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可穿戴的第二代智能石墨烯人工喉系统
01. 成果简介 世界上有数以百万的语言障碍患者,其中有的是由于先天缺陷导致其存在语言功能障碍,也有的是后天的一些疾病致使其丧失语言功能,语言功能障碍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和不便。电子人工喉是一种简易的语言康复方法,其通常需要安装在口内喉部,由肺部发出的气流经过舌、唇的调制,引起人工喉膜片振动,使其发出语音信号。然而,现有电子喉助音器无法清晰还原患者声音,发音模糊,训练周期长,并且需要患者自己手持助音器于喉部,造成极大不便,所以亟需便于失语者携带、操作简单、性能优异的新型人工喉的器件及系统研究。 本成果团队研究的第二代石墨烯智能人工喉(WAGT)在器件柔性可贴附、声音收发系统集成、动作监测系统、轻型可穿戴等方面有了重大突破。首先,第二代石墨烯人工喉采用了更贴合人体皮肤的纹身式薄膜作为衬底,无需胶带粘贴,可直接贴敷在人体喉咙,极大地提高了佩戴舒适感;其次,第二代石墨烯智能人工喉在收发声系统方面有了双重突破,实现了石墨烯的器件级应用至系统级应用的跨越。通过专用电路对声音信号的放大和转换,第二代石墨烯智能人工喉首次将收声系统和发声系统连接起来,实现了声音输入到输出的闭环,并可以通过示波器实时观测喉部运动情况。接着,通过与单片机的结合,该器件可以将人体喉部的不同动作“翻译”成不同的声音,实现了动作发声系统。通过连接解码器,该器件还可以播放任意音乐。最后,第二代石墨烯智能人工喉系统可通过臂包穿戴在胳膊上,首次实现了石墨烯人工喉的可穿戴功能。未来将进行体积更小及功能更多的集成,有望实现像“创可贴”一样贴附在人体喉部并帮助失语者“开口说话”。图1. 可穿戴的第二代智能石墨烯人工喉系统02. 应用前景 第二代智能石墨烯人工喉集收声和发声于一体,可直接贴附于失语者喉部,并将喉部的不同动作转化为对应声音,有望帮助失语者正常与他人“交谈”。在未来,该器件将与声纹识别、机器学习等技术结合,在语音识别、家庭医疗等领域具有广阔前景。03. 知识产权 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项。04. 团队介绍 本成果项目团队负责人为任天令教授,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清华大学环境与健康传感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担任IEEE电子器件学会副主席(中国大陆首次)、国际微电子领域顶级学术会议IEDM执委(中国大陆首次)、IEEE电子器件学会教育委员会主席(中国大陆首次)、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理事等。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重大仪器专项、国家863计划、国家973计划等多项国家重要科技项目,做出一系列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创新学术成果。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微纳电子器件、芯片与系统,包括:智能传感器与智能集成系统,二维纳电子器件与芯片,柔性、可穿戴器件与系统,智能信息器件与系统技术等。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和会议发表重要SCI期刊论文400余篇,国际微电子领域顶级学术会议IEDM论文11篇;获国内外发明专利70余项,入选2018年爱思唯尔(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微电子领域唯一入选者)。获2018年电子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石墨烯智能人工喉”荣获科技导报评选的2017“中国十大重大技术进展”,“人工智能微纳电子器件”荣获2017“清华大学十大重大学术成果”,石墨烯“人工喉”在2018年全国科技活动周被评为“最受公众喜爱项目”,还入选2018年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十大“黑科技”创新产品(从1082项创新产品中脱颖而出)。团队成员有副教授、助理教授、助理研究员等7人。05. 合作方式 技术许可。06. 联系方式 邮箱:qyc16@mails.tsinghua.edu.cn、liuyi2017@tsinghua.edu.cn
清华大学 2021-04-13
基于AI的视频分析技术
目前基于AI的图像分析技术已经日趋完善,在人脸识别、车牌识别等场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市场竞争也愈发激烈。本成果面向更复杂的场景:视频分析。通过深度网络学习视频数据的时空特性,能够捕捉视频的动态信息并进行自动分析,达到不同应用的目标。目前在较难的视频分析任务—手语翻译上达到较为先进的水平。
中南大学 2023-04-23
AI防作弊在线考试平台
启明AI防作弊在线考试平台 点滴投入,轻松考试     核心功能   在线考试 360°智能监考:精准识别环境异常、照片/真人替考、虚拟摄像头等; 本地环境监控,屏键锁定、热键屏蔽、远程协助工具屏蔽; 人脸识别,身份认证,活体检测,考中抓拍; 视频监控,手机监控,双机位或三机位监考; 随机抽题,小题乱序,选项乱序,一人一卷。 高中低三挡监考策略; 考中可通话、可求助; 云端巡考,监控大屏鸟瞰实时考场; AI监考,智能预警;作弊排查,违规记录存底可追溯。 功能稳定:集中统考、随到随考,随机组卷,支撑安全稳定的10万+并发考试。 故障防备:考中异常中断,作答实时保存,实现断点续考。 统计分析:统计考试的总人数、参考/缺考/及格人数、考试排名等多维度信息。   制题组卷 题库管理:强大题库管理,支持全试题模型(文字、图片、表格、公式、音频等),单题/批量录入,在线/离线录入,录入、编辑、审核、组卷、检索操作简单,试题与成绩关联,记录试题版本和使用次数等。 智能组卷:手动组卷/自动组卷,单套/批量组卷,可按题量、分数、题型结构、知识结构、难度系数等多重模式组卷,简单组卷、精确组卷、蓝图组卷。 高效输出:试题试卷可预览、可修改、可导出,可一体化输出线下印刷,也可联通线上网考。   网上阅卷 在线管理:阅卷进度、阅卷质量全监管,监管与阅卷线上协同,科学化管理。 高效阅卷:客观题自动判分,主观题在线评阅;键盘给分、鼠标给分、轨迹给分;智能回评、问题卷提交;可看标答;评卷轨迹可追溯,复核可定义题位;自动加分、登分、统计。 统计分析:题目得分、题类得分;平均分、最高最低分、得分率、标准差;其他统计指标。 信息查询:查询考生答卷信息(答题、得分、评分等);查询阅卷进度、分科目阅卷进度、老师阅卷情况等。   产品优势   制题组卷 系统化:对题以资料库的概念进行整合,能精准识别各类试题。 全题型:文件、图片、表格、音频等试题模型都可以得到支持。 多维度:可对试题进行多种属性定义,如难易度、章节等;且能按需生成多套试卷。 高效率:支持批量导入、批量组卷,自动组卷,在线预览,快速导出。 超专业:多种组卷模式,可按试卷结构/题量/章节/知识点/难度进行蓝图组卷,按试卷结构/大小题/分数/题量进行精确组卷,按照试卷总分/题型题数/抽取规则进行简易成卷。   在线考试 最新的线上监考技术:四级监考策略灵活选择。自研监考系统,AI智能监考,主动识别预防作弊。利用人脸识别、行为识别等最新技术,自动捕捉记录考中的违纪情况。 监管更加精准:窗口防作弊控制,多屏实现360°无死角视频监控,一个主机摄像头针对一个人,同时支持手机机位视频监控。 防泄题防作弊:支持考生端远程环境检测,考生端屏键双锁,随机抽卷/小题乱序/选项乱序/逐题作答。 安全验证全程护航:网考环境复杂多变,为保证数据安全,采用基于人工智能,融合人机区分技术,层层过滤风险,全程护航。   网上阅卷 快速高效:客观题自动判分,帮助管理者快速完成大规模考试,主观题智能整理,降低对人工操作的依赖,提高阅卷工作效率。 超强容错:考试过程中发现试题或答案问题,可以及时纠正,不影响后续考生作答。 稳定安全:系统分权限进行用户操作和系统管理;确保阅卷信息不外泄,在互联网环境下采用高等级的安全防护措施。  
武汉启明泰和软件服务有限公司 2022-06-06
蓝鸽AI-智慧教室
充分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一体化设计构建蓝鸽AI -智慧教室,是未来智慧校园的标准教室。 大量AI识别技术的应用 例如智能化精品课堂录播、课堂板书提取、智能化课堂考勤、教室设备远程控制、教室设备智能故障诊断等。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通过智能化精品课堂录播、实现远程同步课堂,课后点播学习,构建校本化的网上课堂。 一体化设计 将系统的软件、硬件、及信息数据进行一体化设计,产品集成度高、体积小、可靠性高、造价低,同时有利于大数据管理。 一室多用的教学功能 例如多媒体智慧教室、远程教学教室、远程同步课堂、远程会议室、智能化精品课堂录播教室等。
蓝鸽集团有限公司 2022-09-28
AI英语考试复习平台
利用AI技术制作英语考试复习资料 系统通过学习历年的考试真题卷,得出考试所涉及各类知识点的考试概率、考试常用题型和考分比重,利用AI技术制作成套的复习试卷,消除了传统复习资料中试题重复、容易知识点重复训练、以及复习知识点范围与考试范围匹配度差等问题。复习资料的精炼度比传统资料提高3倍以上,为考生的复习提高效率30%以上。 同时,该系统还能根据考生的答题情况,动态调整复习资料,对于考生掌握较差的知识点重复出题,大大提高了复习资料的针对性。 配套一体化教学、自学平台 A.实现了以教师计划为中心的教学系统与以学生需求为中心的自学辅导系统的一体化设计。 B.每份复习资料都可以在线上(支持手机、平板)学习和线下(按标准试卷的格式)学习,实现了线上线下、教与学的一体化设计。 C.在特殊时期,所有的教学计划可以在线上完成;在正常时期,主要的教学计划可以在线下完成。这样就实现了特殊时期与正常时期教学计划的连续性和一体化设计。 应用价值
蓝鸽集团有限公司 2022-09-28
Ai视觉检测机器人
Ai视觉检测机器人是一款搭载了六轴工业机械臂、视觉人工智能和工业大模型的高科技设备,充分利用机械臂的多轴灵活运动、重复定位精度高等优势,主要用于复杂外形工业产品的缺陷检测,特别是汽车零配件、新能源、核电领域等高端制造、品控要求高的产品外观检测。
浙江航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2024-08-17
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数据-模型-知识”增强的多模态基础模型学习与压缩关键技术》正式启动
7月10日,国家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2023年立项项目《“数据-模型-知识”增强的多模态基础模型学习与压缩关键技术》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北京召开。
人民网 2023-07-11
人工掌指关节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世界三大难治病之一。常累及掌指关节和腕掌关节,关节被破坏,导致疼痛,畸形及功能障碍,生活不能自理。在手术方法上,关节融合,滑膜切除,韧带修复,关节切除成形等有一定疗、但在缓解疼痛及功能重建方面均不及人工关节置换术疗效可靠,所以我们研制了人工掌指关节。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1-12
可移植人工角膜
角膜(Cornea)作为眼部的重要组织之一,不仅承担着屈光、维持眼部正常结构的功能,对外界的病原体及尘埃颗粒也起到阻挡作用。然而,角膜同时也容易受到诸如细菌或病毒导致的眼部感染、化学或机械性损伤,以及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影响。因角膜而引起的失明已成为全球第四大致盲原因,主要治疗方法就是角膜移植。当今全球单侧角膜失明人数约2300万,双侧角膜失明人数约490万,但每年角膜供体供应量只有约10万。此外,如果受体患者出现角膜血管化或先前排斥史,移植失败率可高达70%。因此,寻找临床上可大量获得并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人工角膜,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郭琼玉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助理教授Anirudha Singh,美国工程院、医学院两院院士Jennifer H. Elisseeff合作,在国际上率先提出并实现了蛋白多糖类似物对胶原蛋白纳米纤维结构的有效调控(图2)。 据悉,角膜胶原纤维的直径大小与排列方式对角膜材料的透光率和机械性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该研究发现,环糊精类环状低聚糖能够调节胶原纤维的玻璃化、排列和超微结构,尤其是β-环糊精添加到I型胶原蛋白中后产生了与供体角膜相似的纤维层状结构,从而得以获得一种具有优越透明性和机械韧性的人工角膜植入物,并且在体外和兔角膜部分切除术模型上验证了该仿生人工角膜的生物相容性和手术性能。这项工作为体外制备具有临床转化前景的仿生人工角膜研究奠定了基础。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3
新型人工关节
本成果面向国家/地方植入医疗器械的重大战略需求,紧跟国际研究前沿, 围绕生物材料生物功能性及植入体药械结合的研发主线,基于细胞外微环境原理, 探究生物材料界面微环境特征如何调控骨/骨关节修复的核心科学问题,系统地 研究生物材料界面微环境特征与细施相互作用规律及分子机制,提供生物材料表 面功能化关键技术,最终为骨/骨关节修复提供新材料。 植入体与宿主的生物反应首先发生在材料界面,诱发细胞粘附到组织形成的 生物级联反应。如何构建生物功能性界面并赋予植入体主动刺激细胞/组织功能 的性能,提高其使用寿命,是医疗器械研发关键科学问题之一。本项目创建生物 功能性界面与骨髓基质干细施双向“交流"调控的理论假说。利用双酸腐蚀及阳 极氧化等技术制备系列钛基多尺度微米、微/纳米、纳米结构,揭示微/纳米结构〉 纳米结构〉微米结构的生物学响应规律。率先将层层组装技术(LBL)技术引入到钛 基生物材料界面工程,获专利授权。进而,利用LBL技术构建生物因子插层多层 结构,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并促进植入体的骨整合性。首次在钛材表 面构建“三明治”界面结构,调控成骨细施/破骨细施动态生长平衡,开发出具有骨质疏松治疗功效的钛基新型植入器械。
重庆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5 16 17
  • ...
  • 197 19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