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非金属材料激光高精加工技术及设备
北京工业大学 2021-04-14
秸秆沼气化过程强化及沼渣综合利用技术
应用领域:生物质资源化利用领域。 功能介绍:1)通过添加廉价矿物调整沼气池内的微生物群 落结构,从根本上提高功能微生物密度,增强沼气产生速率及 产量;2)将沼气化之后的沼渣通过化学处理和生物发酵相结合, 使之转化为生物基产品,为秸秆沼气化过程提供额外效益。有 利于帮助解决目前沼气化工程中产气速率低、气体产量低以及 沼渣的处理难等严重制约
合肥工业大学 2021-04-14
基于磁记忆效应的微缺陷检测技术及系统(服务)
成果简介:磁记忆检测技术是一种新型无损检测技术,被誉为二十一世纪最有前景的绿色诊断技术。该技术可以对铁磁性构件和机械零部件受损程度进行快速诊断,在检测时不要求清理金属表面和进行人工磁化等预先处理,可以完成疲劳损伤的早期诊断,寿命评估和设备可靠性诊断。可以高精度确定滋生裂纹的位置、方向以及定位已生成的裂纹。可以有效发现超声、涡流、漏磁等其它无损检测方法难以察觉的微观缺陷。该系统由探头、调理电路、计算机、信号处理软件等部分组成,可以根据需要,做成各种结构的检测装置,如多探头、单探头检测方式等,可以做成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4-14
微波、红外干燥设备;微波超声协同技术及节能装置
包括:工业用大型微波、红外干燥设备;中、小型微波、红外干燥器;微波超声组合反应器。主要用于医药杀菌干燥、木材干燥、矿物干燥、化工材料干燥、粉体材料干燥、食品杀菌干燥等。与传统电加热、煤燃烧加热相比,微波、红外干燥设备的效率更高、效果好、清洁、节能环保、成本大大降低。 高效且节能环保的微波、超声波技术近年来备受关注。基于能量物理协同的设计理念,微波超声波协同技术具有其它传统技术无法比拟的众多优势。然而,这两种不同形式的能量波集成过程中会出现低压气体放电、微波吸收功率低、能量波场强分布不
南京大学 2021-04-14
紫甘薯浓缩澄清汁、淀粉及全粉生产技术
一、成果简介 紫甘薯含有热稳性较高的紫甘薯红色素(花色苷类色素)和丰富的淀粉,常作为天然色素和淀粉的加工原 料;传统紫甘薯红色素生产过程中,淀粉作为废弃物处理,而甘薯淀粉生产过程中甘薯细胞液作为废水处理, 因此紫甘薯在传统加工工艺中,其含有的天然色素和淀粉并未得到高效的利用,反而造成环境污染。本项目研 究建立了紫甘薯浓缩澄清汁和淀粉的同步加工技术体系、紫甘薯全粉生产技术,实
中国农业大学 2021-04-14
冷榨核桃饼粕蛋白的分离提取及脱涩技术
一、成果简介 核桃与扁桃、腰果、榛子并列为世界四大干果,中国是世界上核桃产量最大的国家。每100g核桃可食部分 可提供654 kcal能量,其蛋白质和脂类占整个核桃仁重量84 %以上,其中蛋白质占16.66 %,脂类占66.90 %。随着核桃加工产业的发展,核桃油的产销逐步扩大。目前,提取核桃油的方法主要
中国农业大学 2021-04-14
太阳能硅片电磨削多线切割技术及装备
太阳能硅片多线切割机是一种大型、复杂、精密的核心光伏制造装备,长期依赖进口。目前,国外已能采用多线切割的方法生产出面积较大而又较薄的硅片(300mm×300mm),但由于仍属于非刚性切割,在切割过程中切割线必然产生变形从而不断产生瞬间的冲击作用,要使目前的大尺寸硅片厚度和切割损耗进一步降低,实现低成本高效切割,技术难度相当大。因此,针对现阶段国内外晶硅太阳能电池的制造技术瓶颈,寻求解决降低成本和提高光电转换效率的有效方法和途径,2009年,南京航空大学基于硅片磨削/电解多线切割原理,发明一种低宏观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1-04-14
益生菌及其发酵乳加工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该成果 2011 年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该成果定向构建益生菌筛选模型;进行益生菌筛选、种质资源库的建设及发酵剂研发;创新性地研究了增强益生菌粘附和定植能力的新体系;开展了益生菌及其发酵乳降血压、降血脂、免疫调节及抗氧化功能特性研究;进行高品质发酵乳关键技术研发。
扬州大学 2021-04-14
坡面地质动力灾害柔性防护结构理论、技术及应用
本项目发展了柔性防护系统性能设计与提升技术,建立了“力平衡+”设计方法,开发了首套自主知识产权的商业化设计软件,发展了多元化的防护产品技术,与欧洲现有技术相比,最大防护性能提升4.5倍。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成果简介 柔性防护结构在坡面地质灾害作用下将经历大滑移、大变形等运动特征,在力学上属于强冲击作用下高度非线性动力问题,理论求解难度大。团队系统研究了坡面地质动力灾害柔性防护结构理论、技术及应用,取得了下列创新性成果:构建了防护网系统的多柔体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发展了柔性防护系统非连续动力学计算理论,可实现多元化柔性防护系统产品的性能精确预测与解析:研究了柔性防护系统关键结构部件的环境腐蚀损伤力学行为及系统性能劣化评价方法,揭示了网片累积损伤演化规律,为柔性防护系统动力损伤后的剩余承载力评价 系统运维阶段的生命评估、可靠性评价提供基础;构建了多场、多尺度、多介质耦合动力学模型,实现了对泥石流、水石流、碎屑流柔性拦截动力学过程模拟;提出了综合“空间+时间”的4D柔性防护理论。 发展了柔性防护系统性能设计与提升技术,建立了“力平衡+”设计方法,开发了首套自主知识产权的商业化设计软件,发展了多元化的防护产品技术,与欧洲现有技术相比,最大防护性能提升4.5倍。 研发了成套柔性防护结构足尺冲击试验装备,在试验能力、试验尺度、试验精度等三个方面实现全面超越;建立了标准化试验测试技术与方法,包括部件及系统试验与性能评价方法;提出了差异化设防目标和系统设计分级准则,相关成果入编两部行业标准,建立起覆盖产品、检验试验及工程建设全链条的柔性防护技术国家标准体系,相比欧洲目前的产品技术标准领先1代;开展了多项标尺性试验,累计试验次数超过300次,是欧洲该领域标志性试验的3倍,积累了大量的原始试验数据,与欧洲70年的技术发展相比,支撑了中国在该领域十年内实现理论、技术与产品研发的弯道超车。
西南交通大学 2022-09-13
新型硫系玻璃制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瞄准国民经济和现代国防建设对关键红外材料及光器件的迫切需求,开展新型红外硫系玻璃组成设计、大尺寸硫系玻璃制备工艺、硫系玻璃高效生产技术研究及工艺稳定性控制研究。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成果简介 瞄准国民经济和现代国防建设对关键红外材料及光器件的迫切需求,开展新型红外硫系玻璃组成设计、大尺寸硫系玻璃制备工艺、硫系玻璃高效生产技术研究及工艺稳定性控制研究。“新型红外硫系玻璃制备关键技术及应用”获2014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在此基础上,团队继续开发了多种新型硫系玻璃,包括:覆盖可见-近红外-中远红外波段的新型红外夜视仪用多光谱硫系玻璃,可用于温度自适应的地折射率温度系数硫系玻璃,用于高质量红外热像仪的低色散硫系玻璃等优良玻璃组成。近5年承担了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自然基金重点基金在内的国家级项目5项,授权发明专利20 件;主持制定国家标准3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2项。
宁波大学 2022-08-16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39 140 141
  • ...
  • 999 100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