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理化生实验考试系统-48路同录
产品详细介绍 一、方案背景 2019年11月22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的意见》(教基〔2019〕16号),《意见》明确,要把学生实验操作情况和能力表现纳入综合素质评价;2023年前要将实验操作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考试成绩纳入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依据;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有条件的地区可将理化生实验操作纳入省级统一考试。 长期以来,实验操作考试各省市基本采用的评分模式是现场评分,单双师监考。这种模式不仅耗费大量人力资源,且不能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评分复议时,实验考试过程无法追溯,产生争议。我们在考院及学校做了大量的调研之后,发现传统的实验操作考试存在以下的问题: 1、耗费大量人力成本:实验考试时,需临时组织大量专业的实验老师进行监考评分,专业实验老师进行临时调配,不仅人员投入成本大,老师的评分繁琐负担重。 2、考试过程不可追溯:每个学生实验考试细节全过程无法再现,导致考试无法追根溯源,评分有争议时,实验全过程无法复原,从而产生诸多不确定因素,难以消除学生及家长的异议。 3、评分存在主观差异:现场评分时,老师难免存在主观判断以及疏漏实验细节,“人情分”隐患难以避免,评分的客观公平、公正性难以保证。 4、考后数据工作量大:考试结束后 ,考评的数据整理复杂,整理的工作量大,缺乏专业的平台对考评数据进行数据化管理。 二、方案简介 吉星实验室无线智能考试系统,包含“吉星实验室考试记录系统”,“吉星实验室考试阅卷系统”及“吉星实验室阅卷仲裁系统”。教师可对实验室考生的座位及考试的题目进行抽签安排,能实现实验室课堂的互动、对比教学,又可录制考试过程及回看视频,并对考试资料进行数据化管理, 对考生录制的视频进行阅卷评分及阅卷仲裁。 吉星实验室无线智能考试系统结合5G无线传输技术,支持实验室考试考题抽签、身份管理,实验过程记录,支持48座位实时同步录制,8组分屏同步实验对比,画面清晰流畅,双系统保障数据安全。为老师对学生实验过程进行评分提供有力保证,为教学素材资源库提供强大教学后盾。推进实验操作考试信息化,对于创新考务管理,规范考试流程,完善监督机制,促进实验教育公平具有重要作用。 三、系统优势 1无线连接部署方便 系统全程采用5G无线连接,可在原有实验室基础上进行安装,不需要对原来的实验室装修、用电和光照下进行改造,可以快部署考场,并能方便调整和选取实验画面,灵活性高。 2 双摄满足细节要求 支持单摄、双摄,不同角度取景。可根据不同考试任务布置单摄或双摄的无线考试终端,满足不同科目不同考试任务的的多角度取景细节评价要求,保障学生实验操作细节不遗漏。 3本地缓存数据安全 针对中考的公平及严肃性,每个考场配置独立的存储服务器,学生实验考试视频本地缓存,所有实验考试视频数据本地缓存后保密运送考院统一阅卷,保障考试的数据安全。 4教考多用发挥效益 系统可进行多元化应用,即可用于中考实验操作考试,也可进入常态化课堂应用,在教学形态改革方面发挥学习终端的作用,使资源得到合理利用,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发挥多元效益。 5预算低可快速普及 系统整体架构简单,搭建预算低,助力各省市数字实验室及考试评分系统的快速搭建和普及。 联系方式: 广州市吉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黄埔区玉树工业园D栋3楼 联系人:舒经理 电话:18924166589 公司官网:www.jetion.cn
广州市吉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理化生实验考试系统-24路同录
      一、方案背景 2019年11月22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的意见》(教基〔2019〕16号),《意见》明确,要把学生实验操作情况和能力表现纳入综合素质评价;2023年前要将实验操作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考试成绩纳入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依据;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有条件的地区可将理化生实验操作纳入省级统一考试。 我们在学校做了大量的调研之后,发现以下问题是实验室考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学生在实验考试中遇到问题,因为缺少视频记录,存在公平性问题。 2)学生的实验考试操作过程难记录 ,老师的评分工作繁琐负担重 3)学生没有正式实验室考场的考试经验,容易紧张,造成考试失误丢分 4)缺乏信息技术避免监考人员的客观疏漏,阅卷评分存在主观人为因素 5)学校实验考试设备只能在考试时使用,资源没有得到合理利用和规划 6)缺少专业的实验记录平台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进行数据化管理 二、方案简介 吉星实验室无线智能考试系统,包含“吉星实验室考试记录系统”,“吉星实验室考试阅卷系统”及“吉星实验室阅卷仲裁系统”。教师可对实验室考生的座位及考试的题目进行抽签安排,能实现实验室课堂的互动、对比教学,又可录制考试过程及回看视频,并对考试资料进行数据化管理, 对考生录制的视频进行阅卷评分及阅卷仲裁。 吉星实验室无线智能考试系统结合5G无线传输技术,支持实验室考试考题抽签、身份管理,实验过程记录,支持24座位实时同步录制,8组分屏同步实验对比,画面清晰流畅,双系统保障数据安全。为老师对学生实验过程进行评分提供有力保证,为教学素材资源库提供强大教学后盾。推进实验操作考试信息化,对于创新考务管理,规范考试流程,完善监督机制,促进实验教育公平具有重要作用。 三、系统优势 1、无线传输 采用5G无线传输,画面清晰流畅,效果体验更佳 2、简单易用 监考老师无需复杂的电脑操作知识,即可快速上手。 3、细节录制 清晰记录每个考生实验操作细节,可24-48组同步录制 4、智能阅卷 智能标记实验操作错误点,智能推荐评分,实现阅卷评分客观化 5、快速部署 无线部署,方便快捷,快速助力理化生实验考试评分系统的搭建 联系方式: 广州市吉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黄埔区玉树工业园D栋3楼 联系人:舒经理 电话:18924166589 公司官网:www.jetion.cn
广州市吉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中山艾尚智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中山艾尚智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在广东先进水泥基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支持下,由武汉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于2018年创办的科技型企业,公司旨在以信息化手段改变混凝土生产行业当前 效率低、劳动密集、产品质量波动大的业态,尤其将目标瞄准在以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在混 凝土生产中根据原材料质量波动智能调控材料配比的功能,从而大幅提高产品稳定性,帮助企业降 本增效,以实现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提升。 公司目前拥有一支由教授牵头的核心研发团队,包含教授2人,博士3人,硕士2人。公司作为 广东先进水泥基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员单位,目前已同多家联盟成员企业建立密切的合作机 制,并在传统生产企业智能化改造方面同中铁大桥局、保利长大等企业就混凝土、稳定土生产智能化达成实质性合作。
中山艾尚智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2021-11-01
【高教前沿】屈凌波:地方高校与地方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同频共振
在第62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期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地方大学教育研究分会理事长屈凌波接受中国教育在线专访,就地方大学的高质量发展、河南高教强省建设和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等话题,分享了他的经验和思考。
中国教育在线 2025-02-27
AI人工智能综合实验箱
产品简介: CES-AIoT339 是软/硬件一体的面向 AI 人工智能方向的实训系统,融合边缘计算,人脸识别,机器视觉,文本/证件识别,语音识别诸多 AI 技术,同时引入物联网传感器,无线网络知识点,是一套 AI 人工智能+物联网综合型实验系统。 该款实验箱由具有边缘计算能力的单板计算机,高清晰画质视频采集器,拾音器,本地显示器,操控端口,物联网基础部件组成,完整布署在实验箱里,配套实验教程和实训所需的辅件。 该款实验箱是针对新工科“人工智能”专业研发的,具备创新,先进,实践性强等特点,适用于人工智能,计算机,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等相关专业。 产品特点: 该系统引入科大讯飞语音技术,百度 AI OCR 技术,可运行在边缘计算机上实现通用文字识别,证件/票据识别,语音识别等 AI 应用,比如身份证识别,户照,银行卡,营业执照,车牌,驾驶证/行驶证的识别。 AI 人工智能+ 物联网“双核”组合 提供物联网传感器,无线网络模块,NB-IoT 模块,与边缘计算机,AI 人工智能部件,构成 AI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融合,且支持与阿里云的链接,支持使用者进行 AI 人工智能物联网的应用扩展开发。 基于安卓系统的 AI 人脸识别技术 提供人脸识别的开源安卓工程包,实现静态,动态下的人脸特征采集,特征分析,对比等人脸识别功能。 AI 人工智能+ 物联网“双核”组合 基于 ARM 架构 Cotex-A72 六核处理器,内建强大视频处理引擎 Mail-T864 GPU, 完美支持H.265/H.264 视频解码,支持大数据处理,流畅运行 AI 应用软件。 硬件一体化设计,高度集成,易于设备的维护实验所用到的硬件,均布署在实验主板上,一对 N 供电模式,各单元相互独立,模块化设计。
深圳市海天雄电子有限公司 2021-12-08
AI协同创新实验云平台
Al协同创新实验云是Al教学实验实训协同工具,涵盖真实行业项目的教学课程、授课教案、实验教学资源、硬件、平台等,可满足人工智能专业的学生了解行业真实案例中从起始阶段、细化阶段、构建阶段、业务环境、需求分析、技术架构选型等等各方面的项目细节,在线完成分类、建模、分析、可视化、结果输出等任务,并支持私有化部署和云端协同,帮助院校开展人工智能应用研发。
新大陆教育 2022-09-19
新冠肺炎疫情AI话题分析平台
RealAI首席执行官田天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各大媒体网站、社交平台上关于疫情的话题热度持高涨。在此环境下,信息的高效传播成为重要诉求。一方面,相关部门需要全面了解公众对疫情的话题讨论,辅助决策优化的同时也利于开展引导工作;另一方面,公众亟需第一时间获得最权威、最实时、最准确的疫情动态。分析称,互联网成为这次疫情主要的“信息源”平台,传播模式更是基于人手一机的“自媒体”,信息流不仅降低了大众获取信息的“信噪比”,更滋生出不同程度的谣言。据介绍,“新冠肺炎疫情AI话题分析平台”通过对多渠道海量媒体信息进行自动抓取采集、识别分析,解决了传统信息检索过程中因消息源头繁杂、消息过多、检索意图不明确而产生的困扰。同时,基于大数据分析和AI建模,自动识别出近期热点话题、新闻追踪和话题导向、地区关注度变化,为用户第一时间推送全网话题最新动态,满足用户对疫情舆情监测的需求,为作出正确舆论引导提供分析依据。
清华大学 2021-04-10
新冠肺炎AI辅助诊断系统
华中科技大学电信学院联合华为云等团队,研发并推出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AI辅助医学影像量化分析系统。 华中科技大学电信学院白翔教授、许永超副教授等负责的华中科技大学-华为智能创新实验室积极发挥自身优势,针对新冠肺炎与华为云等团队共同研发出AI辅助医学影像量化分析系统,目前取得了有效进展。针对患者胸部CT影像中呈现多发小斑片影、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肺实变等特点,许永超等提供了基于纹理感知的病灶分割核心算法支持,该算法可实现单病例全自动精准量化结果的秒极输出,大幅提升了诊断效率,减轻医生诊断的繁重负荷。结合临床信息,系统可以辅助医生更高效地区分新冠肺炎的早期、进展期与重症期,有利于早期筛查与防控。同时,对于确诊病人,基于对多次复查影像数据的量化分析,医生能够有效评估病情进展及用药疗效等情况。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0
极低功耗AI语音(声纹)识别芯片
成果介绍在微瓦级极低功耗的情况下,芯片可以应用至智能手机、可穿戴智能设备、小家电、大家电、玩具及车载等众多场景中。技术创新点及参数神经网络拓扑/计算精度动态自适应的系统架构,基于事件驱动的精度可控数模混合近似计算电路,实现面向各种背景噪声的场景自适应低功耗智能计算。基于22nm工艺,实现微瓦级(< 10uW)极低功耗下的高精度关键词语音识别样片验证,相比目前最新研究成果,硬件能效提高近3倍,且支持各种噪声下的高精度识别(Noise-robust recognition),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电路与系统领域顶刊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I: Regular Papers。市场前景可集成和使用在对手机、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多种应用场景的智能终端产品。产品当前已经在实验室完成样品测试,各项功能都处于行业优秀水平;芯片目前技术参数可以达到支持离线语音唤醒功能,支持5个唤醒词和10个命令词,还支持声纹识别。它支持3-5m的远场语音唤醒和识别,工作频率为50MHz,延迟不到10ms。
东南大学 2021-04-13
基于视频画面的 AI 自动分析技术
项目背景:随着国家政策的引导,城市的发展,各种建 设工程规模不断扩大,如何搞好现场施工现场管理,降低事 故发生频率,杜绝各种违规操作和不文明施工现象一直是施 工企业、政府管理部门关注的焦点。利用现代科技,AI 识别 技术,优化监控手段,实现对工地现场的各类问题实现实时 的、全过程的、不间断的监管。目前在工地智慧监管方面, 已经实现了对人员安全帽、危险区域的入侵等方面的视频监 控及 AI 分析,但是在对施工周边围挡监控、施工现场地面 硬化监控、施工现场物料堆放覆盖监控、施工现场出入车辆 清洗状况监控,AI 分析系统无法到达准确及有效的分析。需 要通过建立有效的数据模型,应用 AI 分析算法,实现对以 上问题的准确分析。 所需技术需求简要描述:1.AI 人工智能机器视觉分析 “深度学习”技术,实现视频分析、视频编解码等技术。2. 采用深度学习,高效识别准确率超 99.5%,支持目标大小阈 值设定,对光线、极端天气等不同应用场景环境适应性强, 检测速度快,运算成本低。  对技术提供方的要求:1.具有成功的 AI 识别、深度学习 方面的成功案例。2.对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具有深入的研 究。3.技术方案成熟可靠稳定有创新思维,不涉及知识产权 侵犯。 
青岛一凌网集成有限公司 2021-09-09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7 8 9
  • ...
  • 13 14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