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三维颅颌面部数字成像及诊断分析系统
三维颅颌面部成像仪及诊断分析系统,解决传统口腔临床面临的基于二维图像颅面测量丢失深度信息的问题。 系统基于立体视觉原理,开发高效、准确(精度<=0.1毫米)的三维面部成像仪,获取真实的面部软组织立体表面数据,结合高精度CB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锥体束计算机断层)图像,融合包含颅颌面部和口腔等软硬组织模型,重建出真实感三维颅颌面部数字模型。 同时,系统完成基于三维成像设备的临床三维颅颌面部测量诊断分析系统,提高颅颌面畸形、性别分析、颅面生长等临床诊断水平。 本研究结果为正畸科、正颌外科临床定量化手术设计、术后疗效评价提供新的技术方法,为正畸和正颌外科教学培训、多学科会诊及远程会诊提供新的工具,并为进一步的口腔虚拟手术及整形美容业的手术计划研究提供测量和规划工具。 三维颅颌面部成像仪及诊断分析系统,是牙颌数字化诊疗修复的基础系统。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口腔医疗机构总数超过 12 万,其中民营超过 4 万家。按照以上数字计算,我国口腔医疗数字化仅三维颅颌面部成像仪及诊断分析系统或同类产品就存在巨大的市场空间,若以目前市场产品价格估计,市场需求至少在 2000 亿以上。三维颅颌面部成像仪及诊断分析系统的应用和推广是推动口腔正畸修复的重要保障,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但鉴于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还不成熟,依然没有国产的能够投入临床的成熟产品,所以该系统的推广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现实意义。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三维颅颌面部数字成像及诊断分析系统
三维颅颌面部成像仪及诊断分析系统,解决传统口腔临床面临的基于二维图像颅面测量丢失深度信息的问题。 系统基于立体视觉原理,开发高效、准确(精度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三维颅颌面部数字成像及诊断分析系统
成果简介: 三维颅颌面部成像仪及诊断分析系统,解决传统口腔临床面临的基于二维图像颅面测量丢失深度信息的问题。 系统基于立体视觉原理,开发高效、准确(精度<=0.1毫米)的三维面部成像仪,获取真实的面部软组织立体表面数据,结合高精度CB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锥体束计算机断层)图像,融合包含颅颌面部和口腔等软硬组织模型,重建出真实感三维颅颌面部数字模型。 同时,系统完成基于三维成像设备的临床三维颅颌面部测量诊断分析系统,提高颅颌面畸形、性别分析、颅面生长等临床诊断水平。 本研究结果为正畸科、正颌外科临床定量化手术设计、术后疗效评价提供新的技术方法,为正畸和正颌外科教学培训、多学科会诊及远程会诊提供新的工具,并为进一步的口腔虚拟手术及整形美容业的手术计划研究提供测量和规划工具。 三维颅颌面部成像仪及诊断分析系统,是牙颌数字化诊疗修复的基础系统。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口腔医疗机构总数超过 12 万,其中民营超过 4 万家。按照以上数字计算,我国口腔医疗数字化仅三维颅颌面部成像仪及诊断分析系统或同类产品就存在巨大的市场空间,若以目前市场产品价格估计,市场需求至少在 2000 亿以上。三维颅颌面部成像仪及诊断分析系统的应用和推广是推动口腔正畸修复的重要保障,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但鉴于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还不成熟,依然没有国产的能够投入临床的成熟产品,所以该系统的推广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现实意义。
电子科技大学 2017-10-23
南开团队为疾病早期诊断及干预提供新策略
肽是人体中最必不可少的成分,是人体一切活性物质的存在形式。因此,通过在特定条件下形成具有确定结构特征的多肽聚集体的多肽组装技术,在生物医药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南开大学 2022-05-27
单分子晶体管和分子诊断技术
项目采用光致异构化合物通过酰胺共价键链接于具有纳米间隙阵列的二维单层石墨烯的间隙形成光致异构化合物-石墨烯单分子器件;采用生物分子链接构建了单分子生物传感器;利用有机半导体小分子构建了性能可靠的2-3纳米单分子场效应晶体管。当单个光致异构化合物被桥接于具有纳米间隙阵列的二维单层石墨烯之间的纳米间隙时,它们具有可逆的光控开关功能和电控开关功能;当生物分子桥连石墨烯电极时,它们具有单分子DNA精准测序的功能;单分子场效应晶体管目前是国际上最小的晶体管,有望为器件微小化产生芯片集成核心技术。
北京大学 2021-02-01
白内障病变智能检测与分级辅助诊断技术
本研究为信息技术与医学的有效交叉与深度融合,将计算机视觉与人工智能技术无缝介入白内障诊疗过程的各个阶段:从健康筛查、识别病变、分级判断并推荐治疗方案,到最后判断治疗完成后的病患改善程度等,可完美解决白内障诊断及相关医疗服务所面临的高强度、低准确度和供给失衡的问题,实现多种类型白内障图像的智能检测与分级辅助诊断系统,具有高性能、高鲁棒性等优势,并可推广至其他多种AI医疗图像领域。本课题组与四川省人民医院有多年合作关系,可将该系统全面覆盖西部地区从省、地、市到县等多级不同条件的医疗机构,同时不断丰富病症表观多样性和扩大图像数据规模,为研究的深入开展及性能的提高完善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非洲猪瘟 PCR 与 ELISA 诊断与风险预警技术
本成果首先参照 GenBank 收录的 23 株 SAFV P72 蛋白全基因序 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根据设计的引物探针最佳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并对 建立的 PCR 反应方法进行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试验;其次,参考非洲猪瘟 病毒 Con09/Bzz020 株 p54 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进行 p54 蛋白的体外表达,并进 一步建立一种间接 ELISA 检测方法,所建立的两种检测方法具有很好的应用性, 能够用于非洲猪瘟疫病的检测。同时建立了非洲猪瘟的风险分析和预警技术。 该技术能对非洲猪瘟进行临床鉴别诊断和预警分析,特异性好,灵敏度高,应 用前景广阔。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1
研发Visionome技术算法可智能高效诊断多种眼病
与传统图片级分类标注方法相比,Visionome技术可多产生12倍标签,而这些标签训练出来的算法显示了更好的诊断性能。基于此技术,团队训练出可准确识别多种眼前段病变的裂隙灯图像智能评估系统,可应用于大规模筛查、综合分诊、专家级评估、多路径诊疗建议等多个临床场景。不仅在回顾性数据集中表现出眼科专家级别的诊断水平,在前瞻性数据集中也表现出色。使用者通过在Visionome诊断系统中上传眼前段图像,即能一次获得多个部位的全方位诊断,与传统的人工智能算法相比,Visionome系统可生成更加全面、精细、具体的报告,真正让医学人工智能应用揭开神秘的面纱,成为一个接地气的“医生”。
中山大学 2021-04-13
环境DNA条形码精准监测与诊断技术
团队在国内率先开展基于DNA条形码的水生浮游动植物物种鉴别和多样性监测,并取得了初步进展:开发了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构建小型浮游生物条形码数据库的方法,用于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条形码数据库的构建;初步验证了基于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物种鉴定的技术方法可行性,可以用于实现水生生物物种的快速监测。宏条形码技术不仅提高了我们对环境生物多样性的认识,也极大地降低了生物监测的成本,提高了物种监测的通量和效率。申请相关专利7项,已授权6项。
南京大学 2021-04-14
系统故障诊断与自动控制技术
主要进行水泵机组实时动态运行优化及泵的在线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建立实用的 专家系统,从而可以对大中型泵站、船阀等进行自动化运行和监控管理,并可对泵的运 行状况进行自动故障诊断分析。系统故障诊断与自动控制 合作方式 技术转让,技术交易额面议。 
江苏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1 12 13
  • ...
  • 949 95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