研究者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了Rh单原子甲酸氧化的机理。研究者发现在SA-Rh/CN上,甲酸根路线更为有利。和Rh纳米颗粒具有较低的CO吸附能垒不一样,SA-Rh/CN上的Rh单原子吸附CO能垒较高,以及与CO的相对不利的结合,使SA-Rh/CN具有极高的CO抗毒性。这一发现将传统的甲酸电氧化催化剂的质量比活性提高了一个数量级,并且很好地解决了传统纳米催化剂的CO毒化问题。该发现有助于在燃料电池领域取得突破,并有望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上。本论文的通讯作者是王定胜教授、李亚栋院士,清华大学博士后熊禹是本文的第一作者。本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科技部的经费资助。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5-020-0665-x
清华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7 8 9
  • ...
  • 139 14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