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道路交通事故链阻断方法及主动安全集成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本课题组研究方向为智能交通与车辆主动安全,项目涉及交通信息与安全、行车主动服务、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相关研究成果可以给予相关部门、 企业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研发的车牌识别系统,可以实现停车场出入口收费管理、盗抢车辆管理、高速公路超速自动化管理等功能;基于身份信息的无证驾驶辅助识别方法与系统, 实现司机与车辆信息的匹配,解决无证者的违法驾驶问题,同时预防车辆被盗;基于激光的车头与障碍物间距离检测装置及方法,鲁棒性优良, 避免了传统检测方式的盲区监测问题,减少驾驶员信息处理量, 有助于
江苏大学 2021-04-14
新型无痛光动力治疗皮肤病关键技术及转化——新型实时可控无痛光动力治疗智能系统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是一种药械联合的新型靶向疗法,治疗非黑素性皮肤肿瘤、痤疮、尖锐湿疣等难治性皮肤病疗效显著、副作用小。但ALA-PDT治疗过程伴有剧烈疼痛,严重影响患者治疗感受,是业界公认的ALA-PDT治疗瓶颈。此项目团队在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市皮肤病医院王秀丽教授带领下,长期致力于ALA-PDT临床与基础研究,在国内外率先掌握了“无痛ALA-PDT关键技术”,形成相关成果申请国家专利,并将其转化生产出第一代无痛光动力治疗仪用于临床治疗。在此基础上拟进一步打造个性化、智能化、便捷的新型无痛ALA-PDT,降低对专业医师的依赖程度,打破技术壁垒,实现无痛ALA-PDT扩大推广应用,引领ALA-PDT无痛治疗新时代。 第一代无痛光动力治疗仪图片 团队已将诸多原创性研究成果进行临床转化,总结关键技术并将其推广至全国2000多家医院,直接获益患者逾100万人次。 第二代治疗仪
同济大学 2021-04-11
VHF/UHF 频段基于 OFDM 技术的高速数据通信系统
无线通信的突出问题:频率资源严重不足 。 我国无管会允许在这一频段进行数据的传输,如地质矿产、水利、 能源、国家地震局、建设部、气象局、军队等部门的专用无线通信系 统。 调研发现,目前这些部门迫切需要系统能够同时传送数据、语音 和图象。现有无线数据通信系统:小于 0.5bps/Hz 。 本项目提出的解决方案是采用 OFDM 及自适应变速率 MQAM技术,建立一个多载波无线通信系统。这一系统可以在 25KHz 带宽 内,有效频带利用率达到 3.2 -6.4bps /Hz;而且具有结构简单、成本 低的特点,可以很好地解决频带资源不足的问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 景
南开大学 2021-04-11
矿井智能定位与移动通信系统
本系统采用先进的无线射频及自组网技术,用于解决煤矿井下安全生产、信息沟通等问题,是一套专门针对矿井工作的智能定位与无线通讯系统。整套系统包括地面管理中心、分布式通信接入点、手持移动语音通信终端和便携式智能定位终端。/line分布式通信节点:负责通讯中转,为语音终端和定位终端提供高性能通讯链路,保证地面调度管理中心对人员即时调度和查询。/line地面管理中心:含考勤、定位、语音等管理功能,可以实时显示人员及设备的位置,提供高精度定位及历史轨迹回放;呼叫相关人员;对语音接入、传输进行管理。/line手持移动语音通信终端:内嵌自主研发的自组网协议,实现了语音数据的采集、压缩、无线收发、解压以及播放等功能,还提供充电指示、电量指示、信号强度检测、通话指示等。/line便携式定位终端:支持点对多点的无线通信,同时提供实时定位数据搜集、人员检测信息上传、来自地面服务器的被叫指示、对地面服务器的主叫呼救和在线更新升级等功能。
东南大学 2021-04-10
高速铁路车地通信系统
 该项目的核心技术2011年在教育部组织的技术成果鉴定会上被专家组评为“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同时,本团队与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密切合作,将该技术延伸到动车组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研究与开发中,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在2012年成功获批科技部“十二五”863制造业信息化重大科研立项入库,并成为首批启动项目。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4-13
城市动态交通信息服务系统
面向出行者提供实时准确的交通状态信息服务,已成改善城市交通的重要手段。相 对固定线圈检测技术覆盖点有限、成本高的特点,浮动车技术具有覆盖面广、应用成本 低、易推广的优点,是近年来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常用的一种动态交通信息采集技术。本 系统基于国家高新技术发展计划(863)课题的研究成果,运用浮动车 GPS 数据的路网 状态估计技术,对 GPS 数据的发送频率、行驶轨迹进行精细分析,考虑城市交通出行 OD 特性,采用实时计算结果与历史数据综合评估值作为道路的行程车速,并结合道路的使 用功能对道路的交通状态进行综合预测,其结果精准可靠。目前该成果已经在上海、南 京、杭州等城市的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同济大学 2021-04-13
TETRA数字集群通信系统(产品)
成果简介:该系统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数字专业移动通信网络系统,符合SJ/T11228-2000《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体制》和ETSI的国际标准,可用于指挥调度和应急保障通讯,具有呼叫建立时间短(小于300ms)、调度方式灵活、保密安全性强、频谱利用率高等优点。系统易于构成虚拟专网,可以推广到公安、政务、公共交通、油田等国家安全和民用领域。系统主要功能包括:语音呼叫(单/双工个呼、组呼、全呼)、短消息、电路数据(可以支持传真、视频通话等数据业务)、分组数据、漫游和越区切换、密钥分发和端到端加密、和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4-14
便携式卫星通信系统
南京邮电大学 2021-04-14
装配式桥梁结构设计建造关键技术及桥梁抗震减震理论与技术
北京工业大学 2021-04-14
长江中游东南部双季稻丰产高效关键技术与应用
针对长江中游东南部存在积温偏少、双季稻季节紧、高低温灾害多等不利气候因素易造成双季稻前期早发难、中期成穗率低、后期易早衰等问题,以壮秧促早发为技术途径,研发发双季稻壮秧促早发的专用育秧肥并阐明了其机理;明确了短秧龄秧苗的早发效应及早晚稻适宜的移栽秧龄,建立了首个双季稻盘旱育秧抛栽基本苗公式;创新了肥控、化控、水控“三控”结合控蘖增穗技术,明确了壮秆的综合性指标及其肥料运筹技术;揭示了双季稻后期早衰机理,研发出防早衰技术;揭示了双季超级稻高产特征,确立了双季超级稻产量18000kg/hm2以上的群体指标;创建了双季稻“早蘖壮秆强源”、“三高一保”等栽培技术模式;创造了在相同田块连续9 年双季18750kg/hm2 以上的超高产典型。获国家发明专利3 项,制定了江西省地方技术标准4 项,发表论文153 篇,出版专著 5 部,教材1 部,培养研究生83 名,在江西、湖南、安徽、福建等地累计推广9241.4万亩,新增粮食634.6万吨。
江西农业大学 2021-05-05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68 69 70
  • ...
  • 999 100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